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秦可卿是《红楼梦》作者在书中着意塑造的一个模糊的艺术形象 ,她的身份 ,深奥莫测 ,他与贾蓉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夫妻 ,她的身份是一个优伶 ,一个被某神秘皇家“惜花人”宠幸的优伶。她的死因也是含糊其辞 ,在贾府中由于与贾珍发生关系身怀有孕 ,因不堪神秘皇家“惜花人”的无形压力而上吊自杀。她的出现使曹家与荣、宁二府关系蒙上了一层模糊的面纱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之"情"可谓意蕴深远。贾宝玉的情感以"情不情"为特征,是一个包含了"色欲"与"纯情"的情感世界,寄寓了作者"情"的理想。黛玉之"情情"与宝钗之"情时"分别代表了宝玉的两种情感诉求而不可兼得。"兼美"钗黛的秦可卿作为贾宝玉的知"情"之人,是作者将两种情感糅合在一起的一个尝试。饱含着作者审美理想的秦可卿早早地退出舞台,为小说的结局奠定了悲剧的基调。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中的秦可卿判词 ,至今没有发现它的真解 ,使读者对秦可卿这个人物产生了很多误解。“护花主人”王希廉有“秦氏不足论”的评述 ,“太平闲人”张新之有“以‘国风’正贞淫”的评述。这些认识 ,直接影响到对《红楼梦》的正确评价。曹雪芹创作秦可卿这个人物 ,他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他赋予秦可卿什么使命 ?笔者利用《红楼梦》书中提供的方法 ,发现了秦可卿判词真解 ,解答了这些问题 ,进而解开了围绕秦可卿的谜团。  相似文献   

4.
著名作家刘心武对《红楼梦》小说人物秦可卿的分析研究和“揭秘”,不符合小说文本的实际描写,只是一种臆测和猜想;分析人物形象的唯一方法就是回到作品本身,从作品的客观描写中去分析、去体味、去研究。  相似文献   

5.
自先秦以至明清。力命观深入到人们思想和生活的各个层面、各个角落,对此,明清小说中表现得至为明显。短篇小说中如是.长篇巨之中亦如是。而长篇小说中《红楼梦》极具代表性,其思想蕴含中包含了复杂的力命观。小说通过诸多手段。暗示了小说中爱情悲剧是注定了的。人物命运也都是注定了的。而贾家的由繁华而转向萧条也是注定了的。小说也极力强调以力抗命。但却同样为反抗安排了悲剧结局。曹雪芹的笔下。爱情、人生、家庭都浸透在了悲剧的血泪之中。而且是命定的.不可更改的悲剧。  相似文献   

6.
邹自振 《南都学坛》2004,24(3):49-50
曹雪芹原有《风月宝鉴》一书,后在其基础上改写成《红楼梦》。从《风月宝鉴》到《红楼梦》,作者有一个思想认识的提高过程,在这一改变过程中,作者并非完全抹去所有的痕迹,以至形成秦可卿形象的分裂。《红楼梦》有抄本和印本之分。抄本中的尤三姐更接近曹雪芹塑造的原始形象,这是因为抄本更接近原本,也更能确切地表现作者的思想意蕴。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的悲剧可以从三个层面去考察:贾府的悲剧、大观园的悲剧和贾宝玉的悲剧。这三层悲剧的性质不尽相同,它们一起所形成的悲剧意蕴,表明了悲剧的普遍性质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是一部诗化的、意象化的小说,而在众多的意象中,花意象无疑是最具核心意义的审美意象。花的意象在诗化众女儿生活、深化众女儿性格及预示众女儿悲剧命运三方面,在塑造众女儿形象时显示出其神奇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中的五个“秦可卿”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由于秦可卿这一人物形象的特殊复杂性,应从生活与小说、版本演变、现实与神话、神话隐喻的两重性等角度,区别五个不同的"秦可卿",并澄清"钗黛合一"说之误.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中很多情节描写到小说人物对戏曲的阅读、观赏和点评,戏曲在《红楼梦》中有其特殊的作用。从人物描写角度看,戏曲相当于一面镜子,通过人物对戏曲作品的评论以及点戏的细节,映射出人物的思想和性格。从情节设置角度看,戏曲相当于一条伏线,通过戏曲曲词的内容以及演出剧目的连缀,暗示出人物命运以及全书的脉络和结局。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的"世界"论涉及主题、主线、结构等许多范畴,它作为对作品叙述内容的整体审视与把握,有着颇为重要的研究意义.从传统的评点派到新红学,许多研究者提出了自己的"世界"论.两个世界论、三个世界论、多个世界论可作为其典型代表.这些"世界"论在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层进演化,显示出努力挖掘<红楼梦>精髓的可贵探索.这些"世界"论的深层心理认知机制,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言意、虚实等哲学概念以及思维方式的双构性与多维性.  相似文献   

12.
小说插图兴起于宋元,鼎盛于明代,在清末走向衰落。伴随着小说《红楼梦》而创作的清代《红楼梦》插图现存五十多种,独以改琦所绘的《红楼梦图咏》为《红楼梦》绣像插图中流传最广、艺术价值最高。从其艺术特点以及描绘的人物形象与景物环境等可以看出画家精妙的绘画技能,并有助于对小说人物风貌和命运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柔性之美的角度来讨论《红楼梦》的柔性文化,并通过对书中大观园的园林特征、诗词文化、管理意识及红楼女儿的柔性美的论述,追寻这种柔性文化的深层原因及根源,以求最大限度的再现曹雪芹的柔性观。  相似文献   

14.
人物别名翻译对艺术形象塑造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而人物别名的翻译依赖于译者对文化背景的认知和理解以及译者对别名所包含的文化因素的处理。文章以文学著作《红楼梦》杨宪益 戴乃迭译本为蓝本 ,探讨了其人物别名英译 ,分析了译者对文化因素的处理方式 ,提出了笔者的一些想法和观点 ,旨在与读者共同寻求一条对人物别名翻译的完美途径。  相似文献   

15.
析《红楼梦》的宿命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作品宿命结构的表现及其功能。认为这一宿命结构由两大要素构成,一个是顽石经历,体现佛教色即是空的观念,主要起引导作品的情节和中心人物宝玉归宿的作用;另一个是神秘谶言,它时时进入作品的写实层面,不仅决定着贾府的青年女子,特别是贾府中那些美丽的少女少妇们无一例外走向悲惨的结局,而且也决定着贾府两大家庭的没落命运。  相似文献   

16.
放谈《红楼梦》诸公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红楼梦》主题思想、宝钗和黛玉、《红楼梦》人物阵营的划分与价值判断、《红楼梦》是否“另有本事”、后四十回是续作还是原作以及《红楼梦》创作方法等论争由来已久,所有这些论争各有道理,给人以启发,又各有其局限性。《红楼梦》研究者应立自己的“论”。  相似文献   

17.
18.
为具体观照<红楼梦>作者的女性主义刨作方略,并评论其艺术价值,运用西方女权主义理论分析和比较的方法,认为<红楼梦>一书中的女性崇拜描写虽早已为众多论者指出,但蕴藏于其中的女性主义创作方略却少有人提及.在西方女权主义者关于女性文化的系统见解中,则可印证<红楼梦>在这方面的成就.它具体包括:对讲究物质享用的女性生存方式极为欣赏和赞美的创作倾向;在具体创作中的女性主义的表现手法;在成书过程中的女性主义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的成书,有“一稿多改”和“二书合成”两说。在对现存诸版本《红楼梦》内容情节进行细读的时候发现的许多问题,如用“二书合成”的观点进行分析,则会得到较为合理的解释。在“二书合成”过程中,有一些情节被删去或隐藏起来,薛蟠、秦钟、秦可卿三人之间的关系,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红楼梦》一经问世便引起了强烈的关注,它包括方方面面的内容,而作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书法,也被曹雪芹运用其中,充分发挥了书法的文化与交流作用。书中关于书法描写的方面很多,这些内容与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塑造密切相关。本文拟从《红楼梦》文本入手,通过对书法方面的描写进行研究,进而探讨其文化意蕴与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