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敏  石寿河  扶庆 《21世纪》2013,(Z1):3-4
继"表叔""、房叔"、"雷人"等一批违纪腐败官员因网络举报落马后,近期又有人士通过微博实名举报地方高层官员,引发更为强烈的关注。观察家们指出,互联网上正在掀起一股力量无可估计的反腐热浪,并倒逼反腐制度创新。中共十八大之后,借力中央高层惩治打击腐败的决心,中国"网络反腐"多处开花,20多天之内,十多名被  相似文献   

2.
继“表叔”、“房叔”、“雷人”等一批违纪腐败官员因网络举报落马后,近期又有人士通过微博实名举报地方高层官员,引发更为强烈的关注。 观察家们指出,互联网上正在掀起一股力量无可估计的反腐热浪,并倒逼反腐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3.
《江海纵横》2005,(6):30-31
中国的反贪风暴愈刮愈烈,即使是远在西方也能感受到强劲的态势。问题是,随着北京当局反腐力度的增压,贪官的脚步似乎也在加快。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是,在反贪风暴中落马的官员越来越多,涉案官员的级别越来越高,贪官挟款外逃的事例越来越频密。但是外逃的贪官究竟有多少?中国每年有多少黑金外流?有关评估并不确切。至于贪官及其子女在海外的生活形态,国内民众更是一头雾水。  相似文献   

4.
公众网络反腐行为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成都地区的调查数据对公众网络反腐行为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显示:公众网络反腐还处于初期阶段,即处于感知层面,深度介入网议和举报行为的发生率较低,对举报的处理结果满意度不高,公众对网络举报方式比较认可。对相关变量指标的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拥有党员身份、具有网络举报经历、主张举报承担道德责任而不是法律责任、腐败现象损害自己或所在单位利益的公众采取网络举报方式参与反腐的可能性要大一些。此外,政府明晰的网络反腐态度和政策主张以及主流媒体明确的网络舆论导向,也更有助于公众采取网络举报方式参与反腐。据此可制定促进公众参与网络反腐行动的举施。  相似文献   

5.
基于博弈论思想,通过对政府官员和纪检人员两个博弈方的静、动态博弈分析,求得两个博弈方的最优策略组合:只有给予纪检人员更高的激励以及降低其反腐成本才能更有效地激励反腐,同时应加大官员犯罪成本。而通过构建博弈模型分析官员互相监督机制在反腐败中的作用,可以预期,在目前没有实现高薪养廉的情况下,将官员反腐与职位升迁相挂钩,能够促进官员互相监督机制的形成,逐渐构建起完善的反腐机制。  相似文献   

6.
网络反腐举报作为一种新型的反腐举报形式和渠道,在实践中得到了大量应用。同时,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网络反腐举报的内涵、途径、优势、制度缺陷及对策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理论成果。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表明,当前学术界对网络反腐举报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相对较多、较细,为今后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对网络反腐举报制度的基础理论、内在机理、运行规律等关键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需要在基础理论研究、信息技术运用和研究视角、方法等方面不断拓展,以进一步深化网络反腐举报制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反腐成为公民实施监督权的一种有效方式。在有效打击腐败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随之产生,如网络反腐中的言论自由权与政府官员的隐私权之间极易产生冲突。如何平衡和协调好网络反腐和官员隐私权之间的关系,保护因网络反腐而受到侵害的官员隐私权权益,就成为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对于网络反腐与官员隐私权的协调保护,应坚持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利益平衡原则和比例原则,并从限制官员隐私权的保护范围、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增强公民对官员隐私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等路径保护官员的隐私权。  相似文献   

8.
在反腐风暴下,一个个贪官污吏因经 济犯罪而倒下,百姓也已经见怪不怪。倒 是另有一种景象,令人触目惊心,那就是 官员犯罪的暴力化倾向。其中,最为典型 的就是一些官员为一己私利,不惜冒着掉 脑袋的风险,重金雇凶,夺人性命。  相似文献   

9.
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中国反腐的选择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治理腐败中越反越腐的困境启示我们,有效治理腐败的关键是及早发现腐败。被世界各国誉为反腐利器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在预防和惩治腐败中发挥着他律和自律的双重功能,特别是能监测官员的财产变动情况,及时发现腐败。因此,走向制度反腐的中国应全面借鉴实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然而这一制度在中国的实施却充满艰辛和阻力,其中最大的阻力来自领导层,同时也存在着引发社会不稳定的风险。因此,财产申报制度的实施既需要领导层的"奥德赛精神",自己捆绑自己的手脚,也需要谨慎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0.
"探索实行官邸制"在十八届三中全会被提及以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关于官邸制整体的制度构建从理论到实践均未成体系。思想层面、理论层面以及制度设计层面的问题成为束缚我国官邸制探索的主要障碍。基于国情、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反腐的需要,我国特色官邸制应当是以"反腐""限权"为价值导向的官员住房制度。在保证官员办公、住房需求的基础上,以地市级为试点,逐渐探索官员入住官邸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丘生 《中华魂》2014,(21):36-36
活在当下,言论自由,观点纷呈,人们不再像当年那样担心被"抓辫子,扣帽子,打棍子",这无疑可喜可贺。但现在一些人说话口没遮拦,相当雷人,真让人怀疑他们的大脑是否还正常。比如,有人说反腐败已经使官员"官不聊生"。眼下官员因为反腐,生活上果真到了饥肠辘辘、朝不保夕、难以生存,"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了吗?写过《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三部"帝王系列小说"、对历史深有研究的作家二月河予以反驳,他说反腐未到"官不聊生"程度。本人也曾经是一个官场小吏,坦白地说,我认为反腐导致"官不聊生"在理论上是根本不成立的。  相似文献   

12.
《小康生活》2006,(1):68-70
在反腐风暴下,一个个贪官污吏因经济犯罪而倒下,百姓也已经见怪不怪。倒是另有一种景象,令人触目惊心,那就是官员犯罪的暴力化倾向。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一些官员为一己私利,不惜冒着掉脑袋的风险,重金雇凶,夺人性命。  相似文献   

13.
网络反腐信息的披露和曝光有正式和非正式两种。在法律和制度层面,将网络披露和曝光反腐信息的行为视为举报之一种,肯定其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赋予其规范意义和制度功能,既符合举报制度的法律解读和政治意涵,也是应对腐败案件特性和国际反腐运动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应该针对非正式网络举报特点,建立舆情收集分析和线索核查机制;确立合理评价和鼓励原则,理性规制和引导网络举报相关行为;制定《举报法》,完善网络举报法律制度,规范保护网络举报。  相似文献   

14.
网络反腐已经成为我国反腐的一种重要手段。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规范,网络反腐存在反腐信息真假难辨、失真的网络民意审判、举报信息提前扩散等问题,甚至可能会引发社会群体事件。要克服其自身无法克服的缺憾和问题,实现其功能的最大化,网络反腐就必须与制度反腐相衔接,制度化是网络反腐的根本保障。应该从加快网络反腐法制建设、健全网络反腐工作运行机制、完善网络信息公开制度、强化网络舆情监控、加强网络反腐廉政教育机制建设等五个维度来构筑网络反腐长效机制,为网络反腐制度化提供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江术 《社区》2004,(11):55-56
他因盗窃嫌疑被举报传讯到公安部门。进去后,他拒不交待自己的真名实姓,甚至装疯两年零四个月。后来他终于道出了与盗窃毫不相干的一件事,这件事起初是那样的小,而后来却演绎得骇人听闻。  相似文献   

16.
都市点击     
《社区》2005,(4)
政策北京 反贪举报奖10万元不封顶随着“网络检务接待厅”的开通,北京反贪网上举报开始日渐升温。根据相关管理规定,对网上实名举报国家工作人员贪污、贿赂等犯罪的公民,经查实结案后,最高可获得10万元的奖励。若被查处的举报案件具有重大社会影响、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达到认定数额的95%以上的大案和要案,经省级检察院批准,对举报有功人员的奖励金额可突破上述标准。江西 请流浪乞讨人员“进站过年”时值寒冬,又逢春节,为了让街上的流浪乞讨人员安然过个好年,江西省民政厅日前向全省各城区救助管理站下发通知,要求各救助管理站在大年三十、…  相似文献   

17.
4年前,当被称为"反腐作家"的张平推出力作《国家干部》时,他一定想不到,有朝一日自己会当上不折不扣的"国家干部"。就是这名  相似文献   

18.
正隋文帝:"钓鱼执法"抓贪官隋文帝在位期间,曾命令人悄悄把金银财宝送给一些大臣和官员,以此来考查他们是不是有贪贿行为。假若某个大臣接受了钱物,不但以贪贿罪处理,还面临在朝堂之上当着其他大臣的面被砍下头颅的风险。隋文帝用这种"钓鱼执法"的反腐高招,搞得满朝文武胆战心惊,如履薄冰。公元593年,隋文帝曾暗中派人向一些他认为可能有贪腐行为的官员行贿,晋州刺史、南阳郡公贾悉达,显州总管、抚宁郡公韩延  相似文献   

19.
张绪才 《社区》2013,(27):5-5
涉嫌“集体召妓”的上海高院4名法官因监控视频网络举报被停职,一时间,公共场所的视频监控也由此被网民视为反腐利器。不过,就在此事引发公众高度关注的时候,河南省人大审议通过了《河南省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管理条例》,规定个人或单位擅自传播公共场所监控视频将被罚款。  相似文献   

20.
民主政治建设包括民主政治文化建设、民主组织机构建设和民主法律制度建设。加强民主政治文化建设,能够让官员在内心形成自觉抵制腐败、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观念,做到"事前"预防腐败;加强民主政治组织机构建设,为权力运行编制周密的监督网络,"把权力关进笼子",做到"事中"监控腐败;加强民主法律制度建设,可对已经发生的腐败行为进行严惩,对其他官员造成威慑,做到"事后"惩治腐败。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存在着反腐机构体制机制不顺、公民社会建设滞后、忽视抵制腐败的政治文化基础建设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我国治理腐败的成效。应通过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完善顶层设计,理顺反腐机制;加快公民社会的培育,加强国民素质教育,夯实廉政文化基础等方面深化民主政治建设,从而为制度化反腐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