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一《历史研究》一九七八年第三期刊张政烺同志《甲骨文“肖”和“肖田”》一文,对甲骨文“(?)”进行了考释。文章说旧版《甲骨文编》的编者不识“?弊?归进附录,新版《甲骨文编》收入了正编,释为“??并注明从人从少,《说文》所无,其义与少  相似文献   

2.
释自     
“自”是一个很古老的字,甲骨文作,或反向,金文将右边两曲画分开作(召尊);篆文作。其形义来源有十几说: (一) 小。《说文》:“,小也。象形。”是从两字形体相比较推出来的:三重者为大山,两重者便是小山了。王筠《说文句读》、孙海波《甲骨文录》、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按语从其说。 (二) 同堆。徐铉曰:“今俗作堆。”段玉裁从其说。郭沫若《殷契粹编》:“辞云:‘王作三右中左。’自乃古堆字。然多用为屯聚之也,此亦当以读屯为适,言作左中右之三营以屯聚三军也。”  相似文献   

3.
读了《四川大学学报》一九七八年第二期许肇鼎同志写的《我国历史上养猪情况简介》一文,我有以下几点补正意见: 1.甲骨文中,除了文章所说的“豕”字外,还有一个“豚”字(见《甲骨文编》九·一一)和一个“彘”字(见《甲骨文编》九·一一),可以说明当时猪的名称已经多样,养猪自然已经时间久、数量多了。 2.金文中,除了文章所说的“家”字外,还有一个圂字(见《甲骨文编》六·一六)。据《说文解字》卷六(下)说:“圂者,猪厕也。从口,象在口中也。会意。”《一切经音义》九引“苍颉篇”说:“圂,猪所居也。”这里的“厕”,既是猪舍,又是厕所。厕所家  相似文献   

4.
说“■”     
《说文·殳部》:“(?),从上击下也.一曰素也.”新旧字书、韵书均只照录《说文》而没有任何关于本义的注疏以及例证的补充.以此,人们颇疑《说文》或系收录了一个早已失去生命力的“死”字.其实不然,这个“(?)”字至今仍然“活”着,只是知道它的人已不太多罢了.“(?)”的字形出现得很早,甲文中就有了“(?)”(前五·四一·八)“(?)”(菁三·一)等字形.这些字形,绝大多数为商代卜人的名字(见丁山《甲骨文所见氏族及其制度》与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卷三),另外也有作邑名的(见郭沫若《殷契粹编考释》).  相似文献   

5.
合文是古汉字中较为常见的现象。文章以《甲骨文合集》第五册—第八册为例,在对其中的合文进行穷尽整理的基础上,统计了合文的数量及其所占比例,探究合文在甲骨文行文中的作用,以说明合文在甲骨卜辞中的广泛应用和合文现象在当时的文字现象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一《历史研究》一九七八年第三期刊张政烺同志《甲骨文“肖”和“肖田”》一文,对甲骨文“(?)”进行了考释。文章说旧版《甲骨文编》的编者不识“?弊?归进附录,新版《甲骨文编》收入了正编,释为“??并注明从人从少,《说文》所无,其义与少同,“丼辍奔础靶∮辍?张政烺同志不同忌上说,而“依形、音、义求之当即肖字”。我们把文章中说的理由归纳如下:一、因为“(?)”从人小声,“肖”从肉小声,声既相同,形亦近似,所以“肖”即由“(?)”(?)变而来。二:甲骨文“居”即《说文》“育”字,经前人考释,证据确凿。“(?)”变为“肖”,犹“居”变为“育”,其(?)化完全相同。三、《说文》训“肖”为“骨肉相似”,辞卜中(?)字凡数十,尚未见此义,然无不可以谐肖声之趙字释之。赵从走表示人行,犹是(?)字从人之忌。  相似文献   

7.
甲骨文有“化”字,写作(?),象两个互相颠倒的人。这个字多用作人名,少数不用作人名的也是辞残不清,所以它的字义也就很难考究。《甲骨文编》(1934,1965)一直没有隶定它,将其列入不识之字《附录》、金祥恒《续甲骨文编》(1959)将其隶定为“化”,但没有说明理由。 《金文编》收入了“化”字。该字见于《中子化盘》,“化”字仍然是个人名,其义还是无从得解。  相似文献   

8.
甲骨文有一字作等形,从自从鱼,应隶定作(自鱼)。自即鼻的象形初文,《说文》自下说“鼻也,象鼻形。”后世作鼻,从自畀声,变象形为形声字。自字本义古书中不见用,甲骨文中有“疾自”(乙26385)的用例,疾自即患鼻疾,可证《说文》对自的说解是正确的。王宇信等同志在《试论股墟五号墓的“妇好”》一文中,解释”已卯卜(?)贞:勿(自鱼)妇好□御□”这条甲骨文时说:“字旧无识。此字鼻下有鱼,当即腥字,《一切经音义》引《通俗文》曰‘鱼臭曰腥’”。说此字为鱼臭的会意字,这是很正确的。察《通俗文》“鱼臭曰  相似文献   

9.
1、引言电闪雷鸣,风狂雨急,大自然的这种震撼力量在原始先民的心灵中无疑印刻上了最强烈、最普遍的恐惧心理,这在古籍中是屡见不鲜的:“烨烨震电,不宁不令。”(《诗·小雅·十月之交》)“山下有雷,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易传·颐》)这种恐惧心理的形成,可以上溯到遥远的人类出现之时。2、雷和神、靈(灵)雷声和电光,是二而一的现象。电,甲骨文作(?),描绘出电光的曲折伸延状。雷,甲骨文在电的形状基础上加上表示雷声的符号:口或田。(因印刷原因,本文所引的甲骨文、金文大都略去。)《说文》:“申,神也。”(甲骨文“申、电”为一字。)又《说文》:“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神”的文字构造本身正  相似文献   

10.
殷墟甲骨文字考释(七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录 1.“小”与他字的合文2.释“遍又于小山”3.释“蚤”4.释“置”字异体5.释“匀”6.释“昏”字异体7.释“注”1.“小”与他字的合文殷墟甲骨文中,“小”与他字的合文颇为常见(这大概跟“小”的字形适宜于跟其他字写成合文有关).这种合文往往由于“小”被视为不成字的点画而遭到误释.如“(?)”为“小甲”合文,到1948年才有方静若撰文发其覆,直到近年才普遍得到承认.《铁云藏龟拾遗》1.14(即《甲骨文合集》32599)的“小且(祖)乙”合文长期被误释为“沮”字,姚孝遂先生在  相似文献   

11.
以 yǐ一、用。以,篆文作(?),从甲骨文(?)金文(?)变来。《说文》:“(?),用也。从反已(?)。”王筠说:“已,已也。已,止也。用则不止也。字义与已反,故字形亦与已反。”(见《说文句读》卷二十八)《小屯甲编三五四》:“以众,王弗悔。”(“众”指奴隶,“以众”,用奴隶作祭品。)《经法·道原》:“(道)人皆以之,莫知其名,人皆用之,莫见其刑(形)。”《楚辞·九章·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论衡·程材》:“洗洿(污)泥者以水,燔(烧)腥生者用火。”  相似文献   

12.
以yǐ一、用。以,篆文作,从甲骨文金文变来。《说文》:“,用也。从反已。”王筠说:“已,已也。已,止也。用则不止也。字义与已反,故字形亦与已反。”(见《说文句读》卷二十八)《小屯甲编三五四》:“以众,王弗悔。”(“众”指奴隶,“以众”,用奴隶作祭品。)《经法·道原》:“(道)人皆以之,莫知其名;人皆用之,莫见其刑(形)。”《楚辞·九章·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论衡·程材》:“洗洿(污)泥者以水,燔(烧)腥生者  相似文献   

13.
《辞源》(1980年修订第1版)1379页“方”字条下共列了十八个义项,第一个义项,亦即“方”字的本义是“方圆之方,指形体正直者”;第二个义项是“并船”,“也指竹木编成的筏。”我们认为,关于“方”字的本义,《辞源》的解释是错误的;当依《说文》,释作“并船”。 首先,《说文》的解释可以证之于古文字。“方”字的篆文写作,基本上保存了古文字的特征。甲骨文的“方”写作(见罗振玉《殷墟书契前编》)、(见  相似文献   

14.
李静生同志《纳西东巴文与甲骨文比较研究》一文,在两种文字的比较研究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读后很受启发。但觉得文中关于字音发展由繁变简的结论颇为可疑。李同志在文中分析了东巴合体象形字“树干、富、针线、竹绳”和甲骨文“十朋、今日、凿、监、浴”的形音之后说:“我们可以发现,它们(按:指东巴字)多半是有几个形汇合便读几个音的。……有的东巴字则音节比形多,后来逐步简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东巴合体  相似文献   

15.
补释二则     
拙作《释德》刊后(见本刊第四期):李泽厚研究员来函补充曰,“曾疑‘德’原指氏族习惯法规,今如加上共同遵循则豁然矣,‘循’——功能要求,转而为‘德’——名词实体。” 案,此说极确。据此似可解决“德”之古义这一难题矣。甲骨文及周初金文叶德字均书作“值”(参看郭沫若《文史论集·周初四德器》一文)。德乃“循”之本宁。所谓“德行”实即“循行”。循即顺(见《说文》),  相似文献   

16.
甲骨文中有字,人们释作“它”。“它”就是蛇。《说文》:“它,虫也。从虫而长,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 甲骨卜辞里也是相问“有它”、“亡(无)它”。看起来这个字就是“蛇”了。蛇即虫,甲骨文虫,它是一字个。因此,亦即,止字古文作,所以字即  相似文献   

17.
简册与龟册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讲起“典册”,人们马上就联想到,这是—种由竹简编联而成的集合体。“典”这个字,篆文的形态为“册在兀上”(《说文》),甲骨文的形态系双手捧册,可见其原始含意应是受到重视的册。上古的文字,附加成份多一些或少一些都无所谓,所以,“典”、“册”两个字最初很可能就是一个“册”字。关于“册”字的解释,唐代贾公彦在《仪礼·疏》中说:“简据一片而言,册是连编之称。”宋代程大昌讲得更加简洁:“联简成册”(《演繁露》)。言下之意,凡是典册都是编简而成的简册。  相似文献   

18.
说“外”     
《说文解字》:“外,运也,卜尚平旦,令夕卜於事外矣。”甲骨文无从夕从卜之外。卜辞殷先主有■、■,与《孟子·万章》、《史记·殷本纪》等典籍中的外壬、外丙相合,学者们遂定为外壬、外丙的合文,以卜为外。但是、也有的学者认为■、■之■作外似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思想文化光辉灿烂,文献典籍浩如烟海。我国古代学者素有辑录古籍、荟萃文献的优良传统。清代学者以“经世致用”为指归,竞相编辑各种文集,其中《皇朝经世文编》(下称《文编》)是诸多“文编”中的佼佼者。它以“经世”著称于世,流传影响后代。本文拟从  相似文献   

20.
释     
甲骨文 字,胡厚宣先生释“ ”,即“我”和“王”的合文,说我( )像戈形,王( )像端拱而立的最高奴隶主之形。这些观点皆不确。我( )像一种齿刃武器,王( )像斧钺形, 是独体字,非合文,像横亚纳税斧钺形,卜辞中读为王。斧钺是我国古代王权的象征物,所以甲骨文以斧钺形作“王”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