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青阳 《决策探索》2011,(17):46-47
家庭“计划经济”每天早上郑军出门,妻子袁丽都会在他包里塞一个苹果,说是让他补充点维生素。但过完年后,这项待遇突然停了。”现在菜市场里差点儿的苹果10块钱3斤,好的都卖到了5块钱一斤。大超市的水果更贵。钱越来越不值钱了……”袁丽抱怨说。  相似文献   

2.
小幽默4则     
《领导文萃》2009,(1):126-126
买枣有新枣上市,新鲜、水灵。小刘欲买之,问价,8元一斤。小刘诧异:"这新枣晒成干枣后才卖5元一斤,况且,要多少斤新枣才能晒出一斤干枣?你这价也忒离谱了吧?"卖枣老妇答:"你说是干瘪的老太太值  相似文献   

3.
菜单     
某日,A局局长请上级领导吃饭,点了一道野味——穿山甲,穿山甲可是稀有的东西,市面上卖3000多元一斤.点的这只穿山甲3.5斤,光这道菜就花了一万多元.  相似文献   

4.
花钱买不到的艺术欣赏,就在菜市场。市井草根,各守摊位。个中却有高手。光顾市场三四年,发现贩夫走卒中深藏两大匠人,一位是卖鱼仔,一位是收银妹。  相似文献   

5.
曾文祺 《领导文萃》2007,(12):50-52
公司有一位销售员,是一位妈妈型的女孩子。有一次,她出差到外地,借住办事处宿舍,发现屋子太脏太乱,就主动帮大家打扫卫生,换洗床单。接着,她到菜市场买菜,下厨烧了一桌子饭菜,请大家好好地吃了一顿饭。她说,“这群年轻人出门在外工作,没人照顾,怪可怜的。”  相似文献   

6.
成功模样     
据说旧时士子出门混江湖,有4大件是必备的:一团和气、两句歪诗、三斤黄酒、四季衣裳。我心中暗忖:这一团和气咱还做得到,两句歪诗也还能凑合,黄酒换作啤酒三斤不在话下,唯独这四季衣裳可需要大把硬通货支撑呀。  相似文献   

7.
花钱买不到的艺术欣赏,就在菜市场。市井草根,各守摊位。个中却有高手。光顾市场三四年,发现贩夫走卒中深藏两大匠人,一位是卖鱼仔,一位是收银妹。  相似文献   

8.
苹果的味道     
王义伟 《领导文萃》2013,(19):95-97
小区附近有三个水果摊,一位老太太出来买苹果。她在第一个摊没买,在第二个摊买了一斤苹果,在第三个摊,她不但买了两斤苹果,还买了其他水果。之后,她不再光顾前两个水果摊,一直在第三个摊买。为什么?这是一个比较经典的商业故事,笔者稍加修饰,将情景再现如下:当老太太走近第一个水果摊时,摊主非常热情:"老人家,您  相似文献   

9.
近来,国内菜价似乎陷入了"菜贱伤农"与"菜贵伤民"的循环怪圈,给"菜篮子"两端市场的弱势群体——农民和普通居民带来巨大的利益损害。从管理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其根源在于菜市场两端的局部性和暂时性供需失调。因此,化解问题的关键是通过有效的供求调控来形成菜市场的市场均衡,使菜价最终趋于均衡。  相似文献   

10.
阿成  茼子 《管理与财富》2003,(10):18-21
不堪"负重":胖娃子四处打工只为填饱肚皮 1974年10月25日,柳州地区医院的护士将产床上的胖小子一称,吓了一跳:10斤3两.据说迄今为止,中国尚没有哪个"巨婴"突破这一纪录.童年时的卢建明,象"绩优股票"般一路疯长,8岁时体重已达100斤.  相似文献   

11.
时下,春暖花开,碧波荡漾,鲫肥鳜长。每逢双休日,在水乡、湖泊或养殖场,一些掌握实权的人按择定日期接踵而来进行“官钓”。他们一到目的地,湖、塘边早就有人安排妥当。待“打食”后,一垂钓,鲫鱼、鲤鱼、鳊鱼、草鱼等争先上钓,一天下来,少则十几斤,多则几十斤,个别还有破百斤记录的。这倒不是“官钓”者技术高明,而是鱼塘里的鱼群密度大,保证“官钓”们十二分的惬意。  相似文献   

12.
正1963年是大寨的"七灾八难"年,特大洪水、两次风灾,一次雹灾,一次霜冻,加上洪灾前的一段干旱,春播时的涝灾,大寨被蹂躏得泥泞不堪,惨不忍睹。但大寨人凭着自力更生的精神,重建家园。大灾之年,大寨粮食亩产704斤,总产量达到了56万斤,不但没要国家一分钱救济,而且还向国家缴了24万斤商品  相似文献   

13.
<正>一、食品安全的内涵“民以食为天”这是我国人民长期以来流传下来既朴素又有丰富内涵的语言,说明以“食”为本。但如:“食”不卫生,“食”不安全,又是百病之源。食品的安全性是听起来似乎陌生却与人们息息相关的概念。人们不自觉地在日常生活中实施这一内涵,比如,人们上街购买鱼、肉、禽、蛋等鲜活产品;首先看是否鲜活,有没有异味,是否腐败。在菜市场,细心的购买者总会留意菜叶有没有虫眼,是否有用污水浇灌或农药残留的危险。这都反映了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以后已经把食品安全和  相似文献   

14.
涨价迷局     
《决策》2007,(8):4-4
于每日都要进菜市场的人来说,每一天都在感受着物价上涨带来的生活压力,特别是刚刚过去的7月.时下的物价,不仅正成为学者和官员利用统计数据做武器的争论,更是普通百姓当下最热门的问候语,尤其是针对接连不断的食品涨价.  相似文献   

15.
王蓁 《经理人》2005,(9):87-88
近日,马先生来到位于北京方庄的 家XX超市,该超市正在搞“购物 满80元再加1元就送惊喜商品”的 促销活动。在购物满80元后,他来到服务台 询问“惊喜商品”,得到的答复是西红柿1斤。 马先生在购物时注意到,该超市的西红柿是 0.98元一斤,被当作“惊喜商品”后反而身 价上涨,以“加1元”的形式“送”给顾客。 该店负责人解释说,他们在收到顾客投诉 后,才发现出了这么尴尬的事。在公司策划 “一元换购一斤西红柿”的活动时,超市内 西红柿的价格是1.6元/斤,但海报印刷需 要2天时间,这个季节蔬菜的价格波动非常  相似文献   

16.
《决策探索》2013,(7):7-8
7月12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今年河南省夏粮总产量再创新高,达647.04亿斤,比上年的637.2亿斤增加9.84亿斤,增幅为1.54%;平均亩产799.8斤,比上年的791.6斤提高8.2斤,增幅为1.04%。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2638亿斤,比2012年  相似文献   

17.
要避免食品安全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斤鸡蛋卖多少钱?这个问题似乎有些多余,一般人脑海里第一时间浮现的答案肯定是:鸡蛋这种初级农产品,也就3~4元吧。但是有一个"德青源"品牌的鸡蛋却卖到8元一斤的高价,而且在食品安全受质  相似文献   

18.
"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当逐渐富起来的人们对这句广告词深信不疑并把每天喝奶培养成一种铁定习惯的时候, "三鹿事件"让国人谈奶色变,一时间让人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19.
农民的白菜一毛钱一斤没人要,市场的白菜卖价却超过一块钱一斤。连日来,黑龙江、河北、河南等多地蔬菜滞销,而与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市民“菜篮子”菜价居高难下。一方面是“菜贱伤农”,另一方面是“菜贵民忧”,怪圈频现的背后,是小农户与大市场的不适应,以及政府“有形手”和市场“无形手”调控的错位。  相似文献   

20.
张宏杰 《领导文萃》2010,(4):106-109
<正>宣德三年,暹罗国向大明王朝进贡了三万斤上好的风磨铜。宣宗皇帝一高兴,命人烧铸成了三千个"晶莹温润"的铜香炉。这就是后世所称的"宣德炉"。似乎应该有比这更重要的事载入明代历史,因为这一年本是明王朝开国60周年。然而传统时代,这个大日子没人注意,包括刚刚登上皇位4年的朱瞻基。都说朱棣之所以把皇位传给朱高炽,最终目的是要隔代传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