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13年6月1日,由本刊和《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联合主办的"学术评价与当代学术发展论坛"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武汉、开封、岳阳及美国乔治福克斯大学的50多位学者参加论坛。本期"当代学术史研究"栏目特以较多篇幅选登论坛发言稿,同时刊登开幕式、闭幕式录音剪辑,其中张耀铭、熊元义的文章是提供给论坛的书面发言稿。  相似文献   

2.
黄宏演小品,扮一个钉皮鞋的大爷.专说“啥行业都得有自己的道儿”,钉皮鞋的就坚决不卖钉子。这“道儿”,其实就是“职业道德”,那个行业都有。正当行业有自己正当的道儿,甚至非法行业也有自己的道儿。  相似文献   

3.
日前,广州市社科联、广东省伦理学会和广州日报联合召开“倡导学术道德、维护学术尊严”学术沙龙,来自广州地区的20多名专家学者与会,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对学术腐败的看法,现将专家学者发言内容发表于此,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沈玲 《云梦学刊》2013,(4):37-39
一什么是学术评价?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余三定在其《中国新时期学术热点研究》一书的第四章中专门对新时期有关学术评价的讨论进行了评述。他分别以百度网的词条、学者刘明、叶继元的观点为例,对有关学术评价的界定进行了梳理分析。比如刘明先生认为"现代意义上的学术评价,即由学术共同体主持,以学术水准为对象,以推动学  相似文献   

5.
锺兴永 《云梦学刊》2013,(4):I0001-I0002,F0002
2013年6月1日,由《云梦学刊》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联合主办的"学术评价与当代学术发  相似文献   

6.
《大庆社会科学》2009,(1):159-160
上海社科院党委副书记童世骏认为:学术创新是学术研究的根本目标,而一项成果是否真正属于创新,只有通过一个学术评价过程才能得到确认。但“创新”意味着与众不同,而“评价”要追求得到公认;公认的东西往往是常识,而创新的东西往往会被看成怪论,所以,学术创新与学术评价之间存在着矛盾。两者的矛盾如何解决?我的回答是:“好的”学术评价才能确认“真的”学术创新。真正的学术创新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研究者甲对研究对象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姚申 《云梦学刊》2013,(4):53-53
关于这次论坛,我个人觉得有下列几个方面值得关注:一、这次论坛有两个特别之处。首先,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六一"国际儿童节。我们在这一天聚首武汉,并非童心焕发,但确实是共同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在这里讨论一个有些沉重的话题。很多人觉得有些话不说白不说,说了也白说,但我们还是要说,期盼我们的讨论,对改变国内学术界有关现状起到促进作  相似文献   

8.
当下通行的以刊论文和以影响论文的两种评价形式无法对所论之文做出准确的评价,因而需要新的评价形式。许多学术著作的出版.往往成为评聘职称、上学位点、评各类奖的工具。由此衍生的书评也普遍沦落、异化。现在的量化评价没有体现出对论文和专著的同等尊重。由于网络技术的进步和快捷,学术传播的速度加速了学术论文的影响力;许多论文本身的分量绝不亚于专著,论文很有评论的必要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学术随笔在 90年代的悄然兴起并迅速走红,是当代中国重要的文化现象。这 一文化景观的呈现与90年代中国学者的生存境遇、文化立场和文化心态有关。学术随笔的 边缘性特征和创作主体边缘化的写作姿态、话语方式,实际上是当代学者自我边缘化存在 策略的本文呈现。学术随笔热的产生和兴盛,还与读者对文化消费产品的选择、印刷出版 业的技术革命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学术随笔具有重理趣、轻抒情,厚思辩、薄叙写的文体特征。鲜明的主体意识和独立 精神,强烈的良知意识和批判精神,以及建立在深广历史文化背景上的“反思”意识和理 性精神等等,是学术随笔的主题特征。  相似文献   

10.
各位同仁:大家好! 在此,我首先代表《云梦学刊》对各位拨冗光临本次论坛表示热烈欢迎!对河北省社科院及《社会科学论坛》杂志社给予的支持和帮助表示由衷感谢!借这个机会我讲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关于"当代学术史研究"的命题."当代学术史研究"是由两个要素组成的.第一是"当代",指1949年至今;第二是"学术史研究".我们对"学术史研究"最简单的界定就是"关于学术研究的学术研究".学者本来是研究学术的主体,但在学术史的视野之下,学者变成了学术研究的对象,即学术研究的客体.当代学术史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关于当代学术发展的宏观研究.比如说研究当代学术发展的基本规律、当代学术发展的基本脉络和大致阶段等等.二是关于某一学科发展的学科史研究.如研究当代历史学学科史、文艺学学科史、鲁迅学研究史等等.三是关于学者的个案研究.  相似文献   

11.
余三定 《云梦学刊》2009,30(4):20-21
笔者这里讲的传统学术,主要是指中国古代的学术。中国当代学术与传统学术的异同.是个很大的题目,我在此用描述性的语言谈点初步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熊春兰 《学术界》2012,(12):223-227
2012年10月3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人大数媒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学术期刊与学术评价论坛暨‘复印报刊资料’品牌创建50周年庆典"在京举行。来自全国高校的科研部(处)负责人、图书馆负责人、人文社会  相似文献   

13.
我作为一个以学术为生存方式的学人,谈谈关于学术评价的三点建议。中国当代学术评价逐渐走向科学化,体系化,制度化,应该说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不过,毋庸讳言的是,我们中国当代学术评价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和值得改进的地方。我认为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一刀切",所有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不论文科理  相似文献   

14.
王国良 《云梦学刊》2011,32(4):21-22
从人文社会科学方面来说,古来从事各门学问研究之学者,如要能获得学术大师的称誉,本人自应有较大的学术成就与贡献。除此之外,学术大师还应有一些基本的要求与标准。陈寅恪在《〈王静安先生遗书〉序》里说:"自昔大师巨子,其关系于民族  相似文献   

15.
田畔 《云梦学刊》2009,30(4):30-31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学术。 所谓时代学术,我以为并不是或不只是谁比谁多说了什么,又考证出什么,它首先是要反映出该时代的学术风尚或风貌。这才能抓住最本质的东西。才称得上是“某时代学术”。  相似文献   

16.
袁玉立 《云梦学刊》2009,30(4):24-26
陈平原在《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一书中以章太炎、胡适为中心展示了清末民初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转型的精彩画卷,通过回顾“章太炎在‘求是与致用’之间的抉择.胡适之在‘学术与政治’之间的徘徊”,揭示了那个时代学者们的人生焦虑状态。在陈平原看来“实事求是”与“经世致用”,是传统学术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学术思路或学术宗旨,此种不同的学术追求及其对这不同学术追求的辨析,迄自先秦,“但真正标榜并实践儒家经世之学的,当推明清之际诸大儒;而把求是之学推到极致的,则是随之而来的乾嘉学派。清代学者谈求是与致用。态度都较决绝;到了晚清,求是与致用之争更演变成了既含学派又含政术的大论战。这场论战对整个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界的影响,至今未消除。这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学术是非之争,更多的是体现适应传统变革要求以及面对西方思想文化冲击时中国知识分子的两难处境——这是一个寻求政学分途而又需要知识分子‘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时代。”  相似文献   

17.
一、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的复杂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表现为多种形态:著作、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学术会议上报告的论文、调研报告等等。对这些复杂形态学术成果的评价更为困难,由于评价主体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一项科研成果,由于评价主体不同,很有可能会出现完全不同的评价意见。以下我们仅以论文为例,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做学问莫买椟还珠》一文中写道:"目前,学风浮躁、学术垃圾、学术造假等现象甚嚣尘上,原因何在?我认为,学术评价体系的错乱是一个重要原因。之所以要用‘错乱’一词来描述目前的学术评价体系,是因为它已经大大超出了正常,呈现病态。"(载《人民日报》2013年4月16日)"错乱"往往用来形容一个人神经错乱,现在的学术评价差不多已经走到了神经错乱、发疯发狂的地步。那么,  相似文献   

19.
《云梦学刊》的"当代学术史研究"专栏和余三定教授与他的同事们进行的当代学术史研究,已经坚持了近二十年。我很早就接触到他们的研究,1998年余三定先生在当时我所供职的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学术的自觉与学者的自立:当代学者研究》。至今,他们的"当代学术史论坛"已经进行到第十届,吸引了很多不同学科的学者参与。一个并不占有明显优势地位的单位的一批学者和编  相似文献   

20.
刘峰 《云梦学刊》2013,(4):41-42
当前,我国的学术评价工作由行政主导是不争的事实。总的看,学术成果的评奖、学术课题的评审、学术职称的评定、学位授予时学术成果的认定、硕士博士点的评定与评估,虽然在操作中有请专家进行参与,但核心的主导工作还是由行政部门控制和具体执行。如学术成果的评奖,尽管有各种各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