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琳 《云梦学刊》2004,25(5):5-7,12
历代楚辞学家以屈原《九歌》为“祭祀歌”,然考屈原的身份、《九歌》的词采、祭祀的礼仪,与此说多有不符。《九歌》当为“祭事歌”,即为一场祭祀之后的记叙与抒情,而非“祭祀歌”。结合史料考察这场祭祀的时间、原由、主祭者等因素,可更加有力地证明屈原《九歌》为“祭事歌”。  相似文献   

2.
端午节非因屈原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旧历五月五日端午节,是我国人民最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关于端午节的起因,自六朝以来都以为是因纪念屈原而来。但是,当我们对端午节的源流做一番历史的考证后,就会得出端午节非因屈原而来的结论。把端午节的主要内容说成是纪念屈原,这只是后世好心的人们处于对屈原的怀念加以附会而成的。  相似文献   

3.
农历五月五日,俗称端午节。当今学者多引周处《风土记》中的相关记载,证明"端午"作为节日名称在魏晋时期已经出现,并有端午曾经泛指五日、并非专指五月五日的说法。然而,较早引用《风土记》的《玉烛宝典》、《艺文类聚》诸书中均作"仲夏端五",并未有"端午"字样;而且种种文献表明,盛唐以前,社会上普遍使用的节日名称是"五月五日"。"端午"成为节名并迅速流行开来,是唐代的事情。"端午"也从来没有泛指过五日,它在出现伊始,就只是"五月五日"的专称。  相似文献   

4.
屈原精诚,世代同仰,诗文礼赞,汗牛充栋。龙舟竞泫则是别开生面的更具大众化、普及性的纪念活动。据考,龙舟竞渡在屈原以前即已存在。它是先民对龙图腾的崇拜,是伴随水乡泽国人民生产生活应运而生的。对其起源,以地城的不同而存在多种说法:如缅怀屈原,纪念伍子胥,凭吊孝女曹娥,起于越王勾践等。或彰扬爱国精神.或提倡传统美德,或企盼明君烈士……影响最大的还是纪念屈原说。六朝梁时宗懔《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  相似文献   

5.
武家璧 《殷都学刊》2013,34(2):17-23
周公庙“五月哉死霸壬午肜祭”卜辞的月份、月相和干支俱全,祭名“肜”字从彡从永,应与五月夏至的“日永”有关.“壬午肜祭”是辛巳正祭的次日“绎祭”,符合“郊祀用辛日”的规定,五月“夏郊”一般与夏至“迎气”相关,卜辞“肜祭”是一次“卜郊”于祖庙、拟行郊祀“迎气”的重要祭祀活动.“哉死霸”是望日的月相.符合这一“节气月相”条件的天象非常罕见,其年代在商末周初的百年内只有公元前1151年可以相当,这表明出土卜甲的遗址包含有周文王晚期的遗存.  相似文献   

6.
论龙舟文化的三个发展阶段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屈原、端午、龙舟,三位一体,形成了中国民族文化的一个分支──龙舟文化。屈原,借端午与龙舟,走向千家万户,走向世界;端午靠屈原与龙舟,获得生命与活力,形成了自己节日的民族特色;龙舟,因了屈原与端午,由一般的水上载体而成为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象征。龙舟文化,是我国特有的文化形态,源远流长,历代壮其流,莫可穷其源。龙舟竞渡,从原始萌生,形成传统.划入现代.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价值取向的视角看,龙舟文化可以描绘成这样三个发展阶段:原始萌生阶段的俗民文化——两晋以前。以纪念屈原为主题的精英文化——南北…  相似文献   

7.
钱宗武  卢一飞 《云梦学刊》2004,25(2):127-128
龙舟竞渡是华夏民族盛大的节日,负载着厚重的文化传统和伟大的民族精神。龙舟竞渡的来源历来众说纷纭,而以屈子投水说为最盛。《荆楚岁时记》曰:“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故并命舟楫以拯之。”《隋书地理志》记载更为具体:“屈原以五月望日赴汨罗,土人追至洞庭不见,湖大船小,莫得济者。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而鼓棹争归,竞会亭上,习以相传,为竞渡之戏。其迅楫齐驰,棹歌乱响,喧振水陆,观者如云,诸郡皆然,而南郡、襄阳尤甚。”两书皆以为端午及龙舟竞渡源自屈子投水、乡人扬楫相救。后世每岁于屈原投水之日,人们必竞舟以寄…  相似文献   

8.
徽人小柯:歙县大谷运村特色民俗活动有不少,我知道的有社公祭、土地祭。每年立春、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举行,俗称春社、秋社。明嘉靖五年(1526)规定,里社祭祀要备办猪羊祭品,依式书写祭文,由里约正副“率领一里人户致祭”。举祭仪式,须冠带礼生若干人,“五行五献”,“并读抑强扶弱之词”。祭毕举行会饮。村(族)社祭,轮推社首若干人,以族(祠)田、社田之租举行祭祀,或将社属支丁分成若干“分”轮值举祭,负担所费。届时全族(村)男丁齐集社屋焚香燃烛拜祭,  相似文献   

9.
附论祊祭卜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卜辞中祊祭的祭祀规则除原有的5项外,还有3种:一是其致祭次序依先王日名在旬中的位次而定,而与先王世次和继位顺序无关;二是卜辞祊祭以祭祀武乙、文武丁为主;三是祊祭是亚祭前的预备性仪节。  相似文献   

10.
屈原的九歌与祷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原九歌十一篇或是祭天神,或是祭地只人鬼,都是祭祀时的乐歌。古人祭祖神只大都有社会的目的,用於祭祀的乐歌也同样具有社会目的。礼祀郊特牲中的“蜡辞”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土反共宅, 水归其壑, 昆虫毋作, 草木归其泽。很明显,这篇祭歌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因此说,屈原九歌也同样有其社会的目的。九歌的社会目的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1.
黄丽云 《云梦学刊》2010,31(4):54-60
具有悠久历史的华夏龙舟文化,已成为政权象征的一种代名词,同时亦是屈原崇拜的原型。龙舟竞渡即屈原崇拜的象征,也是帝制专政主义的威仪象征。龙舟竞渡即政权符号的龙舟文化。今日屈原崇拜不仅名闻国际,且延伸至世界各角落。同样,龙舟文化的影响亦遍布世界各地,龙舟竞渡亦见地域差异现象。当今世界,龙舟竞渡已从祭祀哀悼屈原渐渐演变成一种体育竞技活动。  相似文献   

12.
帖子词是宋代出现的一种新文体,主要用于立春和端午两个节日.夏竦的帖子词包含着较为浓厚的人文气息与民俗风味,抒发自身情感的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尚与文化习俗等诸方面情况,从中能够对宋代的民俗风情有所了解.夏竦的帖子词不仅数量多,并且有一定的艺术特色,秀丽可观.夏竦在宋初帖子词的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具有开创、开拓之功,更对帖子词的发展和成熟有重要的贡献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苏慧霜 《云梦学刊》2011,32(4):35-42
楚辞《九歌》本是源于沅湘之间的民间歌谣,民间歌谣与祭神祀曲的歌乐特质,影响及于汉唐乐府。郭茂倩《乐府诗集》编集了从陶唐到五代乐府诗一百卷,共分十二类,其中保留楚声、楚调的有《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杂歌谣辞》、《近代曲辞》、《新乐府辞》十类。考察这十类乐府诗的形式、曲调、篇名、题材可以发现,汉唐五代乐府诗与楚辞楚声存在密切的关联,楚辞楚声是汉唐五代乐府诗的重要资源,汉唐五代乐府诗是对楚辞楚声的接受与转化。  相似文献   

14.
锦江苗族盘瓠龙舟节是以苗家祭龙拜祖为核心的一种独特的民俗,充分体现了巫术与原始宗教的特点,与苗族祖先的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锦江盘瓠龙舟节有两大特点:第一,持续时间长,活动内容丰富,堪称龙舟竞渡之最。第二,锦江苗族由于长期封闭和落后,古文化保存完整,透过锦江盘瓠龙舟节这个活的文化遗产,可以窥探出龙舟竞渡古老的原始意义——原始渔猎活动与巫术结合的产物。不过经过长期的演变,宗教和巫术的色彩也在逐渐淡化,体育竞技和娱乐的色彩越来越浓。  相似文献   

15.
在近年对蔗糖史的研究基础上,阐明了古代中国南方丰富的物产对端午节习俗的深刻影响。南方端午节的习俗正是在蔗糖贸易和糯稻扩散的时代背景中发展起来的,它不仅是唐宋以后工商业和城市发展的产物,也是政治教化、文化传承和经济地域分工共同作用的结果。重要的地理事件包括:晋至两宋领土边界和政治中心的改变造成的人口南迁,以及明清以来海疆的拓展和东南沿海经济中心的确立。蔗糖和糯稻的地理扩散粘合了唐宋之际习俗演变的南北地理界线。  相似文献   

16.
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又称元夕、灯节,从汉代诞生流传至今。提到元宵,我们习惯思维是它的狂欢性、世俗性。观花灯、品汤圆、举国欢庆、合家团聚,还有“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等。其实要真正了解元宵节,我们不可避免要关注女性角色,没有女人的活动,就没有元宵佳节神秘内蕴。  相似文献   

17.
吴从祥 《云梦学刊》2009,30(1):38-41
传说中的启《九歌》是祭祀之乐。在流传过程中,古《九歌》发生了一些分化。《九歌》是屈原创作的祭歌集合体,是后人编辑的结果.其本身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从诸神的地位、作品中的祭神背景以及作品的风格等可以推断屈原《九歌》非一时一地之作,有的作于朝廷任职时,有的作于流放民间时。  相似文献   

18.
钱征 《云梦学刊》2013,34(1):32-41
在历史地理文献方面,已经直接或间接地表明,安徽池州在战国时期是东楚、南楚的结合部,地理位置特殊,亦属《越绝书》所说“屈原隔界,放于南楚”的范围,并且是楚王同姓人的聚居地,保留了多处明代以前的屈原“三闾庙”遗址。  相似文献   

19.
刘丽 《殷都学刊》2007,(3):64-67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认为汉代的文学观是儒家思想占居着统治地位。事实上,两汉思想是有差异的,其经历了汉初的以道家思想为主发展到儒道互补、再到汉末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这样的一个逐渐演变过程,而这个过程是伴随着对屈原《离骚》的评价而完成的。  相似文献   

20.
孙雪霞 《阴山学刊》2004,17(4):81-84
屈原曾经受到先秦诸子的深刻影响,对此前人已作了不少有益的梳理."屈原与先秦诸子"研究主要呈现三种倾向一是认为屈原归属于先秦诸子的某一家;二是认为屈原兼具先秦诸子思想;三是认为屈原兼具百家而后自成一家.学者学术视野逐步由封闭、迷信走向开放、求实,研究思路正在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