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悦 《云梦学刊》2012,33(4):37-38
因为我是办学报的,就谈一点对《云梦学刊》及其特色栏目的认识. 一、关于《云梦学刊》"当代学术史研究"栏目的评价 大家都可以看出,虽然是一个地方高校主办的学术刊物,《云梦学刊》的目标却是希望打造一个全国性的、同时又有自身特色的高端学术平台.其中"当代学术史研究"无疑是期刊界的一个精品栏目,一个学术品牌.能够做到这个层次,其实是我们很多主编、编辑所追求向往的.  相似文献   

2.
余晶 《云梦学刊》2008,29(3):F0002-F0002
《云梦学刊》是湖南理工学院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以时代性、学术性、探索性为办刊宗旨。在当今学术刊物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云梦学刊》另辟蹊径,开办特色栏目,努力将特色栏目办成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较大影响的品牌栏目,从而使特色栏目成为刊物的特色和个性,并进而带动整个刊物学术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声誉的扩大。“当代学术史研究”就是《云梦学刊》最重要的特色栏目。  相似文献   

3.
聂付生 《学术界》2005,(2):289-295
《云梦学刊》的重点栏目“当代学术史研究” ,展开当代一流学者的个案研究 ,探讨当代学术史的演变和发展 ,同时对目前学术界触目惊心的学术腐败现象进行充分说理的批判。该栏目以质量为办栏的最高宗旨 ,并在发现和扶持学术新人方面堪为楷模。因此 ,短时间内 ,在学界赢得了较高的声誉。该栏目启发我们对中国学术期刊的走向和办栏原则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聂付生 《云梦学刊》2007,28(4):29-30
因为《云梦学刊》的缘故,我对学术史研究动态有了一定的了解,也产生了一定的兴趣。正因为对当代学术史的这一点兴趣,我更加关注起《云梦学刊》“当代学术史研究”栏目的学术动态。两年前我曾经就《云梦学刊》“当代学术史研究”栏目的办刊特色写过一篇文章(《学术界》2005年第2期),觉得还有些话没说。这次承蒙《云梦学刊》编辑部的邀请,  相似文献   

5.
21世纪初兴起的"栏目主持人"制度,对学术期刊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成为学术期刊建设品牌栏目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在运作过程中,"栏目主持人"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专家型栏目主持人"难以保证栏目风格的稳定性和学术上的百家争鸣;二是"编辑型栏目主持人"因学识不足而难以保证选题策划的学术水平,同时也影响稳固的作者队伍的建立.对此,需要进一步探寻合理的发展路径:一是将"栏目主持人"制度与编辑团队建设相结合,强化编辑的角色意识,提高编辑的学术素养,使编辑学者化;二是将"栏目主持人"制度与期刊整体发展战略相结合,探索建立"栏目主持人"小团队,充分发挥"栏目主持人"在品牌栏目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以品牌栏目建设推进期刊整体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当代学术史研究>是从<云梦学刊>2003年至2007年"当代学术史研究"栏目中精选出来若干论文组成的一部论文集.该书对"学术"、"学术文"、"学术成果"、"学术史"、"当代学术史"等基本命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界定,对当代学术发展史中的重要现象、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展开了对当代著名学者的个案研究,深入论析了若干当代著名学者的治学历程、治学成就、治学特点、治学经验等.所收论文以内在的逻辑关联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具有了比较完备的体系性.  相似文献   

7.
2005年9月18日,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佳节。这一天,本刊主编余三定教授利用参加《北京大学学报》创刊50周年庆典(庆典于9月17日举行)的机会。邀请北京大学部分博士生代表在北京大学勺园座谈,征求大家对本刊“当代学术史研究”栏目及当代学术史学科建设的意见。座谈会气氛热烈,大家平等交流看法,既有关于本刊“当代学术史研究”栏目的具体意见和建议,又有关于当代学术史学科建设的深入分析和理性探讨。参加座谈会的博士生有中文系的柳春蕊(03级)、李峻岫(03级)、李晶(03级)、师力斌(04级)、翟景远(03级),历史系的戴海斌(04级),哲学系的任蜜林(04级)等。同时,余三定教授还特为邀请了《北京大学学报》编委刘曙光博士帮助主持座谈会并作发言,邀请了中文系03级硕士生唐文吉参加座谈。下面刊登的是座谈发言的整理稿。  相似文献   

8.
学术编辑在学术发展中的角色定位及职岗效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术编辑应在学术发展的任务和使命中找到自身的角色定位,其岗位随着学术发展而产生,又依靠学术出版物的出版质量、出版规模以及学术单位的需要生存发展.学术编辑的职业化岗位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至关重要的.学术编辑在学术发展中的角色定位应是"五大员":学术编辑是学术论著的审查员、学术事业的服务员、学术领域的研究员、学术作者的资料员、学术外交的联络员.要想在学术发展中发挥学术编辑的职岗效能,使学术编辑的职岗效能成为学术发展中的生态链,需要不断改造和完善学术编辑所面临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9.
编审的学术旨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审的学术旨趣之“编审”采取广义的概念。包括在编辑、出版工作中所有参与稿件的编辑、鉴审活动的一系列相关过程及人员的活动。结合编辑工作的内容概括编审学术旨趣的若干类型,可大致分布于六个方面,这些类型将编审学术旨趣的内涵作了进一步的扩充,包涵了编审的个体行为与心理特征,还包涵了编审与出版物、与周围密切相关事物和环境的内在联系。将学术旨趣作广义的阐释。即编辑对于学术思想发展与传播的一种理想、愿望、情感、追求,可以引导其工作具有学术原动力,沿着学术规范的道路改进工作方法、提升工作层次、完善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10.
"学术为本,为教学科研服务".这是"复印报刊资料"一直坚持的办刊宗旨.这个宗旨说明了我们编辑工作的立足点和服务对象."学术为本",要求我们坚守学术独立,学术质量至上;"为教学科研服务",则要求我们在编辑内容、编辑方法、出版形式上要紧跟教学科研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云梦学刊》自1989年设立“当代学者研究”栏目,2003年第一期开始改版为“当代学术史研究”,至今该刊已发表不少关于当代学术史研究方面的论文,产生了良好的学术声誉和较大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2.
《云梦学刊》“当代学术史研究”栏目发表了不少好文章(其中有相当多的知名学者的文章),主办了多次有影响的学术会议,今年又在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大部头的《当代学术史研究》论文集,这样就由文章、会议、书组成了一个有机体,可以说成绩突出,影响颇大。但还要看到其不足。从总体上看,“量”很不错,但“质”有欠缺。主要是缺少名家的精心之作,缺少学术争鸣。  相似文献   

13.
《云梦学刊》2006,27(3):F0003-F0003
新时期学术发展的回瞻余三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学术史研究既是总结过去的得失,也是为学术研究开创未来。本书分六辑:第一辑是对当代学术现象、学术流变、学科发展、学术批评做宏观扫描、历时性跟踪的整体研究:第二辑是学人研究即当代学者个案研究,将个体学者的学术研究和学术成就置于宏观的学术背景下,用学术史的眼光加以分析和评价;第三辑是对有影响的学术图书的评论;第四辑是学术评论,是作者参与的有意义的学术评论,如参与评奖程序和学术规范、学者社会责任感的讨论,大学学报办刊中的三个矛盾及特色栏目等等;第五辑和第六…  相似文献   

14.
学术史与“学案”体——序《民国学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岂之 《云梦学刊》2003,24(4):16-18
学术史必须研究“学术”,要研究并评论有代表性的学术成果,以阐明其学术意义和历史意义。“学案”作为学术史的一种体裁,既有其优点,也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编辑工作对于学术研究活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首先,从系统的观点来看,编辑本身就是学术研究工作的一个环节。其次,编辑工作远不止于只是去发现一本好书、一篇好文章,然后加以编辑出版;一个好的编辑还得去策划学术、引领学术,甚至改变学术的潮流、重塑学术史的面貌。再次,编辑工作在规范理论、创立范式,以及确立作者的权威性等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学术思潮的兴起、学术流派的形成、学术史面貌的重塑等三个方面,考察了编辑工作对于学术研究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语言学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层次:汉语本体研究和对汉语本体研究进行追述的文献史研究,目前最需要的是进行第三个层次的研究即学术思想史的研究.只有研究语言学学术思想史才能总结出已有的语言学的学术生长规律,并预测未来的语言学学术生长规律.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中国学术史研究领域,余三定无疑是一位做出了积极贡献并且还在做着贡献的学者。多年来,作为学者和知名编辑的余三定,以自己的学术努力,成为当代中国学术史这一学科的推动者、组织者、参与者。他和他主编的《云梦学刊》,虽远离中国的中心城市,但是俨然已经成为影响这一学科组织、发展的重要推手。余三定近期出版的《中国新时期学术热点  相似文献   

18.
黄卉 《云梦学刊》2012,33(4):38
《云梦学刊》的"当代学术史研究"办得很有特色,得到了学界的关注与肯定,其长远意义将随着学术史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凸显.因考虑得不多,仅提个建议. 一、接续我国古代以来的"学案"传统 我国有编撰"学案"的传统,像《宋元学案》、《明儒学案》、《清儒学案》,都是学术名著.现代如钱穆《朱子新学案》、杨向奎《清儒学案新编》也成为了学术名著.近年来有看到《民国学案》(6册)、《二十世纪中华学案》(10册)等多卷本的著作出版.  相似文献   

19.
胡乔木研究20年学术史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胡乔木研究成果大致分为四种类型.学术评价主要聚焦在五个问题上,尤以对胡乔木晚年的理论贡献为热点.由于当代史研究与当代历史人物研究所共同面临的难题,胡乔木研究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掌握“从材料中来,到材料中去”;“就事论事”;“用前瞻性的眼光衡量事物”三个历史研究的基本原则,对于克服这些难题,把握好学术评价的合理尺度,推动胡乔木研究的进一步深化,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明儒学案》作为明清之际黄宗羲学术史研究的主要著作,无疑属于中国哲学史历史先导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先导性主要体现于:首创了"学案体"的学术史研究范式;哲学史与哲学研究相统一的研究方法;"接着讲"与"如实讲"的学术使命感。黄宗羲学术史成果的先导性意义集中体现为:突破了霸权化的学术模式,形成对学术史本质的重新厘定;真实地呈现了学术演变的历史过程;同时,《明儒学案》也体现出学术史研究的独立性特点,是现代意义上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先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