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法审美,是从人的心灵到人的眼睛,到手,到手中的笔,到纸,到纸上的字,再回到人的眼睛,回到人的心灵.这是一个完整的循环过程.研究艺术,艺术家的眼睛很重要.因为艺术家的眼睛和正常人的眼睛是有区别的,他们用眼睛去看,去感受。去思维,去创造——创造精神的形象生命.这种劳动,更多的是思维上的劳作.艺术家有三种眼睛,或称三种视觉.第一种是实在的物理视觉,指眼睛的生理构造和依赖于人体的眼睛产生的各种透视、透视原则.书法作品的现象是我们感官看到的文字和文字的历史,称为第一视觉,即生理视觉.第二种眼睛是靠心灵对…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常遇到学生憷头于写作,写出的文章空洞乏味的现象,根本原因就是他们缺乏对描写对象的了解,因而,缺乏写作的信心和兴趣。教师要解开学生心理的这个“结”,首先必须主动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供亲自感受现实生活的机会,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取真实、生动的材料。喜欢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教师要充分借助丰富多彩的活动,引领学生走出狭小的空间,最大限度地参与、投入到活动中去,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倾听,用手去制造,用心灵去体会。只有多观察、多实践,  相似文献   

3.
青年人获得成功的秘密就在于他受到了他人的赏识与赞美,可见赏识与赞美是多么的重要啊!有人曾对赏识和赞美作过这样的评价:赞美、赏识就像是风对于帆,就像雨露对于种子;赞美赏识是我们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营养品;赞美、赏识是希望,是动力,是用自己的心灵之火去点燃别人的心灵之火。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赏识、赞美别人呢!当你乘车下车时,你对司机说:“谢谢,坐你的车十分舒适。”一句话用不了几秒钟,但也可能因这一句赞美之词能让那位司机整日心情愉快。如果他一天载50名乘客,他就会对50名乘客态度和蔼,而这些乘客受了感染,也会对周围的人和颜…  相似文献   

4.
吴小毛 《社区》2011,(8):57-57
一天.儿子见我捧一本书坐在便盆上,笑我难看死了!我反驳,一个人最优美的、最迷人的、最值得赞美的、也最耐看最经得起欣赏和品味的一个姿态,就是人在阅读的姿态,这是一个人最优雅的姿态。  相似文献   

5.
“写作”是真情的流露,是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然后将自己的观察感受所得形诸于语言文字——写作活动自应是自主性写作。  相似文献   

6.
品味冬天     
人们常赞山花烂漫的春景,歌咏骄阳似火的夏日,欣赏流光溢彩的秋色;却很少有人赞美冬天,一提到冬天好像就是百花凋谢,一派肃杀。  相似文献   

7.
抵达绍兴是在一个令人疲乏昏沉的中午。7月底的浙江东部,气温高达38度,我、同姐和M君奋勇抗击高温,顽强地行走在这个人杰地灵的江南水乡。曾经有人提出这么一个论题:旅游和旅行是不同的概念。我赞成。旅游仅是带着眼睛去看事物,而旅行更是带着心灵去看事物。我欣赏利群集团的广告语:人生就像是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人们的腰包鼓了,旅游成为轻而易举的事,可是真正用自己的步子踏开道路,品尝旅行中的苦乐交织的人有多少呢?旅行,需要揣摩。  相似文献   

8.
“我们常常忽视了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身边的真山真水,用自己的心灵去感知真实的世界。” 余明慧学画属于无师自通的那种。早年在建瓯市东峰镇读小学时,县文化馆下乡举办的宣传画展让他着了迷,从此爱上了纸上涂鸦。农村没有美术老师,他就买来连环画临摹,  相似文献   

9.
林茂 《新天地》2011,(11):330-330
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准则只有学生去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著名心理学家威尔逊解释“护花现象”时说“花园的魅力,需要人们用心灵的魅力来呵护。你欣赏了别人品格的魅力与高贵,别人自然就会以等价的行为来回报你的欣赏”即众所周知的“护花原理”;  相似文献   

10.
永不放弃爱     
语文十一册第三单元是以真情为专题安排教学内容的,本组课文如一首首心灵之歌,唱出了动听的爱的旋律,唱出了人间真情.小说《穷人》赞美了穷苦渔民桑娜与丈夫的善良;《别饿坏了那匹马》讴歌了一位残疾青年的美好心灵;《唯一的听众》则表现了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用心灵去倾听》展现了一位普通的问讯处工作人员,用心灵去倾听,给人们带来快乐与幸福的事情.  相似文献   

11.
学生的心灵是脆弱的,需要时时细心呵护。遇到挫折的时候,失去自信的时候,他们期待的是一双有力的援助之手,期待的是真诚的鼓励和饱满的爱,老师要用欣赏的目光去看每一位学生,用无私的爱去浇灌每一颗幼小的心灵。  相似文献   

12.
毛周林 《社区》2010,(23):8-8
年近而立,许多事情渐渐明白。比如读书,一个人喜欢读什么样的作品往往跟他的生活阅历、志趣爱好、文化基础密切相关。然而无论一个人喜欢读何种作品。也不管他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去读书.目的都大同小异,无非就是想通过读书获取知识,或者陶冶情操.在心灵上得到愉悦,亦可能是为了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叶艳莉 《社区》2008,(20):30-30
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窗户就是古典建筑的眼睛。作为建筑中与人接触最多的构件,它也就成为装饰的重点,换言之,也就成为艺术表现的重点,诚如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所说。中国的窗子不仅有着实用性。更是一门艺术、一种文化。浙江是石窗艺术的重镇。观察浙江石窗,对石窗艺术则可有基本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摄影者的文化之积淀,从基础上,决定摄影作品的内蕴和外观。摄影者用镜头去剪裁大自然,并赋以形式,就是用眼睛去界定  相似文献   

15.
温雅 《山西老年》2014,(4):54-54
节日起源三月三歌节又叫歌圩节,壮语称“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去歌场唱歌。歌圩是壮族人民自古就有的风尚。古老的壮族人民长期在山野从事繁重的农耕劳动,为了打破可怕的寂寞、提高劳动效率,在各个山头劳作的人们开始相互对歌。人们用歌声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赞美,随后他们又借助歌声相互表情达意,或结姻缘,或交朋友,增加了生活的乐趣。壮民们以歌声显示自己的才华和心灵的高尚。因此,壮族人个个能歌善歌。  相似文献   

16.
"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曷。"生活是写作的基础,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写作时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生活,开拓他们的视野和思维,让他们"用我自由之笔,叙我自在之  相似文献   

17.
"写作"就是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然后将自己的观察感受所得形诸于语言文字,学生的写作活动自应是自主性写作。如何引导学生写好作文,如何让学生写出有新意的作文呢?笔者认为:尽可能让学生感悟生活,为学生提供写作的源泉;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增添写作的动力;立体放飞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展开写作的翅膀;巧创写作氛围,诱发学生习作创新的热情。  相似文献   

18.
黑格尔早就说过:如果说灵魂是通过眼睛才被人看出来的话,那么,“艺术也可以说是要把每一个形象的看得见的外表上的每一点都化为眼睛或灵魂的住所,使它把心灵显现出来”。“不但是身体的形状、面容、姿态和姿式,就是行动和事迹、语言和声音,以及它们在不同生活情况中的千变万化,全都要由艺术化为眼睛,人们从这眼睛里就可以认识到内在的无限的自由的心灵。”《三国演义》由于受史传和讲史艺术的影响,绝少如外国小说冗长静止的人物心理活动描写。  相似文献   

19.
读书畅想曲     
徐志杰 《社区》2008,(26):54-54
读书是对心灵的播种和耕耘.是对灵魂的净化。好书是点燃智慧的火种,是人生的指路明灯。它似子夜悠悠的钟声,敲醒人们迷惘的心境,它似山谷寂静的空灵,静化人间世俗的眼睛。读一本好书就是收获最贵重的珍宝,书中高尚的思想情操和源远流长的人类文化与博大精深的艺术境界,是人生永恒的伴侣。  相似文献   

20.
太阳花始终向着光成长,因为光是温暖和给予,是悄无声息扣响眼睛和心灵的那支手。我就是朵灿烂的太阳花,把快乐热情毫无保留的送给遇到的每一个人。我天性豪爽率真,天生爱漂亮,也喜欢打扮周围的人,喜欢周围的人和我一样快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