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信仰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个人成长成才、完善自身的"生存智慧",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完成伟大而崇高使命、实现人类生命的终极关怀的旗帜和灵魂。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状况十分令人担忧,培养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就是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实施有效的大学教育,并开展切实的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际环境的巨大变化以及国内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的信仰认知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也逐渐弱化,信仰的天平发生了"倾斜"。这些现象都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高校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与信仰教育是一脉相承的,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观念,是当代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对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西藏大学生社会主义信仰教育,从提高社会主义信仰教育重视程度、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建设、探索西藏社会主义信仰教育方法、拓展教育途径、优化育人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杂高校大学生精神信仰出现多变的现象,影响到个人及社会发展与稳定。图书馆应适应新形势需求,在完善基本功能基础上更多关注大学生精神信仰教育,利用各种资源配合学校思政教育开展多种活动,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健康的精神信仰,为未来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5.
坚定共产党员的科学信仰,是关乎我党执政之基和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重要课题。在多元化背景的新时期,亟须重新思考共产党员的信仰教育问题。做好信仰教育就要尽可能让党员干部参与其中,立足现实,"看得见摸的着",把信仰教育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内心情感,才能发挥出最大正能量。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信仰教育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瑞 《决策探索》2010,(14):65-66
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深入发展对他们的信仰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信仰主流是健康的,但趋向于多样化、功利化,部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困惑。为增强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实效性,首先要从基本的概念入手,弄清楚什么是信仰,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内容是什么,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大学生信仰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自编《大学生党员信仰调查》问卷为调查工具,探讨大学生党员信仰的现状,明确影响大学生党员信仰的主要因素。结果发现:当前我校学生党员信仰状况积极、健康,绝大多数学生党员信念坚定,政治态度端正,对共产主义充满信心,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给予较高评价;但部分学生党员对共产主义理论认识不足,信仰出现动摇,入党动机不够端正,应引起高度重视。党内不正之风和腐败的影响,宗教信仰的入侵,教育榜样的弱化和偶像的缺失以及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是影响党员信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医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信仰道德教育关乎整个医疗卫生事业的成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社会转型的影响,医学生的价值观也越来越趋于多元化,文章通过调查了解当代医学生信仰现状认知、个人信仰现状、及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效果,探索医学生信仰教育全面而有效的策略采取适当的对策,发挥"两课"的主渠道作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医学生积极树立崇高的信仰,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的视角,调研当代大学生对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公民基本价值准则的理解和践行状况,统计分析当代大学生在人生信仰培育和建构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特点,最后提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信仰培育全过程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卢波 《经营管理者》2009,(24):366-366
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一线教师应该树立信任的理念,信任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信任教学管理者,信任学生,信任自我,从而切实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实效性,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让大学生掌握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领导科学论坛》2014,(7):F0002-F0002
第一论:论信仰 信诺能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核心就是我们有着伟大的信仰。每一位信诺的家人都树赢了这样的事业信仰——从事教育事业,让人们因为教育、知识而脱离愚昧无知,变得更加和谐、健康、幸福!  相似文献   

12.
李锦源 《科学咨询》2023,(9):100-102
大学时期正是个人三观养成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加强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素养培育,有助于新时代大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信仰是人的精神力量,是价值判断与选择的标准,为我们提供方向指引,规范我们的行为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大学生,大学生的信仰趋势影响着党和国家的命运与未来。我们通过调查得出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状总体是积极健康的,但存在着部分问题。本文对问题做出了归纳与总结,分析了问题产生的根源,从三个方面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李爱先 《经营管理者》2013,(15):143-143
信仰的眼神让你看到黑暗中的曙光;信仰的召唤让人始终与自然保持高度和谐永不迷航;信仰的意志让你坚守阵地毫不动摇;信仰的忠诚让人诚信感恩决不背叛;信仰的动力驱使你一往无前冲向胜利的彼岸;信仰的智慧让人以火热的激情超凡脱俗实现梦想;信仰是不落的太阳,让你焕发出"真""善""美"爱的光芒;信仰"灵魂意志"所爆发出的神奇能量会让一个民族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4.
抵御和防范宗教渗透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高校当前面临接触宗教信息的渠道变广、部分大学生宗教观念模糊、信教学生人数增多等新形势。高校要通过切实加强对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加强大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建立高校宗教工作管理长效机制等途径有效抵御宗教渗透,引导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信仰作为一种精神活动和精神现象,是支撑一个人主体意识的基石,也为个人发展明确目标,为民族和国家进步凝聚共识和力量。现阶段,新媒体以海量的信息冲击和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互联网已经成为国家与国家之间"意识形态战"的新空间,西方国家重视意识形态的"移动化"渗透。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和高知敏感人群,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如何使这一群体自觉地持有正确合理的信仰,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16.
乌托邦的教育是全民和终身的教育,乌托邦人以精神上的开拓和探索为人生最大快乐。乌托邦人认为国家的祸福决定于官员和统治者的品德,因此,乌托邦的管理者和统治者由集美德与学问于一身的哲学家担当。乌托邦认为教育者首先必须是道德老师,道德标准来自无所不知、无所不在的神明制定的永恒的、完美的标准,避免了人所制定标准的多样性、变化性、短暂性、矛盾性和非连续性。乌托邦对教育的信仰来自人文主义者对教育的无限信仰,乌托邦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美德。乌托邦人生态度的获得是通过宗教、教育和法制。宗教是基石,教育是方式、途径,法制是宗教和教育的补充。《乌托邦》教育观是人文主义者希望通过教育改善社会的人文主义思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王世佰 《科学咨询》2008,(21):20-20
高校应积极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不断探索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本文从各级政府整体推进、构架科学的内容体系、建立合理的运行机制和落实"五大"举措等四个方面,分析和探讨了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现在关于官员从事迷信活动的原因,已有的讨论中不外乎以下几种:信仰(特指共产主义信仰)缺失;为掩盖腐败行为,祈求神灵保佑;为预测官职升迁或有好官运而问卜神灵或迷信风水。至于如何治理官员迷信,对策不外乎强化共产主义信念和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反对迷信,加大反腐败力度等等。  相似文献   

19.
正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广大党员干部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也是一个地区转变作风、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应以积极主动的态度,紧紧抓住"信仰与信心","作风与作为","识人与用人","活力与合力"四个关键,努力收到干部作风得转变、具体问题得解决、区域发展得提升、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效果。牢牢抓住信仰问题不放松。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  相似文献   

20.
蔡元培积极倡导的世界观教育,是其“五育”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对信仰问题的深刻思考。世界观教育实质就是一种信仰教育,指向人的终极价值关怀,主张教育应该给人以信仰,其有效途径是实施美感教育。在中国近代教育发展史上掀起了层层涟漪,也对当今社会如何加强高校大学生的信仰教育有着较强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