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当前多元化经济不断发展、信息产业不断升级的时代背景下,地方高校的学科专业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地方高校如何借助国家近年来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出台的政策利好,顺应改革方向,围绕区域优势建设一批特色和优势学科,是地方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结合国家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的新要求、新趋势,深入分析了当代地方高校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对如何利用区域优势和区域需求进行专业调整进行了深入阐述.  相似文献   

2.
地方高校承担着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各类人才的重任.地方高校要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准确定位为起点,立足市场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归宿,构建地方高校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机制为线索,从而实现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祝孔海 《河北学刊》2008,28(3):137-141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GDP因其年均20%左右的高速增长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当前,关于温州经济增长模式的讨论很多,但从制度属性全面系统解析温州经济增长的论述并不多见。按照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温州经济并不具备经济增长模型所需条件,然而,温州经济却获得了奇迹般增长。究其原因,无疑是制度安排在温州区域经济增长中起到了内在推动作用。研究制度安排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可为区域经济增长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后,河北省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文章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政府、地方高校和企业不同角度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 ,各区域间历来就存在着经济发展的差异性 ,这决定了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在我国的经济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邓小平同志作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总设计师 ,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实践进行了宝贵的探索 ,形成了其区域经济发展思想和发展模式。在西部大开发的序幕拉开之际 ,认真学习研究邓小平区域经济发展思想 ,对指导我国经济布局和建设有重要现实意义。一、邓小平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模式及其内涵邓小平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 ,指出在我国不可能实现均衡同步发展 ,为了实现各地区共同富裕 ,必须实现区域经…  相似文献   

6.
吉林市区域文化的主要特点为民族性、地方性和开放性。在建设长吉图开放先导区的新形势下,依据吉林市区域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发挥高校文化引领作用,打造区域地方文化的品牌特色,形成特色文化产业,提出吉林市区域文化发展的战略定位和目标,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7.
构建面向区域经济的地方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服务区域经济是地方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出发点。具有区域特色的地方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包括创业通识教育与创业专业教育两个层次以及课程体系、教学体系、支持体系、评价体系四个子系统。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随着中央的简政放权,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自主权逐步增大,积极性空前高涨。为了尽快改变巴州资源大州、经济穷州的面貌,巴州党委、州人民政府开始努力探索适合巴州特点的、具有巴州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新路子。1986年以来在总结历史发展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巴州党委、州人民政府提出了“三股力量”拧成一股绳、共同开发建设巴州的发展思路,即要调动地方、兵团、中央和自治区驻州企业三股力量的积极性,把兵团、中央和自治区驻州企业的资金、技术、人才优势与地方资源优势有机…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的产学研开展,要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实施。需要由政府、企业、高校共同建立配套的制度,充分利用地方高校在区域中的影响力,建立与企业良性互促的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0.
蔡柏良 《学术探索》2012,(7):183-185
教学型高校是我国高等学校的主体之一,直接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宽口径、应用型"的各类专业人才,其经济管理类专业在建设过程中遇到了专业特色、培养方案、教学模式、实验教学和师资队伍等方面的不适应性,与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对经济管理类人才的培养要求不相吻合,必须在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实验教学、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改革与创新,以实现教学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但其进一步发展却面临"行政区行政"的层层阻力。化解行政区行政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矛盾的根本途径不在于行政区划的调整,而在于区域内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因为行政区经济的产生不在于行政区划本身,而在于行政区的"行政"。区域经济一体化实质上是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与其相应的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是区域政治协同发展,区域政治协同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从现状来看,实现我国区域政治协同发展,必须创新区域行政立法方式、建立区域行政管理机构、建立和完善区域地方政府间行政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2.
地方高校MBA实践教学应该是区域经济导向下依托专业理论素养的管理创新能力培养,其核心理念是以产出为导向,加强与外部联动,充分发挥区域内政府、行业、企业和高校在管理实践教学方面的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通过本质、现实、价值三重维度变革,理论层面上,实现目标协同、政策互补、教学范式创新的机理,实践层面上,实现要素协同、资源互补、能力培养创新的机理,共同引导、驱动地方高校MBA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嬗变,让高端MBA精英管理教育走出象牙塔,推动MBA人才链、行业链、创新链、社会链的有机衔接。  相似文献   

13.
广西高校构建涉海学科专业群是对广西海洋产业群的提出所作出的必然反应,是对广西海洋产业群形成发展的主动适应,是海洋经济人才供需的统一.广西海洋产业群发展与涉海学科专业群构建契合发展,可以实现双赢,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有效推进区域经济与高等教育发展互动.要实现涉海学科专业群构建与海洋产业群发展的契合,应统筹规划,科学设置;合理布局,全面对接;抓住重点,积极构建;服务产业,合作共建;加大投入,保障建设.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经济管理权限,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我国国家大,人口多,必须赋于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必要的权力,使其能够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宏观政策,制订地区性的法规、政策和规划;通过地方税收和预算,调节本地区的经济活动;充分运用地方资源,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这表明,在国家宏观调控的过程中,加强地方经济管理的权限是十分必要的。各地方对经济的管理,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中属于区域经济调控行为。本文拟就区域经济调控的有关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一、区域经济调控的函义和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5.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地方高校发展的内在本质要求,是其责无旁贷的使命和必然选择;转型发展体现了学校内涵建设价值取向、生存发展需要价值取向、学科专业建设价值取向以及机制制度建设价值取向的变迁。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中打造地方特色,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属性要求;其转型发展的实现,要面向“地方”与“应用”,科学确定和准确把握办学定位;产教有机融合,构建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的机制;深化校企合作,构建互补共赢的“双主体”办学模式;搭建合作平台,形成校地校企良性互动发展载体;强化考核评估,促进转型发展服务地方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6.
在预算软约束和中央政府隐性担保下,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会异化为类似“资源开采”,地方政府源源不断地“采掘”地方债,有可能陷入资源诅咒陷阱。在辨析地方债资源诅咒效应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传导机制的基础上,本文利用2009—2018年我国25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对地方债影响区域高质量发展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地方债务率的快速增长会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资源诅咒效应,过度膨胀的地方债将影响营商环境、扭曲产业结构、抑制全要素生产率、弱化企业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7.
从高校本科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和区域经济嫁接的必要性入手,通过分析二者嫁接的内涵与特点,探讨了应用性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实现优良"嫁接"的途径和方式,学校要在专业、人才、成果的应用性上做足文章,地方政府要宏观指导和科学管理,构建校企合作、交流和互动机制,以期通过对应用性高级人才的有效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学生发展、学校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共赢"。  相似文献   

18.
确定区域发展定位,是制定发展战略、优化空间布局、明确产业选择的重要前提,是实现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基础.临沂市兰山区确立并实施了"坚持加快发展第一要务,建设区域经济龙头区;突出商贸物流第一亮点,建设现代服务业核心区;发挥中心城区第一优势,建设宜居城市标志区;塑造沂蒙文化第一品牌,建设先进文化示范区"的区域发展定位,引领区域经济实现了科学发展、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加快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上市公司要充分发挥独特的优势和作用,使其区域经济发展中应有的作用.地方政府要切实转变管理职能,努力为上市公司发展创设良好环境和条件.从而真正实现上市企业与区域经济共赢.  相似文献   

20.
数字金融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运用于金融领域,传统金融业已进入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广度更广、深度更深。当前中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数字金融所具备的共享、便捷、安全、低成本和低门槛特点契合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数字金融能够发挥资源配置效应和普惠效应,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数字金融通过革新传统金融服务模式,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为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应深化数字金融体制机制改革以推动区域金融可持续发展,加强高素质人才培养以提升区域金融核心竞争力,完善数字金融法律法规以保障区域金融稳定发展,为促进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