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攸关全人类前途命运,离不开辩证思维方式的引导。辩证思维方式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具有历史性。迄今为止,已表现出四种基本形态:即矛盾思维形态、系统思维形态、信息思维形态和生态思维形态。生态学思维方式的崛起是现代科技革命和生态危机的必然产物,因其不仅具有辩证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即对立统一性、普遍联系性和永恒发展性,而且是在吸收、借鉴、综合当代科学和哲学最新理论成果及其思维方式精华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所以是辩证思维方式的当代典型形态。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及其包含的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一个理论哲学问题,属于特定的历史范畴;马克思把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转变为实践主体与实践对象的关系,从而突破了理论哲学的范围,实现了哲学基本问题上的革命变革,使哲学达到一个更高形态。文章在概述了这一演变过程的基础上,着重论证了作为更高形态哲学的马克思哲学既是一种批判哲学,也是一种实践哲学,同时又是共产主义理论,三者融会贯通为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3.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与《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一种新的实践观思维方式,并建构了他们的世界历史理论。从实践观的思维方式看,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从历史发展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反思世界现代化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主要内容在于以现实的人的发展和解放为核心对世界现代化的基本前提、基本动力、过程特征和基本规律进行系统反思。在世界掀起全球化浪潮的今天,它无论对人们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还是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哲学在其本性上是思考人类生活及其世界的“价值问题”的理论。哲学范式的转换,从根本上取决于人对自身生存发展、生命本质的意义、实现方式和内容的改变,体现人类对自己生存命运的关注,对理想境界及本性完善的价值追求。纵观西方哲学形态演变的历史,可以认为是从“实在论”范式向“价值论”范式转变的历史。当代价值论范式转向的实质,就是要从“实在论”思维范式中解放出来,走向一种立足于人的价值性活动的哲学思维,进入价值论所面对和关注的人的现实生活世界,创造人与社会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所需要的当代哲学。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和批判传统辩证唯物主义的本体论及其思维方式,并在考察和研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谓新的哲学形态即实践唯物主义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哲学实质上是一种根本的生活观,并由此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新时代开始于哲学观念的变革,那么,它也必将完成于新的哲学观念的变革。  相似文献   

6.
人的存在在时间中的展开就是历史。人对自身历史的自我意识经历了“历史观--历史理论--历史哲学”的发展过程。历史哲学具有自己独立的学科基点,是介于哲学与史学之间的一门特殊的中介学科。历史哲学的两个分支--思辩历史哲学与批判历史哲学--在理论形态方面是前后相继的关系,在问题域方面则是作为历史本体论与历史认识论而互补的。唯物史观为历史哲学这两个分支的辩证统一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生活本身就是一部深奥的哲学,我们应该仔细地探索哲学与美的关系,以便为人类“诗意地栖居在这个世界上”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哲学是理论形态的人存在的自我认识,哲学是人类最高形式的智力探索,哲学是对世界和人生的明澈而宁静的认识,哲学思维具有极致性,是最深沉的思维。  相似文献   

8.
哲学科学化即哲学的实证化、人类化与美学化,哲学科学化既是逻辑也是历史,既是哲学发展的必然也是哲学发展的目标。哲学科学化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哲学发展观;哲学发展史,本质上就是在天与人、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的对称关系中,使哲学逐步科学化的历史。自然科学的发展、经济形态的转变与全球性金融危机说明对称哲学是哲学科学化的必然结果,是科荤岩展观的暂荤基础.  相似文献   

9.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遇到的新情况、新机遇、新挑战,要求人们对社会主义历史命运问题认真研究。社会主义历史命运之科学含义,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历史发展中是否经得住实践检验,获得新的证明,并使自己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创新。研究社会主义历史命运问题,应围绕“科学社会主义是发展的理论”这一主线展开。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两个70多年”,是纵向检验、证实科学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起与苏东剧变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是横向检验、证实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的。社会主义的命运与工人阶级政党的命运紧密相联,它们是“命运共同体”,党兴,社会主义兴,党亡,则社会主义亡。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的哲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层指导理论和依据。南通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维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唯物辩证法指引南通人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本文试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维对南通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作一解读。  相似文献   

11.
理论形态即理论思维形态,以思维的抽象性、概括性、普遍性、逻辑性等为检测理论“纯粹”程度的主要标尺。恩格斯确立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的最高形态,这在于它关心的是世界的普遍性本质和最一般规律(诸如有关思维与存在后者第一性的世界本原问题,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世界可知的认识论问题,批判形而上学坚持辩证法有关世界发展观念的等等问题),概括并包容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且关注思维过程自身的  相似文献   

12.
思维方式是人们进行特定的哲学研究所选择和具有的思维类型或思维模式,不同的思维方式会产生出不同的哲学思想,哲学发展的历史形态也与哲学思维方式有密切的关系.中西哲学中思维方式的差异对哲学本身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甚至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哲学不仅具有为人的发展提供理论导向的任务,而且承载着为人的生活提供确定性根基的理论使命。马克思哲学从现实个人出发,探讨哲学理论的历史确定性基础,反对传统哲学对绝对确定性的抽象追求,用辩证思维方式克服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内在缺陷,阐释哲学的确定性追求与超越追求的辩证关系,在历史视域下继承和发展西方哲学对确定性的执着追求的理论传统,为人的生活提供具有时代特征的确定性根基。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新时代完整的理论科学体系,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继承与发展。这一理论体系的哲学内核正在于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辟概括──实事求是。实事求是体现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逻辑与历史的统一。“特色”理论提出的思想基础,以及这一理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回答无一不贯穿着实事求是这一哲学内核。  相似文献   

15.
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以哲学思维透视历史,提出了"文化形态史学",否定了西方以西欧为中心的所谓理性主义历史观。然而,以时间导向性和周期性来分析历史现象,则又不自觉地使其认识论沦入唯心主义的"先定论",从而使其对西方文化的命运作出了悲观、宿命的预言。  相似文献   

16.
“市民社会”、“人的全面发展”及“世界历史”作为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三个重要理论维度,分别构成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本体论基础、历史价值论基础和历史方法论基础;应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理论视野,准确地分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7.
在《历史理论》中,赫勒提出要以历史理论来取代历史哲学。总的来说,赫勒所谓历史理论是对传统的历史哲学的一种修正,是一种未完成的历史哲学,它悬置了历史哲学对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的肯定,而代之以一种对历史的开放性理解。由于以历史理论取代历史哲学,赫勒提出了对社会主义的新理解,即社会主义是市民社会第二逻辑的发展,是历史的乌托邦理论,是多元化的社会主义。但是,赫勒同时又断言,社会主义仅仅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一种社会理念,而不肯定社会主义的现实实现。由此,赫勒的历史理论包含了一种怀疑主义和折中主义。  相似文献   

18.
与时俱进的马克思哲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揭示了与时俱进的四种基本内涵与形式,对马克思哲学与时俱进的动因与内容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阐述,认为马克思哲学之所以重视与时俱进,主要是使自己的哲学具有新前提、新内容、新形式、新发展和新形态,马克思哲学与时俱进的内容体现在研究主题、理论前提、哲学方法、根本原理、思维方式、历史视野、对资本主义命运的看法和对共产主义看法所发生的转变等方面;最后指出要完整地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问题。  相似文献   

19.
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普遍认为,伴随着现代化与全球化的发展,人类社会已经进入风险社会时代。风险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人类无时无刻不处于因风险而引发的生存困境与危机之中。风险社会具有世界风险的特点,对人类生存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作为一种中国思维、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有其内在的逻辑。世界风险社会的发展进程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生成的历史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是其生成的内在实践逻辑;人类对自身风险生存的自觉与反思是其生成的理论逻辑。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具有丰富的内涵,而且是一种理论创新。同时,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守全人类共同价值,因而是治理世界风险社会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20.
运用现代性结构分析方法,探讨了后现代主义历史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之间的源流关系,以及它前后一贯的思维方式、表达技术和结构形式。指出,后现代主义不过是现代性的内在产物,不是其真正的对立面,后现代主义历史哲学有自己的重要价值和独特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