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叶继元 《云梦学刊》2006,27(4):25-27
在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与自然科学学术期刊一样,承担着交流与评价学术成果、促进学科建设、培养学术新人等重要使命,从学术期刊发展的状况可以了解学术发展的大概面貌。什么是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什么是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一基本问题似乎重视不够,一味相信管理部门和一些论著或工具书中有关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概念的传统理解和分类,没有对其合理性与实践性进行必要的、严格的质疑,从而使得不够准确的概念及由此不确的概念所引起的不确的统计数据被广泛接受,从而在理论上、实践上带来一系列问题。有签于此,笔者…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学术的国际化一直以来是张隆溪教授最为深切的关怀和愿望之一,他认为自己在海外求学、研究的个人经历就充分说明,在英语已经成为西方主流学术话语的前提下,中国的人文学者同样也有可能进入世界人文、社会科学的前沿,并在一种平等的基础上实现与西方学者的沟通和对话。张教授进而指出这种对话对于中西方学术界双方而言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和迫切,因此,国内学者应该以一种更加理性、积极的态度看待并投入到学术国际化的进程当中去。张教授最后还对国内外语学院的教学现状提出了自己的善意批评。  相似文献   

3.
让中国的艺术人文与社会科学走向世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曙山 《云梦学刊》2004,25(4):15-17
张岱年先生、季羡琳先生的愿望,让中国的艺术人文与社会科学走向世界。如何让中国的学术期刊实现国际化?一定要符合国际学术规范。一、4大检索系统与4部11门学科分类法由美国费城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编制的自然科学索引期刊有三大系列,即《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和《国际学术会议科学引文索引》(ISTP);由ISI编制的人文社会科学索引期刊也有三大系列,即《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A&H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和《国际学术会议社会科学引文索引》(ISSHP)。这6大检索系统,除去国际学术会议的两个检索系统…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现有的全球发展观念,对各种西方理论和学说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为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为回应时代的挑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体系的建构,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先后与西北大学、黑龙江大学联合举办了第三届中国社会科学前沿论坛(2009年9月,西安)、第四届中国社会科学前沿论坛(2010年8月,伊春),围绕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当代建构这一话题展开讨论。根据两届论坛的研讨情况,我们组织了这组专题文章。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郑杭生教授认为,中国社会学在大力推进社会学本土化,在创造学术话语、把握学术话语权方面,走过了从不自觉到自觉的长期探索之路。更好地掌握学术话语权,并在理论自觉基础上达致学术话语权的制高点,这是中国社会学从世界学术格局边陲走向中心的一条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学术期刊的境遇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一般情形而言,如今的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刊物的境遇,似乎很微妙,也很尴尬。这是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正处于大转型时期这一现时代特征分不开的。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就总体上而言,还处在欠发展的状态,但所谓的学术期刊数量之多(三千余种)、品种之全(半月刊、月刊、双月刊、季刊应有尽有),在世界上可能名列前茅。可是,虽说数量庞大,但就学术质量而言,大都不敢恭维。比如,《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收录的“核心期刊”为1800种(是从12000种中文期刊中选出的,包括文理科);《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4年)收录的“核…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事业在繁荣的表象之下,存在着严重的学术泡沫和学术腐败现象。由于体制上的深层原因,现行的学术规范难以根治这一痼疾。学术期刊要保持学术品格和质量,必须抗拒将学术资源产业化、市场化的利益冲动,并在期刊特色的培养、质量的提高上作出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现有的全球发展观念,对各种西方理论和学说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为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为回应时代的挑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体系的建构,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先后与西北大学、黑龙江大学联合举办了第三届中国社会科学前沿论坛(2009年9月,西安)、第四届中国社会科学前沿论坛(2010年8月,伊春),围绕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当代建构这一话题展开讨论。根据两届论坛的研讨情况,我们组织了这组专题文章。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吴晓明教授认为,中国学术话语体系之当代建构的核心之点在于:当今的学术话语如何能够深入于我们的历史性实践所开启的特定内容之中,从而使这样的内容能够被真正的思想所把捉,并能够以学术的方式被课题化。  相似文献   

8.
从学科分类的角度,阐述了近代中国传统学术谱系的演变过程,并试图厘清"人文学科"、"社会科学"以及"哲学社会科学"这三个在近现代中国语境中被模糊和混淆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发现国内现行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分类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关于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9.
学术规范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雪峰 《学术界》2002,(3):156-162
本文认为 ,建立中国学术规范的主要目的应该服务于解决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问题 ,以研究和解决中国问题为目的的中国学者 ,没有必要与西方社会科学作盲目对话 ,不需要西方社会科学的关注 ,不能够以西方社会科学的标准来评判中国问题研究的优劣。建立中国学术规范的关键是要形成关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研究的学术共同体。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在文化觉醒和文化自觉时代背景下中国学术话语体系重建的内在动因:中国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研究逐渐摆脱它对于外来学术话语框架的制约,从而提出植根于自身文化土壤的学术话语。在此基础上,阐释了促进中国文化传统在新时代的重建和面临的三重思想任务,进一步探索中国学术话语体系重建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在文化觉醒和文化自觉时代背景下中国学术话语体系重建的内在动因:中国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研究逐渐摆脱它对于外来学术话语框架的制约,从而提出植根于自身文化土壤的学术话语。在此基础上,阐释了促进中国文化传统在新时代的重建和面临的三重思想任务,进一步探索中国学术话语体系重建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近现代学科分类体系在中国学术转型中的作用与局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继元 《云梦学刊》2009,30(4):18-20
中国传统学术历经几千年,源远流长、自成体系,但到近代,即在“三千年末有之变局”之际,逐渐向现代学术转型。在这转型过程中,西方现代学科分类体系的引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的论者甚至认为这种转型“实际上就是从传统的文史哲不分的‘通人之学’,向现代分科性质的‘专门之学’转变。”(王桧林:探寻近代中国学术转型的轨迹。《光明日报》2005年2月3目)但是从目前中国学术发展过度强调线性学科分类情况看.学科分类体系亦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学术刊物的发展与学术为本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刊物应当在建构中国学术传统和实质性地推进中国学术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它应最大化地支配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和方向,亦应在学术生产和学术传统的建构方面不遗余力。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刊物在一定意义上丧失了其作为研究者个人学术研究的知识参照作用和引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实质性作用,其根本问题在于整个学术界还没有充分意识到学术论文以及刊载这些论文的学术刊物所具有的知识意义。因此,中国学术刊物应建构和加强明确的学术自主性和学术责任感,能够在学术刊物和学术发展之间明确定位,以期推动中国未来学术传统和学术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的人文学术经历了两次范式转型,一是从民国学术到共和国学术的丕变,二是从“以阶级论为纲”的学术形态到“以现代化为纲”的学术形态的变迁,近年来,人文研究已进入第三次转型,即从“以现代化(西方化)为纲”向“以本土化(中国化)为纲”的方向性转变。第三次转型以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为主旨,要求学术扎根于中国社会和现实土壤,直面并回应时代问题。2021年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为哲学社会科学如何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回信指出:“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需要深入理解中华文明,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回答好这一重大课题,需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共同努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值此回信一周年之际,为深入贯彻回信精神,我们组织了这组笔谈,致思于如何凝练基于中国经验、中国道路、中国问题的学术概念、理论、思想,如何创建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范式,以期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有所推进。  相似文献   

15.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不仅指“加速”,更指“高质量”和“高境界”,因此需要方法论自觉。其中核心环节就是学界要站在“中国走向世界”的新时代方位上,明确肩负新时代根本性使命,即深刻梳理和总体反思西方话语体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以研究范式创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谱写新篇章,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自主知识体系。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事业。  相似文献   

16.
中国学术期刊的文化气象直接影响着整个学术生态的生成变幻,是学术研究成果的显性标志.从文化建设的主体结构上看,学术期刊文化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其一是整个中国学术期刊界的文化场;其二是某一类学术期刊(如人文社会科学、教育、自然科学等)的文化流;其三是单一学术期刊的文化源.这三个不同层面分别承栽着文化建设的各自重任,同时又融合在一起共同为中国的文化事业发展和学术繁荣作贡献.重塑学术期刊文化应该以““五品”(即品象、品牌、品位、品质和品德)作为基本标识,这对正本清源,促进编辑理性的回归,使学术期刊在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学术生态中实现对不合理现实的超越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通常所说的人文社会科学包含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这两个不同的方面.它们分别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和表达.可以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就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生产和开发过程,这两种精神也应该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在学术规范和学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就在于背离了这两种精神.从这个角度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术规范和学风建设,关键在于使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真正体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30年,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取得长足进步,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20世纪末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人文社会科学界却频频出现违背学术道德,无视学术规范的种种不端行为。尽管绝大部分学者对此持批评态度,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30年,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取得了长足进步,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20世纪末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人文社会科学界却频频出现违背学术道德,无视学术规范的种种不端行为。尽管绝大部分学者对此持批评态度,近几年学术界以及学术管理部门为了遏制不正之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发展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人文学术与社会科学学者在创造和传播知识、培养和造就人才、服务国家与社会、促进国际学术与文化交流等方面,均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