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辉  刘晓婷 《理论界》2012,(6):113-114
在王家卫的电影世界里,"无脚鸟"在怀旧感伤的音乐世界里寻找迷失的自我;重复的主题音乐、特定的角色音乐和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音乐是时代与环境的绝妙阐释,是心灵独白的另类抒发。本文以《阿飞正传》、《花样年华》为例,试图分析王家卫电影音乐的运用,体味其独特的音乐魅力。  相似文献   

2.
顾名思义,华语电影意味着以华语进行对话、运用华人思维拍摄的电影,它在语言上、思想上通过汉语(而不是英语或者其他国别语言)进行艺术思维和艺术表达的特点决定了其在深层的文化观念与价值取向上的中华民族特征.沿着这条思路,本文选取了中国诗论中最古老最核心的概念"诗言志",运用言志诗学理论观照百年华语电影的审美倾向,将其划分为三个重要阶段,即古典言志诗学时期、现代言志诗学时期与伪言志诗学时期,从而为华语电影的美学表现形态与未来发展之路寻找到它的传统之根.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时代华语电影工业的发展实践,特别是电影品牌的观念创新、内容培育与传播渠道维护将直接决定着华语电影的未来,是解放华语电影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在市场竞争中积极培育具有民族文化特征的华语电影品牌是推行本土电影产业化政策的重要手段,更是未来华语电影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相似文献   

4.
史诗情节剧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和《乱世佳人》分别是中西情节剧电影发展史上最闪亮的艺术明珠。这两部影片都以史诗性的视角,以广阔的时代背景和宏大的叙述结构展示了丰富的社会内容与必然的历史趋势,并各自折射了中西民族文化精神的内涵。影片都严格按照传统的戏剧式结构设置戏剧性冲突,《乱世佳人》运用单线索的叙述方式,以主人公婚姻变化为叙事主体,是一部描写“历史故事”的战争浪漫史诗,是西方英雄传奇情节剧电影的艺术珍品;《一江春水向东流》则运用多线索和跨时空的顺序结构,运用鲜明的对比手法,叙述了苦难现实状态下国恨家仇的悲剧故事,是一部富有政治与伦理深度的民族寓言史诗,成为中国伦理情节剧电影样式的艺术典范。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电影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世界华语电影作为一种跨区域、跨资本、跨文化的独特文化景观日益在全球电影文化生态中占有重要地位.开展世界华语电影美学与文化、市场与产业研究,促进世界华语电影的学术建构和产业化发展,探讨世界华语电影与新媒介、新科技、新市场的互动关系,是摆在当前产学业界需要共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周笑 《东岳论丛》2011,32(6):73-82
从文化资本的角度来考察华语商业电影的跨境传播是一个有趣的尝试,可始终兼顾到个人文化教养与集体文化偏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电影产业中非物质化的精神特质与物质化的产业特质之间的动态平衡,从而较为清晰地观察到华语商业电影的跨境传播,首先带来的是多元华语文化自身的融合与创新,然后是华语文化在全球化趋势中同质与异质并行不悖的"双重编码"。能否在"双重编码"的同质化过程中确保必要的源文化异质性,很大程度上倚重于华语文化资本与产业资本之间能否产生并有效保持协同效应,吸引更多在多元文化资本积累上具有优势的影视专业人才,和在纵向一体化及产业规模上具有优势的影视企业,共同来发展和传播华语电影。"合拍大片"和"香港导演"作为现阶段华语电影跨境传播的两大表征,体现的是全球化语境中华语文化符号的真实生存状态。本文基于文化资本理论,以规模化制作和经营合拍片的华语电影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以跨境生产能力和跨境传播能力两个维度来构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框架,系统分析了华语商业电影跨境传播两大表征形成的原因,以及华语商业电影文化资本与产业资本的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7.
电影《恋爱中的宝贝》是一部用超现实的手法表现非传统爱情的影片,影片以独特的视角对纯粹爱情、精神家园、生命过程等重大问题进行深入探索。整个影片拍摄制作十分精致,叙事和情感表现得相当巧妙,魔幻艺术手法的运用为影片带来了很强的冲击力,体现了导演的唯美倾向。  相似文献   

8.
韩国电影《春香传》和《卖火柴小女孩的复活》分别以古代韩国民间故事和现代韩国社会寓言为主题内容,形成传统的和后现代的两种电影音乐的运用方式和艺术风格,体现了传统文化的音乐形式美和后现代文化的音乐游戏感,电影音乐中的这两种文化与当代社会分别进行了审美融合和审美探索,体现出审美救赎、包容差异、拒绝平庸等审美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谜题电影是本世纪初形成的新兴电影类型,国外学者纷纷展开研究,国内学界无人关注,华语谜题电影更是无人知晓。华语谜题电影以元语言冲突与互补形成叙述漩涡,主要具有三种情况:结构性叙述漩涡与"分叉情节"、对比性叙述漩涡与"结局翻转"、干扰性叙述漩涡与"过度自我干涉"。华语电影以叙述漩涡建构谜题的多样性,体现出华语电影在叙述技巧上的日趋成熟和华语谜题电影的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0.
民族音乐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情感。在民族音乐创作中,意韵形态架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探讨了民族音乐元素在创作中的具体运用,包括旋律与音调、节奏与节拍和歌词唱腔等。构建意韵形态架构需要对民族音乐的时代背景有深入的了解,把握音乐作品内容意韵的特点,关注音乐作品中的民族意韵,并提升音乐创作者的审美修养。这样才能更好地创作和表达民族音乐的意韵。  相似文献   

11.
张涛 《南方论刊》2008,(12):75-76
文章从舞蹈编创的角度就《兰花花》中音乐与舞蹈形式的融合问题,浅析当今民族音乐与现代舞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反应出中国现代舞的生存土壤以及发展的前景,体现出中国舞蹈的多元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西方激进左翼思想家阿兰·巴迪欧站在事件哲学的基础上,将电影看作最普遍的、能够生产真理、帮助实现革命主体构建的艺术形式。他认为,主体问题是电影和哲学中的主要问题。在其哲学理论中,他将主体划分为愚昧主体、消极主体和忠实主体,其目的是探究革命主体如何生成的问题,而电影可以更加感性和具象化地探索这一生成的可能性。影片《满江红》中的“孙均”一角正是以影像的形式呈现了消极主体向忠实于事件的革命主体的转变。其角色背后更是蕴含了世界逻辑的转向——从必然性本体论到偶然性本体论。这种本质性的呈现之所以成为可能,正是因为电影艺术承载了能够生产真理的想象力,但并不是所有影片都能展现这种能力。在巴迪欧看来,只有那些蕴含哲学情境的影片才能成为生产真理的电影艺术,并成为帮助我们构建革命主体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3.
《江西社会科学》2016,(12):90-94
随着传统电影叙事空间不断突破,碎片化、陌生化的形式主义电影逐渐趋于主流,它开始打破以往时空交叉的电影叙事模式,为当下华语电影带来别样的美学风格,即形式主义风格。电影《万物生长》成功建构具有心理隐喻色彩的叙事空间、陌生化的情绪空间以及仪式化的空间环境,其空间叙事的艺术探索颇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4.
美国超现实影片《剪刀手爱德华》塑造了一位外丑内美的机器人爱德华形象,并对人类的本性进行了颠覆性的挑战。影片中强烈的对比,华美的画面,非常态的人物和常态的情节形成了一部离奇而荒诞的奇幻电影,反映了人性的伪善和疯狂。  相似文献   

15.
《孤儿救祖记》是民国社会第一部取得轰动的国产影片,通过对这部影片展开研究,是一个了解民国社会的独特视角,而且目前并没有相关的研究成果从这一视角对《孤儿救祖记》进行研究。本文通过《申报》现存的对该片的电影评论资料,探寻民国社会对《孤儿救祖记》的社会认同状况,分析这种社会认同背后的原因,也可以为当前传播媒体的电影报道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影片《血战台儿庄》是一部富于历史真实性影片,它所体现出来的电影美,是与这种历史真实性分不开的。拍历史题材的影片,要尊重历史事实,越符合实际,越有真实感,就越有历史深度和艺术深度,也就越有电影美。这部影片获得了1987年的电影百花奖和金鸡奖中的最佳编剧奖,这决非偶然。剧本作者收集了大量史料,专心钻研,几易其稿,终于写成了这部以凝练、深沉,重历史纪实,又不忽略人物性格刻划的电影文学作品。电影剧本是大笔触勾勒的文学工作,《血战台儿庄》又是大笔触中的  相似文献   

17.
在重建抒情与言志的概念基础之上,从传统诗学的角度观照早期华语电影,可以看出它在形式上采用了古典诗歌的抒情手段,在主题上则继承了中国历代士人言志传道、关化天下的政治操行.因此以仕人电影与情节剧模式为核心特征的早期华语电影的美学倾向不仅提高了后世从业者的社会地位,而且成为了华语电影区别与其他国别电影的显著之处.  相似文献   

18.
在普通高校《音乐基础理论》课教学中,中国民族调式的学习很容易出现问题。 首先“调式”(Mode)这个概念在西洋音乐中和“音阶”(Scale)同义,从字面上看,音阶是音的阶梯,而调式则是调子的样式,都是说明某种音高的排列关系。但调式也可以说是指某些特定的音阶,是指有特定组织性的音阶。音阶是由若干音(乐音)按一定音程顺序(向上或向下)排列而成。 由于我国文化历史悠久,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各个地区的民间音乐往往各有不同的风格特点,这些特点不仅反映在音调上,也反映在调式结构上。因此,我国的民族音乐调式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也不必强求从全国民歌中找出某些共同调式。在我们民族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是五声音阶。它是由连续五度相生的五个音宫、征、商、羽、角构成,这五个  相似文献   

19.
作为文化现象的华语电影在全球化时代扮演着多重角色,它是华人共同的视觉经验,构成最为深刻的集体记忆。彰显着民族性、本土性的华语电影如今面临全球传播的困境:面对"他者"的评价与判断,要想保证华语电影的特点并且实现跨区域传播就必须采取一些普适性策略。  相似文献   

20.
李佳琦 《南方论刊》2013,(8):99-100
视听语言是电影反应生活、塑造形象等的主要手段,而中国的武侠电影,尤其是故事背景为古代的武侠电影,如何通过视听语言营造古代环境并营造古典美学意境是一个值得分析的问题。央视电影频道的《温凉珠》这部影片在这一方面做得较好,通过对《温凉珠》的视听语言分析,从影视手段的几个方面,简要探究了电影中营造古典美学意境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