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邱维强 《理论界》2001,(5):62-62
“九五”期间,在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措施的作用及其它客观因素的影响下,我省市场物价总水平由高位回落并持续走低,“八五” 时期过高的涨幅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修正,同时也反映了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调节结果。作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市场物价在相当程度上可以准确反映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不同时期的经济运行状况。国民经济过热或萎缩,都将造成社会总的供求关系失衡,从而导致市场物价大幅波动,进而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根据“九五”期间我省市场物价运行情况和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分析,“十五”时期市场物价走势仍存在许多变化。…  相似文献   

2.
1995年,新疆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整个国民经济呈现稳步增长势头。由于新旧体制交替,经济增长所伴随的各种矛盾更加突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迅猛扩大,货币的超经济发行使社会总需求大幅度增长,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逐步释放。在经济增长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市场物价水平的较大幅度上涨。与1992年相比,全社会零售物价总水平平均上涨12.6%,城乡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总水平上涨13.0%。与此同时,工业品价格水平也大幅度上涨,1993年新疆工业品出厂价格平均上涨26.24%,平均涨幅比零售物价总水平高13.64个百分点。在价格体制改革时期放开价格,市场物价总水平有所上升是不可避免的,各种经济因素和体制关系的非均衡性变动,都可能造成价格激烈变化,推动市场物价上涨。为了比较客观地认识和判断1993年市场物价形势,现从几个方面做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3.
“复关”将实现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物价的对接,促使我国市场价格向国际市场价格靠拢,综合分析“复关”所带来的降价因素与涨价因素的双重作用,才能对“复关”后我国的物价总水平变动趋势作出比较客观的估计。  相似文献   

4.
稳定物价是党的一贯方针。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弄清稳定物价的含义和理论依据,弄清稳定与调整的关系等问题,对于贯彻执行这个方针有着重要的意义。一、稳定物价的含义和数量界限稳定物价一般是指物价总水平上升限制在一定幅度以内,不能剧烈波动,而不是说要物价长期固定不变。这也就是说,稳定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是基本稳定。但物价是否稳定,不能只孤立地看物价总水平,还要看基本生活消费品价格和人民生活状况。基本生活资料如粮、棉、油、肉等关系到国计民生,是市场物价稳定的主体。这些商品价格稳住了,即使其他非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上升幅度稍大些,对人民生活水平影响也不很大,市场物价的大  相似文献   

5.
为配合各项改革的深入进行,新疆的价格改革力度明显加大。就市场物价来看,1992年自治区根据国家统一安排和本区实际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价格改革措施,陆续下放了一大批价格管理权限,大部分商品实行市场定价,调整了粮食购销、煤炭、公路客货运、医疗、房租等重要商品以及一大批日用消费品价格和收费标准。全区市场物价总水平呈现较高上涨幅度。与1991年相比,全社会零售物价总水平平均上涨8.1%,城乡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总水平上涨8.6%。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敦煌汉简有关物价资料的梳理,连同居延汉简、额济纳汉简同类物品价格类比,并与粮食价格、同时代物品价格比较,发现在同一时期或不同时代敦煌汉简中的物价皆波动明显,而且敦煌与居延两地之间有的物价亦相差悬殊.究其缘由,与河西独特的军事地理位置、社会经济发展兴衰、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有密切联系.由此可见,河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具有起伏性的特点,并且贯穿于整个西汉中晚期.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作者在澳大拉西亚社会主义国家研究协会主持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现代化问题座谈会上的书面发言。写于1982年2月。文章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从全程看,中国物价基本上是稳定的。三十多年来,中国的物价也有过几次波动,由于采取了果断措施使物价基本上稳定了下来。要保持物价基本稳定,就国内来说,关键在于实现财政、信贷和物价平衡。稳定物价不是冻结物价,主要是避免价格的大升大降。稳定物价,也不是说对价格不进行调整。首先,商品的价值,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其次,供求关系经常变化,会直接影响价格。最后,货币发行量变化,也会影响价格。这几种引起价格变动的因素是经常变动的。根据这些因素的变化进行调整,价格总是有升有降,一般说来,不会影响整个物价的基本稳定。今后中国的物价趋势,在短时期内,价格水平可能会有所上升,但上升的幅度会逐步缩小,从长期来看,物价可以保持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建议》明确指出:“九五”期间要以抑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为了落实这一“首要任务”,必须对这个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实事求是地分析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物价的基本走势、性质和上涨的成因,寻找和实行有效的对策。一、转轨时期物价必然呈上涨趋势,物价改革虽曾有风险但基本处于良性循环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要实现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这种转变,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经济活动必须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反映在物价…  相似文献   

9.
一、系统辨识价格,作为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其形成和实现必须通过市场的作用。也就是说“物价”是处于一定的市场环境中,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要素组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本文把物价视为非平衡复杂开放系统,以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其测度。它反映一定时期价格变动情况。全省零售物价总指数演化如图1所示:由图1曲线①(以1952年价格为100)可见:从1953──1960年物价总指数很平稳,但1960──1961年发生巨变,1963年开始回落,1965年──1978年稳定在闭区间[113.6,114.8],1979──1984年稳定在闭区间[117.9,137.6]…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政府价格调控措施的实施、经济的发展以及商品供给的增加,“八五”后期和“九五”前半期,河南省市场物价水平出现整体回落。但是,从经济发展和物价变动的趋势看,河南省的物价走势,很可能在本世纪末下世纪初呈逐步上升的趋势。本课题通过对“八五”河南物价的回顾与分析,在对目前物价运行的状况以及物价变动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河南省物价变动趋势呈逐步上升的基本判断,并据此提出了有操作价值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由省物价局、省价格学会主办的《四川物价》于1952年创刊,已经经历了40个春秋。40年来,《四川物价》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价格理论,宣传党和国家的物价方针政策,对提高干部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业务水平起了重要作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物价》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指针,提出了“三个结合”(理论与实践,政策与业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五个服务”(为改革服务,为基层  相似文献   

12.
王云川  江源远 《天府新论》1999,(3):96-96,F003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研究价格史,有助于认识价格的现在,预测价格的将来,把握价格运行的规律,以史为鉴,制定正确的价格方针、政策。正是出于这样的目的,四川大学经济学博士生导师周春教授率领课题组成员,经过八年的努力,完成了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物价史》的研究任务,并于1998年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物价史》和《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物价史料汇编》两项最终成果。其中,《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物价史》全书共十章,27万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全面论述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物价情况的专著。它通…  相似文献   

13.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是我国现代史上一个重要的特殊的历史阶段 ,抗战八年期间 ,影响物价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因素错综复杂 ,价格矛盾异常尖锐 ,物价剧烈上涨 ,社会影响巨大。研究这一时期的价格历史 ,有助于人们认识价格在非常时期形成、运行的特殊规律 ,做到以史为鉴。在四川省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中荣获一等奖的《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物价史》一书 ,运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 ,比较全面、准确地描述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物价运行的阶段性特征和总体趋势 ,系统地记叙了农产品价格、工业消费品价格、工业生产资料价…  相似文献   

14.
<正>通货膨胀是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中都碰到过的棘手问题.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目前又处在体制转换、结构调整和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时期,物价总水平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地上涨是难以避免的.但是,近两年物价总水平上涨势头猛、长幅大、时间长,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超出了大部分群众、企业和国家财力的承受能力,从而阻碍和困扰了既定战略的实施.本文拟对我国现阶段通货膨胀的态势、特点、产生的原因和对策等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看法,与同志们共同研究.现阶段通货膨胀的态势和主要表现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超过商品流通实际需要量而引起货币贬值和市场物价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1978年以前,由于我们实行闭关锁国的经济政策,当时经济运行的特征是物资匮乏,工资冻结,生活用品和副食品按人头凭票供应,物价基本稳定.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1979至1985年的七年中,国民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增长88.2%,平均每年增长9.45%.随着经济的发展,物价温和上升.1985年全国零售物价总指数比1978年上升28.1%,七年平均每年上升3.6%.我们可以说,中国开始进入了温和型的通货膨胀阶段.这期间,除198O年和1985年物价分别比上年上涨6%和8. 8%以外,其它年份物价上升一般都在1.5~2%.这阶段经济运行的特点是市场供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价格总水平上涨理论,从供求两个方面来讨论价格总水平上涨的机制。实际上,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的还有非供求机制。本文说明两种价格总水平上涨的非供求机制。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变化,会导致商品相对价格体系的调整;在纸币体系中,在相对价格调整过程中会出现“向上看齐”倾向,从而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这就是劳动生产率变化引起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内在机制。生活必需品需求的特点是需求的价格弹性很小,这使得生活必需品有价格上升的内在趋势,在一定的市场结构,这种内在趋势会变为现实,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会在市场力量的推进下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推进价格总水平上涨。这就是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市场推进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一、研究价格问题应注意价格扭曲和通货膨胀两个不同的概念 研究价格改革问题,应首先分清两个基本概念:一是价格相对结构,即各种商品、劳务以及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相对价格结构不合理又称为价格扭曲,如我国存在的工农产品剪刀差。二是价格总和的绝对水平,即一个时期的价格总水平与另一个时期的差距,一般以消费物价总水平衡量。价格总水平提高使通货贬值,通货过多又会导致价格总水平提高。消费物价总水平是衡量通货膨胀的一个指标。价格扭曲可以诱发通货膨胀。典型的例子是,70年代中期世界油价和粮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在全球的蔓延,通货膨胀也可以导致价格扭曲。如,拉美一些国家的恶性通货膨胀使非贸易部门价格大大高于贸易部门价格。这两种情况在我国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相似文献   

17.
资料与信息     
切实抓好物价过度上涨问题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在“全国物价大检查工作电话会议”上强调指出,放开了价格不等于改革完成,对市场价格不能撒手不管。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价格调控体系,是价格改革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物价问团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各级政府一定要把控制物价过度上涨问题提到重要位置切实抓好.邹家华提出,为了控制物价过度上涨,今年要抓好几项工作。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和结构合理。严格按国务院统一部署组织价格改革项目的出台。今年的价格调放项目,各地方、各部门不得搭车涨价,不能层层加码。…  相似文献   

18.
物价战略目标是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宏观经济和长期计划的重要内容,它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经济发展战略目标能否实现。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正确地指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物价战略目标,这就是:“在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有步骤地改革价格体系和价格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9.
“七五”时期的价格改革震荡整个社会,牵动亿万人的心。整个“七五”时期福建全社会零售物价总指数累计上升72.2%,年均涨幅高达11.5%,分别比“六五”时期高49.5和7.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总指数累计上升77.1%,年均涨幅为12.1%,比“六五”时期分别高49个和6.5个百分点;集市贸易价格总指数累计上升36.4%,年均涨幅为13.3%。社会零售物价总指数波动轨迹呈“?”形。峰年是1988年高达26.5%,低谷年是1990年为-1.1%,峰、谷相差27.6个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有的同志认为.应当让物价总水平有一定程度的上升,这有利于价格结构在运动中保持合理的状态,有利于市场机制的运行。我们认为,价格结构的合理和市场机制的运行,并不以物价总水平的上升为条件,恰恰相反,是以物价总水平的稳定为条件。物价总水平上升,只会有碍于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有降有升”就有可能成为一句空话。不能用实际生活中稳定物价水平有困难来说明物价水平一定程度的上升有利。目前我国存在着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短期内真正稳定物价总水平,在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也正因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