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荔镜记》上栏收录了55支曲子,题为“新增北曲”,但是由这些曲子在曲选、小说中收录的情况来看,并非都是北曲,而是南北曲兼收。这些曲子无论是内容还是曲牌皆与弦索弹唱关系密切。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明代嘉靖前后潮泉一带的曲唱情况——以思忆、喜庆为主的曲唱内容和剧曲以散曲形式传播、散曲在流传过程中偷入戏丈的曲唱环境。  相似文献   

2.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这是《红楼梦》第五回十二支曲子中,描写王熙凤的那支曲《聪明累》的头一句话。作者用这支曲,概括了王熙凤的性格和命运;表明荣国府即使有象王熙凤这样“男人万不及一”的管家奶奶,也不能改变那“运数殆  相似文献   

3.
关汉卿以剧曲闻名于世,但散曲亦为后人推之为“大家”。《易余蘥录》里说:“词之体尽于南宋,而金元乃变为曲。关汉卿、乔梦符、马东篱、张小山,为一代巨手。”过去,关氏的散曲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其作品多零散在《阳春白雪》、《太平乐府》、《乐府群珠》、《乐府群玉》、《北词广正谱》、《尧山堂外纪》、《北宫词纪》、《盛世新声》、《词林摘艳》、《彩笔情词》等集子里。一九五八年出版的《关汉卿戏曲集》,编校者——吴晓铃先生把这部分散曲汇集起来,附于这个集子的后面。共搜辑套数十四,小令五十七,另有五首考据未确的小令;一九六四年出版的隋树森先生辑录的《全元散曲》与吴先生搜录的小令相同,套数少一,实际是少二套,多出一套[仙吕](桂枝香),还有残套二。今以吴先生搜录的曲子为据,参照隋先生的辑曲,对关氏的散曲谈一点粗浅看法,以望得到专家和读者的教诲。  相似文献   

4.
论太虚幻境——兼评电视剧《红楼梦》的编导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在关于《红楼梦》第四回是否“总纲”的讨论中,我有一个意见没说出来,那就是认为,如果一定要勉强说《红楼梦》有个“总纲”的话,那么前五回——特别是第五回才是“总纲”。因为这一回里太虚幻境中金陵十二钗正副册的歌词和《红楼梦十二支》曲子,对作品主要人物的命运、遭际及作者的评价,都有了最中肯、最扼要的概括  相似文献   

5.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这是《红楼梦》第五回十二支曲子中,描写王熙凤的那支曲《聪明累》的头一句话,作者用这句话,高度概括了王熙凤残忍狠毒的欺诈性格;说破了她巧弄机关的政治骗术;揭示了她自取灭亡的可耻下场。 王熙凤是一定的阶级的代表,她的一生“机关算尽”,集中反映了一切走向腐朽没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梦”字取义虚幻,比喻人生若梦,并寓有醒梦、警梦即醒世、警世之意.《好了歌》是醒世歌,《红楼梦》寓有劝惩之意,书中虚幻人物的设计和谋篇布局也都体现了警世主旨.《红楼梦》的主题既非政治主题,也非爱情主题,它的主旨是警世,《红楼梦》是警世书.  相似文献   

7.
胥惠民(新疆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应该关注20世纪《红楼梦》研究的典范问题上世纪80年代曾经讨论过“红学革命”的典范问题。这个问题很重要,事关向《红楼梦》的广大读者推荐什么红学成果的问题。在21世纪初期总结红学史,是不能回避这个问题的。在80年代,曾有余英时先生提出中国红学革命的典范问题,当时争论很激烈。一种意见是李希凡、蓝翎先生的《红楼梦评论集》,一种意见认为何其芳的《论红楼梦》是典范。我认为总结20世纪红学史,中国红学会应该牵头选择一套典范著作。譬如考证派典范。我在《关于20世纪红学研究历史的回顾》这篇文章中谈…  相似文献   

8.
18世纪伟大作家曹雪芹,以其杰作《红楼梦》,把中国古典小说艺术推向高峰。作为古代小说家,曹雪芹的成就是无与伦比的。然而,曹雪芹的文学造诣不仅限于小说,由《红楼梦》作品看,他对诗词曲赋等亦有高深造诣。《红楼梦》人物的诗词曲赋各极其妙,且切合人物个性,就说明这点。《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是曹雪芹独创,但也广泛吸取了以前文学的艺术营养。以下就《红楼梦》中的二首词曲与前人对比,看曹雪芹对古代文学的继承、革新、创造。一、《红豆曲》与黄花女儿乩坛诗《红楼梦》第28回,写贾宝玉在冯紫英家酒宴上,喝了一支没标曲牌的曲…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与中国文化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是一个很好的话题,既可以用自己的观点、经验解释《红楼梦》,也可以用《红楼梦》的故事、见解来解读自己的经验、观点。我们如果只是谈自己的创作显得狭窄了一点。在这里说明一下,《红楼梦》与中国文化,其实《红楼梦》就是中国文化,谈《红楼梦》就是谈中国文化,《红楼梦》就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代表,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毛泽东主席曾经有一句名言:中国有什么呢?中国有悠久的历史,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有众多的人口,另外还有一部《红楼梦》。那么,什么叫《红楼梦》与中国文化呢?我今天着重谈的是《红楼梦》里面所表达出来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10.
评王熙凤之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塑造得最成功的一个反面典型。在她身上集中了处于没落时期的封建阶级反动腐朽的罪恶品质。作品的进步思想倾向正表现在它对这个人物的无情揭露和有力鞭挞上。从第五回对凤姐的“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和《恨无常》《聪明累》两支曲子中可以看出,王熙凤是作家要着力描写的人物之一,一方面描写她得势时的凶恶相,另一方面要描写她败落过程中的可悲可耻的结局。  相似文献   

11.
关于清代散曲的研究,从清末到建国前的四五十年中,有不少专家学者在积极努力地探索着,默默无闻地钻研着。在这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名家要算吴翟庵、任中敏、卢冀野诸先生。但因客观条件所限,对清代散曲的研究始终深入不够,成效不大。建国后的几部文学史,也均闭不谈清代散曲的情况,把它摒弃于文学史外。但是,也确有“披沙拣金”“爬罗剔抉”的有志者,这就是凌景埏、谢伯阳二先生,经过几十年艰苦繁杂的辛勤劳动,一部《全清散曲》终于在一九八五年问世了,这是学术界的一大喜事。该书所搜作品大大超过了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书中占大量篇幅的现实情节是支撑这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基石。但《红楼梦》也有为数不少的不容忽视的非现实情节。《红楼梦》的现实情节与非现实情节构成一种虚中见实、虚实相生的关系。抽取了《红楼梦》里的非现实情节 ,我们对《红楼梦》的阅读、理解、鉴赏将大受影响。文章主要探讨《红楼梦》第一回非现实情节“补天”“还泪”神话故事在对《红缕梦》进行审美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这是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周策纵教授为“首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作的一支散曲中的句子,被录入当代“红学权威”周汝昌氏的《献芹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中。揣作者之意,是赞美红学研究几十年来不同意见者之间争论的热烈。自然,通常的看法是:红学研究搞得红红火火乃至轰轰烈烈,总要比冷冷清清好。不过这也不能一概而论:有许多被视为“冷门”的学术课题,一般人少有研究兴趣,只有少数人在那里默默地耕耘,因而看起来是冷冷清清,但只要这些研究者能够不受“近视的功利主义”(这是我杜撰的名词)的干扰而老老实实地做学问,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那么日积月累,终久会积土成山的。这比那种只图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问世二百余年来,在如何理解和评价这部小说的问题上,一直存着激烈的斗争。新旧“红学”家们居心叵测地制造出种种谬说,极力抹煞和歪曲《红楼梦》的战斗锋芒和社会意义。他们很懂得事情的要害所在,首先在什么是《红楼梦》的总纲这个关键问题上大做文章,散布种种烟幕,妄图把读者引入迷途。他们有的说第一回是“一部之总纲”;有的说第一第二两回“是读全书的关键”,因而把《红楼梦》说成是作者“感叹身世”、“情场忏悔”的作品。有的说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是全书的“大纲领”,《红楼梦十二支曲》是“《红楼梦》之点睛”,因而把《红楼梦》说成“为十二钗作本传的”。可见,究  相似文献   

15.
宝丰的民间艺人通过不同艺术形式传播《红楼梦》由来已久,一直传唱有《红楼梦》题材的曲剧、豫剧和大调曲子、河南坠子曲(书)目。目前,除宝丰“说唱文化(宝丰)生态保护区系列丛书”中收录整理的在宝丰流传的部分以大调曲子、河南坠子等演唱的红楼曲谱、曲词、曲段外,宝丰《红楼梦》说唱艺术的活态存续尚未进入相关学术视野。《红楼梦》说唱文化在民间的传播与实践,有着拓展学术视角和研究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马致远是元代曲家中卓然一家,他不仅作有人称“元曲第一”的《汉宫秋》,而且散曲创作较杂剧更为丰富。分析研究他的散曲,有助于了解他的生平思想及其艺术创作特色,也有助于进一步研究他的杂剧。一马致远的散曲,《全元散曲》收小令一百一十五首,套数十六篇,残套七篇,明抄《阳春白雪》尚有残存六篇套曲。这些散  相似文献   

17.
“柱凝眉”与“终身误”及其它《红楼梦曲》有一支“枉凝眉”。注家说是讲黛玉的,“阆苑仙花”即指黛玉,“美玉无瑕”指宝玉。我有不同看法:这支曲子是合写钗黛。“阆苑仙花”是宝钗。63回怡红开夜宴占花名儿,宝钗掣得牡丹,签上题道:“艳冠群芳”。李白曾把牡丹和杨妃相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第五回中冠于《红楼梦》十二曲之首的是[红楼梦引子],全文是: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月,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其中“怀金悼玉”句,蔡义江先生释为:“‘金’指代薛宝钗;‘玉’指代林黛玉。以薛林为代表,实际上把‘薄命司’的女儿都包括在内.曲子的作者说他怀念存者,伤悼死者,故演出此《红楼梦曲》.”笔者对此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9.
如果说《红楼梦》是万紫千红、百花吐艳的艺苑,那么梦境描写则是其中一朵芳香四溢,娇态妩媚的奇葩。《红楼梦》写梦之多之好之活,在世界文学艺林中是罕见的。据统计,《红楼梦》百二十回本共写了三十二个梦(赵景瑜《传神文笔足千秋》,《名作欣赏》1981年第2期)。全书起于梦,结于梦,前后两大梦,中间灵活穿插了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梦。如:“甄宝玉一梦而顿改前非,林黛玉一梦而情痴愈钢”、“柳湘莲梦醒出家,香菱梦里得诗,宝玉梦与甄宝玉相合,妙玉走魔恶梦,小红私情痴梦,尤二姐梦妹劝斩好妇,王凤姐梦人强在锦匹,宝玉梦至阴…  相似文献   

20.
<正> “矫情”,还是胡扯? “矫情”似乎并不是个褒义词。因此,当我打开《文学自由谈》1991年第一期,读到那一组谈《红楼梦》的《读书手记》中一篇《红楼的矫情》的时候,不由得怔了一下:曹雪芹写《红楼梦》,深情无限,怎么会是“矫情”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