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产权理论中的三个基本概念产权、产权残缺、产权完整.文章认为产权残缺是国有企业效益低下的根本原因,因而必须对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进行改革.改革的方向是产权完整.在产权改革的过程中,还应该遵循四条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窦祥铭 《南都学坛》2012,32(2):101-106
农地制度历来是农村变革的关键,其要义在于产权。当前我国现行农地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土地所有权主体缺位,所有权残缺;土地使用权不稳;土地收益权受限;土地处置权不完整。关于现行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观点有三种,一是取消农地集体所有制,实行私有化;二是取消农地集体所有制,收归国有;三是保留农地集体所有制,对其进行改良完善。我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优化路径选择应是"国家终极所有,农民永久使用"这样一种国家与农民二元产权。  相似文献   

3.
均田制是我国古代田制史上一项重要的土地制度。从产权演进理论视角分析均田制历史沿革,从中可以看出:土地产权主体的演变具有由模糊性向明晰性转化的趋势;土地产权内容的演变具有由残缺性向完整性转化的特点。即均田制历史沿革符合产权制度演进规律。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城市土地产权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市土地产权制度存在两大缺陷 :一是土地产权界定不清晰 ,边界模糊 ;二是土地产权结构单一 ,内容残缺。文章提出了创新我国城市土地产权制度的目标 ,即产权明晰、产权独立、产权分享、产权合理 ,并在总结前人已有创新思路的基础上 ,阐述了当前创新我国城市土地产权制度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5.
产权残缺、利益博弈与社会冲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产权残缺是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基本问题。主要体现为产权主体的模糊性、虚置性,以及多级性的集体所有权主体又都不具备法律上的人格。从积极产权和消极产权来看,农民土地产权的残缺众多方面及其所引发的利益争夺和社会冲突,已成为当前一个十分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土地征用制度中农户产权残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中国土地征用制度中关于农户产权残缺的具体分析为基础,说明了引起农户产权残缺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和农村集体在征地过程中角色错位,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缺失以及缺乏维护和保障农户土地权益的法律法规,认为当前农户土地产权残缺严重损害了征地农户的土地收益,结合新制度经济学和产权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最后指出从改革土地产权制度、规范政府行为和建立司法救济制度角度解决农户产权残缺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7.
产权残缺是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基本问题。主要体现为产权主体的模糊性、虚置性,以及多级性的集体所有权主体又都不具备法律上的人格。从积极产权和消极产权来看,农民土地产权的残缺众多方面及其所引发的利益争夺和社会冲突,已成为当前一个十分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8.
产权效率与中国公司治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现代产权理论,完整的产权形态包括控制权、剩余索取权及转让权三项基本权能,其中剩余索取权的具有特殊的激励功能,其对产权主体的行为驱动构成产权效率的核心.我国产权改革过程中的"明晰产权"本身并不构成产权改革的主要内容,我国产权改革的内涵和目标应是对与产权客体性质相适应的产权主体的体系重构.这是一场深刻的制度性变革.产权改革是我国整体性经济制度变迁中的关键一环.近年来讨论较多的、强调竞争作用在产权改革之上的所谓"超产权论",因其忽视了我国具有垄断与超经济性质产权主体,即政府产权的大量、普遍存在这一基本事实,故对于我国的现实经济改革的适用性存在较大局限.  相似文献   

9.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构成其主体的公司制度的基础,则是公司产权制.公司产权制度的建立,使得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发生了两次分离,并以此为原则形成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关键,在于确立法人财产权,完善企业法人制度.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劳动力产权的基本内容及其界定。运用产权理论探讨了国有企业职工的劳动力产权与其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并得出结论:传统体制下的劳动力产权残缺是造成国企职工生产低效率的深层次原因,要想有效地激励员工,提高员工的生产效率,就应当建立科学的劳动力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11.
论国企改制的产权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体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典范,国企公司制改造是当前国企改制的主要方向。与传统国有企业的产权界定不同,公司制国有企业的产权基础由国有股权和公司法人财产权构成。本文分析了国有股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内涵和性质,在此基础上指出法人财产权是股权的上位概念,因而从股权来推导出法人财产权的思路根本上是行不通的。准确界定二者的内涵,科学厘定二者的关系直接关系到国企公司化改造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2.
产权改革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产权明晰度的安排模型、产权效应模型、产权明晰度—产权效应模型以及产权明晰度—产权效应修正模型 ,分别对产权明晰度的决定、产权明晰度与产权的关系以及最优产权明晰度的修正进行了探析与验证 ,并进一步分析了我国的产权改革状况  相似文献   

13.
林权改革:如何使“双重属性产权”并行不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森林资源广泛的经济价值使国内外关于林权界定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经济意义的产权上,而林业资源无法替代的生态功能决定了它有着不可忽视的环境产权特征,两种产权范式具有不同的目标、追求与结果.如何使双重产权并行不悖,是中国林权改革的重大问题。为此,通过对双重属性产权不同的人格化代表、不同的效率目标及不同的功能定位分析,探讨了如何通过制度构建将林权经营放在共同遵守的经济秩序与社会规则中,以实现双重产权的相容互盈。  相似文献   

14.
信息作为一种事实上的财产已经存在,通过对历史上存在着的财产观如农耕社会的财产观、工业社会的财产观、信息社会的财产观进行梳理,试图找出财产观嬗变的历史轨迹,也即财产权客体的扩张是沿着从自然之物到法律拟制之物、从财产有形包容无形的路径发展的。以此为视角对信息财产权建构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现阶段有可能也有必要建构信息财产权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一直在土地集体所有与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两权分离的制度框架内寻求创新.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弱化集体土地所有权,强化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但这样的改革思路的实践结果并不尽如人意.根本原因在于二元产权结构背后农民存在多重身份.只有让集体土地产权去身份化,切断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和集体经济组织之间的身份关系,才能从根本上破解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的困局.  相似文献   

16.
财产权是大多数国家的宪法确认和保障的核心人权。财产权入宪的主要意义在于为公民独立人格的形成和个人自治领域的维护创设基本的制度架构。知识产权作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一种无形财产权,虽然与现代宪法规定的一些基本人权存在着某种价值上的悖论,但是知识产权入宪与财产权入宪却具有逻辑上的契合。实现知识产权入宪的关键是消除知识产权与基本人权之间的价值冲突。  相似文献   

17.
财产权是自由意志的定在。一个人通过对物的占有而成为现实的存在。离开了财产权,个人自由、人格独立就是一个空洞的东西。平等的自由权利并不意味着平均占有财富,劳动是个人占有财富的基本方式。私人所有权的出现既是社会的一大进步,更是构成共同所有权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企业的控制权是基于财产所有者的财产所有权让渡,使企业取得财产所有权后,成为独立的经济主体,财产所有权让渡者通过企业的经营活动获取收益,是财产所有者让渡财产所有权的目的。企业的产权结构决定企业的控制权,财产所有权让渡者在企业中的不同产权结构,决定着他们不同的企业控制权。  相似文献   

19.
论用益物权在物权法中的地位——以土地用益物权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益物权地位的变化反映了现代物权法的重要发展趋势 ,有些学者主张用益物权在物权中的“中心”地位的观点有待商榷 ,以土地不动产为例可以进一步论证完全物权 (所有权 )的地位才是物权的“中心”。在立法和实践中当务之急是整固土地所有权的控制力 ,即完善土地所有权的效力和实效。  相似文献   

20.
论财产权、知识产权与商业秘密法律性质的科学界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业秘密作为信息是一种有价值的稀缺资源之一 ,有必要将其作为财产权加以保护。同时 ,商业秘密又是一种未公开的信息 ,这就决定了它在财产权体系中是一种特殊的知识产权。这样界定商业秘密的法律性质 ,有助于商业秘密的研究与开发 ,推动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