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言 在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远影响下,人们越来越关注威胁自己生存的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世界各地纷纷兴起绿色革命,人类的21世纪必将成为一个"绿色世纪".因此在对住宅的需求上,人们也逐渐从"生存型"向"享受型"转变,追求健康、环保、舒适、安全的生活空间,越来越趋向于绿色住宅.  相似文献   

2.
人类有史以来,就不断改善居住条件,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然而人类居住区的发展必然与人口的增长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必须与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保护相协调,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使其可持续地发展。随着人们对环境要求越来越高,都市人越来越向往人居与自然的和谐。住宅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建筑形态,研究人类居住环境和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探索绿色生态住宅之路,已成为世界潮流。“绿色生态住宅”是近一、二年来新兴的居住理念。国际上有的称为“绿色住宅”、“生态住宅”、“可持续发展住宅”等等。它…  相似文献   

3.
21世纪将进入一个绿色时代,以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绿色潮流正席卷大地。“绿色企业”、“绿色食品”、“绿色标志”、“绿色消费”、“绿色形象大使”、“绿色营销”等各种绿色概念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着深刻变化,带有环保或绿色标志的产品和厂商日益博得消费者的青睐。一项国际调查表明:67%的荷兰人、80%的德国人自购买商品是考虑环境问题;77%的美国消费者表示,企业的环保形象影响他们的购物活动;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人们在超市或商场采购时。都认准带有环保或绿色标志的绿色食品。由此可见,在“绿  相似文献   

4.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股“绿色主义”的风潮在欧洲大陆兴起。面对势力越来越大的新兴社会发展趋势,有人不禁感慨:难道100多年前有人预言的“21世纪的欧洲是绿色党人的天下”,真的会成为现实?而在这一“绿色主义”的风潮中,“绿色德国”是欧洲最热门的“第一话题”。  相似文献   

5.
21世纪将进入一个绿色时代,以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绿色潮流正在席卷大地。“绿色企业”、“绿色食品”、“绿色标志”、“绿色消费”、“绿色营销”等各种绿色概念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着深刻变化,带有环保或绿色标志的产品和厂商日益博得消费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6.
自从雷切尔·卡逊的名著《寂静的春天》问世,“绿色”的理念和追求便在人类社会萌芽,半个多世纪以来,经过科学家,环境保护志愿者们的呼唤和努力,在全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政府的重视和提倡下,绿色在今天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和携手努力的目标,绿色与环保已成为21世纪人类最重要的主题之一。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经济发达的欧美各国开始流行水景住宅,傍水而居、亲近自然,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生活模式。国内的水景住宅设计最早受新加坡等地的影响,首先由广州开风气之先,然后蔓延到深圳、上海、北京等地。2002年初,“水景风”又陆续刮到内陆省份。  相似文献   

8.
视野     
《职业》2005,(10)
21世纪办公室将“变性”由于工作需要,随身携带笔记本电脑和手机,穿梭于办公室、住宅、饭店及机场休息室之间的“漂移上班族”将增加。近年曾有许多关于办公室将“灭亡”的预言,但英国经济与社会研究委员会发表的《工作在21世纪》报告称:办公室性质将有所变化,本身并不会消失。“漂移上班和家庭办公将把个性化的空间办公转化成个性化的时间办公。而隶属个人、经常被照片和植物个性化装点的办公室或办公桌将越来越多地被拥有公共办公桌的‘集体工作室’所取代。”同时,老板们将用新的方法来“控制”雇员。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空气环境污染严重,城市发展需求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人居环境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由于住宅是城市人居环境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如何发展绿色住宅日渐成为业界研究的重点。绿色住宅是根据住宅建筑周围的自然、社会环境,综合运用生态学、人体工程学及建筑学的基本原理以及现代科技手段,合理安排、组织住宅建筑内外空间与系统内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其综合用能、多能转换、立体用地、自然空调、立体绿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住宅的核心理念即生态设计,如何基于生态学原理提出具有指导性的设计依据,对于绿色住宅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是住宅设计的原则,在住宅设计中要突出功能性,提高住宅功能使用质量,按照人的行为模式合理安排各行为空间,以提高空间使用功能及心理舒适感、安全感变的越来越迫切。而作为住宅的一部分——玄关的设计,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一、绿色婚姻家庭的内涵和建设绿色婚姻家庭的必要性 21世纪是一个绿色文明高度发展的世纪,21世纪的婚姻家庭也应该是一种绿色的婚姻家庭。所谓绿色的婚姻家庭应是一个集家庭物质环境、伦理关系、生理心理状态、家庭内部人际之间的和谐于一体的和谐、统一体,是一个高效运作,不断进行自身建设,补充新鲜“能源”,剔除、排泄婚姻家庭中“有害物质”的有机循环系统。  相似文献   

12.
国家刚发布的《健康住宅技术要点》中,已明确将住宅风水写进了住宅科学选址的规范之中。这就是说,人们现在住的“健康小区”,按“科学风水”学的规范,可认定为哪些属于能“藏风聚气”,对住户身心健康及生活环境能带来利益的真正的健康住宅:哪些属于不能’藏风聚  相似文献   

13.
在欧美一些国家,房屋住宅结构发生了一些改变:餐厅消失,后院减小,浴室"膨胀".<澳大利亚周末杂志>说,在过去的20多年里,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影响了家庭住宅的结构设计;而住宅结构的变化又反作用于人们的生活.该杂志还对将来20年房屋布局做出大胆预测:房屋会越来越小,其功能也将越来越紧凑.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的晨曦,已在东方地平线上显示出神奇的色彩变幻.中国改革开放18年的光辉历程,越来越使人们意识到“群体示范”的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毫无疑问,群体示范的提出,是时间、空间和社会心理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具有跨越世纪意义的“生长点”的标志.建构“群体示范”的这一设想,从某种意义来说,反映了人们对物质追求和精神文明的认同达到了又一次平衡后而迫切希望提高的愿望,是必不可少、无法取代的战略举措,是集体主义的回归和社会进步的震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由于日本东京的高楼林立,绿地面积小,导致了夏季酷热等环境问题。然而因林立的高楼大厦中找不到可兴建公园的土地,即使在郊区,庭院和田地也渐渐地从地平线上消失了。于是人们将注意力转移到大楼的屋顶。 由48家建筑、住宅、造园等公司组成的屋顶开发研究会表示,目前东京都内大约有8000hm~2大楼屋顶尚未开发利用,东京将有希望成为“绿色的都市”。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随着房屋住宅需求的增加,人们开始注重装修的质量。因此,住宅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住宅设计的过程中,室内光环境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室内光环境设计能够提升人们的精神需求,并有效提高人们的舒适体验。在室内光环境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相应的原则。笔者于文章当中,针对相关设计原则,对现代室内光环境设计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国土经济2003年第十一期我国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了近十年的大起大落、大悲大喜之后,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房地产市场正逐步走向成熟,人们对房屋的需求已从过去的居住发展为追求房屋的安全、格调和情趣等。由于住宅消费中的一些影响因素的变化,我国房地产市场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呈现出一些新趋势,部分类型的住宅产品将成为市场追棒的热点。研究这些住宅产品的特征和发展要求,对于把握我国住宅发展的趋势具有现实意义。一、绿色住宅居住消费是人们生活消费的主要部分,随着现代社会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和环保意识的逐渐兴起,消费者已愈来愈关…  相似文献   

18.
田香兰 《城市》2015,(5):54-58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及平均寿命的增加,老年社会福利中住宅所占比重越来越大。20世纪80年代韩国颁布实施《老年人福利法》以来,政府通过住宅供给政策大力发展福利住宅、国民住宅及国民租赁住宅缓解老年人住房难问题,并通过税收优惠及财政补贴政策鼓励和支持家庭养老。韩国政府关注老年住宅政策时间不长,但发展很快,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韩国在解决老年住宅问题上的一系列对策,对我国制定老年住宅保障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绿色经济联盟工程作为可持续发展品牌工程、绿色文明时代标志工程、实践知识发展战略样板工程和中国经济的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绿色发展道路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绿色经济理论的系统应用与实践成果的不断推出,中国“绿盟”已从战略层面勾勒出“绿色中国”的基本框架。实现“绿色中国”之宏伟目标,知识发展战略必将起到主导作用。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迅猛发展,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领域,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增长理论  相似文献   

20.
风云楼市篇     
20世纪80年代,整个中国面临复兴,百废待举。大凡从蹉跎岁月里走过来的人,恐怕都品尝过居住窘迫的苦涩,“住”是中国人一辈子的事业,穷尽毕生辛劳与梦想的追求。什么时候起,身边的工地越来越多,楼盘越来越密,城市的版图越来越广,“房产”也成了一门愈炒愈热的高深学问。人们走出灰色沉闷的筒子楼,搬进电梯公寓、花园洋房、流水别墅。为适应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人们要求居所生活更快捷、更方便、更舒适。于是各类楼盘功能日渐繁复、进化速度更是一日千里。在大小楼盘应接不暇的宣传攻势中,人们不禁迷惘,而又心生疑惑——我们在生活中改变了房屋,还是房屋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