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934年在《国文周报》上连载开始,《边城》总共产生了六大重要版本。通过这一系列的版本流变,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沈从文先生对于文本的精雕细琢。本文主要就《边城》不同版本的不同内容对比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有着深刻宗教寓意的小说。把作品还原到作者当时的宗教背景中,对于理解作品中反映的基督教思想,对于更全面地理解小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明杂剧《僧尼共犯》的时代意蕴韩伟《僧尼共犯》的作者冯惟敏,生活于明代正德、嘉靖到万历年间。这一时期,是明代乃至中国历史上从经济领域到意识形态,都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刻而剧烈变化的时代。由于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秦州学派的兴起,反禁欲主义...  相似文献   

4.
分析《永别了,武器》和《丧钟为谁而鸣》我们可以看出处于不同时期的海明威从反对战争到主张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的不同战争观。海明威的战争小说真实地反映了他对世界、社会,对人的命运、道德准则及精神价值的看法。海明威的战争观对于处于和平时期的我们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5.
《台北人》和《纽约客》是台湾作家白先勇到美国后创作的两部短篇小说集。它们不仅反映了作家在艺术创作上的卓越成就,而且也反映了作家对台湾社会、人生的深刻思索。在这两部小说集中,作者以神采各异的女性形象为其描写的核心,以悲天悯人的情怀为这些女子从大陆到台湾又到纽约的两代人的命运,唱出了一曲哀  相似文献   

6.
政治与茅盾有不解之缘,但政治并不等于文学。本文试图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去探讨茅盾《蚀》三部曲的艺术价值,以及到《虹》中作者的转向,以拓宽视角,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茅盾和他的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7.
《呼啸山庄》希思克厉夫和凯瑟琳的自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人性这一概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艾米莉.勃朗特所著的《呼啸山庄》通过小说主要角色的心理透视而体现的人性内涵尤显独特。现从人性的一面——自私个性的角度出发,剖析主人公希思克厉夫和凯瑟琳的自私性格,对《呼啸山庄》的主题提出一些不同以往的看法。《呼啸山庄》体现艾米莉对于自私是人性本质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8.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吴敬梓生活的时代,是十八世纪的上半期,与《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大体相同而略早。那时,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走向末期,濒于总崩溃前夕,表面上的繁荣和稳定,已掩藏不住内里的黑暗和腐朽,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在这样的时代,产生象《红楼梦》和《儒林外史》这样深刻地揭露社会现实的批判现实主义杰作,不是偶然的。跟《红楼梦》从一个典型的贵族大家庭的衰败过程来揭示封建社会的必然灭亡不同,《儒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颇具代表性的浪漫主义作品,《离骚》与《上林赋》都依照作者的主观意识的流淌进行创作,表现出超凡的想象力,深刻地传达了作者热烈奔放的爱国主义热情。但是,由于二者创作时代的不同以及文学的发展变化,《离骚》与《上林赋》的浪漫主义手法又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作者从叙事学与接受美学角度,以现代文学史上在叙事技巧方面作过有益探索的作家师陀的三部小说《马兰》、《结婚》、《果园城记》为依托,分别从叙事者、叙述结构中心和叙述的时空表现三个角度对作品作了深刻分析。  相似文献   

11.
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金色笔记》以其对一个时代富有创新的展示而在评论界经历了一个从批评到认可的漫长过程。作者通过对这一过程的分析揭示了小说深刻的思想内涵及作者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2.
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最杰出的作品《金色笔记》,不仅体现了一个时代的风格,而且表现出一种时代精神。《金色笔记》的叙述结构采用了元小说叙事策略。该小说描述了20世纪50年代女性的生存状况和所面临的困境,并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展现主人公安娜的生活。《金色笔记》的叙述结构看似凌乱、支离破碎,实际上非常严谨,而这恰恰烘托了从分裂到整合这一主题。对该小说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分析,分析作者如何通过不同的叙述方式来安排相互贯穿与映衬的故事情节。从分析主人公安娜创作的笔记入手,领略其独特的自我叙述模式,从而揭示从自我分裂到整合这一深刻主题。  相似文献   

13.
戏仿是互文手法中的一种,通过对源文进行戏谑性模仿来实现作者自己的目的。柏拉图的《会饮篇》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礼赞爱情的诗篇,美国作家雷蒙德·卡弗在小说《讨论爱情时,我们说些什么》中通过对《会饮篇》进行结构与主题上的戏仿,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深刻变革带给人们的精神痛苦以及对于寻求真爱的迷惘。  相似文献   

14.
周立波的《暴风骤雨》是一种阳刚风格的作品,而《山乡巨变》则体现出一种阴柔的风格。作家的两部长篇小说艺术风格为何截然不同? 单从作品的题材和描写的不同内容来解释是不够的,其更深刻的原因在于:写作的时代不同,作者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不同,自然写作时的心境也不同。其实,从周立波的个性和情趣来看,他更擅长于阴柔风格作品的创作。周立波在艺术创作上坚持不断地探索和追求,《山乡巨变》则是作家艺术风格成熟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对于《中庸》的成书与作者,一些学者认为其包含两个部分,来自不同的作者。从思想内容和文章结构来看,《中庸》都是一部思想体系完整的著作。从思想内容来看,《中庸》首先论述“性”之根源出自“天”。“天命”下贯到人类与万物之上的“性”表现为“中”。这种作为天下大本的“中”发而中节的状态称作“和”。这种“中和”运用到具体事情上就表现为“中庸”。在《中庸》看来,这种作为“性”之根源的“天”的具体内容即是“诚”。“诚”下贯到人类与万物之上就是“性”。而只有人类能通过“尽性”的方式达至“诚”。可以看出,《中庸》既有天道下贯的过程,又有人道上通的过程,前者为本体论,后者为工夫论,其思想体系相当完备,不容割裂为二。从文章结构来看,所谓的《中庸》上下部分并非截然不同,二者的思想之间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野蔷薇》是茅盾创作历程中一部具有过渡意义的小说集,作品寄寓了作者深刻的政治寓意。本文从作者的创作角度以及文坛评论的角度等多方面地论证了《野蔷薇》中的男性形象。《野蔷薇》中的男性形象,无论是表层或是深层都包含着深刻内蕴和象征意义,反映了作者对大革命中表现出来的盲动主义的痛切思考;《野蔷薇》中的男性形象,在茅盾的创作中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毛诗故训传》(简称《毛传》,作者毛亨)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传注体训诂专著、毛亨在注解词语的同时,也涉及到许多语法现象,反映出西汉初年人们的语法观念。历代研究《毛传》,多从词汇方面揭示其价值,而对于蕴含其中的语法观念、语法思想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拟从句法方面研究《毛传》,试图揭示其在语法学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晚清基督新教传教士李提摩太最早将《西游记》较为完整地介绍到西方世界。在宗教对话成全模式之下,李提摩太虽然对以大乘佛教为代表的中国宗教表现出更加宽容的气度,但他仍然坚持基督教信仰的优越性,故而其翻译也都打上了深刻的基督教烙印。作为李氏唯一的一部文学译著,《西游记》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李提摩太一生的宗教理想,这无论从他翻译《西游记》的动机和意图,还是从他对《西游记》作者丘处机的认识与推崇上都可见一斑。虽然他始终站在基督教立场上阐发《西游记》的文学价值和宗教文化意义,但他的这种努力,无疑对西方世界理解和关注中国,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都发挥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小说《红字》是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作者以其寓意深刻的象征手法,从作品的题名、小说情节编排, 到人物形象的刻画,都用极少的文字表达出丰富的内涵,留给读者以无限的遐想。  相似文献   

20.
明代吴炳传奇《疗妒羹》是一部敷演冯小青情事之作。作者以小青情事为题材,意在踵武汤显祖《牡丹亭》之"情至说",然而从情节到主旨都在刻意模仿《牡丹亭》,未能超越世俗价值观等局限,为赋予女主人公的俗世幸福而牺牲了其深刻的精神内涵,从而导致《疗妒羹》艺术性之粗陋与思想性之浅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