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社会政治"的一般理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社会政治”是与“政治社会”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政治社会”思想源于亚里士多德 ,是一种以国家为中心的政治观 ;而“社会政治”思想始见于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后被马克思、恩格斯作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阐释 ,指的是无阶级社会或阶级后社会的政治。“社会政治”理论与 1 9世纪实证主义者所主张的政治社会学理论有着根本的区别 ,其方法论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社会政治”理论的提出和研究 ,对诠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发展政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美国政治哲学家施特劳斯在当代复兴政治哲学的尝试备受当前国内外学术关注。施特劳斯对政治哲学的重建基于其对政治哲学的独特理解。他认为,政治哲学是“第一哲学”,它有双重意蕴:以哲学的方式处理政治问题,或者是以政治的方式让人们走进哲学。施特劳斯特别强调后一维度,并从这一维度重新审视了政治哲学与政治的关系,批判了以现代实证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政治科学,主张放弃将政治科学化的企图。  相似文献   

3.
空间因素的凸显是后现代主义的文化特质之一。当下,空间概念日渐被社会理论界所关注,人的身体、感觉及日常生活都与空间密切相关。社会空间与权力斗争、支配、控制经常纠葛在一起.从而空间成为后现代政治理论的一个重要研究域。空间政治理论通过批判城市化及全球化进程中资本在空间上的不均衡布展,反对任何类似于“启蒙理性”那样的均质、恒定、统一的空间.主张以“空间革命”的形式构建多元的“差异空间”。  相似文献   

4.
通过剖析当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与理论的“效能困境”,揭示其传统知识论的思维误区,由此主张回归马克思主义生命哲学的真实根基,以“现实的个人”及其“生命”为核心价值,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的功能修复。  相似文献   

5.
丁文江主张社会平等,反对资本主义剥削,认同共产主义的价值理想,希望社会主义能够实现社会平等。他的“好政府主义”和“新式独裁”的政治主张是以精英政治为基本内容的。丁文江希望通过改良的方式来实现社会平等的理想,反对暴力革命,并提出了解决国内政治问题的改良方案。丁文江的政治思想有其局限性,但也有其合理的方面。  相似文献   

6.
出于对秦朝灭亡的反思总结,贾谊提出以“仁义”“礼义”作为根本要道来治理汉朝,真正开启“治天下”的道路,彻底改变西汉开国以来的“取天下”格局。为了切实可行地达到这一宏大的政治目标,贾谊建议有罪官员自杀以免除刑罚。有罪官员的自杀有利于培养其气节廉耻感。作为国家中坚力量的官员有了廉耻感,不但有利于国家政治的治理,而且有利于优美、淳朴、厚重社会风俗的形成。良好的风俗有力地“托”起了政治,使政治不复堕落败坏。在贾谊主张有罪官员自杀的背后,潜藏着他重建儒家政治秩序的长远目的,这一目的在贾谊之后得以逐步地恢复和实现。这是一个严肃的政治哲学问题,要能够深入理解其价值与意义,必须超越现代视野。  相似文献   

7.
贾谊政治思想对于西汉初期的政治风格有重要的影响。其中所谓“宏识巨议” ,即具有战略意义的意见和建议 ,有些当时就被最高执政者采纳 ,发挥了实效 ,有些则对后来的政治演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他有关批判秦政、主张“为富安天下”、抵制浮侈世风的思想 ,对于文景之治的成功乃至西汉王朝政治方向的确立 ,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贾谊前无古人的“攻守之势异”、“取与守不同术”的战略思想 ,通识大体 ,堪称“奇伟”“深长” ,尤其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8.
论国际政治中的权力和道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体分为三部分。首先 ,从历史角度和政治现实主义的理论渊源出发 ,论述了权力政治是伴随着其对道义的漠视而逐渐显现出来的。其次 ,从道义作为目的、义务和国家道德的不可取消出发 ,论述权力政治漠视道义而造成的国际政治中道义的衰落。最后 ,就权力的产生、分配、交换和权力政治的具体实施探讨道义对权力政治所具有的约束作用 ,并主张发挥这一作用应正视“权力政治”的国际政治现实  相似文献   

9.
孔子是儒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也是儒家许多政治主张的创造者和开拓者,他有其自成体系的治国方略并且一生都在推行。他创立的以“仁、礼、德”为核心的政治思想被后世所信奉和推崇。通过解读《论语》来对孔子政治思想进行宏观的把握与微观的分析,得出孔子的政治思想主要体现在“为人以仁”“为国以礼”“为政以德”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华尔兹的《国际政治理论》关于理论的“理论”,更多的加入了哲学的成分,华尔兹在构建新现实主义时不仅构建了一种科学的国际政治理论,而且把他的政治哲学理念以国际政治理论为载体的形式进行了表达。  相似文献   

11.
龙向阳  郑建成 《国际论坛》2011,(6):47-51,78,79
政治发展理论本身就是影响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一种外部因素。而亨廷顿不论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强调"政治稳定",还是在80、90年代呼吁"政治民主",这些主张基本上都是当时美国对发展中国家政策的一种反映,在非洲地区的具体表现就是美国调整对非洲的政策和向非洲国家输出民主。因此,"政治稳定"与"政治民主"究竟哪个才是"好东西",这主要不在于亨廷顿的政治思想是否发生了变化,关键是当时美国的对外政策需要哪个。这不仅是我们在研究亨廷顿的政治发展理论时应该注意的问题,而且是我们在应用亨廷顿的政治发展理论研究以非洲国家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实践时更应该谨慎对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按照墨菲的理解,政治应该有独立的实践空间和场域。政治实践不能还原为党派和集团之间的阶级经济利益之争,政治领域是独立的抗争性空间。在这个空间中不同话语都在进行领导权的争夺,这些话语都在争夺一个并不存在的政治主体位置。在这种不同话语的抗争中,每种话语都在与其他话语发生竞争性对抗,并把对手作为“构成性外在”构造自己的认同和身份,获得自我的偶然同一性和暂时的稳定性。这种不同话语之间的对抗性竞争活动就是墨菲所说的“政治性”和政治存在本身。这种政治存在是正在发生的抗争活动,是政治现象学的、活生生的 “生活世界”。它需要墨菲所说的解构主义的“再激活”和由“政治回到政治性”现象学还原才能获得,它们打破了现有的政治哲学体系和政治理论所形成的概念“沉积”,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传统政治理论、新自由主义传统政治哲学对“政治性”和“抗争性”的生活世界即“政治本身”的遗忘。  相似文献   

13.
目前,学界在对大卫·休谟尤其是对亚当·斯密的政治思想研讨中,往往将视角集中于自由、权利、民主等理论范式上,不同程度上忽视了权威、义务、责任等价值理念。实际上,无论是休谟还是斯密都曾对这两组思想理念进行过整全性的思考与探究,即他们的理论充分凸显了在自由民主宪政政体制下政治权威与政治义务的重要性。他们批判了契约论者关于政治权成基于“自愿同意”、政治义务基于“承诺”的观点,将政治权威的合法性建立在“权能原则”与“实利原则”的基础上,并在“交互义务”的前提下强调公民对公共权力的认同感、责任感与忠诚感。  相似文献   

14.
多元主义是现代西方政治哲学的一个“普遍共识”。就政治多元主义的理论路径来说,后现代与现代性理论家都进行了不同视角的理论阐述。后现代主义强调“异质”的多元主义,“异质”的多元意味着“碎片化”、“不可化约”,而现代性视域下的理论家更多从现实主义角度出发,探讨政治多元主义的可能与整合问题。竞争民主正是政治多元主义的一种理论的“探索”和“思考”。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下,康诺利、杜利和墨菲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对政治多元主义的可能形式进行了反思和质询,“为自我型构”、“为文化承认”、“准共和主义”是他们提出的三种不同的政治多元主义的可能路径,就其本质来说,三种政治多元主义的选择方案本身都有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但他们为多元化时代如何整合政治纷争、实现民主政治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鲁学的思想主张、治学方法、学术风格都有自己独到的地方,在儒家思想史和经学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鲁学学风严谨,以严守师说,少言阴阳灾异,治学方法以“训诂”为主要内容,鲁学的政治主张曾数次影响西汉高层,但总体来说不如齐学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16.
荀子的人性论以主张性恶著称。但这种性恶论是否真的如其所称的那样完全真实?其逻辑是否自洽?从荀子的诸多论述验之以人的知、情、欲三个部分,却明显透露出并非如此。对人性既然可以“化性起为”,就要有化的动力和根据。这些根据和动力也正是荀子承认的人普遍具有的道德辨知和同情的能力。这些能力在人性中可视作善端而存在。被荀子视为性恶的欲望,主要指过度和不加节制的欲望,而非一般的生欲。那么,荀子为什么还要极力主张一种性恶论呢?这与他对一般政治秩序的捍卫紧密相关。这种对“明分使群”的捍卫正是荀子对传统道德和政治哲学的一个特别有意义的贡献。但在特殊政治秩序方面,它和西方近代以来对人性估计不高的政治理论的主要趋势还是迥异的。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观”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元问题元理论研究的最重要课题之一.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政治”概念及其与阶级及阶级社会的关系,对于创新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观”意义重大,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源起及其历史的“上线”、乃至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如何建构.确证“政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管”立场、观点、方向、原则等规范、整合和主导作用,以政治的根本、长远、全局性的高端视域,去规约、统领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内涵和职责范围,就要极为注重“根本性原则”教育.这是践行“思想政治教育观”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功利主义在中国近代的形成与发展,指出它不仅继承与发展了中国传统功利主义政治哲学的基本理念,而且在当时“西学东渐”的影响下,又使得一些西方近代功利主义观念在中国得以移植。认为在继承与借鉴的基础上,近代功利主义政治哲学不仅完成了自身的理论构建,而且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中国的近代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0世纪 90年代在西方国家鹊起的“第三条道路” ,是当代西方最时髦的“政治标签” ,是西方政治家和资产阶级学者新的理论、政策的集合 ,是资本主义体系内部对资本主义新走向的最具代表性的探索 ,是当代资本主义令人瞩目的新变化。为把握资本主义的历史走向 ,我们有必要对“第三道路”的主张和实践作一番冷静观察和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的紧密联姻,对于中国文化和政治的发展都有直接与深远的影响。我国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应正确厘定政治与文化的界限,在政治与文化之间把握政治的“度”,树立政治边界意识,处理好树立政治边界意识与讲政治、政治参与以及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