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高校资产管理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一方面重复购置,另一方面又严重短缺。由于自上而下的工作人员对资产管理的意识比较淡薄,导致了有形资产的隐形流失和对无形资产的管理空缺。要改变目前高校资产管理的现状,需要加强管理意识,培训管理人员,健全管理制度,发挥监督职能,使高校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  相似文献   

2.
加强高校资产管理要从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健全管理机构,完善管理制度;加强资产评估;重视无形 资产管理;重视群众监督等五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浅析高校资产的科学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以及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深入,高校资产管理中的问题也更突出。为了使资产保值、增殖及维护其权益不受侵害,为了保障高校资产能发挥更大的效益,资产的管理制度、管理方式至关重要。针对高校资产管理现状,管理机制的创新和以网络为平台的信息化管理手段是科学化管理高校资产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对当前高校资产清查发现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探讨。针对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本着加强和完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促进国有资产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提高国有资产使用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主导思想,从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思想观念、管理机构、管理制度、资产清查等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旨在使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逐步走上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5.
高校教学实验设备投入与使用共享模式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高校教学实验设备购置和使用情况的研究,分析高校教学实验设备购置、使用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提高高校教学实验设备投资和使用效益的对策,重点提出了实现高校教学实验设备共享模式的构想。[关键词]高等学校;教学设备;共享模式  相似文献   

6.
梁峰 《云梦学刊》2007,28(4):75-76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堪忧,主要表现在管理意识淡薄,管理体系不完善,资产使用效率低下及产权意识模糊等。我们应努力寻求对策,切实管好、用好国有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实现资产使用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高校仪器设备新型管理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高校普遍存在仪器设备使用效益不高的问题。从管理方面看,存在着投资比重、设备配置不均衡,资源共享渠道不畅,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以及对淘汰设备进行深度开发的机制等问题。为此,应从加强仪器设备购置论证、强化信息管理手段、建立大精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提高管理队伍素质、深度开发与综合利用淘汰仪器设备等方面入手,构建高校仪器设备的新型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主要存在着认识模糊、意识薄弱;购置把关不严;日常管理环节薄弱等问题。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应采取加强管理意识,建立责任机制;健全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审计监督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浅议高校经营性资产的管理和运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 ,高校产生了较大数量的经营性资产。应从高校经营性资产的特征和作用出发 ,认真分析高校在经营性资产的管理和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并在建立创新的管理体系、开展产权界定、完善管理制度以及进行资本运营等方面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李波 《天府新论》2005,(Z1):125-126
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存在一些与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财务人员观念落后,效益观念差;内部监控制度不全,财务监督不力;预算编制不规范,预算执行不力;财务制度不健全,会计工作不规范.完善财务管理的措施是创新理念,强化成本效益;加强管理,强化部门预算;完善监督,强化内部控制;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相似文献   

11.
马建辉 《云梦学刊》2013,(3):93-95,100
底层文学思潮和非虚构思潮是当前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两种主要类型。底层文学在创作与批评上都出现了一批代表性作家和评论家,也有一批代表性作品和评论文章,这些特点表明底层文学已经形成一种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学思潮。非虚构思潮则是由于报告文学创作在21世纪出现了一个创作与研究的热潮,以非虚构命名的写作也在创作、批评和理论上成为一个焦点。  相似文献   

12.
林静 《云梦学刊》2012,33(5):85-92
从《文选》收录的建安时期书笺入手并结合相关史料,通过对当时文士思想与创作的深入考察,从三个角度探究推动建安文学批评发生突破性进展之动因。首先,书笺以其特有的文体优势成为建安文士沟通情感、对话思想的重要载体,其中涉及文学话题的讨论已包涵建安文学批评理论的雏形。其次,建安二十二年诸多偶然与必然事件的爆发对文士造成巨大的心理冲击,作为核心成员的曹丕在此复杂心态下撰文怀人,完成了建安文学批评理论的基本构建。最后,在群体性同题创作风气的影响下.建安文学批评形成了人化与对照的特有方式。它们共同构成促进建安文学批评发生发展之动因。  相似文献   

13.
李建军是中国当下一个“不可忽视”的批评家和小说理论家。作为一个批评家,其文学批评是一种以真善美为标准和旨归的批评;具有“判断与事实”和谐统一、“激情与理性”和谐统一、“朴实”而又富有“诗意”、说“真话”与“人话”等特点。李建军的文学批评及其特点的形成主要受到了李建军的主体因素、俄罗斯文学、布斯、巴赫金等人的相关理论或观点、英美新批评理论、鲁迅及中国优秀的文学传统等因素的影响。李建军的文学批评触及了当代文学创作的要害,对当代文学创作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打破了当代文学批评界“一塌糊涂,提不起来”的格局,对当代文学批评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玉 《社会科学》2012,(1):169-176
受制于高校文学教育体制,中国当代文学批评总体上很不成熟。这种不成熟主要表现为审美批评的缺失和混乱。中国当代文学批评主要有社会文化批评、审美批评和现代批评三种模式。当前社会文化批评是文学批评的主流和主体,审美批评则地位尴尬,虽然理论上大家都承认它的价值和作用,但实际上其受重视程度不高、影响也有限。文学最重要的特性就是"文学性",即泛审美性,所以,审美批评是首要的批评,其它文学批评都是建立在审美批评的基础上。当今中国文学批评中,真正的审美批评还相当欠缺。重建当代文学审美批评,首先要充分学习古今中外审美批评的经验,其次要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整合、丰富发展并系统化,从而形成新的审美批评体系。文学的审美特征、呈现方式、写作技巧、文体、语言文字是文学审美批评最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论弗莱的"文学批评重构"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界对诺思洛普@弗莱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其原型批评上.从文学批评重构的角度分析,弗莱在西方文论史上的重要贡献表现在一、文学批评应是关于文学的理论,而不是创作的附庸,批评是关于文学的系统知识,具有主体性独立地位;二、批评应建构在关怀与自由、向心与离心的张力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新批评"及文献式批评的偏失.我国文化诗学建设应从中受到启发,力争在文学的内部与外部、自律与他律中取得协调,才能成为当代一种新的、科学的文学阐释系统.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审美主义文学思潮与启蒙主义共生。"五四"及其以前,王国维、蔡元培、周作人从不同侧面奠定和回应了审美主义的文学价值观和文化观。"五四"期间及其以后,创造社、新月派的创作和批评实践,使审美主义进入文学实践领域,并成为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渊源之一。  相似文献   

17.
蔡邕是汉灵帝时代文坛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对鸿都门学的批判,表明当时的创作环境仍处于经学笼罩时期,不可能产生个人体验为中心的文人诗。作为当时文学创作最高水平的代表,蔡邕自身的诗歌创作并未达到《古诗十九首》的成就。同时,假设《古诗十九首》产生于汉灵帝时代,诗歌作者不可能遗失姓名,从而得出结论,直至汉灵帝时代都不可能产生《古诗十九首》。  相似文献   

18.
周静 《浙江社会科学》2012,(7):146-150,160
目前的网络文学评论面临如何纳入现代文学理论框架的难局:职业读者没法启用惯常的文本批评方法;媒介要素对网络文学流通的作用远大于作品生产,媒介批评在市场供需原则之外无所建树;大众趣味相当程度上折射了当代市民社会的多元与混杂,专属的标准审美体系的引领作用日益式微。网络文学批评需要借助媒介批评带来新方法,通过市场原则下的文学制作人角色带来新任务,认同大众趣味的混杂不是降低文学的品格,而是将文学拉到更现实、更接近读写真相的新位置。在表达复杂的当代经验这个目标上,网络文学批评和传统职业文学批评及当代文学创作的努力是贯通的。  相似文献   

19.
张涛 《河北学刊》2007,27(1):168-171
明末文学主要以文社为主流文学样态,这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是一独特的文学现象。在目前学术界热衷于从科举文化解读文社兴起和繁盛的热潮下,却忽视了文社的文学本质。文社既是科举士子“缔文”活动的结晶,又是文坛厘正文体、转变文风的需要,而明代分门别户的标榜风气更促进了文社派别的林立,文社成为明末文学批评多元化的外在表现形态。文学内律才是文社兴起和繁盛的真实原因,这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上是一个不得不辨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先秦两汉时期,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模糊。在经书、史书和教科书的意义上,《诗经》才被作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为人们普遍地援引,作为最高道德价值的取向而为人们所效仿,作为拥有一切至理的工具而为人们所使用。因此,严格说来,先秦时代尚没有真正的文学批评。两汉时期,随着文人文学创作的不断涌现,批评客体的范围扩大了,相对独立的批评文本也随之出现。文学批评获得了一种相对独立的基本含意,即关注作品、作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