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清代前期两大暴力支柱之一的绿营,在200余年的历史进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其盛衰腐败的轨迹不但与清廷的兴盛与危机保持着惊人的同步振荡,而且牵动着政治、军事、经济、财政的每一根敏感的神经。基于这种认识,应该说,探讨绿营的盛衰,毫无疑义地应该从各个方面加以综合性的窥察。遗憾的是,迄今为止,研究的还很不够。限于篇幅,本文只是从一个侧面,从俸饷制度着眼探讨绿营的盛衰,以期寻求财政与军政的关系及其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我国地方财政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县乡两级财政日益陷入困境。造成县乡财政困难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制度因素。因此,不能就财政论财政,而应该从问题的根源入手,从县乡财政解困所必须的基本前提入手,来探讨根本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3.
理工科与师范类悄然复兴,垄断行业类大学依然雄视四方,综合类大学生有点儿失落,地域财政强弱直接牵动大学盛衰  相似文献   

4.
甘肃作为边疆省份,在清廷西北边防体系当中处于战略基地和用兵通道的特殊重要地位.同时,甘肃河西地带也是作为陕甘地区军政重心所在,如单以行省论,甘肃绿营配置是陆疆省份中兵力最为雄厚的省份.就陕甘绿营建制区内部而言,甘肃绿营区兵力配置兵额又多于陕西省.从规模及职官上来看,陕甘绿营建制亦以甘肃为重心,甘肃绿营兵额及职官均多于陕西绿营.在兵皆土著的绿营建制原则下,陕甘尚武之气对于陕甘绿营战斗力的影响是必然的.陕甘绿营,特别是甘肃绿营的战斗力明显强于其它行省.  相似文献   

5.
两次金川之役费时耗银的原因是 :前线将帅失误、地势险要、绿营兵丁平时不训练、军中赏罚不公等。战争严重削弱了财政 ,而战后采取的措施未解决实际问题。金川之役局部所得不能弥补全局所失。  相似文献   

6.
唐甄在《潜书》中,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考察,探求王朝兴亡、历史盛衰之鉴。他注重从人事作用上对历史盛衰之理进行考察,认为君主是王朝兴亡、历史盛衰的重要决定因素;他认识到社会风气对社会治乱兴衰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他还有"众为邦本"、"富民"、"养民"等重要的民本思想。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营产主要指前清遗留绿营财产,亦称军产。多由绿营、新军驻守马厂、操练场地、城堡、战壕组成,是为民国时期公产重要来源。民国初建,出于军费开支与财政困顿,中央至地方均有营产清理之议。湖北营产作为全国性营产清理之缩影,体现民国政府公产清理政策动机、制度建构、机构运作等多方面相。政府通过设立武昌、汉口公产清理处等管理机构,颁行《营产管理规则》等章则,实现营产清理制度与实践深度结合。通过清理,湖北营产概况逐步清晰,产权佃权日臻巩固,侵占、隐匿状况改善。其成效与经验成为国民政府时期营产管理重要参考,亦为今日军队产业管理提供有益历史镜鉴。  相似文献   

8.
孟子对唐尧以来历史盛衰进行总结,从仁义与人心等方面来探讨历史盛衰的原因。其天人观虽存在天命思想因素,但更多的是强调人事。孟子的历史总结不仅反映出其丰富的历史知识,而又体现出其历史变化的观点,在中国学史上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种历史的巨变,引起清王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相应的变化.研究这些变化,对于我们认识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历程,会大有裨益.然而在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中,关于晚清军事方面的变化研究较为薄弱.本文仅就此问题作些探讨.清代兵制,国家军队是八旗和绿营.八旗自入关后,养尊处优,战斗力逐步消退.清朝自康熙后,实际上主要依靠绿营来维持统治.但到清朝中期,绿营也腐败不堪,失去了维持  相似文献   

10.
国内农民战争的冲击使绿营兵制几近崩溃。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决心整顿绿营,其整军措施有二:一是补充兵额,充实编制;二是实力整顿,提高战力。总之以维持绿营经制军地位于不坠为归宿。然而绿营的强化在相当程度上并非“上(朝廷)下(督抚)同欲”之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转变为“裁兵以练兵,节饷以裕饷”的整军路径,部分绿营军队虽然提高了待遇,改善了装备,却是通过裁减兵额而实现的,实际上是绿营内部资源的腾挪和挹注。清政府整顿绿营的行动最终演化成一场裁兵潮。  相似文献   

11.
绿营兵营制总册是清代有关绿营兵基本情况的档册记录,目前学术界既无此类文献的研究论著,也较少将其应用到清史研究中.营制总册作为最为原始也颇具权威性的绿营兵资料,是清代政书、史志"军制"、"武备志"等篇目的重要资料来源,对于补充、考辨史志有关绿营兵的记载以及加强研究清史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分税制改革以来财政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财政既属于经济范畴又属于政治范畴,是一国政府执政的基础,关系着国计民生。财政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和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了渐进式的财政体制改革,从“包干制”到“分税制”,再到公共财政建设,逐步理顺了各方面的关系,财政活动越来越规范化。但是,从近年来的财政基本状况看,还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仍达不到公共财政的要求,应该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公共财政体制建设。  相似文献   

13.
财政政策是农村供给侧改革的核心,财政法则是农村供给侧改革的根本保障。在我国的视域下,财政法制之现状与农村供给侧改革对财政法的需求之间存在许多不相适应之处,表现为地方财力不足,财政支农支出意愿不足以及财政支农支出不透明且缺乏民主参与等问题。为推进农村供给侧改革的顺利进行,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财政法制予以完善:在立法理念上,应该树立财政支农支出优先的公共财政理念。在具体制度上,应该科学划分政府间财政支农支出责任,通过转移支付机制的科学设置适度增加地政府的财力,同时构建以参与式预算和财政公开制度为核心的财政支农支出之民主决策与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4.
清代马政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队于清代兵制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清朝经制军队八旗、绿营的主要组成部分。清代马政则为马队营制之基础。本文从清代战马数量考释入手,探讨了清朝经制军队的马队建制、牧场建设及清代马政在嘉道以降的废弛情况。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家政治社会的结构性变迁、家族文化的消解与转换以及农村社会转型,农村社会福利制度的整体面貌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国家、村庄和家族三个主体的供给能力与责任一直处于此消彼长中.从目标导向和发展趋向上看,政府应该为农村社会福利事业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支持.  相似文献   

16.
地方财政是国家财政的基础,地方财政的稳固直接关系着国家财政的稳固。防范和化解地方财政风险,可从领导保障、物质保障和体制保障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7.
水利文化在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进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对水利文化的历史渊源与地位作用进行了探讨,对水利文化在各个不同时期的兴废与国家盛衰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对新中国成立60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水利文化发生的巨大变化进行了阐述,并对水利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进行了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18.
小城镇发展与财政建设是一种动态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循环关系。目前我国东西部不发达地区普遍存在着小城镇财权与事权不对称、财政性资金管理混乱、财政收支结构不合理、财政负债严重等影响小城镇发展的典型问题,从根本上抑制着小城镇财政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作用的充分发挥。文章从小城镇经济发展水平、财政管理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三方面深入分析原因,指出小城镇发展与财政建设非良性互动的症结之所在,提出促进小城镇发展与财政建设良性互动的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9.
政府投入的财政支农支出属于投资的范围,而投资又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之一,所以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必然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利用1978-2004年湖南省的统计数据资料,用一个修正了的C-D生产函数模型对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湖南省农业GDP相对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的弹性达到0.33,1978-2004年间,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产出的平均贡献率则达到了46.73%.因此,为进一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湖南应该增加财政支农支出的规模并提高其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20.
在先秦时期,不同的阶层分别对历史盛衰问题进行了探索,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点。统治者注重历史盛衰产生的原因,以史为鉴,指导治国实践;史官的探讨凸现出哲学思辨的特色,且能运用《周易》来论述历史盛衰;诸子百家对历史盛衰的总结,与其思想学说紧密结合;这些对我国民族历史思维以及后世史学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