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明代冯梦龙所撰的《古今笑史》记载宋朝一则轶事:某年元宵节,宋庠在办公室里读了一夜的《周易》,而他弟弟宋祁却张灯结彩,倚红偎翠,喝酒游乐通宵达旦。宋庠作为宰相,是百官的榜样,得知弟弟如此穷奢极欲,自然很难堪,于是叫人去传话,教训弟弟:"记得我们兄弟俩早年在某州学吃咸菜就饭的往事么?"可弟弟的回答却让哥哥无话可说:我们当初吃咸菜发愤读书究竟是为了什么呢?宋祁的答案不言  相似文献   

2.
适合与合适     
字典王国里有一对孪生兄弟,哥哥叫适合,弟弟叫合适。一天,合适问适合:"大哥,人们都用咱俩来表示符合实际情况或客观要求,你说他们能分清咱俩吗?"适合听后笑了笑说:"小弟呀,别看咱俩是孪生兄弟,可咱俩还是有区别的,我呢,  相似文献   

3.
韩昌盛 《可乐》2008,(3):60-61
弟弟经常在喝酒时,打来电话:"哥,我在吃饭。家里怎么样?"我一般也在吃饭,当然说:"很好,你不要挂念。"这时,弟弟的手机就会被一个人抢去:"大哥,我是老牛,想不想我?"声音很大,和他的人一样,高大有力。  相似文献   

4.
厉害的家伙     
在一些日本的禅院中,有一个旧的传统:那就是一个流浪的和尚与一个当地的和尚要辩论有关佛教的问题,如果他赢了,那么他就能住下过夜,如果输了,他就不得不继续流浪。在日本的北方,有兄弟俩掌管着这样的一座寺院。哥哥非常有学问,而弟弟比较笨,并且只有一只眼睛。一天晚上,一个流浪的和尚来请求住宿,哥哥学习了很久,感到非常累,所以他吩咐他的弟弟去  相似文献   

5.
这幅画里为什么只有莱特兄弟中哥哥一人的形象,弟弟哪里去了呢?那个在欢呼人群中间形象端庄的神秘夫人是不是王后呢?  相似文献   

6.
脑筋急转弯     
绿意 《山西老年》2012,(3):42+61-42,61
1.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你能想到什么?2.有对一模一样的双胞胎兄弟,哥哥的屁股有黑痣,而弟弟没有。但即使这对双胞胎穿着相同的服饰,仍然有人可立刻知道谁是哥哥,谁是弟弟。这人是谁?  相似文献   

7.
正一年,有兄弟俩人合伙开办了一个"兄弟茶馆"。茶馆分工明确,哥哥负责经营、采购和招呼客人,弟弟则负责挑水、烧水和劈柴。一天午后,天气炎热,茶客盈门。兄弟俩跑前跑后,尽心尽力地招呼每一位客人。猛然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汉语亲属称谓系统中,有时对同一辈分的亲属关系却用不同的称谓方式,如:称呼妻子的哥哥为"大兄哥",称呼妻子的弟弟就是"小舅子";称呼比自己年长的同辈为"哥哥",称呼比自己年幼的同辈就是"兄弟"等。也就是说,在称谓中尽量避免使用"弟弟"等表示比自己年幼的称谓词,而采用其他的称谓方式。作者对这些称谓词的历时变化进行了考察,发现这一现象的存在与我国传统文化中"从尊称谓"的习俗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韩青的小说创作起步早,30多年前就开始了,是小说界的前辈,读他的长篇小说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有几点体会较深. 一、关于韩青中短篇 韩青(夏明宇)的中短篇小说集《清凌凌的桃叶溪》,三个中篇、七个短篇,皆为写实性创作,三个中篇写了改革前后的农村社会生活,很有时代感.《布谷声声》写刚搞承包制时期,温家兄弟之争,弟弟闹分家,还分最后的集体财产.弟弟对不起哥哥,哥哥最后救火感动了弟弟.哥哥温怀平说了一句话:"共产党员的担子永远不能撂."任何时代做任何事都有一个底线,就是以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这一点小说表述得很清楚.  相似文献   

10.
于丹 《可乐》2008,(5):43-43
1845年,从德国移民美国的兄弟俩,来到纽约谋生。兄弟俩商量如何才能够活下去。哥哥有一技之长,做的泡菜非常好。弟弟年纪小,什么都不会。哥哥说:"我们外乡人在纽约这个都市太难生存了,我想去加利福尼亚,可以种菜,继续做泡菜。"弟弟想,反正我也没有手艺,索性留在纽约,白天打工,晚上求学。他学习的是地质学和冶金学。  相似文献   

11.
学会宽容     
这是我在一本刊物上看到的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对毗邻的兄弟因纠纷而发展到反目成仇的地步,弟弟在两个庄园之问开了一条渠,以示永不往来。一天,哥哥请来一个木匠,他想在两个庄园之间造一个两米高的围栏,以示永不相见,以此来回敬弟弟。 但是,当哥哥外出干活回来时,惊得目瞪口呆,因为他的眼前并不是什么围栏,而是一座美丽的小桥,小桥穿过小渠连通了两座庄园。这时,弟弟也回来了,见状便从桥那边走过来,抱住哥哥说:“您真伟大!在我做了对不起您的事后,您还建了一座美丽的桥。”  相似文献   

12.
兄妹俩     
有一对兄妹,哥哥长得非常漂亮,妹妹长得很丑。兄妹俩都爱照镜子,哥哥照镜子的时候想:"我这么漂亮,别人都喜欢多看我几眼,我为此而高兴。"妹妹照镜子的时候想:"我怎么这么难看呢?如果有哥哥一半儿漂亮就好了。" 哥哥总是嘲笑妹妹的丑陋,妹妹总是嫉妒哥哥的美貌。一天,妹妹对父亲说:"爸爸,哥哥总在脸上涂脂粉,真  相似文献   

13.
人们讨厌蝉的原因,是它不厌其烦地总叫着自己的名字。15年前,我问你:"哥,你的梦想是什么?"你回答:"做一个超人。"我又问:"把内衣穿在外面的那个人吗?"你回答:"我还没说完呢,我想做一个专门给超人设计服装的人。他身边一定没有这样  相似文献   

14.
正朋友在震后去访问日本的一所小学,看到一个三年级的女孩在自己的课本扉页上写下了这样一行字:鸟落在眉梢上。带着疑问,朋友和女孩攀谈起来。他问女孩:"鸟怎么不落在树梢上,而偏偏要落在眉梢上呢?"女孩答:"叔叔,落在树梢上的是星  相似文献   

15.
夏柳 《老友》2012,(3):57
南宋理学大家朱熹在出仕前,家乡有个叫盛温和的好友,此人亦是博学多才的人。一天,两人相遇于巷子内。盛温和手中拿着一个竹篮子,朱熹问他:"你去哪里?"盛温和回答说:"我要去买点东西。"朱熹是以穷理致知研究学问的人,他听完盛温和的话,很好奇,随即问道:"你说‘买东西’,为什么不说‘买南北’呢?"盛温和反问朱  相似文献   

16.
一天早晨,小米沙坐在窗前,他在想:今天,我要做一件大事情,最好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情!可是做一件什么样的大事情呢?如果走在河边,正好有一个人掉进了河里,我就立刻跳进水里去救他……这时,妹妹走进来“:哥哥,陪我去玩好吗?”米沙不耐烦地说“:快走开,没看见我正在思考问题吗?”妹妹生气地瞪(dèn$)了米沙一眼:“你根本就不像一个哥哥!”妹妹离开后,米沙继续在想自己要做一件大事。如果这时候,有一个强盗突然闯了进来,我就用枪顶住他的脑袋,然后把他押(yā)送到警察局……这时,妈妈走进来“:米沙,快去把垃圾倒掉。”米沙头也不抬地说“:让妹…  相似文献   

17.
糖是画家     
因为小石头今天又没画好画,被小朋友们嘲笑了。"我为什么画不好画呢?""只要努力会成功的。"哥哥鼓励小石头。"我现在就介绍给你会画画的糖,去看一看?"怎么做呢?  相似文献   

18.
孟谦 《社区》2009,(12)
曾经有一个笑话,说某气象台接受记者采访时,记者问:"您预报下不下雨的根据是什么呢?"站长回答":我们气象站有10个人,我每天都问他们今天会不会下雨,如果有两个人说会,其余8个人说不会,那么我就预报降水概率20%!"  相似文献   

19.
开心一笑     
《华人时刊》2011,(4):73
梦游症特效药患者:"医生,您有什么特效药可以治好我的梦游症呢?"医生:"我这里有一个装有特殊物品的盒子,可以治好你的病。你每天上床以后,把盒子里的东西撒到床的周围就行了。"患者:"盒子里是什么药啊?"医生:"图钉!"  相似文献   

20.
通常的语法书对双宾句进行分析时,常常指出能带双宾的动词类型,其中往往包括“拿’之类的词。这似可商榷。例如《现代汉语讲义》(中央电大)中例举“弟弟拿哥哥一支笔”。认为“哥哥”为近宾,“一支笔”为远宾。我以为欠妥。“一支笔”无疑是“拿”的宾语,但哥哥并不是。拿这动词并未涉及“哥哥”,“哥哥”并未被“拿”。若问:“弟弟拿什么?”能回答“一支笔”。若问:“弟弟拿谁”,则此问不成立。可以问“弟弟拿谁的?”回答:“哥哥的。”这个的字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