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匈牙利艺术史家及艺术社会学家豪泽尔是最早将社会学命题整合进艺术史考察的学者之一,在国际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借助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来考察艺术的生产和接受,强调艺术与社会的互动,笃信艺术辩证法、艺术的悖论亦即对立因素的融合,并在方法上坚持走中间道路.他认为教育阶层决定艺术样式,根据阶层区分艺术形式和风格,可用于整个艺术史研究.他追求在整体性思想的指导下认识艺术及其复杂活动,并在卢卡契和阿多诺的美学思想之间选择自己的现实主义艺术观.  相似文献   

2.
匈牙利文艺理家乔治·卢卡契(1885-1971年)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他最早鼓吹文艺学"总体性"的理论.在他看来,马克思主义同资产阶级思想决定性的区别,不在于它在历史解释中的"经济动因"论,而在于它的"总体性",在于它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总体性"方法.他非常推崇马克思把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发展看作是一个统一的"历史科学"的观点,非常推崇恩格斯在其晚年的几封信中对历史唯物主义所做的"合力"论解释,认为这才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哲学是一种综合的学说".他说,只有从这一意义上接受马克思主义,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3.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审美意识。民族审美意识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是一定社会环境与生活条件的反映,是一种历史文化的积淀。匈牙利著名美学家卢卡契在讲到研究审美反映的历史形成,应从哪里开始时曾指出:“对人的活动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汪正龙 《江汉论坛》2013,(2):115-119
卢卡契把他所重新解释的黑格尔化的辩证法融入对现实主义的论述中,在20世纪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涉及对整体性、现实、再现、模仿等一系列概念的理解和评价。在语言学转向和再现论衰微这个大的背景下,这场争论获得了新的含义,也启迪人们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5.
在南斯拉夫、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国,一些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利用各自的有利条件,对社会主义制度和马克思列宁主义重新进行探讨,逐步形成了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派别和代表人物,在南斯拉夫有以《实践》杂志为中心的“实践派”,在波兰有A·沙夫为首的“波兰哲学人文学派”;在匈牙利有聚集在卢卡奇周围的“布达佩斯学派”;在捷克斯洛伐克  相似文献   

6.
20世纪30年代,卢卡契与布莱希特关于现代主义文学有过一场激烈的论争。从表面看,卢卡契在这场论争中属于保守立场,而布莱希特则是竭力为新兴的现代主义文学辩护。这一对峙显然决定了卢卡契与布莱希特之争外在的优劣势分布:卢卡契是守势,而布莱希特是攻势。然则今天回顾这段论争,可以透过两人的论争深入地讨论现代主义文学的根本性问题。从更深的层面出发,卢卡契对现代主义文学的批判不能说都是守旧的美学观念,他的保守当中其实触及到了文学艺术的诸多实质性问题,因此,这场论争也就不是简单地能以保守和创新来界定划分的,他们之间的争论恰好为我们提供了审视现代主义文学乃至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维度。  相似文献   

7.
会议1997年7月5-11日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召开,参加者千余人。与会者分为不同的专题组,其中两个专题组论题与西域研究关系密切:一是“20世纪的丝绸之路考古”。该专题组又分为两个小组:1、“1900-1930:20世纪初斯坦国与大发现”,该小组主要的发言人和论文题目是:Moni  相似文献   

8.
卢卡奇·捷尔吉(1885——1971),是匈牙利现代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政治评论家、文艺理论家和文学史家。他1918年加入刚刚成立的匈牙利共产党,并在1919年匈牙利革命期间任苏维埃政府负责文化、教育的人民委员,后又在前线任红军师政委。1923年,他发表了给现代国际的整个思想文化领域、尤其是马克思主义领域带来强烈震颤的论文集:《历史和阶级意识》。由此,他受到了当时共产国际的猛烈攻击和批判。他因这部著作获得了所谓“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名声,但不得不一再因这部著作作违心地或真心地自我批评。1928年,他作为匈牙利共产党的领导人之一为准备召开的匈牙利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起草了《勃鲁姆提纲》,试图符合实际形势的“民主专政”  相似文献   

9.
作为苏联时代在哲学理论上无视人的发展的一个典型,法共哲学家阿尔杜塞把《资本论》断为反对人道主义体系,是错的;匈牙利共产党哲学家卢卡契在抽象人道主义和反人道主义的两极间摇摆,不足为训。在国内,上世纪80年代周扬等人倡言人道主义,胡乔木和黄楠森等人从历史观上否定人道主义,形成两派。黄至今不理解“两个历史过程”理论对“以人为本”的必然呼唤,对“以人为本”持续质疑,在理论上失误多多。作为数十年坚持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的著名学者,薛德震目前对黄的批评,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0.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历史哲学思想,是卢卡契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重要基石。卢卡契汲取黑格尔体系中合理的辩证法内核,对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因以及历史的本质作了科学的阐述。卢卡契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主客观在历史中的同一”思想,极大地丰富并推动了现实主义美学中人的研究、人的表现方法理论的发展。他认为,现实主义文学中的形象应该是完整的具有定性的形象,具有丰富色泽的形象,具有独特智慧风貌的形象,并以对历史本质的感悟,道德理性的回归,审美世界的建构等真、善、美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哲学内涵,做出了最为积极的、科学的阐释。他确信,现实主义是最高层次的,它具有吸收、消解,融合、同化、改造异域文化和异质文化,以推进自身逢勃发展的强有力的机制,因而也是最有广阔历史发展前景的文学。  相似文献   

11.
康晨 《人文杂志》2012,(4):177-180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出现于欧洲国家,在现代西方国家中出现的重新阐释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激进的思潮,他的主张区别于"苏联式"("列宁式"和"斯大林式"),从学术流派而言,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有早期的西方人本马克思主义、以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科学主义马克思主义、以南斯拉夫实践派、匈牙利布达佩斯学派等为代表形成的以人本主义为特征的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它的不同流派在研究分析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政治经济现象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社会展开激烈批判。它的一些方法、结论对当下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70———80年代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开始向后现代转向,而实现这一转向最成功的是当代美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家———弗雷德里克·詹姆逊。詹姆逊认为后现代化时期的资本主义,即晚期资本主义具有“商品化”、“消费化”、“信息化”的特征,他在对这些特征的性质与危害作深入的分析中展现了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后现代景观。从中可以概括出他所说的异化也就是指商品异化,消费异化,审美异化。限于篇幅,本文只集中探讨詹姆逊克服异化的方法。一、总体化詹姆逊的总体化思想可以看作是对卢卡契的继承。在卢卡契看来,解决物化和异化问题…  相似文献   

13.
卢卡契关于第1信号系统与审美心理机制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他对巴甫洛夫困惑的突围,对意识和无意识活动生理转化的认识,对不同审美创造个体的对比分析,以及对第1信号系统激发性综合在审美创造中的特殊意义和功能的阐明上。  相似文献   

14.
亚诺什·科尔奈是匈牙利著名经济学家,匈牙利经济体制改革的倡导者之一,以其研究社会主义经济改革而获国际赞誉。科尔奈是世界上较早认识到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即苏联模式的僵化、低效率等诸多弊端的学者,他提出的关于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认识和改革的思想观点,在今天看来,似乎已不觉得很新鲜,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则是非常可贵的。研究科尔奈及其理论观点,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仍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仅就科尔奈首次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中存在的悖论性质展开论述,并对改革中一些困扰人们思想的理论问题作扼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概述了 1956年匈牙利事件的缘起与发展 ;其次 ,全面分析了赫鲁晓夫下令苏军以武力恢复匈牙利秩序的原因 ;最后 ,作者对于苏军干涉匈牙利内政问题给予了实事求是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卢卡契作为一个评论家,他是以这样一种特殊状况引起人们关注的:他年轻时接受过德国古典哲学以及同时代的生命哲学、社会学和存在主义的影响,从信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探索者。他是在东西方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学者,经历坎坷,毁誉多变。他的一生,有人视作现代“一部小小的欧洲思想史”。这经历与经验本身,就值得后人探寻。  相似文献   

17.
深入考察卢卡奇与布达佩斯学派的关系,不仅对理解卢卡奇的整体思想,而且对理解布达佩斯学派独创性的理论贡献,甚至对探索马克思主义的可能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作为老师和朋友,卢卡奇对布达佩斯学派成员的影响是决定性、持久性的,这尤其表现在布达佩斯学派继承和发展了卢卡奇的人道主义的思想遗产。与卢卡奇孜孜以求现代人身上合乎人性的“好的东西”一样,布达佩斯学派坚守哲学“再现”“类生活”的信念,从人道主义总问题出发,具体地思考当代世界和当代人的生活。不过卢卡奇没有放弃构建一种宏大叙事的历史哲学,而布达佩斯学派则始终对宏大叙事持怀疑和批判态度,并试图调解哲学与(后现代)碎片化世界的关系。如果说卢卡奇论证了自由的、理性的人可以通过自身的力量实现拯救,那么布达佩斯学派则主张处在现代性中的偶然的居民可以通过负责任的选择和行动实现存在的超越。  相似文献   

18.
高恩德(GaIaEndre),是匈牙利罗兰大学副教授,汉学家,匈牙利的鲁迅研究专家。一九五一年至一九五三年曾留学我国北京大学。应中国社会科学院邀请来华,于一九八一年十月六日抵沪访问。八日下午,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邀集了复旦大学、华东师大、上海师院部分鲁迅研究工作者与他进行座谈,交流了鲁迅研究的情况和经验。 在座谈会上,先由文学所和有关大学的同志介绍了近年来鲁迅研究的情况,然后高恩德着重介绍了他本人二十余年来坚持研究鲁迅及翻译介绍中国现代文学的情况。他先后翻译出版了《中国新小说  相似文献   

19.
张红霞 《南方论刊》2008,(1):44-45,32
胡风和卢卡契都是现实主义理论的毫不妥协的捍卫者,他们强调文学与现实、与生活、与客观的本质联系。虽然理论内涵有所不同,他们都把现实主义与革命运动、进步事业联系起来。卢卡契猛烈攻击当时现代主义艺术,把保护、拯救古典人道理想和现实主义文学视为自己的美学使命;而胡风则是顶着政治权威的压力培育、催生尚在萌芽期的中国现实主义。与卢卡契比较,有助于我们对胡风的全新认识。  相似文献   

20.
屠茂芹 《东岳论丛》2003,24(2):132-134
1968年,日本作家川端康成获诺贝尔文学奖.瑞典皇家文学院对他的评价是,在战后全盘美化的浪潮中,川端康成的创作维护和继承了日本古典传统,以敏锐的感受、高超的技巧,表现了日本人深刻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