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希腊城邦社会就其经济性质而言是一种农业社会 ,而非工商业社会。这是因为在古代希腊 ,土地既是人们的主要财富 ,又是维持其公民权的象征 ,土地是一切政治权利的基础 ;从当时希腊人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来看 ,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比较低下 ,农业才是社会最高尚的职业 ;另外 ,古代希腊同东方各国一样 ,农业始终是主要的经济部门 ,商业始终未能在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 ,始终未能取代农业这种主要的经济形态 ,城邦的经济以小农经济为基础 ,农业为本 ,商业为末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文化和古希腊文化在其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深受生态状况影响。古代中国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地理环境方面优于古代希腊,形成典型的农耕文化,但是相对封闭。相比之下,在经济土壤、社会结构、国际条件等方面古代希腊却明显比古代中国优越,这大大有利于其开放型文化的形成。双方各具特性,各有优劣,从而成就了东西两颗璀璨的文化明珠。  相似文献   

3.
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曾指出:“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为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惟中国最为发达。”西方哲学家黑格尔也曾惊叹道:“中国历史作家层出不穷、继续不断,实为任何民族所不及。”从文化历史溯源,中国史学不仅是古代学术文化领域中的“显学”,而且是中国古代精神文化之最深渊薮。如果说在古代社会,西方世界精神文化的主要载体是哲学和宗教文化,那么中国精神文化的最大载体则是史学文化。因此这是东西方精神文化的巨大差异现象之一。  相似文献   

4.
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的新成果──简评《古代希腊研究》晨晓古代希腊文明是现代西方文明的基石。德国学者基茨勒在《希腊罗马研究在中国》一文中曾说:“全部的西方文明,欧、美、大洋洲的思想、文化和科技成就,都带有希腊罗马时代的烙印。”“谁要想理解欧洲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儒家文化圈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飞速发展,把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推到世界文化舞台的前列。但是不能因此赞同以“东方文化主导”论代替“西方文化中心”论。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是不同的。一、对西方发达国家,它具有文化交流作用。企图通过中国传统文化来完全化解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矛盾是不可能的。西方现代化中的问题是社会问题。以生态危机、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的危机、家庭结构的解体、性关系混乱以及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表现出的危机状态,不是简单的文化危机,而在于它的社会结构本身。没有一种外来文化能使西方摆脱现代化进程中所陷入的困境。但是从文化交流角度看,西方人瞩目中国传统文化是非常有意义的。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经济和政治地位的变化,中国文化必然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改变历来文化中西重东轻的情况。二、对儒家文化圈的国家和地区,它起着道德教化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理论并不是东亚经济起飞  相似文献   

6.
历史上中西方经济的发展中均出现过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但是在那之后却出现了中西方经济发展截然不同的道路。笔者发现大多数学者在中西方经济比较时,凡涉及到农业与工商业之间的关系问题时,把手工业与商业统称为工商业,实际上仅仅在谈论商业,手工业多是一笔带过。笔者认为,除了文化和政治制度上的不同导致“重农抑商”政策存在差别外,中国古代抑的是手工业和商业,而西方抑的是商业。这种对手工业的不同对待,笔者认为也是导致中西方经济发展道路不同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关于阶级的论述照搬到古代世界,用以分析和解释古希腊、罗马城邦社会,则有可能陷入困境。西方有的学者就对用现代阶级标准考察希腊城邦社会提出了质疑。古希腊、罗马城邦社会中主要是以公民为核心所建立的等级制。这种等级制的存在是以城邦社会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封闭型经济为基础的。其等级在当时来看主要是法律身份不同,而并不是社会生产关系中所处地位的划分。因而将其等级与阶级等同看待是不适当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封建社会是以血缘亲情为纽带所形成的宗法等级制社会,“家”不仅是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秩序的基础,也构成了社会精神文化的堡垒和道德生活的价值源泉。家庭道德教育在中国古代德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古代家庭道德教育在理论、内容、方法诸方面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可供我国当前家庭美德建设乃至整个精神文明建设所借鉴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传统社会文化中女性的整体失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历史发展中,女性的社会文化地位和自我意识处于整体失落的情势之中。其主要体现是女性的“内化”、“工具化”、“商品化”和意识观念的“异化”。古代女性的“四化”是相互联系的,它们的共同存在表露着中国古代女性的生存状态及命运。封建社会中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文化使中国古代女性的整体失落具有了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珠江三角洲文化形态的性质是务实求利;其特征是商业俗文化;其结构由岭南文化、中原文化、港澳文化和西方文化四因素构成;其地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曙光”,是中华民族大一统文化的“中介”。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范仲淹《岳阳楼记》等中国古代文献为主要对象,讨论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忧”、“愁”和“忧患意识”等概念的文化内含,及其与现代西方文化中相关概念的差异。作者的主要观点是:“忧郁”(melancholy)是西方文化进入现代历史运动中的产物,科学的发展和人与宗教的分裂是忧郁产生的两个基本根源;尽管古代中国有这些情感色彩相近于“忧郁”的概念,但由于中国封建文化的独特背景,它未具有现代性文化内含的“忧郁”观念。  相似文献   

12.
古代希腊和中国天文学对星空世界都有“星座”或“星官”的命名 ,希腊“星座”命名完全取材于神话中的人物、动物 ,中国“星官”命名却全来源于人间万物和社会组织。希腊每一个“星座”背后都包含一段美丽曲折的神话故事 ,中国“星官”背后反映的多是帝王将相的历史 ,神话色彩极为淡薄。这种差异反映了两个民族神话起源早晚的差别和文化主流意识之异趣。  相似文献   

13.
论古代雅典的商贸活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代希腊也同古代中国一样重农抑商。在希腊 ,有身份而受尊敬的人宁愿从事农耕而不愿去经商。雅典的侨民活跃在工商业 ,他们在作坊做工 ,进行商贾贸易 ,经营银行。古典时期的雅典 ,除农业和其它食品生产外 ,很难说有现代意义上的“工业”和“商业”。把古代雅典经济置于工商业发展基础之上的说法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4.
解光云 《南都学坛》2005,25(1):23-29
古代社会盛期(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4世纪),中国、印度和希腊皆出现"百家争鸣"的文化盛世。其集中表现为城市数量的增加和分布区域的扩展,城市工商业经济的发达,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实践。古代社会盛期东西方古典文化繁荣的城市因素表现为:城市是新思想和新教派传播、布道的重要场所;发达的城市工商业经济,是文化繁荣的物质基础;作为政治或军事机构的所在地,城市为文化的发展与交流营造了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5.
中西方诗学均有着丰富的有关文本的理论。二者对文本的认识也是从对要素的观照入手的。中国古代诗学认为,文本由言、象、意、道四大要素构成,并呈现着言→象→意→道的逻辑关系;西方古代诗学受亚里士多德悲剧六成分说的影响,特别强调情节和性格对文本的构成作用,并因前者的积淀和发展形成了后来的叙事学理论,由后者形成了典型理论。在文本的结构层次面上,中国古代诗学受“天人合一”、“物我两忘”观念的影响,形成了文本的有机整体论;西方诗学受主客体对立的哲学观的影响,多主张非有机的整体论。在文本的价值和意义层面上,中国古代诗学更为流行“文由心生”的作者决定论和“意在言外”的读者决定论;西方传统诗学则流行读者决定论和社会决定论,只是到了20世纪,西方诗学中的文本地位才发生了重大文化,即文本不再是社会、读者和作者的派生物,而是自足和独立的存在。相比之下,20世纪的中国诗学则缺少原创性,近乎“失语”。  相似文献   

16.
“神说”、“子曰”、“什么是……”分别代表着古代希伯来、中国、希腊文化中的形式化了的三种不同言说方式.无论是中国古代孔子的言说特征,还是希腊苏格拉底的言说特征,似乎都缺乏“神说”这种希伯来先知与上帝直接对话、交流的文本层面.通过论证强调了古代希伯来先知这种独特的“神言”的言说特征,指出其与中国古代孔子言说特征的不同,以及带给我们今天思考和反观汉民族古代伦理思想体系的启迪.并指出当代学者在中西文明比较中更侧重于希腊文明,而对希伯来文明较少着墨这一不平衡现状.  相似文献   

17.
庞朴同志的《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论纲)》,认为中国文化较之希腊,印度“更为富有人文精神”,这实质上是一种与西方人文主义在“人论”上有差异的人文主义,在中国传统文化讨论中,提出了,中国人文主义问题。这引起了各种反响,它需要反对者的有力驳难,也需要赞同者的深入论证。 中国人文主义之有无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个关于人文主义的定义问题。我认为,人文主义作为一种思潮的命名,它指的仅是十四至十六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但作为一种人的自我意识,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认为人应当在此岸世界中认识,肯定和实现自己的价值,它在所有人类的历史上都源远流长。文艺复兴运动中的人文主义,不过是西方古代人文主义在漫长的中世纪之后的一个必然发展,这个运动之所以以复兴文艺为名和因此著名,并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建筑设计与传统文化思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社会文化思想影响着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的各个方面:以“人”为中心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决定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材料选择与研究深度;重在时间过程中展开的审美特征决定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外观布局形式;儒、道哲学思想决定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内部制式结构。中国古代建筑反映了当时的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中国古代文论的体系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存在“西方文化中心论”的倾向。在当前全球化文化语境中 ,应把中国文论、文化和西方文论、文化放在同一平面、同等地位上 ,对理论、体系这些基本问题作跨文化的研究。作为在逻各斯中心体系之外发展的有生命力的文论 ,中国古代文论呈现出与西方文论迥异的非逻辑性、非体系性的具体形态 ,这是由汉文字写意表形的特点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尚武的精神”和“睿智的思维”是希腊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契合点,本文试图从社会、历史的角度(大迁徙形成的民族;商业经济的发达)来揭示其契合的原因;同时寻找出两种文化在哲学领域的撞击点;进而阐述了“尚武的精神”和“睿智的思维”在文学艺术中的表现,从而寻求一种人类文化共同的规律和一种跨文化美学汇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