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消费者世代及其民族中心主义轮廓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海忠 《管理科学》2005,8(6):88-96
在探索性研究基础上,运用聚类分析及独立样本单因子变异分析将中国消费者划分为“文革”世代、婴儿潮世代和X世代等三个主流世代,三个世代在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倾向上差异显著.论文证实可运用民族中心主义倾向、集体主义、家庭观念等价值观因素,教育、收入等人口统计变量,中欧手机形象等行为变量来描绘各个世代的轮廓.论文最后讨论了研究发现对企业营销战略及政府公共政策的借鉴,提出未来研究方向.数据来自京、沪、穗、渝1 005个成人消费者样本.  相似文献   

2.
基于心流体验视角的在线消费者购买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线消费者处于虚拟的网络环境中,具有其独特的需求和行为特征,而"心流体验"理论在解释影响在线消费者行为的情感和认知因素方面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心流体验"视角探索影响在线消费者购物行为的因素.本文研究表明,网站设计维度、表现维度、消费者自身维度和网站内容维度都会显著影响在线消费者心流体验,从而导致消费者增加无计划的购买数量以及增强重复购买的意愿.  相似文献   

3.
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对中国消费者国货意识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消费者行为理论中的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研究为理论基础,对其本土化变量"国货意识"的前因变量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问卷法共回收有效问卷886份,并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中国环境下,消费者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均与基于自豪感的国货意识正向相关,民族主义与基于危机感的国货意识正向相关。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并指出了其理论贡献、实际应用、存在的局限性和今后继续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2009年,中国民族品牌借全球金融危机之机,为加快其全球化的步伐,花费重金并购国外强势品牌。然而,"蛇吞象"式的跨国并购背后却是消费者的认知失调。同时,国内外现有研究针对改善该认知失调的品牌战略研究十分有限。因此,本文基于认知一致性和顾客品牌资产(CBBE)理论,从弱势品牌视角出发,围绕如何有效减轻"蛇吞象"后消费者的认知失调,运用焦点小组、个人访谈、实验和LME模型,最终得到了一些重要的发现:品牌要素战略(名称变化)、营销支持战略(价格维持或降低)以及次级联想杠杆战略(原产地保留或去除)都对并后品牌绩效产生显著影响。此外,本研究还揭示了消费者认知失调的改善机制,即品牌契合度在减轻消费者失调的并后品牌战略交互效应对品牌绩效的影响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这些成果既可以丰富现有品牌战略管理理论,也为民族品牌国际化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5.
罗纪宁 《管理学报》2007,4(6):706-711,742
从先天气质层面去解读消费者在后天不同环境的行为表达规律,是未来消费者行为研究深化的一个重要命题.目前的消费者气质研究在研究前提、方法和结论方面均存在较大的缺陷.通过试运用中国古代最有价值的思想智慧--"天人合一"的全息系统方法论,提出一个基于"心理场"的消费者气质研究的理论范式,以探讨消费者先天气质在后天消费行为表象的规律.尔后,引入场论的概念去研究消费者气质及其表象--消费活动的波粒二象性,抓住了气质这一消费者身心原型,从场的功能态对消费者的先天气质进行分型,破解气质场这一抽象信息在消费心理活动不同层面的时空表达规律,就可以把握同一消费者千变万化的需求,理解不同消费者之间心理行为差异的内在根据.  相似文献   

6.
计划行为理论即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是近年来市场营销学中新出现的、对消费者理性消费行为进行分析的重要理论。TPB理论共包含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消费者的消费意向,这直接决定了消费者如何采取消费行为。第二个层次是影响消费者意向的因素,包括消费者对产品的态度;他人对消费行为的认同,这相当于他人对消费者提出的消费"规则"(norm);消费者对自身控制消费行为程度的判断。第三个层次是对以上态度、"规则"、判断等诸方面发生影响的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的各种监督和约束机制还不完善、不规范,经营者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部分企业和部分不法分子为了眼前利益,放弃了诚信,加之有关执法部门打击不力,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消费者权益受到极大侵害,经营者的信誉度出现了危机.中国加入WTO后,信誉度将是中国企业与国外企业在合作或竞争中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中国企业正在展开一场全面提升信誉度的革命,今年"3·15"的主题也从去年的"绿色消费"变成了"科学消费,铸造诚信".  相似文献   

8.
正记者在近日举行的网络市场促销行为行政指导约谈会上了解到,"双十一"促销活动期间,工商总局将严查"假打折"误导消费者、虚假宣传、制定不公平格式条款等违法行为。消费者如何应对网购陷阱,在"双十一"期间安全、愉快地网购?记者就此采访了专业律师。陷阱一:价格虚标有些经营者在促销中"先提价、后打折"、"先低价打折吸引消费者关注,后以无库存为由不予销售"或"单方面变更甚至撤销促销活动"。【律师提醒】查备案信息,辨网站真假  相似文献   

9.
郑晓莹  孙鲁平 《管理评论》2018,(12):142-153
本文探讨了产品陈列方式("按品牌陈列"和"按品类陈列")如何影响消费者对不同类型新产品("典型品类"新产品和"非典型品类"新产品)的评价,并考察了品牌质量的调节作用。三个实验研究结果发现:(1)陈列方式的作用取决于新产品的类型。对于"典型品类"新产品,消费者在"按品牌陈列"方式下评价更高;而对于"非典型品类"新产品,消费者在"按品类陈列"方式下评价更高。(2)陈列方式通过影响消费者对品牌开发新产品的能力感知进而影响新产品的评价,即陈列方式与新产品类型之间的交互作用由消费者感知的品牌能力所中介。(3)品牌质量在其中起到调节作用。具体而言,对于质量较好的品牌,上述结论得以重复;而对于质量一般的品牌,无论是"典型品类"还是"非典型品类"新产品,消费者在"按品牌陈列"方式下的评价均高于"按品类陈列"方式下的评价。本研究将从消费者角度为新产品开发和推广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中国情景下消费者的伦理购买意向研究——基于TPB视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运用大样本问卷调研法,基于TPB视角重点分析消费者的伦理购买决策机制,旨在考察中国情景下影响消费者伦理购买意向的深层次因素。研究结果发现,行为态度、主观规范与感知行为控制会显著影响消费者的伦理购买行为意向,其中主观规范是购买意向最有影响的预测变量,表明中国情景下消费者在进行伦理购买决策时更倾向于遵从社会规范的影响;进一步感知行为控制不仅直接显著作用于伦理购买意向,还通过行为态度对伦理购买意向产生间接的重要影响,表明在中国情景下如何真正提高消费者伦理购物时的感知行为控制程度是企业实施伦理营销时面临的关键性问题。总体而言,本文结果表明,修正后的计划行为理论对中国情景下消费者的伦理购买意向能够进行有效地解释与预测,说明计划行为理论具有良好的跨文化适应性。最后,本文为中国企业伦理营销战略的实施提供重要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三聚氰胺"事件让中国的牛奶品牌遭受了严重的信任危机。面对国外乳业品牌挑战,中国乳业品牌却没有从消费者角度进行行业的整改,而是进入了相互攻击的恶性竞争状态,。这样使得中国乳业的公信力进一步降低。本文通过对消费者消费心理分析,和对中国牛奶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探讨基础上,提出了从法律、消费者监督机制建设、保险机构参与和行业自律的角度来构建中国牛奶品牌信任机制。  相似文献   

12.
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口碑对消费者行为意愿"的观点,对这一理论的深入探讨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因此,本文从口碑的传播机制、口碑对消费者购买决策影响、口碑对消费者再传播影响意愿的影响等三个角度梳理了国内外的相关理论,这也给相关学者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现有动态能力理论将消费者视为影响企业动态能力的环境因素之一,主要从企业内部视角来探讨企业如何应对外部市场的变化,缺乏从企业与消费者相互影响视角对动态能力的深入研究。本文通过B2C电商企业梦芭莎的案例研究发现,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企业与消费者互动形成的协同演化动态能力构成电商企业动态能力的一种主要形式,由此提出企业与消费者协同演化动态能力的概念模型,认为企业与消费者协同演化动态能力由捕捉消费者变化、适应消费者变化和引导消费者变化3种能力,及被动型和主动型协同演化两个阶段构成。其中,市场环境动荡形成的压力筛选构成企业与消费者协同演化动态能力的构建前提,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交互作用构成企业与消费者协同演化动态能力的构建逻辑,信息技术应用构成企业与消费者协同演化动态能力的构建基础,组织学习和消费者学习构成企业与消费者协同演化动态能力的构建机制。这一研究将外部环境与动态能力的关系从单向因果关系扩展为双向互为因果关系,丰富了企业动态能力理论的内涵,对中国B2C电商企业的创新发展具有启发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中国消费者分群范式(China-Vals)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以中国消费者的生活形态研究为中心,借鉴西方研究成果,就消费者的分群、价值观、生活形态及社会分层等市场细分相关理论进行了深入探索,构建了中国独特的系统范式,提出了五项新的理论性观点,即中国消费者14大族群、七点文化元素、中国社会心理结构的三层结论(安全\认同\事业)、China-Vals模型和应用性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网购市场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广阔,但同时不可避免地存在常见的"柠檬市场"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促使中国的网购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针对该问题,中国各大B2B、B2C以及C2C网购网站为了确保买卖双方的利益,纷纷在网上推行"消费者保障服务"。这个机制旨在让高质量的卖家通过发出信号来区别于低质量的卖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网络欺诈等恶行。本文通过建立信号博弈模型,发现现有的"消费者保障服务"仍旧存在机制上的漏洞:在一定条件下,低质量的卖家反而可以利用"消费者保障服务"伪装成高质量的卖家对买家进行欺诈;针对该漏洞,本文提出了将缴纳保证金的数额与受到投诉的次数挂钩等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众筹以创新产品为纽带汇聚了大量长尾消费者,这种兴趣导向的网络群体营造了活跃的"社群学习"氛围。本文基于群体信息交互特性刻画了众筹社群学习机制,进而构建模型分别考察了消费者决策行为与发起人两阶段定价策略。研究发现:(1)社群学习效果与社群规模、社群活跃度以及社群交互效率呈正相关关系;(2)消费者购买决策受到耐心程度、体验价值与定价策略的影响,其众筹参与意愿与社群活跃度和社群交互效率呈负相关关系;(3)相比于不存在社群学习情境下发起人一定采用"先高后低"的撇脂定价策略,存在社群学习情境下的发起人可能倾向采用"先低后高"的渗透定价策略。进一步数值仿真分析表明:消费者耐心、社群活跃度与社群交互效率对发起人定价与福利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为互联网众筹中较为常见的"先低后高"定价模式提供了独到理论解释:社群学习所引致的策略效应和信息效应延迟了消费者购买决策,从而驱使发起人制定较低众筹价格(相对于后期销售价格)以确保一定众筹参与率。  相似文献   

17.
王德胜  李婷婷  韩杰 《管理评论》2022,34(2):203-214
深入理解品牌跨界的作用机理和消费者的品牌态度对于老字号企业选择合适的跨界形式、内容和对象,开展有效的跨界营销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中国老字号品牌跨界的真实情境,引入联想需求理论解析不同的产品跨界类型与年轻消费者求异程度的交互作用影响品牌态度的心理机制。实验结果表明:高求异的年轻消费者与“元素嫁接型”跨界匹配、低求异的消费者与“品牌联合型”跨界匹配更能引发消费者创新感知,进而形成积极的品牌态度;同时,消费者文化认同感的增强会正向调节这一过程。研究结论将为老字号品牌把握年轻消费者需求,在国潮趋势下实现品牌新生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正>20世纪80年代,在新公共管理理论背景下的顾客导向理念将传统效率导向官僚制度下对"物"的管控,转移到了满足顾客需求的对"人"的关注上,但由于其本身浓厚的市场化色彩,公民的参与形态简化成了消费者,这些消费者在市场机制下分权化运作。随着民主政治的推进和政府公共服务的提升,顾客导向的理念在政府社会管理中的弊端日益显现,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打造成为必然。在新公共服务理论中,政府成了服务者,行政  相似文献   

19.
作者基于中国文化中特有的面子理论对消费者在服务失败中的心理反应机制进行了详尽的探讨,提出了以顾客损失、面子丢失和情绪为核心的顾客抱怨倾向模型。该文采用真实录像情景实验法进行了实证研究,证实了面子机制在服务失败下是真实存在的,消费者的面子损失会影响失败后情绪,进而影响其抱怨倾向。  相似文献   

20.
基于消费者视角的产业集群品牌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品牌是中国学者提出的原创性概念术语,在中国理论界具有较高的关注度,是中国地方政府治理区域经济、推行产业集群升级的一个重要政策导向,从消费者视角检验产业集群品牌效应是构建产业集群品牌理论的核心主题.对目前的产业集群品牌进行重新分类,剖析每种产业集群品牌的特征,从消费者视角检验产业集群品牌效应存在的特性.在北京、山西和辽宁三地随机抽选472个有效样本单位,以假定性命名方式将8个产业集群品牌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实证的方式证明现在对产业集群品牌的看法需要慎重对待.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一般性产业集群的集群品牌对消费者存在负向效应,不适合发展集群品牌;特殊性集群品牌对消费者存在正向效应,适合发展集群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