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行政相谈和苦情制度是综合性很强的行政申诉救济制度,和中国的信访制度基本性质是相同的.本文对两者进行了仔细的对比分析,相似点主要有:1.立法目的相通;2.基础原则相近;3.都注重调查权和思想疏导;4.都奉行及时终结原则;5.将行政内部救济与其他救济区分开来等.不同点主要有:1.法规体系结构不同;2.社会参与程度不同;3.对于信访工作机构和信访工作人员的调查权的关注度有差异;4.法律责任条款设置有差异;5.信访秩序规定有差异等.通过对二者异同的比较分析,力图归纳日本行政相谈制度的基本特征,并对中国的信访制度的改革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
吴超 《创新》2011,5(5):18-23
信访制度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之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信访制度随着国家的政治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信访制度之所以长期存在,是由于传统与现实多方面综合因素造成的。创建中国特色的信访制度从根本上要依靠发展,同时总结、学习、汲取国内外各种经验教训,立足现实、深化改革,走法治化道路。  相似文献   

3.
徐世平 《社科纵横》2006,21(6):77-78
中国信访法律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存在三种理论,即强化论、弱化论和折衷论,在信访法律制度的变迁中,政府立法采用渐进的方式,采纳了折衷论。未来中国信访法律制度的改革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反思:一是整体设计。以现有纠纷解决模式为背景,宏观设计多种纠纷解决模式的受理范围和各自重点,彼此协调,相互衔接。二是微观建构。以既有的模式为基础,重构信访制度。  相似文献   

4.
论信访的制度定位--从纠纷解决机制系统化角度的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不同种类和形式的纠纷需要不同的解决机制,各种解决机制应当协调、配合、优化,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从纠纷解决机制系统化角度分析,新时期信访工作需要从目的、对象、性质和处理方式等角度加以定位.借鉴国外的申诉专员制度,我国信访工作有可能成为一项维护公民权利、救济不当行政的制度.  相似文献   

5.
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以维护公务员的合法权益,促进依法管理公务员队伍为目的。我国现行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降低了救济的有效性,影响了行政效率。本文通过对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设计目的及其缺陷的分析,从权利救济机构的设立和行政救济程序的设定和司法救济范围的确定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信访制度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之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60年来,信访制度随着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信访制度之所以长期存在,是由于传统与现实多方面综合因素造成的。创建中国特色的信访制度从根本上要依靠发展,同时总结、学习、汲取国内外各种经验教训,立足现实、深化改革,走法治化道路。  相似文献   

7.
人民信访制度是我国民主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有益补充。信访制度是政府回应人民民主诉求的制度设计,解决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信息难题,驱使党政机关回应人民关切,它对科层制的制约是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张扬,它把民意的表达和回应嵌入到政治过程的各个环节,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李滔 《创新》2017,11(1)
行政权力清单制度是行政体制改革中直指行政权力架构的重要改革措施,其将会对行政体制的制度变迁产生深远影响.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的建立,将会明晰行政权力边界,使行政权力范围及其责任变得可计算,使高度集中行政体制弊端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得到有效遏制;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将使地方政府成为制度创新的重要参与者,并且实现微观行为中潜在制度利益最大化与行政法治挂钩,使法治理念和法治原则彻底摆脱“制度工具论”的困扰,对制度约束下的行政创新行为产生实质性影响.  相似文献   

9.
张炜 《唐都学刊》2008,24(1):114-117
从信访角度重新审视<秋菊打官司>的故事,可以发现基层民众难以割舍的"面子"问题、息事宁人的妥协态度和追求公正的法律精神.当代信访文化的问题在于民众法律意识尚未普及、国家信访法律制度尚未完备,以及群众信访法律行为尚欠理性等迫切需要解决的3个问题.要构建基层和谐信访,解决信访问题,工夫应在信访工作之外,走法治化的道路,实现信访工作信息网络化.  相似文献   

10.
孔颖 《学术交流》2002,(5):51-53
行政法基本原则是行政法的精髓 ,在指导和统帅行政法的制定、实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没有真正体现行政法的本质特征 ,也没有反映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法的新理念 ,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讨这一问题。行政法基本原则理应包含行政合法原则、程序正义原则、行政救济原则。  相似文献   

11.
司法化:我国行政复议制度重构之根本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志红 《创新》2007,1(4):91-95
行政复议司法化是孕育于西方国家行政审查制度之理论和实践基础之上的一种改革模式。分析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现状及困惑,介绍英国、韩国及台湾地区对行政复议制度进行司法化改革的成功经验,提出促进我国行政复议制度重构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2.
李爱华 《社科纵横》2005,20(5):46-46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将信访处理作为党内监督的十项制度之一,确定了信访处理在党内监督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这不仅对各级党委、纪委认真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为在党内监督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信访工作的作用奠定了良好的法规基础。我们应进一步探索信访监督的新路子,将信访监督作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一环,将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理念引入信访监督工作之中,不断提升信访监督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3.
作为我国行政程序核心内容之一的行政听证制度,是从国外引入的.但它能在我国宪法中找到依据,并有符合我国国情的理论基础.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行政听证制度有其独特的产生及存在的原因.它既是行政程序价值--公正、效率的内在要求,又是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4.
《社科纵横》2017,(6):84-87
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信访工作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实践,是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新时期信访工作陷入困境,呈现出新特点,究其原因有信访工作制度因素,也有制度外原因,为此要从信访工作制度内外两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推进信访治理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高巍 《学术交流》2006,(1):30-32
英美法三国的行政诉讼制度建构的主要条件大体相同是英美法三国行政诉讼制度建立和发展大同小异的主要原因。但因英美法三国行政诉讼制度产生的政治背景、法律传统、思想方法上的根本性差异,以及三国的法治理念和分权模式导致的各自不同的理论依据,英美法三国的行政诉讼制度又有不同。我国的行政诉讼制度既借鉴了三国的先进经验,又建立在本国的国情基础上。优点表现在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的立法配置上,偏重于保护相对方的合法权益。而在行政诉讼制度的模式、行政诉讼程序“不适用调解”的法律规则、行政诉讼的范围及行政诉讼的起诉资格等方面则略显得不足。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框架内,公共利益的保护单纯依靠行政机关,在行政机关违法或不作为而侵害公共利益时,没有建立依法追究行政机关责任的机制,公共利益的受侵害得不到救济。这表明司法最终原则没有在我国现行法律上得以有效贯彻。行政诉讼制度产生于民事诉讼制度之后,一般是从民事诉讼制度中逐渐分立出来;公诉制度是刑事诉讼的特有制度,如何使其与行政诉讼制度相结合,建立起一种新的行政诉讼制度,以保障公共利益受侵害时能得到救济,是近年的一种理论探索趋势。当一种违法或不作为的行政行为严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无人对此提出异议,或者无法向当事行政机关以外的机构提出异议时,违法或不作为的行政行为当然不能得到纠正。在这种社会公共利益受侵害得不到有效救济的情况下,国家就需要设立一个公共利益代表机关对这种违法或不作为的行政行为提起诉讼,以司法作为衡量行政行为的善恶。检察机关依其性质就是这样的公共利益代表机关,不仅有权依法对这一违法或不作为的行政行为提出异议,而且有义务对这一违法或不作为的行政行为提出异议。在这一诉讼中,检察机关作为公共利益代表机关是原告,做出这种违法或不作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正处在各种社会问题、社会矛盾易发和多发的时期.如何解决这些不断出现的社会矛盾和各种社会问题,有两种思路:一是运用打压和安抚相结合的人治思维和人治手段;一是运用依法行政、依法解纷、依法监督和依法救济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不可不再度审视行政诉讼的功能和作用.行政诉讼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即是解纷、监督和救济.要有效发挥行政诉讼的此种功能和作用,并处理好行政诉讼与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树立法治平衡理念,运用法治平衡原则指导行政诉讼中的解纷、监督和救济.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一个于2005年在中国28个省份进行的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05),对中国行政纠纷的分布以及中国公民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纠纷解决的制度选择进行定量经验研究。研究发现,针对行政纠纷,现阶段中国公民的法律意识并不淡漠。但现实的制约使得一些公民采取司法程序及准司法程序之外的渠道解决此类纠纷。公民对中国行政纠纷解决存在事实上的"双轨"制度需求,即,公民对通过(准)司法渠道和党政渠道解决纠纷有同等程度的需求。此外,不同社会群体对行政纠纷解决渠道的选择偏好也呈现多元性。基于经验研究,对当前的相关研究进行理论和方法论的反思,并呼吁理论研究和制度建设做到真正了解并尊重公民的意愿。  相似文献   

19.
刘春萍 《求是学刊》2003,30(4):74-79
行政程序制度是俄罗斯联邦行政法学体系中正在形成和完善的一部分内容 ,相对于前苏联的行政程序制度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俄罗斯行政法学者从研究行政程序的基本概念入手 ,从理论上和词语规范上理清了行政程序、行政司法程序、行政诉讼程序等基本问题 ;以 2 0 0 1年制定的《俄罗斯联邦行政违法法典》为范例 ,行政程序的原则经历了由维护国家管理向规范行政权、保障公民权的回归 ;与俄罗斯联邦建设法治国家的目标相统一 ,必将尽快结束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程序合而为一的状况 ,制定独立的行政诉讼法典 ;建立具有特色的行政法院体系或在普通法院体系中建立相对独立的行政法庭 ,是未来俄罗斯联邦行政程序制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惠州市人民检察院为例,沧述了建立信访风险评估的制度架构与实践,取得的效能,并对进一步建立完善风险评估机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