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坚持到底     
君jūn子zǐ之zhī道dào,始shǐ于yú自zì强qián不bù息xī。——王wán安ān石shí注解:有修养有学问的人,他们成功的秘诀就是自强,毫不放弃。王安石是北宋时有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从小就明白,要想成就大事业,必须有丰富的知识,所以他从小就刻苦读书,从书中知道  相似文献   

2.
我父亲陈雨田离开我们两年多了。想起父亲,往事历历在目,经常在我的梦境出现。父亲小时候生活比较清贫,爷爷早逝,靠伯父资助读书,学习很刻苦。他一生追求革命,读书期间就参加了中共领  相似文献   

3.
郦波 《社区》2011,(23):7-7
曾国藩教给孩子的读书方法主要有3条。 第一,要读经典。因为曾国藩自己就是儒家标准的知识分子,所以他教儿子曾纪泽读书。从小就很有规划,主要是以《十三经》和《二十三史》为根本。  相似文献   

4.
读书与命运     
柯云路 《可乐》2008,(12):60-60
一位朋友告诉我,今年夏天,他的远房亲戚带女儿来京,希望他帮忙让女儿进大学读书。朋友说,这位远房亲戚生活的农村,女孩从小就要学做家务,带弟弟妹妹,有口饭吃就长大了,读书是谈不上的。但这位远房亲戚决意将小女儿像男孩一样养大,不仅让她自己活得像  相似文献   

5.
读书为什么?自从人类分为两大对立的阶级以来,就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目的。读书为做官,这是一切剥削阶级的读书目的,读书为革命,这是无产阶级的读书目的。两种读书目的,代表了两个不同阶级的利益,反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观。 早在两千四百多年前,维护奴隶制的反动思想家孔丘,出于其奴隶主阶级的反动本性,极端鄙视体力劳动,极力鼓吹“学而优则仕”。孔丘对他的学生说:“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就是说:“种田嘛,免不了饿肚子;读书嘛,就可以升官发财”。这个出身于没落奴隶主贵族家庭的孔老二,从小就打上了剥削阶级的烙印,从小就是一个“当官迷”。他“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一生为谋官而奔走于诸侯之门达七十二次之多,  相似文献   

6.
来新夏 《社区》2010,(8):14-14
从小就爱读书,但“博览群书”这一词语,却是十多岁时从一位中学国文老师谢国捷先生那里听到的。他刚从辅仁大学毕业,风流倜傥,出口成章,颇受学生爱戴。他的话像金口玉言那样被奉为经典。从此以后.我就把“博览群书”作为读书的目标。见着书不管内容讲什么就看,为我后来号为“杂家”奠定了基础。稍长,读了一本《颜氏家训》,有句话大意说:读书未遍,  相似文献   

7.
包拯(999—1062),字希仁,庐州(今合肥)人。天圣五年登进土第,累擢天章阁待制,龙图阁学士,权三司使。嘉祐六年迁给事中、正三司使,拜枢密副使。薨于位,赠吏部尚书,谥孝肃。他是北宋中期有名的政治家。 (-)清心直道,刚而不愎。包拯“生于草茅,蚤从宦学,尽信前书之载、窃慕古人之为,有竭忠死义之分。确然素守,期以勉循”。可见他从小就读书刻苦,抱负高远,立志为国家尽力。他二十九岁考中进士,初授大理评事,知建昌县,续改监和州税,可是他“以亲老侍养,不仕宦  相似文献   

8.
曾国藩是晚清著名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他从小酷爱读书、善于读书,会根据环境和时世的变化选择合适的书籍,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这是许多人无法企及的。曾国藩读书不仅身体力行,而且言传身教,他的读书风范感染了后世。即便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仍有诸多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9.
搞怪三人组     
马士钧 《新少年》2013,(11):28-29
斑马老师板着一张马脸,总是很严肃,除了讲课、考试,就是判作业、读书,要不然,他就批评胖胖熊的心太粗,训斥小猴子只知道爬树,不知道刻苦,大嘴兔子写错一个字,他就瞪圆眼珠:  相似文献   

10.
顾炎武家是江南望族,祖父和父亲都是明代通晓经书的著名学者。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从小就受到熏陶,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两岁开始,父母就教他学习《千字文》了。  相似文献   

11.
<正> 张巡(公元708—757年)邓州南阳(今河南南阳县)人。他于唐开元末年考中进士先后做过太子通事舍人,清河(今河北省清河县)令。张巡少年时学习很勤奋,读了许多书,读书时能精神高度集中,所以读书不到三遍就能熟记不忘。他写文章常能挥笔立就。张巡为人正直豪爽,从小就有远大志向,爱结交操守高洁的人为朋友。他作清河令时,勤于政事,关心百姓疾苦,很有治绩。清河令  相似文献   

12.
天益 《新天地》2017,(8):44-45
王修义早年家境贫困,他从小就喜欢读书,尤其喜欢文学书,家里没钱买书,他就蹭别人的书读,有时还把父母给的零花钱攒起来,到地摊上淘书看,《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名著给了王修义最初的文学启蒙. 因为家贫,王修义读到了小学五年级就不得不辍学,跟着父母挣钱养家了. 22岁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王修义招工进了工厂,他知道自己文化低,与别人有差距,白天努力工作,晚上发奋读书,他还积极向厂广播站投稿,表扬身边的好人好事,工友们都称他"作家".  相似文献   

13.
数字     
正10万重庆大学(微博招生办)美视电影学院大四学生宗伟刚坐在电脑前处理一段宣传片的后期制作——这位学霸注册了自己的公司,又在毕业前夕放弃北大深造的机会。他曾经发誓要读北大清华;在本科期间拼命当学霸,靠奖学金、校园补贴等收入就近10万;当有机会进入北大校门时,他却选择了放弃,并且表示,"现在对我来说,读书已经没有什么挑战。"  相似文献   

14.
他从小就是个孤儿,福利院就是他的家。他天生就热爱音乐,长大后,曾经想报考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可是由于没有经济支持,他只好放弃。后来,他又想学习钢琴,同样的原因,梦想又未能实现。  相似文献   

15.
张捷夫是1927年生人,“文革”前长期在太原市政府市长办公室工作。他从小就喜欢读书,且文笔练达,人称“太原市政府一枝笔”。  相似文献   

16.
阿莲 《百姓生活》2013,(4):39-40
优秀少年遭车祸脑死亡,悲痛父母议定替儿捐器官 王政1996年5月出生于湖北武汉市江夏区一个普通市民家庭,父亲王良喜是一名货车司机,母亲胡运枝帮人摆摊卖水果,个家经济收入微薄。王政从小读书认真刻苦,成绩一直在班级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17.
娱乐广场     
智胜厨师王安石小时候,在下马山的榉林书舍读书,离书舍不远的街口有一个面馆。王安石每天上学都要从这家面馆门前经过,并经常在这里吃早点,久而久之,和面馆的老板伙计都相识了。  相似文献   

18.
鲁迅与图书     
鲁迅先生一生节衣缩食,省下钱来买书,甚至把自己得的金质奖章卖了买书。他刻苦读书、著书,深深知道图书是人类知识的源泉,所以非常热爱图书,关心图书。许广平先生所写的《欣慰的纪念》一书中就有对鲁迅爱书的描述:“他处理他的书籍文具,似乎比生命还着重,看看他的衣身,是不会想到这样一个相反的对照的,书龌龊了急起来他会把衣袖去揩拭,手不干净也一定洗好才翻看。”  相似文献   

19.
《阅读与作文》2009,(9):23-24
高士其从小就用功读书,他的学习成绩,年年都是班级里最好的,全校老师和同学,都夸他是个好学生。他是一位科学家。它六岁那年,就上学读书了。开学那天,天蒙蒙亮,高士其就穿上新衣服,背着新书包,上学去了。一路上,高士其乐得像只小鸟儿,又蹦又跳唱着歌。他跑到学校门口一看,大门还紧紧地关着呢。  相似文献   

20.
让我走近你     
此语出自《后汉书&#183;班超传》。班超,是西汉著名史学家班彪的小儿子,《汉书》主编班固的兄弟。他从小胸怀大志,刻苦学习了各种书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