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根据人事制度改革要求对现有的名师人才队伍建设模式进行了分析,对名师成才的机理进行理论建模,以福建省名师队伍为例进行了分层随机抽样,应用LOGISTIC模型和SPSS19软件,对影响成才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大师(名师)引领传授、学校、师资力量、听取名课、参加培训、参加比武大赛、获得资助、经常听课、职称晋升等激励因素、家庭经济条件、担任行政职务、工作地尊师重教风气、学校财务环境、教龄、学历等因素对成才有正相关效应;遭遇教学挫折因素对成才有负相关效应;学校教绩、校风、人际环境、个人时间教研投入、学历提升、成长地人杰地灵等因素未体现正相关效应,家庭困难影响因素未体现负相关效应;其中,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成为名师。名师引领、性别、听取名课、比武大赛、挫折等因素对成才有比较显著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从家庭、学校、婚姻、社会方面探讨国人头脑中根深蒂固的传统性别角色观念对女孩成长和女性 成才的种种障碍原因分析入手;力图寻求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社区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元,是未成年人成长的基本环境。扎实推进社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对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下沃社区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中已经取得许多成功的经验。通过对其进行调研和总结,有助于明确社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基本思路,进而充分整合社区资源,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作用,通过建立领导机制、联动机制、引导机制、实践机制和渗透机制,保证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与成才。  相似文献   

4.
黄光云  黄茂 《学术论坛》2012,35(12):198-201
文章分别抽取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十所高校2000名大学生,从他们成才需要、成才目标、成才态度以及成才外部动力中对社会压力、父母期望、学校教育的看法和评价,分析出大学生成才需要层次低、成才目标践行力弱、成才态度易变、社会现实压力大、大学生与家长之间成才认知偏差、学校教育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指出目前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成才动机、学习能力、教师评价体系、社会对学校的期望等,为改变这种现状应强调学校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教师与学校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成才的消极心理因素及其应对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信赖心理、侥幸心理、嫉妒心理、自卑心理、退缩心理等五种影响大学生成才的消极心理因素及其表现和产生的原因,并从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个体层面提出了克服这些消极心理因素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转型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来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承受着来自于环境适应、学习成才、人际交往、恋爱情感、求职就业、家境贫困、网络成瘾方面的心理压力,从而出现心理问题。引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深层原因,可以归结为大学生自身心理发展阶段、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四个方面的原因。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要营造和谐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环境,构建多元化、全覆盖的心理预防与援助机制,从而切实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郎益君 《理论界》2008,1(3):201-202
环境是人格形成的必要条件。家庭、学校、社会等外部环境及受教育者自身的内部条件都是德育过程中的环境因素,并共同作用影响着德育效果。然而,德育环境作用的多方向性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德育工作目标的实现。只有在德育工作目标的指导下,人为地调控德育环境因素,优化德育环境,实现教化与内化才能保持其作用方向上的一种动态适应,社会期望的思想品德才能顺利实现。由于学校工作的特点,突出了优化德育环境,关键是优化学校的德育环境。  相似文献   

9.
小公民道德教育是一项奠基性工程,道德环境对小公民道德教育具有重要作用.为对小公民进行有效的道德教育,必须优化社会综合环境、学校德育环境、家庭德育环境、社会德育环境,使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功能互补的机制合力,为小公民道德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道德氛围.  相似文献   

10.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身心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我们在关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同时也需要多关心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承担者,所肩负的责任也是巨大的,大学生需要承受来自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的种种压力,在求学道路上,人生的规划上会遇到各种荆棘。从多方面客观分析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以期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研究古今中外杰出人物成才的主要动因出发,试图从一个侧面回答“当前中国为什么培养不出更多杰出人才”的“钱学森之问”.认为除了教育体制、培养方式外,最根本的原因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缺乏对社会责任感教育的高度重视和有效实施.分析了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极端重要性,提出了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心理障碍是当代大学生管理教育工作的突出问题。目前,社会、学校,家庭各种因素的冲击,使大学生心理压力加重,影响了大学生健康成长。本文从七个方面对大学生心理障碍的类型、成因进行分析研究,从五方面探讨矫治措施,以消除他们的困惑和矛盾,培养健康心理,早日成才。  相似文献   

13.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而人才则是其精华。人才的成长既取决于自身的内在素质,又受制于人才个体与群体所处的社会环境,换言之,优化成才的社会环境,消除种种阻碍、压抑人才成长的弊端是人才脱颖而出的决定因素之一。成才的社会环境又分为宏观社会环境和微观社会环境。兴赣富民迫切需要大批富于创造力的高质量人才,而要使江西人才辈出,并使人才队伍稳定且充满生机,就必须进一步创造一个优越的社会环境。本文略论江西优化成才的微观社会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犯罪是复杂的社会现象,其形成有着复杂的原因与条件.因此,预防犯罪也应多管齐下,不仅要着眼于对犯罪人给予刑事处罚,而且要采取更为广泛的社会预防政策.对于少年犯罪尤其如此.家庭、学校、社会是预防少年犯罪的三道防线.要从根本上遏制少年犯罪,治本的方法是改善我们生活的社会环境,将工作重点放在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优化上,并注重对于特殊少年群体的特别对待.  相似文献   

15.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终生老师。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千万个健康、文明和谐的家庭,是形成全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着密切关系。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生活向学校所提出的任务是如此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末,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地反映出来,而学校的复杂的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庭。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父亲和母亲在儿童面前是怎样的人,取决于儿童从父母的榜样中怎样认识人与人的关系和社会环境”。我国古代历来重视家庭教育。流传民间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一例。“子不  相似文献   

16.
论高校德育环境建设中的互动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开放的德育环境系统已成为新世纪各国德育发展的趋势。本文以学校内部环境为基点,建构了学校、社会、社区、家庭和大众传媒所形成的“网络式”互动模式,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以学校为中心的互动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7.
教育可以产生知识,并促进一个社会转变态度——只要人们感到他们个人和集体都对环境的状态负有责任。新圣胡安巴朗盖里科提若是墨西哥西部的一个原住民社区,它通过一个基于社区的森林企业进行可持续的森林管理并且享誉国际。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这个社区儿童和青少年的环境知识比较贫乏,他们很少参与有关森林的活动,对继续做森林企业的工作不感兴趣。我们的研究评估了32个职业高中学校的学生在三个场景(学校、家庭和森林企业)中的环境学习过程,还分析了教师和成人对于讲授社区森林管理科目的看法。我们使用了问卷、观察和访谈等多种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学校和家庭是学习的重要场所。然而,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父母和孩子的交谈中,都很少涉及环境话题。而且,森林企业的活动和学校课程之间也没有建立联系。  相似文献   

18.
2000年起,藏区务工型流动人口逐年提升,人口流动引发普通家庭从父亲流动到母亲流动继而父母皆流动的状态,使得家庭关系和家庭功能发生变化。同时,从上世纪60年代之后到现在寄宿制形式成为藏区主要的学校形式。因此,当下藏族青少年的成长环境普遍变为父母流动、家庭弱化和寄宿学校并行交织的复杂社会环境。本研究选择"疏离感"和"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作为测量家庭-社会人际关系的量表,以此获取藏族青少年群体对社会和家庭的态度和关系。研究结果发现33.8%的被试呈现高疏离感,同时近一半学生家庭在困境期和发展变化期处于低适应能力。结合访谈数据和田野调查资料,本研究从父母流动、寄宿形式、本土文化课程、传统文化与村落变迁几个角度综合分析导致青少年高疏离感及家庭适应能力低下的原因,并提出改善寄宿制学校藏族青少年社会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当前,大学生缺乏正确的生命观,既有学校对生命教育滞后、家庭对生命教育缺失的方面,也有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方面。为更有效地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环境视角构建三位一体的生命教育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20.
“啃老族”的形成原因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早已成年的子女在物质上或精神上仍然依赖父母,不能独立,这部分特殊的人群被称为"啃老族"."啃老族"的形成有家庭、学校、社会及个人四个方面的原因.应通过抓思想教育、心理危机干预、加强技能培训、社会环境综合治理等途径,帮助"啃老族"早日独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