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产业转移、区位优势与广西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有用水、能源、自然条件、劳动力、市场、输送、税制等。但广西承接产业转移还存在产业转移的"错位"、高素质人才欠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等问题。广西应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发挥区位优势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此,必须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加强与产业转出区协调;加强教育资源投入,大力引进人才,提高人才素质水平;完善交通网络,促进物流发展,发挥并加强区位优势;提高行政效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相似文献   

2.
产业转移是实现区域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率先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要素和劳动力开始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转移,由此拉大了区域发展差距。基于对理论与经验事实的分析,论述了实现产业转移与区域共同富裕的关键在于产业布局的区位选择,并对两者之间的实现机制和可行路径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东部毗邻区、中西部大中城市和城市圈是产业转移的优先选择路径,能够形成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产业转移通过重塑劳动力人力资本、减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成本以及推动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有助于实现区域共同富裕。因此,应通过在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内构建产业分工与合作的发展格局、推动中西部地区制造业和服务业协调发展,加强中西部地区劳动力素质培训的可行路径来实现区域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美国电影产业价值链的动态演化路径和需求驱动因素以及美国电影产业持续竞争优势构建机理的研究表明,美国电影产业大制片时期竞争优势来源于价值链的闭环结构引致的效率和成本控制,后好莱坞时期竞争优势源于发行链环的两极控制与风险规避,媒介集团化时期竞争优势则是顾客价值创造的价值链放射延伸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5.
1.广东省产业梯度转移现状及原因 1.1产业梯度转移理论的含义及其特征 产业梯度转移理论,是在20世纪60年代经美国经济学家汤姆森、胡佛等人发展、完善而形成的一套区域经济理论。主要是指产业与技术存在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扩散与转移的趋势,当一个区域产业发展到老年阶段后,  相似文献   

6.
我国产业区域转移的路径选择、产业定位与政府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入21世纪以来,东部沿海地区资源和环境承载压力持续加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出现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产业区域转移应围绕重要交通干线由沿海向内陆基础设施较好的地区扩张,把东部地区企业的经营资源优势和中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结合起来。基于区域优势,中西部地区应积极承接的产业主要是资源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的中下游产业。政府在产业转移中主要是发挥组织、指导、协调、服务的作用,搭建产业转移的平台,营造良好的产业转移环境,为产业转移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7.
论产业竞争优势与产业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瑛 《江汉论坛》2006,(2):49-52
产业竞争优势的强弱是决定产业安全程度的关键,由于支撑条件不同导致了产业竞争优势所处的位势存在差别,进而影响到国家产业安全状况。目前我国产业安全问题主要表现为产业无竞争优势或是竞争优势的层次较低。为了尽快提升产业安全程度,一方面需要努力培育产业的核心竞争优势,有选择地对某些产业产品实施超级化战略;另一方面应优化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完善产业组织状况,鼓励垄断竞争型的市场结构形成。  相似文献   

8.
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本质上属于产业组织理论,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明显差异的国家缺乏更为合理的指导性,必须引入区位竞争优势分析框架。世界工厂的生成和成长在于其出众的区位竞争优势,而世界工厂地位的“禅让”则是区位竞争优势更迭的必然结果。由于分工的深入发展,世界工厂的内涵已历史性地发生变化,其制造中心的功能越来越突出。应根据中国不同地区的不同经济成长阶段的不同区位竞争优势,利用全球制造业转移和FDI在中国发达地区集聚的态势,对中国“世界工厂”的成长进行差异性战略定位。  相似文献   

9.
世界制造中心的缘起:基于区位竞争优势视角的解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区位竞争优势的本质是低成本或高效率的领先优势。以区位竞争优势分析框架来探究,世界制造中心的兴起在于其显著的低成本优势。在英国迈向世界制造中心的进程中,对需求显著变动的反应能力、技术变革和技术创新、生产组织方式变革、本地文化和政策战略体系构成了其领先全球的区位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0.
11.
福建省承接台湾产业转移问题研究——基于产业梯度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产业梯度转移理论分析福建省承接台湾产业转移问题。根据该理论,当经济与技术发展存在区域梯度差并且产业技术形成从高梯度向低梯度地区扩散的趋势时才发生产业转移。福建省由于经济快速发展,与台湾的产业发展存在梯度差,生产要素具有比较优势,这使得福建省承接台湾产业转移具有优势。文中根据推拉力模型讨论了福建省承接台湾产业转移中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福建省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引资的技术含量,着重引入符合产业发展规划的龙头企业,优化投资软环境,加强海西品牌建设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广西培育出口产业竞争优势应遵循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相结合的理论原则,一方面根据现有资源供给条件,发挥比较优势;另一方面按照市场需求状况,发展资本与技术含量高的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阳泉市作为全国典型的一个资源型城市,在地下矿藏资源日益枯竭的今天,经济转型已提上议事日程。由于阳泉市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在经济转型期可以另辟蹊径,不失时机地融入到太原经济圈的构建之中.构筑大商业、大流通、大市场的新型格局,并且可以立足自身、联系周边,大力发展旅游业,以引导阳泉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产业族群与区域竞争优势具有正相关性,地区的竞争优势取决于产业族群区的规模效应而不是其数量。  相似文献   

15.
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区域发展战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文章从一般理论层面,提出了一个区域竞争力由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共同决定的假说。作者认为,区域竞争力既决定于宏观层次的区域比较优势,即区域资源禀赋差异,又决定于微观层次的企业竞争优势,是二者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两种优势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由此形成了一个区域竞争力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作者根据区域比较优势和企业竞争优势的大小把区域发展战略分为4种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16.
国际制造业的转移与产业集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伟  李俊 《晋阳学刊》2005,(6):46-49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制造业转移有助于整合各国资源,提升各国产业竞争力。产业集群作为构造地方产业体系的有效组织形式,在提高地方产业竞争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结合国际制造业转移的新的特点和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用产业集群承接国际制造业的转移是增强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作为国家级示范区,对其研究可以为其他地区的产业承接提供借鉴。基于产业梯度理论,首先根据产业梯度系数确立各市的优势产业,然后根据相对产业梯度系数,针对各市的重点建设产业给出建议。研究表明,皖江示范区承接长三角的产业转移主要集中在化工、金属冶炼、电气机械、装备制造业、纺织等行业。由于产业承接的重复性要注意协调竞争,同时还要注意承接资源依赖型和高污染型行业时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8.
社会资本与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群企业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本是其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主要原因之一。社会资本对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提高主要表现是:产业集群的信任机制和社会网络特征,提高了交易效率,降低了企业交易费用;产业集群的创新文化,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增加了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初期,产业梯度转移理论被引入国内,国内经济学者运用该理论对我国施行区域经济差异化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论证,随后该理论逐步取代了建国后一直沿用的平衡发展理论,成为指导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流思想。本文从产业梯度转移理论入手,对其在我国的发展与践行进行了整理,最后将京津冀框架下的产业转移旳实施效果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20.
现代市场经济并非完全自由放任,本质上渗透着政府干预,在现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地区产业转移更离不开政府的作用。政府政策干预可以积极引导高梯度区的产业向低梯度区转移,成为低梯度区未来的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从而加速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度化。政府在区域产业梯度转移中虽有多种实现机制,但只有正确处理政府在产业梯度转移中的各种关系,政府机制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