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时期以来的女性文学批评,性别意识一以贯之。之初,作为对特定历史时期“男女都一样”的性别观点的反拨,批评话语侧重女性立场的强调,女性意识的阐发。90年代以来,批评话语渐渐转向了“社会性别”,研究中更倾向于男性权力的批判和性别差异的解构。近年来,“性别诗学”理论渐渐浮现,强调性别属性的阐释与其它范畴的结合,并谋求双性差异中的和谐,这意味着学界对性别介入文学的问题有了更理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面对强大的男权社会的对垒,女性性别意识在历史和残酷现实竞争中不经意蜕变雄化,性别迷失.文学是人学,在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影象中,女性文学在女性主义高涨的浪潮里,同样返照着女性自救征途上无法避免的男性化倾向.其现状源于沉重的"第二性"历史和四面楚歌的残酷现实,而女性文学真正意义上的解放必然是摆脱男权意识和男性性别参照,认识自我,认识人类已有的文明和秩序,寻求与外部世界抗争和合作的勇气,寻找女性真正意义上的生命本体回归.  相似文献   

3.
杨剑龙在《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撰文指出,中国女性文学研究批评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中国女性文学研究批评缺乏中国的理论与话语。由于东西方女性主义理论文学本身的不同,出发点、立足点亦不同,在以西方女性文学研究理论与方法对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的批评中,常有与文学实际脱离之处,甚至有时成为隔靴搔痒难以贴肉。2、中国女性文学研究批评缺乏对于女性主义的诗性关照。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写作特点是集中性与多元性并存。女性作家多是写城市与乡村中的女性生活遭遇,从中可以看出女作家写作时对女性自身性别境遇、生活境遇及女性在社会中的处境给予了较多的关注与审视,建构了区别于男性文学的话语方式和写作方式,从而推动了中国现代两性文学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受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性别意识.从对传统女性美学的继承到对性别社会的审美反叛、再从对传统审美的解构到对女性美学的再度重构, 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女性文学发展的明显线索, 更能看到当代女性文学写作中审美视角随着时代背景的变化而变化. 这对当代文学美学的建构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女性文学委员会、河南大学文学院与洛阳师院文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女性文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女性文学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会"于2005年10月16-19日在开封、洛阳两地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几十所科研机构和高校的120多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出席了会议,从会议提交的80多篇论文来看,内容涉及性别理论以及两岸三地近百年的文学作品.有些作品是研究者耳熟能详的,也有几乎被遗忘的作品,作品的体裁涵盖了小说、诗歌、散文、戏剧以及影视作品和大众传媒的其他形式.此次研讨会体现了女性文学研究的理论的深度和批评的广度,有浓厚的学术氛围.在开幕式上,河南大学校长关爱和教授、文学院院长张生汉教授致欢迎词,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女性文学委员会主任委员张炯研究员致词.研讨会上,每一位提交论文的学者不分长幼与资历,都作了十分钟的精短发言,就性别与文学相关理论研究、现当代文学中的两性关系模式、中国当代文学史的性别审视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女性文学委员会成立十周年回顾、总结与展望等几个议题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讨,触及到女性文学研究的许多实质性内容,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是一次充分体现学术民主的成功的会议.  相似文献   

7.
女性文学研究栏目设置的目标是梳理各种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展示女性文学在我国的研究状况,探讨女性文学与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论述性别与民族、种族以及国家之间的关系,总结女性文学对妇女理论的发展所做的贡献等。今后的女性文学研究栏目策划应围绕这几个方面开展:建构女性文学与当代社会生活之间的关联,反映女性文学的性别意识、反思精神和人文情怀,探索中国女性文学本土化道路,与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女性文学研究成果沟通和交流,分析和研究华文女性文学多民族性、多文化性、多地域性所形成的多元与融合、归属与失根等生命体悟和文化体验,揭示和发现21世纪初女性文学、乡土女性文学、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的特点等。多视角、多学科、多领域研究女性文学成为新的潮流,这使得女性文学的研究更加广泛而深入。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历史的反思和性别意识的觉醒等社会心理、性别意识的层面上,系统地剖析孟悦与戴锦华的《浮出历史地表——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研究》一书,作者赋予陈旧文本以新的哲学思考,动摇了以往对女权的历史意识、男权的价值标准等问题的认识。同时在历史的大背景上建立了女性文学的历史框架,界定了女性文学的历史观和现代观,体现了对父权制统治结构及其意识形态的解构力。  相似文献   

9.
女性主义课程观的基本特点是特别关注课程中的性别不平等问题,主张建构服务于女子高校教学目的课程。女性文学的研究在学术领域一定程度上具有反对性别偏见合理性,也存在着对于女性文学发展的必要性与合理性的争论。作为一个学术研究领域,它对高校,尤其是女子高等院校的课程改革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十七年女性文学对传统伦理秩序的消解与继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七年女性文学与五四时期和新时期女性文学相比具有特异性和复杂性。女性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行为使她们获得了普遍的认可,同时也带来了性别意识的萎缩和消解。这种现象体现出新的伦理道德在女性问题上的矛盾性及与历史难以割舍的继承性。  相似文献   

11.
性别理论作为一个前沿的理论命题,也是国内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从人类学、辞源学、历史学、美学和文化学的角度对其考察,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性别理论与文学创作、文学研究的关系以及性别与人的其他"类属性"的关系。以此为线索,对"性别理论"及其当代的文学言说背景和书写主线进行梳理,可以发现,不同性别都是有局限的单性言说,并在此基础上向着"人之为人"的"个人性"的方向超越社会性别的限定。这一发现可为性别视野中的文学研究提供理论上的支撑。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之初,当中国女性进入由语言和法则所构成的象征界,试图完成自我主体身份认同的时候,由于缺乏属于自己的话语体系与理论,女性无法为自己的性别身份和性别立场获得合法的社会地位.没有话语理论作支援的女性 "突围表演",只能沿用包含男权思想的话语曲折隐晦地表达自己的反抗愿望,凭借已有的话语理论为女性争取自我实现空间.而一旦运用这种话语,女性就会步入男权社会的权力逻辑,就会被禁锢于一个她们原本想反抗的权力结构之上.这就是新时期之初中国女性写作所面临的困境,也是女性主体身份建构、性别身份认同所遭遇的围困."寻找男子汉"、"女强人"文学和"我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才是一个女人"宣言的流行和陷落,正是这一困境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女性文学所蕴涵的政治文本与性别文本,分别倾向于政治意识与人本意识,这是文学的基本属性,因为文学的美学价值虽然重要,但文学的意识形态影响也显而易见.因此推导女性文学的双重书写是必然的现象,女性文学的发展有赖于创作主体和批评主体对双重书写的认识,只有在这一理性认识之上,才能促进女性文学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4.
90年代的女性文学 ,避开了性别政治简单分裂的危险 ,融敏锐的性别体悟与宽厚的人间情怀于一体 ,从跨性别外视点与女性内观点“联网”的角度进行自我审视、世俗关怀及对于历史、文化的多重思考和全息化的把握  相似文献   

15.
产生于中国本土的 ,借鉴、吸收了多种先进性别文化理论的女性思想者是当代中国女性中一个独特的群体 ,她们中已经出现了多元、开放、动态、发展的理论批评格局。“女性文学研究与批评”不纯粹是个“学术概念界定”的问题 ,它的“涵义”要更宽阔、更深远。  相似文献   

16.
从性别意识和性意识这个角度来看,当代女性文学可以进行十七年文学创作、文学的恢复和发展期、转型期以及走向歧途四个阶段的划分,在这种阶段性的发展中,"身体"由遮蔽走向公开,"性"的书写成了一种时尚.由于这种失去文化背景的依托刻意对"性"的书写,中国当代女性文学陷入了令人尴尬的境地,在创作上作家们也无法得到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7.
在新时期的文学中,王安忆、铁凝的几乎同时推出的性爱小说,首次将女性意识由过去的搭载在启蒙话语里向女性自身生存体验位移.这为女性文学所面临的话语缺失和欲望空白提供了解决的可能.她们通过质询女性身份的迷失,演绎女性悲剧宿命轮回,来思索女性的性别境遇、女性的生命体验,为女人的性别本体复归而呐喊.她们的思索更多的从社会文化历史层面切入,其女性意识尚处于朦胧模糊的阶段,独立的女性话语还没有形成.但为以后女性文学的发展起了铺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美国黑人女性戏剧文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深深地刻上了种族、阶级、性别和身份的烙印。同美国黑人女性小说一样,黑人戏剧作品也把身份认同、种族主义、边缘化作为创作主题。本文根据西方后学批评理论对美国黑人女性戏剧文学进行尝试性解读,分析了黑人女性戏剧作品的社会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的发展历程是在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基础上,经历了女性自我性别认同与超越性别的成长过程。在漫长的以男权为主导的社会体制中,女性一直是历史的缺失者与被动的参与者,承受着男权制这种传统的钳制。女性自我的性别意识,为以男性为主体的社会价值观与责任感所占有、掩盖,被封建的文化伦理所异化,女性与女性文学长期被湮没,少数民族女性话语以写作的形式更为弱化。少数民族女性文学多年狭隘的创作模式和第一次大的转型的内在动因是女性意识的蒙昧与觉醒,女性作家文化身份与主体位置出现了从边缘向中心的滑动与漂移。梳理和思考少数民族文学与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的生成与发展,对更好地把握多元文化语境下的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女性文摘     
佟新在2008年第3期《妇女研究论丛》上撰文《30年中国女性/性别社会学研究》,总结了女性/性别社会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指出女性/性别社会学对社会学的突出贡献是在知识生产或方法论方面,其理论基础是女权主义的知识社会学,并分析了女性/性别社会学在概念和理论方面的建构。如,劳动性别分工/公私领域/性别身份等概念打破二元分割的认识僵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