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阎书钦 《河北学刊》2008,28(1):82-88
所谓工业化,是指人类社会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化过程,包括三个层面:机械化生产、工业经济、工业社会。然而,为学术界长期忽略的是,早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知识界就对工业化的这三个层面作了明确阐述。在20世纪30年代以至抗战初期,大家对工业化的理解比较狭隘,主要指作为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机械化"。但是,抗战时期,尤其是自1943年以后,这种思想态势出现明显变化。首先,许多论者开始热衷于从整体经济变革角度全面阐释工业化概念。他们把工业化视为包括工业、农业、矿业、交通、金融等各方面的整体经济变革。在从整体经济层面全面阐释工业化概念的同时,自1943年以后,知识界又开始从整体社会变革层面认识工业化问题,并明确把工业化与整体社会变革联系起来,提出了"工业化与社会改造"命题,亦即今天所说的"工业社会"。从机械化、工业经济到工业化与社会改造,知识界对工业化的认识步步深入,这标志着中国知识界工业化理念的全面深化。  相似文献   

2.
目前学界关于20世纪20-40年代自由知识界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的现状表现为:20年代的研究,主要围绕基尔特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而展开;30年代的研究,主要围绕儒家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费边社会主义等展开;40年代的研究,主要围绕张东荪、张君劢、吴景超等思想家的社会主义思想展开.未来的研究应该朝着如下方面继续深入:加强关于自由知识界中"社会主义"的概念认知问题的研究;努力从知识精英的社会主义思想研究走向大众知识分子的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加强对20世纪40年代自由知识界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工业化和市场化对以农业为主的传统社会的储蓄思想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同时西方储蓄思想及理论的传入则为近代中国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以农业为主体的传统社会,主要形成了节俭的储蓄行为及习惯。随着振兴实业及早期工业化思潮的深入,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中的节俭逐步被储蓄概念代替,企业储蓄的论述在近代储蓄思想中占相当大部分。而到20世纪20-40年代中,西方经济学发展了储蓄理论,进一步将储蓄纳入宏观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之中。  相似文献   

4.
费希特民族主义思想在德国历史的进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他的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紧密联系,所倡导的民族主义和民族教育思想是爱国主义和世界主义的统一。20世纪20-30年代,其民族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对中国知识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不同时期,中国知识界对费希特历史哲学进行了“时代”解读。  相似文献   

5.
20世纪30年代中国知识界"现代化"理念的形成及内涵流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阎书钦 《河北学刊》2005,25(1):187-193
早于2D世纪50年代西方学术界全面阐述现代化理论约二十年,中国知识界即于30年代阐述了自己的现代化理念。这种现代化理念,成为三四十年代他们设计中国发展路向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点。"现代化"概念,由中西文化讨论中的"西化"概念引申而来。它被知识界广泛使用,实际上要早于1933年7月《申报月刊》所组织的现代化讨论。由"西化"转变为"现代化",意味着文化认识坐标由"中"与"西"的地城坐标向"中古"与"现代"的时代坐标的转换。三四十年代,"现代化"内涵也有一个由空泛的文化问题向近代科学技术和工业化等社会经济问题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知识界开始对福柯进行广泛介绍和系统研究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是一位当代后工业资本主义社会中有代表性的后结构主义批判理论家,他对20世纪中后期在西方蓬勃兴起的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刘荣争 《学术探索》2007,3(2):88-93
《独立评论》是20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知识界创办的一份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政论性刊物。以《独立评论》为平台,一批著名学者对当时中国的发展道路问题进行了讨论。其中,乡村建设问题即是一个引起普遍关注的问题。《独立评论》周围的知识分子从研究中国乡村问题入手,思考中国经济发展之路,提出一些解决中国乡村问题的思路和措施,并对当时轰轰烈烈的乡村建设运动提出不同的看法,引起时人对乡村建设运动的质疑。综观这场关于乡村建设的论争,它所反映的其实是知识界对处于内外交困的中国乡村社会发展道路的不同观点,而其中通过发展城市和工业化来救济乡村的观点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相似文献   

8.
解严前后,台湾知识界出现了一个新的阐释概念:"民间社会".从南方朔、萧新煌和杭之到<南方>杂志,一大批学者都对"民间社会"概念的内涵及意义做出了深入的阐发,试图用"民间社会"的理论与实践建立反抗支配的思想联盟,寻找新的思想资源并且建立新的阐释台湾的知识架构.本文批判地阐释了20世纪80年代台湾地区思想文化界流行的"民间社会"理论的内涵与问题及其文化观点.  相似文献   

9.
一、从"四个现代化"到"中国式的现代化"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达程度.在中国历史上,早就出现了"现代化"一词.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思想界还曾从中国现代化的内外部条件、实现现代化的道路、现代化与政治的关系、现代化中"工业化"与"农业化"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对现代化问题进行过热烈的讨论.但是,对现代化的真正实践还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  相似文献   

10.
工业化是一个以生产方式变革为内涵的经济进步过程。19世纪中叶以后,工业化开始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题,与社会经济的这一变革潮流相适应,工业化思想亦成为中国经济思想发展的主流。中国工业化思想最早发轫于19世纪60—70年代的早期洋务思想。早期洋务思想所提出的变革生产力、发展近代机器工业的要求是当时中国经济思想中的一种新的因素,标志着中国经济思想开始由传统农本思想转入近代工业化思想的发展轨道。以后,在19世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