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友》2013,(11):32-32
2013年8月7日.上饶市一位网友在微博中写道:今天打的.碰到一位超有爱心的司机。老人只要顺路.这位的哥就免费送到目的地。的哥说,带老人不会影响生意.还是能载其他乘客的。他希望更多的人加入这个队伍.为老人出行提供便利。微博中提到的爱心司机叫张建根.是上饶市天顺出租车公司的一名普通司机.他驾驶的出租车车牌号为赣EX0127.车内遮阳板上张贴了一张写有“老人免费”的纸条。  相似文献   

2.
一个从美国耶鲁大学毕业的重庆青年,回国后做了名村官,有人说这是“中国梦”。也有人说,这或许是场作秀。但27岁的秦王月飞不理会这些,他努力摆脱掉“耶鲁”的光环,融入乡村生活。  相似文献   

3.
陶涛  郑鸿 《社区》2008,(6):16-17
“进出有人搀,孤独有人陪,病痛有人管,遇事有人帮。”这是生活在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广润门街道空巢老人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4.
陈鲁民 《社区》2009,(14):1-1
大画家齐白石有一句座右铭:“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齐白石都是一个有争议的画家,对他的画风和成就,有人大加赞赏,认为他是一位百年难见的艺术大师.“诗书画印”无所不精。但也有人或出于偏见,对他进行攻讦,或出于嫉妒,给他泼污水,或出于无知,对他妄加评论,老人一概置之不理,听之任之。  相似文献   

5.
我国正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1.6亿之多的老年人口,正给“银发市场”带来巨大商机。但令人忧虑的是,老人消费市场陷阱密布,防不胜防。  相似文献   

6.
薛立永 《社区》2012,(9):45-45
在北京东直门交通枢纽每天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总有一位头戴一顶绣有“志愿北京”字样的红色棒球帽的老人出现在这里,热情地为身边的问路人指路。他就是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首都文明奖章获得者、首都十大公德人.物、82岁的谢亮。  相似文献   

7.
画扇 《老友》2013,(12):43-43
我们家有三位“收藏家”:父亲、小侄女和我。 父亲成为石头收藏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90年代末。那时父亲刚刚退休.正被“退休综合征”所困扰,成天像个破旧的摆钟似的从这屋晃到那屋.无所事事。有一天.父亲实在闲得慌,便跑去爬山。在半路上.坐在一个石头上休息时.他被脚下的一块石头吸引了。没有艺术细胞的父亲.不知道怎么就把这块石头看成了惟妙惟肖的“老寿星”。于是.父亲不顾路途遥远,费力地把这个“老寿星”请回了家。  相似文献   

8.
阿峻 《社区》2012,(9):33-34
当前社会,“隔代抚养”是一种普遍现象,对其利弊,人们也有着不同的看法。现如今在“隔代抚养”模式下,孩子发生伤残甚至死亡的意外事件时有发生,对此,老人们有监管之责吗?如果孩子父母离异,老人付出了巨大的心血,有没有法定的“探视权”…  相似文献   

9.
李秋秋  黄永东 《老友》2012,(2):29-29
2011年初冬季节.笔者来到了位于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温泉镇敬老院的养老托残公寓。在这里,104岁的邹寅庚老人拉着张爱华的手.一个劲儿地对笔者说:“她是个好妹子哟!真是个好妹子哟……”  相似文献   

10.
艳洪 《山西老年》2013,(12):22-22
徐特立青年时就酷爱读书,他认为读书可以“明人生之理,明社会之理”,壮年时他有一个“十年破产读书计划”,  相似文献   

11.
本卞 《社区》2012,(2):14-14
梁漱溟曾说.假如有人向他的朋友问起他是怎样一个人,朋友回答“他是一个有思想,又且本着他的思想而行动的人”是恰如其分、最好不过的。  相似文献   

12.
周俊 《今日南国》2008,(6):56-56
—位老人从东欧来到美国,在曼哈顿的一问餐馆想找点东西吃。他坐在空无一物的餐桌旁,等着有人来为他点菜,但是没有人来。他等了很久,直到他看到有一个女人端着满满的一盘食物过来坐在他的对面。 老人问女人怎么没有侍者,女人告诉他这是一家自助餐馆。果然,老人看见有许多食物陈列在台子上排成长长的一行。“从一头开始你挨个地拣你喜欢吃的菜,等你拣完到另一头,他们会告诉你该付多少钱。”女人告诉他。  相似文献   

13.
据报载,黑龙江省某地有一位住豪华小区的老人.把门上的报箱堵死,让投递员敲门送报,他情愿付投递员每月100元“敲门费”。原来,老人不是为了看报。而是为了订“敲门声”。他要求投递员。“如果哪一天敲不开门了。就报警吧”。因为他的老伴走了,儿子出国了,一个人孤苦伶仃,不知道哪天命归西天。  相似文献   

14.
熊向晖 《今日南国》2013,(10):34-34
1972年,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成功当选为台湾国民党政府的“行政院长”。新官上任三把火,蒋经国迫切地想干出一番成就来当时,台湾社会奢靡之风盛行,造成了大量“舌尖上的浪费”。于是,蒋经国决定从台湾人铺张餐饮的陋习开刀,想狠狠地刹一刹社会上的奢侈之风。他颁布政令,一面严禁公私餐饮浪费,一面在公私宴请中大力提倡“梅花餐”,即五菜一汤,一桌十人的就餐标准..  相似文献   

15.
王小衡 《社区》2011,(6):26-28
老年人上了岁数以后常会发现,随着年龄增大,身体上的“小毛病”越来越多,如头痛、发烧、鼻出血、腹痛、眩晕、乳房胀痛、牙出血、失眠、疲倦等。对于这些没有什么大碍的小毛病,老人们常常忽视它们的存在。事实上,这些“小毛病”很可能是自己的身体在发出求救的信号。  相似文献   

16.
追逐阳光     
李浅予 《社区》2010,(29):8-8
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在一座看起来极不起眼的茅屋里.一位老人正坐在书桌前奋笔疾书。这时,一朵乌云飘了过来,遮去了大半阳光,老人从阴影中站起来.按下了墙上的一个红色按钮.“奇迹”出现了:茅屋抖动了一下。随即缓缓地旋转起来。当屋内再次变得明亮起来时,老人的脸上露出了惬意的微笑。他重新拿起笔,  相似文献   

17.
年逾九旬的钱伟长,是一个传奇式的老人?早在20世纪60年代.他就与钱学森、钱三强被周恩来总理称为我国科学家中成就卓越的“三钱”,他也是我国目前在位的最年长的大学校长。  相似文献   

18.
杨茂芳  谭序刚 《社区》2013,(21):24-24
“我爸睡在这里,只听‘哗’的一声响,我过来一瞧,墙倒了。我媳妇去小组长家反映,小组长来看后,县民政局送来了3000元,镇政府给了2000元。”说起发生在一个月前厢房倒塌的事,云南省凤庆县凤山镇文明社区年届花甲的黄清茂老汉虽然还有些惊魂未定,但他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隋却溢于言表。  相似文献   

19.
秋声 《中华魂》2010,(7):31-32
今年春节晚会,小品呈复苏状态.总体水平比想象的要好,但我最感兴趣的是小品《不能让他走》。因为这部小品触及时弊.令人感叹。相声演员冯巩在其中扮演了一个见义勇为的角色,他救护了一个被撞伤的老人,送到医院抢救,老人在半昏迷状态中几度对儿子说.“不能让他走”.让观众很为冯巩捏一把汗.莫非要讹冯巩一把?结果却以喜剧告终,老人醒来,向冯巩磕头致谢.说他是救命恩人。  相似文献   

20.
在桃园居社区.失足青年小蒋很尊敬地称他“知心哥”.5岁的回民儿童豆豆常常跟在身后叫他“海兵叔叔”.年近8旬的低保老人李玉松见了面.总要拉着他的手亲切地一口一个“小游”、“小游”……他就是游海兵.一个普普通通的社区基层干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