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者评刊     
《重庆社会科学》2011,(1):123-126
为搭建一个与读者互动的平台,增强刊物的亲和力,《重庆社会科学》2011年新辟"读者评刊"栏目,广泛吸纳读者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您可以就《重庆社会科学》2010年以来的任何一期刊物、一个栏目、一篇文章发表高见,将来信发送至cqsk2008@vip.163.com。编辑部将择取部分来信予以摘登、回应,被摘登来信的读者将获得《重庆社会科学》近期样刊3本。在本期"读者评刊"中,来自武汉、郑州、菏泽、西安、上海等地的读者就刊物整体栏目设置、具体栏目策划与操作、首发文章观点、作者群建设、发展方向等提出了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向各位读者的热心参与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2.
通识教育的探索,是当代大学文化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标志,而实践教学越来越成为通识教育改革成败的薄弱环节。因此,实践教学能否科学定位与创造性开展必将决定高校人文社科通识课程的生命力、制约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成效。人文社科通识课程"PBL模式实践教学法"的设计就是基于自主选择的"问题导引学习",操作上贯彻以学生为本地因材施教,特点在于实践教学"课题化"和唤醒大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目标取向于个性化教育地综合训练。进而在理论应用与实践创造的互动中,发挥出"PBL模式实践教学"具有的综合能力培养的功能优势。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高校教育工作任重道远,肩负培养国家合格建设者的重任,应充分结合高校课程体系建设需要,重视高校中国传统文化通识课程建设,这对培养大学生爱国情感,帮助大学生系统学习传统文化,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水平等具有重要意义。在高校中国传统文化通识课程建设过程中,应根据目前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通识课的课型发展具体要求,以文化自信与“课程思政”为理念完善课程建设,打造体系化课程,融入地方文化与学校特色,拓宽与创新课程教学方法与途径,依据课程需要构建师资队伍,深入思考高校中国传统文化通识课程建设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4.
《重庆社会科学》自2011年1月起新辟"读者评刊"栏目。读者朋友可以就《重庆社会科学》2010年以来的任何一期刊物、一个栏目、一篇文章发表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并发送至cqsk2008@vip.163.com。编辑部将择取部分来信予以摘登、回应。被摘登来信的读者将获得《重庆社会科学》近期样刊3本。在本期"读者评刊"中,来自上海、北京、济南、武汉四地的读者就《重庆社会科学》的栏目设置、首发论文等各抒己见。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创新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否科学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创新教育,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文章以大学生创新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突破与创新为切入点,分析大学生创新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软件"支持、"硬件"保障和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三大方面的举措,最终得出这一模式实践中所取得的显著成果,以期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有一定借鉴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6.
《重庆社会科学》自2011年1月起新辟“读者评刊”栏目。读者朋友可以就《重庆社会科学》2010年以来的任何一期刊物、一个栏目、一篇文章发表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并发送至cqsk2008@vip.163.com。编辑部将择取部分来信予以摘登、回应。被摘登来信的读者将获得《重庆社会科学》近期样刊3本。在本期“读者评刊”中,来自北京、武汉、长春三地的读者就《重庆社会科学》的栏目策划、首发文章观点等各抒己见。  相似文献   

7.
《理论界》2017,(12)
文章以《辽宁青年》的"特别报道"栏目为切入点,阐述该栏目诞生的背景及其报道特征,深入分析栏目获得成功的原因——保持六个特性、特征,个性化与意识形态导向作用,以及文创机制的融入,以期在网络时代环境下为期刊栏目的应变、打造和经营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重庆社会科学》自2011年1月起新辟"读者评刊"栏目。读者朋友可以就《重庆社会科学》2010年以来的任何一期刊物、一个栏目、一篇文章发表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并发送至cqsk2008@vip.163.com。编辑部将择取部分来信予以摘登、回应。被摘登来信的读者将获得《重庆社会科学》近期样刊3本。在本期"读者评刊"中,来自重  相似文献   

9.
通识教育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天然具有通识教育的属性,而且也构成了我国通识教育的核心基础。在这一过程中,马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可以发挥其专业效能,而且也能起到非常重要的通识作用:主流价值观的引导、哲学素养的培育、科学方法论的塑造以及救世情怀的熏陶,这些都为以"认识世界,咨政育人"为核心的通识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要切实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专业教育向通识教育的转变,改变传统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是基础,构建一支高水平的通识教师队伍是关键。  相似文献   

10.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理念逐渐为我国教育界所认同,并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识教育从广义上说是培养道德高尚、身心健康、通融识见的和谐发展的人,这是一种"全人"的培养,是一种崇高理想的追求和美好愿望的向往.从狭义上说,通识教育是导向实践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课程,它仅仅指以通识教育课程为主体,不直接为学生未来职业作准备的非专业教育.通识教育为我国西部地区新建的多科性本科院校办学提供了新的理念,有助于形成办学特色,为地方经济培养各类合格的本科层次的应用型高级人才,走出一条办学新路.  相似文献   

11.
德国应用型大学将应用型作为办学定位,通过完善的通识课程建设实现了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均衡发展.文章通过对德国应用型大学通识课程的结构、课程的实施和课程资源三个方面的分析,总结出德国应用型大学通识课程的特点,并结合我国应用型大学通识课程提出建议,以促进人才均衡发展,对过度重视专业教育的现象进行纠偏与修正.  相似文献   

12.
通识教育的八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文章对通识教育的概念与特征、背景与动力、目的与任务、结构与内容、主体与客体、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实践性课题以及实施策略等八个基础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薄瑾  李尤佳  张哲  牛奎元 《南方论刊》2022,(3):91-92,103
新形势下,暑期"三下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弘扬青年志愿者精神、提高高等教育实效性具有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内容规划不充分、创新不充足、覆盖率低、形式化等问题.如何充分发挥出青年大学生在"三下乡"社会实践中的作用,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文章以黑龙江大学暑期"三下乡"活动为例,从哲学的角度研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重庆地区在校大学生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提供新的思路.采用"心理卫生自评量表"、"自我和谐量表"对随机抽取的大学生进行测量、统计与分析.结果:(1)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有极其显著的负相关;(2)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刻板性有着显著负相关;(3)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自我的灵活性有显著正相关.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学生的自我和谐程度与自我灵活性显著高于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的学生;(4)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心理症状的变异量.结论:自我和谐程度对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陈寅恪史学"真了解"的精神和方法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一是以"通识"求得对各种史料价值的"真了解";二是参证各类史料求得对史实的"真了解";三是主张以"通识"求得对社会历史的"真了解"。陈氏能很好做到史学"真了解",在于主张历史研究必须具备"通识",即,从文化和民族的高度来研究中国历史,要坚守中国文化的精髓"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其史学思想和实践为中国现代史学发展开辟了新道路。  相似文献   

16.
通识修养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时钟体系”通过大学、时代、素质、家庭、交往、集体、社会等12个方面的拓展,可以提升当代大学生的通识修养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基于通识教育的内涵和师范教育的特性,师范院校通识教育的使命体现在两个层面:终极层面,即"完整的人"的培养;专业层面,即教育信念的培养。师范院校通识教育在理念、课程、教师、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方面还存在问题。改进和完善师范院校通识教育,必须首先确立科学的通识教育理念,明确通识教育的使命,加强对通识教育理念的宣传;从通识教育的理念和使命出发,顶层设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强化通识教育师资建设,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优质通识教育课程师资队伍;创新通识教育教学方式,积极推进小班讨论教学、研究型教学,强化经典导课程教学,在专业方向课程教学中融渗通识教育,将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有机结合;加强通识教育管理工作,探索建立全校层面的通识教育机构,建立通识教育质量评估反馈机制,建立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助教制,实施双导师制,推进优质通识教学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建设法治国家任务的艰巨性、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的多元性、中国司法和法学教育的现状、司法改革的价值取向等方面,分析了当代中国法学本科教育不应、无力也无需以职业教育为内容,而应明确定位于通识教育。基于这一认识,文章就法学本科教育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琼州学院学报》2020,(1):44-48
中国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必须以海洋意识为先导。全民族的海洋意识和海洋文化教育是海洋战略全方位实现的重要助推力。当代大学生作为引领国民思想文化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海洋认知、海洋意识的形成与发展直接关系着伟大中国梦的实现。大学生海洋意识教育应借助于课堂授课、校园文化生活等手段,加大海洋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培养海洋意识教育的力度。这应是当前最有效、最持久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钱理群、李庆西、郜元宝编《大学文学读本》(2005年)的“导言”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大学文学教育”的理念。大学文学教育不同于传统的大学语文教育和大学文学专业教育,而是以大学各科学生为对象,以文学经典为中心,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教养为目标的崭新人文通识教育理念。这一理念的提出是在大学通识教育成为大趋势的背景下,建立在对大学语文教育现状的正确估计的基础上,对于当前焦灼的大学语文教育改革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