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内部晋升是组织管理和员工激励的有效途径,更是用人、留人的好方法.笔者认为,激发和保持企业活力,创新企业内部晋升机制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创建多通道晋升制度 传统晋升制度中,企业往往将职位升迁作为激励员工的最主要手段,管理岗位与技术岗位混为一谈,技术岗位员工表现好往往就自然晋升到完全陌生的管理岗位,以致产生"彼得现象"——每一个职位最终会被不胜任的员工占据,而且一般情况下员工的职位只升不降.最终,企业大部分任务是由不完全胜任职位的员工所完成的.  相似文献   

2.
杨美霞 《经营管理者》2013,(25):213-214
想要确立并完善企业的工资晋升制度,应基于对工资概念有明确定义的层面上。依照我国政府的有关标准,工资指的是企业根据我国相关法规及劳务约定,通过货币的方式支付给员工的薪资酬劳,例如:日薪、月薪、年薪、年终奖等。然而,依据相关法律规定,社保、劳保等费用都不归属于工资的范畴。本文简要论述了企业在完善工资晋升制度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目的在于制定出较为科学、合理的薪资晋升标准,使员工满意,使企业缩减资金投入,达到双赢。  相似文献   

3.
李丽琴 《领导科学》2013,(20):27-29
公平、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可以正确、客观地对每一位员工的绩效进行合理的评价,它是对员工工作业绩的一种肯定,也是员工薪酬制定、职位晋升、人员培训的重要依据,还是激励员工的有效手段之一。笔者对S省  相似文献   

4.
晋升机会在我国销售员工离职倾向决定中的调节效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我国销售企业员工样本,通过逐级回归方法,在分析了员工离职倾向的主要结构化变量和环境变量的解释能力的基础上,检验了晋升机会在员工离职倾向决定过程中的调节效应.主要结论包括①结构化变量中的工作自主性、程序公平、角色冲突、报酬满意感和上级支持,与环境变量其他工作机会对员工的离职倾向具有显著的解释能力;②晋升机会对员工离职倾向具有独立的解释能力;③晋升机会通过工作自主性、分配公平和上级支持在员工离职倾向决定模型中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为员工离职倾向的权变主义观点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最后讨论了研究结果的管理学含义.  相似文献   

5.
员工真的不愿意改变吗?要让员工接受改变,真的有如此困难吗?在我们没有明白背后的原因之前,就武断地认定员工是不愿意改变或是不求进步,其实是非常不公平的。  相似文献   

6.
邱明正 《经理人》2004,(12):6-6
美国迪斯尼公司在香港筹建迪斯尼乐园,已经接近完成,预计于2005年正式运营。该公司执行长(CEO)艾斯纳常对部属说:“不要跟我讲你的专业,你的这个那个。只要Show me the money(把钱变出来给我看)。”台湾统一企业集团多年来到国内投资设厂产销各种食品。该公司的董事长高清愿先生说:“企业不赚钱是一种罪恶,让企业不赚钱的员工都是罪人。”员工在企业服务,必须努力为企业创造绩效,并由此获得个人晋升。但是,绩效真的能决定个人晋升吗?  相似文献   

7.
员工真的不愿意改变吗?要让员工接受改变,真的有如此困难吗?在我们没有明白背后的原因之前,就武断地认定员工是不愿意改变或是不求进步,其实是非常不公平的。  相似文献   

8.
秘书人员在企业有序运转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然而,在职业发展路径上,与党政机关秘书相比,企业秘书的职业发展空间不容乐观。目前,大部分企业采用的是单一的管理阶梯晋升制度,即员工只有管理序列一条上行通道,由人力资源部门等特定机构根据员工业绩大小,选拔工作业绩和管理能力突出者晋升高一级职位。受企业规模、管理岗位职数有限等影响,特别是现在企业结构扁平化的趋势更是让职位等级和数量大为减少,秘书人员职业发展通道相对单一、狭窄,晋级机会较少,个人发展动力不足,职场  相似文献   

9.
要破除"天花板"领导干部思想上自暴自弃、工作上得过且过、行为上以身试法的现状,牢固树立新时代领导干部正确的政绩观,破解心理预期过高、晋升渠道狭窄、评价机制失灵、组织结构僵化的困局,可通过实行功绩晋升制度、领导干部分类管理、健全晋升监督机制、优化退出机制,确保领导干部真正想干事、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相似文献   

10.
刘丽华 《经营管理者》2015,(10):174-175
在中国情境下,基于“集权”和“官本位”的文化土壤,晋升甚至超越了薪酬与绩效考核成为使员工留在组织中工作的更为重要的激励手段。本文深入探讨了晋升标准的公平性、合法性、认同感及激励性与组织情感承诺、规范承诺、持续承诺乃至角色外行为间的关系,扩展了对员工角色行为的研究范围,丰富了晋升与员工角色外行为间运作机制的研究,同时对研究晋升是如何对员工行为产生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王红 《领导科学》2021,(6):81-83
现代性别文化对职场和员工的深度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入职的影响、对职场竞争的影响、对职位晋升的影响、对薪资分配的影响。领导者要改善现代性别文化的影响,应从营造和谐互信的性别文化与企业环境,开展多方位的入职水平分析与岗位能力培训,构建基于能力的职位晋升机制,构建基于业绩的薪资分配机制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一位老总感慨地说:“成也员工,败也员工”。似乎企业不能长足发展的重要原因是员工的积极性不高,上班不干活,整个企业里的气氛死气沉沉,压得经营者焦头烂额。究其原因,是没有给予员工激励吗?不。是因为激励的程度不够吗。不是!是因为企业中没有人才吗?也不是。问题在于,是一些企业激励的方式不对,导致员工不  相似文献   

13.
黄安平 《决策与信息》2011,(11):241-242
中国员工素质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选择素质达标的员工作为晋升人员已经成为许多企业日益关注的事情。就员工本身来说,获得晋升也是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肯定。本文研究的意义就在于将员工晋升所需的素质进行研究分类和整理,为企业和员工和晋升活动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4.
公平是激励的动力,分配合理是激发新老员工工作动机的重要因素。企业在获取竞争优势和实现发展战略目标时,需要依靠内部员工的人才优势。因此,企业应了解公平激励对员工的影响,分析新老员工公平激励的差异性,将公平的三维度——分配公平、程序公平、互动公平,与不同情境的员工——新老员工、基层管理、中高层管理员工的激励相结合,建立与之相匹配的员工激励机制。公平理论对员工激励的启示美国心理学家Adams于1967年提出的公平理论,把激励过程与社会比较直接联系在一起,侧重研  相似文献   

15.
企业设计科学的员工晋升策略,将给与员工正确的激励导向,如果晋升策略选择和使用不当,无法为员工提供可预见的职业发展通道,员工将失去工作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工作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受到压制,长此以往,企业将丧失发展的源动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折戟沉沙。因此,企业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应为员工设计科学的晋升策略。  相似文献   

16.
晋升作为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具有激励员工、建设组织人才梯队、促进组织文化革新、适应外部环境变动以及满足人岗匹配的需要等多样性功能,但领导者对员工的不当晋升决策也存在着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信息传递扭曲及“彼得陷阱”、“失败者”离职等弊端。领导者应运用相应的掌控艺术,建立明确统一、科学规范的员工晋升考核评价体系,保证晋升决策公平、公开、公正、民主,平衡晋升与地位、薪酬等的关系,同时发挥组织文化的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是企业管理活动的立足点。科学的绩效管理是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第一必要条件。健全和完善绩效考评体系有利于提高和改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通过对每一个岗位工作业绩的考评,客观评价员工的工作绩效,激发员工潜能和工作热情,做到员工的选拔、晋升、评优及岗位培训的公平、公正,从而促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以绩效管理体系激励自我,做到学有目标、改有方向,确保企业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相似文献   

18.
中国目前大多数企业,对于员工的职业晋升缺乏科学的设计和明晰的制度规范。反应在实际管理中就是员工晋升的决定因素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领导或上司的主观评判,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引和具体的设计技术指导。员工职业生涯管理首要环节是员工职业发展通道设计,也就是企业如何为员工架好晋升阶梯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专业技术人员晋升过程中的两条通道如何实际中操作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19.
<正>美国管理学家劳伦斯·彼得提出: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在我国公务员制度中,不少工作表现出色的公务员不满工作现状而盲目地想往上爬,最终被晋升到一个不胜任的岗位上,导致组织效率低下,这是典型的彼得现象。因此,笔者认为,在公务员晋升制度中,通过分析公务员晋升机制中的"彼得困境"的原因,完善相关公务员制度,是破解"彼得困境"的关键。"彼得困境"产生的原因公务员晋升机制中"彼得困境"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随着外部竞争跟环境日趋激烈,企业雇佣关系越来越灵活和多样化,雇佣不安全成为工作场所最重要的压力之一。雇佣不安全会影响员工的工作动机,也对企业造成了潜在威胁。根据不确定管理理论的观点,提高员工的公平感能够缓解雇佣不安全的负面影响。进一步了解各维度公平感的独特作用,能够从理论上更好的认识组织公平的作用机制,也有助于企业在实践工作中更有针对性的改善员工的公平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