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晚清是社会生活和传统文化经历重大变革的时期,文学观念也随之出现新与旧的交锋,为救亡图存、启迪民智,中国传统白话小说被遴选为最佳政治工具.新小说更多地借鉴了白话小说的语言及其形式,却仅有小说之“名”,而实为混杂文体.因新小说启迪民智的载道功能以及晚清文人根深蒂固的文化积习,虽部分晚清士人理论上力倡白话,新小说语体实际上呈现多语体混杂的状态.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下,晚清新小说形成了文言、白话间杂的局面,而文言包括古文、韵文和浅易文言,白话又可细分为古白话、方言和欧化白话,新小说语言实践推动了多语体的变化和融合,从而建构出更具表现力的小说语言体式  相似文献   

2.
清末谴责小说在讽刺社会、警醒世人方面曾经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对人们认识腐朽黑暗的官场和晚清浇漓的世风也有重要的意义.但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自身存在的弊端和作家思想的局限,限制了它的继续发展,因此,晚清谴责小说在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暴露了它无法克服的弊端和自身存在的大量缺点.在晚清民初社会急剧动荡的转型时期,由于作家们不能跟上时代步伐转变创作思路和理念,也由于他们自己的阶级归属和价值取向之局限,使晚清谴责小说走向了消亡.  相似文献   

3.
晚清谴责小说是在近代大众传媒的语境下产生的、有别于传统小说的"新小说".大众传媒的出现,并不仅仅是传播技术的革新,而是作为文化和文明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已兼具"目的"和"手段"双重甚至多重意义,并代表着一种权力和意义对晚清谴责小说的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话语以及叙说方式等进行着无所不在的渗透.这使晚清谴责小说的文本本身与传统文学的面貌不同,需要在大众传媒的视阈下才能给予科学的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4.
一、谴责小说:涵盖晚清小说之大宗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晚清小说是个重要的阶段。所谓晚清是指一八四○年鸦片战争到一九一一年伟大的辛亥革命前的六十多年。这一时期的小说丰富多采,繁盛可观。阿英在其《晚清小说史》中说:“晚清的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是一个最繁荣的时代。当时的小说,就著者所知,至少在一千五百种以上。”这是就晚清小说的数量而言。就其内容来看,有封建主义小说,如狭邪小说、公案侠义小说等;有改良主义小说,主要是谴责小说;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小说,如陈天华等人的小说。晚清小说的许多作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社会现状、民众生活、民族斗争、维新立宪、华工生活、妇女解放、官场生活、以及各种社会思潮等等。小说与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政治斗争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从"谴责小说"看文学研究的亟待突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谴责小说"概念在获得它特有的含义、被用于指称晚清社会讽刺小说之后,也渐渐获得一种整体性质,几乎成为晚清小说的代称.而实际上,这个概念难以承担对晚清小说的整体指称,时代赋予了鲁迅、胡适那一代新文化人创造新文化和新文学的使命,也决定了"谴责小说"一类概念的历史暂定性.五四对传统形式文学的批评,目的是创造新形式,并不负责为将来的批评提供固定的结论.因此,超越前人和历史,是当今文学研究能否有实质进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晚清谴责小说研究有四种批评模式:类型学批评、传统社会学批评、叙事学批评以及文化学批评。每种批评模式都体现出一定时代文学批评的理论特征和文化精神。晚清谴责小说的批评视角的变迁见证了一个世纪以来中国文学批评的历时走向。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孽海花》在晚清谴责小说中的独特性,恰在它超越了"谴责小说"的概念所包含的一般主题和叙事方式.并指出曾朴的《孽海花》,在历史小说的意识和叙事方式上打破了中国传统"小说"的规范,代表着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的雏形.  相似文献   

8.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似乎已成学术界的定论,然而对"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的解构恰恰是从鲁迅开始的。鲁迅命名谴责小说时,因为它们与《儒林外史》艺术表现上的密切联系,认为它们没有达到讽刺标准而堕入"谴责小说";然而,《老残游记》《孽海花》都很少使用讽刺技巧,而是以抒情与浪漫著称。从文类上看,《老残游记》是游记体的抒情小说,《孽海花》则是浪漫抒情式的历史小说。将《老残游记》《孽海花》从"谴责小说"中抽离出去,显然代表着一种整体方向上的估价,即不能以讽刺与谴责的眼光来审视《老残游记》《孽海花》,因为那样会偏离这两部长篇小说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9.
《老残游记》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它的自然风景描写集中体现出中国古代小说向中国现代小说演变的痕迹  相似文献   

10.
不能将谴责小说看成是"次等"的小说品类,"辞气浮露,笔无藏锋",不是所有谴责小说的通病,而是某些具体作品的缺点。"特缘时势要求"、"以合时人嗜好"是晚清谴责小说生成的原因,如果再加艺术上的精心结撰,就能成为很优秀的作品。  相似文献   

11.
晚清小说理论变革是晚清“小说革界命”的重要助推器,理论家们普遍存中西比较视野,从文类、体例、题材、人物、情节、结构、思想内涵与审美风格等方面对中西小说进行了全方位比较,亦关注到中西作者观与读者观的差异。晚清理论家们的中西小说比较多零碎且立场有偏颇嫌疑,但他们自比较中获得了革新旧小说的动力与方法,最终促成中国小说和小说理论由古典向现代转型,是中国小说现代性变革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12.
晚清四大家推举南宋词人吴文英的努力是晚清词坛最为引人注目的现象.吴文英因其特殊的风格在词学史上独树一帜,南宋末年颇受推崇,元明却默默无闻,清代前中期梦窗词逐渐显现,至晚清吴文英则被推为至尊的地位.晚清四大家长期校勘整理梦窗词集,对梦窗词的思想意义、艺术价值进行了深入的阐发,并有意用梦窗词的特殊风格影响、改变现实词坛的风气.  相似文献   

13.
清末新小说以表达政治—时事为能事,即以国家为叙事重心。由朝代国家向民族国家转型的政治观念变迁史,潜隐在新小说主旨的转换之中。其时小说地位的提升与清末新小说的兴起,实知识人危机意识的呈露。  相似文献   

14.
晚清前期(1840-1902)的女性弹词小说虽已呈衰落之势,但晚清女作家们在继承弹词小说叙事传统的同时,也于实际创作中自主地带上了求新求变的意识,这是对弹词小说文体本身所做的一种创新性的尝试和努力。本文从晚清前期的代表性作品入手,探析女性弹词小说在这一时期所呈现出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作为晚清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改良主义者和中国新闻事业开创者的王韬,在晚清文言小说史上占据着相当的地位,是古代小说向近代小说过渡的一位承上启下者,对清末民初的一些小说作家和流派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通过王韬文言小说的研究,我们还可以从中看到晚清文言小说发展和流变的轨迹,对文言小说史的研究也不无稗益。  相似文献   

16.
晚清小说中政治话语的建构与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小说界革命在政治视域误读传统文学的偏执下,带来了文学格局的调整,并在小说内部建立起一套政治话语形式,渗透进各类小说创作中。晚清小说变革排斥了传统小说的娱乐功能,造成了政治话语对传统“事学话语”的压抑。另一方面,“新小说”内部开始了从政治话语向“事学话语”的蜕变,这种以娱乐为导向的“事学话语”构成了对政治话语的消解,使得“新小说”成为了孕育新的以市场为导向的娱乐主义小说的腹地。  相似文献   

17.
晚清小说《花月痕》与《青楼梦》被称为"狭邪小说",其内容主要描写了士人与妓女之间的交往和情感。从而展现了晚清时代士人的宦海沉浮,以及士人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对生命与爱情的珍重。表面的狎妓,其实包涵了丰富的人生内容,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8.
晚清时期西方的小说及小说理论逐渐传到中国。此后,中国的理论家们对中西小说的态度观、小说的作家、小说的布局内容、翻译小说与创作小说等问题进行了对比。文章对此进行了介绍,进而阐明了这种比较在当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晚清时期,林纾的小说翻译影响之大可谓空前。大量的小说翻译实践使林纾形成了特色鲜明、自成一体的翻译小说话语系统。当然,林译小说的话语系统不是单一的话语形式,而是一种多维的"话语"形式,其中林纾的序跋话语、译本书名话语和译文文本话语极富特色,是构成其话语系统的主要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