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大学生村官计划长效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当前我国政府为建设新农村而实施的一项重大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着大学生村官下不去、用不上、留不住的问题.本文拟对大学生村官计划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找出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提出建立大学生村官计划长效机制的具体措施,以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
张杰 《人力资源管理》2011,(12):116-118
本文创新性地提出基于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理论视角下的建立大学生村官长效机制三步走战略。第一步,职业发展规划;第二步,各级政府的合理规划和决策(包括党中央和基层政府);最终,三方形成合力,达到人职匹配,大学生实现自我成就与发展,村官制度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探究——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学生"村官"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国家政权制度创新建设的重要内容.江苏自1995年开始在全国率先实施大学生村官选聘,坚持大学生到村任职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择优选聘与跟踪培养相结合、政策引导与项目带动相结合、组织引导与典型示范相结合、强化保障与人文关怀相结合,在实践中积累了大学生村官模式的经验,但也还存在利益价值取向偏差、知识技能偏离、服务管理欠通畅、配套政策缺失、法规层面困惑、发展出路存疑惑等问题.因此,必须在机制创新的基础上,从宏观领导体系、政策导向体系、作用发挥体系和保障流动体系这四方面入手,建成"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村官制度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措施,大学生村官在服务地区的生存状况对村官政策长效机制的发挥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大学生村官的服务地区为乡镇政府机关,处于权力核心的边缘地带;村官收入的地区差异较大,影响大学生村官工作满意度的因素主要是大学生村官个人的成就感及获得的支持程度;未来的发展出路是大学生村官关注的重点。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公务员考取、扎根基层以及创业方面的制度政策支持是构建大学生村官长效机制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5.
实施大学生"村官"工程的目的是为农村输送人才,给我国新农村建设注入新活力,因此,构建大学生"村官"长效工作机制已经成为当前的关键。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在发展农业、建设农村的过程中,几乎都不同程度地遇到过人才不足的问题,所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对构建我国大学生"村官"长效机制必然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在基层组织建设年,要使大学生村官政策成为不断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的长效机制,有关部门必须达成共识,中央地方必须形成合力,监督检查必须问责到位.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选派大学生“村官”,着眼于统筹城乡一体化,推进城市人才裂变和农村人才聚变,创新 理念解放人才,打捆政策吸引人才,放开视野选拔人才,以用为本使用人才,严格管理服务人才。在选派理念、 政策设计、管理服务等方面,探索了一系列西部一流、全国领先的经验。审视当前大学生“村官”群体和选派工 作,有三个突出问题:一是短期项目与长效机制设计问题;二是选派计划与实际需求衔接问题;三是“村官”自 我管理与组织有效服务结合问题。建立大学生“村官”长效机制,要科学编制需求规划,严格选派条件,改进选 派方式,完善选派制度,确保大学生特别是优秀大学生“村官”,选得出,下得去,干得好,流得动。  相似文献   

8.
对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战略举措,也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抉择,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从大学生村官基层经验少、农村环境难融入、管理制度不健全、媒体舆论大炒作、择业观念未转变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村官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重点从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等方面提出了促使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村官工作是一项创新性的工作,学术界对该工作进行理论研究的不多,实践中存在村官工作职责不明确、报酬不高、职业培训指导和农村知识技能培训缺乏,队伍不稳定等问题。大学生村官队伍长效机制的建设,需要以职业生涯理论为指导,政府为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的成长、成才做好制度性安排;高校要开设农村指向的专业、课程,并做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大学生要根据社会需要合理地规划职业生涯。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出发点在“就业工程”、“强基工程”和“育苗工程”,但在计划推行过程中逐渐产生了许多困惑,最典型的表现就是“进口”热与“出口”冷形成鲜明反差,这导致大学生“村官”产生一系列不适应.需要冷静思考并切实改进制度设计方面的缺陷,从培育选拔、管理培训、保障激励、稳定流动等方面,完善大学生“村官”长效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指出当前选聘大学生到村担任大学生"村官"模式取得的效果不是十分理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下乡服务农村的新模式——担任农村社工。并运用经济学分析方法,指出后者效果更好,也更符合农民的需求。进而提出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要实现从"村官"到社工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培养一代新人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在全面了解和解读首届“中国十佳大学生‘村官’”事迹的基础上,指出:“扎根农村、奉献社会”的坚定信念,是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的前提;把村民当作根本,融入农村是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的关键;立足服务“三农”,是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的核心所在;理想与现实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农村实践相结合是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前由于大学生“村官”在利益分配、利益代表和利益表达方面的困境,导致大学生“村官”工作存在诸多缺陷,严重影响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推进和持续发展。就大学生“村官”工作中的利益机制问题展开论述,界定大学生“村官”工作中的利益机制,阐述在大学生“村官”工作中运用利益机制的原因及在大学生“村官”工作中充分发挥利益机制作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中,当原则和标准确定之后,程序往往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以大学生"村官"的角色定位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当前村官选聘工作各个环节上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处理好学生、学校、选拔机构以及用人单位4方面的关系,以及如何建立便捷、高效、科学的选拔工作程序提出了注重调研、依托高校、扩大宣传、统筹安排、优化质量、加强反馈等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村官”只有深刻认识自身岗位实践的重要意义,才能以坚定的步伐走上“村官”岗位,开始自己的“村官”之路。大学生“村官”能否尽快站稳脚跟,进而取得工作业绩以赢得村民的肯定,与其在新的环境下能否调动已有的社会资本以及积累起新的社会资本有着重要关系。大学生“村官”要做到岗位成才,必须一方面准确把握自身优势,另一方面要根据自己所在村庄的实际情况找到与自身优势相匹配的具体岗位。大学生“村官”只有闯过在农村扎根这一关,才有可能真正达到岗位成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村官”的社会评价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是提高大学生就业水平和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双赢战略。大学生"村官"计划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在全面分析社会各界对大学生"村官"的不同评价的基础上,指出选聘高校毕业生当"村官"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战略举措,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而大学生当"村官"有优势也有劣势,因此要积极营造有利于大学生"村官"成长的社会环境,因势利导,同时也要交任务、压担子,让他们在实践中尽快成才。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施既是市场经济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选择,也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必然要求。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一方面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大学生扎根农村,加大对大学生"村官"的财力支持,另一方面大学生要努力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创新能力,多方形成合力,才能为大学生"村官"政策的顺利实施和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8.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是党和国家的一项战略性“人才工程”。大学毕业生顺应广大农村急需优秀人才之大势,顺应国家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应聘到村任职之大势到农村建功立业,就是顺势成才;绝大多数大学生“村官”来到陌生的农村环境,必然要程度不同地处在逆境之中,只要他们努力将这些“逆境因素”逐步克服,就能成就事业,达到逆境成才。大学生“村官”只要根据自己的优势,准确选择具体的工作岗位并做出优异成绩,就能做到适职成才。农村客观存在着种种成才的机遇,只要大学生“村官”树立正确的、强烈的机遇意识,就可以达到机遇成才。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完全学分制的推行和高校后勤社会化的不断推进,学生工作人手短缺与学生人数猛增的矛盾日益凸显。本文论述了学生干部是高校学生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如何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并对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论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当前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认为在实践活动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社会实践流于形式,部分同学走过场;二是实践单位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义认识不够;三是社会实践的形式和内容老化,缺乏吸引力;四是社会实践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并从思想教育、管理体制、教师参与、创新教育、基地建设、就业创业等六大方面提出了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建立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