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以史料为依据,论述明末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清廷对台用兵、海上闽商集团增多、各地闽商兴建会馆天后宫等,是促使清代福建妈祖信仰兴盛的主要原因。当妈祖信仰普及福建全省后,呈现出了一些不同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四川安岳千佛寨第 51 龛表现的是《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记载的内容, 可称之为“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变”。开亚于开元、天宝时期, 由两京地区传入, 反映唐代中原北方地区礼忓传统。经文中的末法思想被造像完整呈现, 与净土信仰结合可能与玄宗时期激烈的佛道斗争直接相关。四川地区佛教造像是以两京为中心的中原北方地区佛教图像系统的映射, 在构建唐代佛教艺术谱系, 探究唐代忓法和末法思想内涵领域应受到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3.
妈祖是中国影响最大的女神之一,通过官方、庙宇、庙会、传说、会议形式的各具特色的传播,妈祖文化在海峡两岸影响广泛。在传播过程中,海峡两岸也各自存在很多问题:在大陆,妈祖诞生地的认知度很低;妈祖文化政策不明晰。在台湾,妈祖文化有世俗化现象;台湾与大陆的妈祖文化交流有待提高。在新时期,妈祖文化传播跟不上妈祖文化内涵的变化,要不断丰富妈祖文化的内涵;同时妈祖文化传播存在产业化程度低的问题,要加快并推进妈祖文化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位于福建省漳浦县沿海地区的乌石“天后宫”妈祖庙,至今已供奉海峡两岸共同信仰的妈祖420多年。每年农历八月十二日,是迎奉妈祖日,堪称“乌石妈祖文化节”。此日,人们在庙前搭棚演戏,异常热闹。而乡亲们在庆典之际。都要推选有威望的老人家当嘉宾。当选嘉宾,则感到无限欣喜。  相似文献   

5.
佛教入华后的千年间,儒释道三教的比较、争胜、交融成为中国学术发展的主要线索之一.韩愈排佛是三教论衡思潮演进的一部分.攘斥佛教的思想,可能形成于韩愈早年读书学习时期.因过早树立排佛的标杆,影响了他对佛教的深度了解,韩愈排佛思想始终没有大幅度的提升.韩愈与傅奕的排佛有诸多相似之处,然傅奕排佛有张扬道教的倾向,韩愈则是排斥佛老、张扬儒教,二人有着本质上的区别,韩愈也极少提及傅奕.韩愈排佛受中唐诞节三教论衡的刺激,对三教融合、夷夏之辨等三教论衡议题有所回应.他对三教论衡的贡献,在于颠覆佛道二教的诸多议题,反振佛教化中国的趋势.从佛教中国化的角度来看,韩愈排佛有其积极的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6.
魏晋佛教的玄学化使佛教得以迅速发展。随着佛教势力的增强,佛与道、儒之间的斗争逐渐展开并日趋激烈。其间较大的争论有“沙门不敬王者之争”、“因果报应之争”、“夷夏之争”和“神不灭之争”,四次争论不仅促进了道教的发展,而且加快了佛教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台湾民间的守护神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民间的神祇信仰完全继承了大陆,尤其是闽粤两省民间神祗信仰的传统。二省的神祗随着移民漂流过海,进入台湾,并在民间广为传播。台湾的守护神信仰也源于闽粤,但由于其特殊的人文与自然环境的作用,其民间的守护神信仰比内陆更广泛,在早期的移民中,几乎成了他们的精神支柱。本文拟就台湾民间守护神信仰的形态、成因及各神的庙宇统计诸问题作一探讨。守护神信仰的三种形态估计在两宋之时,闽南民间的神祗即已传入台湾。此时“中原板荡,战争未息,漳泉边民渐来台湾”,民间信仰的神祗想必也随着漳泉百姓跨海入台。至明朝末年,台湾已建有供奉福建神祗的宫庙。迨至台湾归清,闽粤百姓视台湾为利窟,“民之渡台,如水之趋下,群流奔注”,供  相似文献   

8.
书法与佛教     
书法是中国艺术的精髓。东汉佛教传入中土后 ,书法即成为申记与阐扬佛理的最合适工具。随着佛“道”的渗入 ,书“道”和佛“道”相互渗透 ,相互融合而促进 ,不但使书法艺术得以普及和提高 ,而且加速了弘扬佛法的进程 ,使佛教在中国发展至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宗密通过评判禅宗各派、和会佛教与禅宗、会通佛道儒三家,建立了其和而不同的佛教判教思想体系.宗密在中国佛教史上首先系统地对中国化佛教--禅宗进行判教,论述佛道儒三教合一,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自从妈祖传到台湾后,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如今已经成为台湾主要的民间信仰之一。妈祖信仰之所以能在台湾风行,有几点原因:独特的发展历史、自身的魁力、官方的支持,及台湾民间信仰与祖国大陆传统文化的渊源联系。  相似文献   

11.
妈祖文化是以妈祖信仰为载体而衍生发展的一种民俗文化,其所蕴含的文化精神千百年来一直为世人所推崇,她的价值、功用也一直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文章在分析妈祖文化的核心价值——妈祖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了妈祖文化对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等方面的作用,旨在准确把握妈祖信仰,进一步发挥妈祖文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妈祖文化是以妈祖信仰为载体而衍生发展的一种民俗文化,其所蕴含的文化精神千百年来一直为世人所推崇.她的价值、功用也一直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文章在分析妈祖文化的核心价值——妈祖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了妈祖文化对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等方面的作用,旨在准确把握妈祖信仰,进一步发挥妈祖文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网络是妈祖文化传播的重要通道,海峡两岸相关网站在传播妈祖文化时是否存在一定差异?抓取样本网站中关于“妈祖文化”的信息元素,采用ROST‐CM 软件对采集的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分别对样本网站的文本内容进行词频统计和语义网络分析,以提取描绘大陆和台湾“妈祖文化”传播特征的高频特征词,并把这些高频特征词作为进一步对应分析的变量。研究结果表明:海峡两岸相关网站传播的“妈祖文化”特征并不相同。大陆网站更加突出海峡两岸在妈祖文化交流方面的联系,台湾网站更加突出时代感强的妈祖文化传播方式,同时,彰显了借助妈祖文物传播妈祖文化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民间信仰的众多神祗中,关帝、观音、妈祖是信众广泛的大神,它们的信仰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民间长盛不衰,并拥有广泛的信众,遍跨许多国家.其信仰崇拜的原因在于人避灾祈祷的功利实用目的和态度.它们在社会生活中可以给人们精神支柱,起安定社会的作用,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有助于祖国的完全统一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中德文化差异比较—从中德称呼语的不同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比较汉语和德语中对称呼语的不同定义以及两个文化群体对家庭称呼语,泛亲属称呼及家庭称呼语社会化的不同运用出发,并通过研究与此相关的社会现象,探讨其根源文化的差异.而这种文化的差异又是和教育传统的差异紧密相连的.文章指出,在研究跨文化交际的今天,只有扬长避短,找到两国教育的正确融合点才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清代江西溺女风俗中的"奢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奢嫁之风是清代江西社会奢靡风气的一种表现,也是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商品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嫁资越昂贵;同时,在传统社会中,嫁妆是女儿在诸子平均析产方式下间接参与娘家财产分配的最常用的方式,因而富裕人家为了防止女儿分割财产,更愿意采取溺女这种方式来维持他们原有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奢嫁"是当时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富裕阶层溺女的主要经济原因.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近代历史研究中,教案史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而地区性教案的研究又是近代中国教案研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内蒙古地区因其在清朝独特的地位和清政府对此地区有别于内地的管理方式,其教案的发生又有其特殊性,因此对于内蒙古地区教案研究将更具典型意义。通过对内蒙古地区教案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希望以此为基础为日后内蒙古地区教案问题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对佛山市道路交通事故作了综合性的比较,分析了交通事故的成因和分布特征,指出了佛山市交通安全极需进行综合治理.借鉴交通安全取得卓著成效的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佛山市的实际.提出了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中国语境中的法律信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认为信任、信赖、信仰的含义不同,生成机制也有差异。中国语境中的法律信仰,其实质是指对实证法的信任与信赖。熟悉是信任的基础,法律内容和过程的公正只是法律获得信任的要件之一,移植而来的西式实证法只有实现与社会通行道德、文化传统的有效对接,才能获得民众的理解与支持。民众对法律的感情更多地来源于生活经验。应更多地普及权利意识以防法律仅仅成为“治术”。同时,法律必须提高效率,效率是实现信任到信赖有机转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研究英语学习者语言材料的输出有助于认清跨语言写作中汉语迁移的性质和特征,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在英汉主语的语言表征差异比较大的结构中,可以通过话题化帮助学生理解跨语言写作中英汉主语和主题差异及其语言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