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一、甘肃人口文化与生育的现状甘肃人口文化与生育,在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和19.87年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中反映得很清楚,文化程度低于全国,生育水平高于全国,差距很大。1.人口的文化素质据1987年1%人口抽样调查,全省具有各种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1982年第  相似文献   

2.
一、总人口文化素质显著提高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1990年7月1日,广东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共4634.08万人,与1982年相比,增加了1063.47万人,增长29.78%,大大快于同期总人口17.15%的增长速度;每万人口中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为7376人,比全国平均水平多390人;在全国大陆30个省、市、区中,按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高低排列,广东居第9位;全省15岁及15岁以上的文盲半文盲人口共656.28万人,与1982年相比,  相似文献   

3.
1990年人口普查10%全国抽样资料,提供了2,056万多名15岁及其以上人口分性别、年龄和地域的未婚状况资料,本文拟依据这些基本数据,并结合1982年普查等有关资料,研究分析当前我国人口的未婚状况。一10%资料中15岁及其以上人口合计为81,835,756人,其中,未婚者占25.13%,较之1982年下降了3.44个百分点,反证出1982—1990年间我国人口已婚比增幅较高的事实,即由1982年的71.43%上升到1990年的74.87%。资料同时表明,上述期间我国已婚比与未婚比的变动并非  相似文献   

4.
根据第三、第四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数字:1982年我国军事人口4238210人,其中女性108820人,仅占2.57%;1990年军事人口3199100人,女性103493人,占3.23%。从总体看,女性比例略有上升。但从分年龄组来看,19岁以下女性人口由1982年的15288人减至10624人,其比例降低0.91个百分点,20-24岁女性人口由1982年的64231人减至23721人,其比例下降l.04个百分点。如兵员征集和军校招生男女比例不作调整,若干年后,女性在军事人口中的比例将下降到2%以下。笔者认为,联系到我军历史上女兵比例较高和外军当前女兵比例普遍上升的情况,军事人口中女…  相似文献   

5.
文盲半文盲人口占总人口数的比重,从相反的方面反映了教育的普及程度。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的文化程度与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时比较,有了明显的提高。受过各类教育的人口有了较快增长。文盲半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由1964年的32.39%下降到1982年的24.08%,即下降了25.66%。但由于广西人口的增长很快,12岁及  相似文献   

6.
人口城镇化对我国人口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引言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20.8%,大大低于世界城镇人口平均比例(1982年,37%;1985年,41%),也大大低于除中国以外的其他发展中国家城镇人口的平均比例(1982年,32%;1985年,36%)。随着近几年城乡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城镇人口比例正在很快增长。据1987年全国1%城镇人口抽样调查,我国城镇人口比例已上升到36.9%,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手工汇总公报公布的我国(包括设区的市的区人口,不设区的市的街道人口与所辖镇的居委会人口以及县辖镇的居委会人口)的市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26.2%。我们认为,我国的比较确切的城镇人口比例当在两者之间。因为前者完全按行政区划而把市镇郊区一部分农业人口人为地划分为城镇人口,而后者又没有包括居住在城郊甚至城区的长期从事非农业劳动,但未转非农户  相似文献   

7.
从事社会劳动并获得劳动报酬的在业人口,为社会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是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主体。分析研究和合理组织人口就业,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重要意义。一、茂名市劳动力资源利用情况据第三、四次人口普查资料,1990年中茂名市共有15岁以上在业人口2,602,294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3.2%。其中劳动适龄人口(男15—59岁,女15—54岁)2,377,464人,比1982年增长7.9%。就业率为88.8%,比1982年降低了3.5个百分点。其原因,(1)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15—19岁在校学生占同龄人口的39%,比1982年提高了7.5个百分点,使就业人口减少;(2)1966—1970年生育高峰期出生的20—24岁人口比1982年增长27.3%,超过同龄在业人口增长速度的21.2%,造成了巨大的就业压力;三是超龄在业人口达224830人, 比1982年增长了48.8%。占在业人口的8.6%,比1982年增加了2.2个百分点,影响待业人口就  相似文献   

8.
一、人口年龄的变化特征(一)我省各年龄人口变化趋势反映了两种不同的生育思想和生育状况。据我省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统计:1982年全省0-6岁的婴幼儿占总人口的12.76%,比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时下降6.84%;7—14岁的少年儿童人口占总人口的23.56%,比1964年上升2.98%;育龄妇女占总人口的24.88%,比1964年上升1.72%;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占总人口的56.61%,比1964年上升2.37%;老年人口占总人数为7.07%,  相似文献   

9.
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生产力比较低、生产关系不断变化、人口正值生育高峰的新形势下,对计划生育工作这个战略问题,要进一步加深认识,才能提高执行政策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我省人口发展的特点是增长过快。1987年全省人口1%抽样调查,到7月1日零时,全省总人口为20,855,018人,同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相比,5年间增加人口1,285,827人,增长6.57%;与“八五”期末全省总人口20,412,905人相比,18个月增加442,113人,月均增加24562人。城镇人口(不含市辖县)比例由5.25%上升为15.31%。  相似文献   

10.
<正>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由年轻型步入成年型初期,总体人口年龄中位数由1982年的22.9岁上升到1987年的24.2岁。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由4.89%上升到5.46%。关于老年学和老年保障问题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一些研究单位和实际部门取得了不少成绩,令人鼓舞。但同实际需要比较,我们的研究工作还很不够。为了迎接我国人口加速走向老龄化的挑战,需要大家交流研究成果、互相学习、互相取长补短,拿出符合我国实际的、有科学理论依据的有用成果。因此,我很赞同第三次老年学科学讨论会以老年保障作为中心议题,通过学术交流,把这方面的研究向前推进一步。  相似文献   

11.
中国青藏高原各民族人口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青藏高原(以下简称高原)地理环境的独特性和这块地区过去社会制度、宗教、婚姻等状况的特殊性,使这块土地长期以来为国内外许多人士所向往和关注。本文主要利用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对高原人口状况进行阐述和分析。 高原地理环境的特点是大、高、稀。大,是指面积广大。本文所指的范围包括西藏和青海全部,以及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四川的阿坝藏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合计面积222.5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面积的23.2%。 高原面积虽大,但人口稀少,1982年仅占全国人口(含港、澳、台)的7.55%,人口密度也是全国最低的地区。整个高原人口密度由1964年的每平方公里2.4人提高到3.5人(全国平均107人)其中西藏最低,由1.0人提高到1.5人;青海省由3.0人提高到5.4人;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阿坝藏族自治州分别由3.4人提高到5.2人和由5.8人提高到8.9人;人口密度最高者为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由7.0人提高到11.2人。  相似文献   

12.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浙江省妇女高等教育事业大有进展。1947-1982年,全省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占36岁人口的比重由1.8‰上升到5.2‰,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人口占36岁女性人口的比重由0.4‰上升到2.4‰。1984年浙江省有402万余名职工,女职工占38.4%。全省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技术员以上技术职称的有42.21万人,占全省职工总数的10.49%,其中在职专门人才有40.18万人,’女性占32.63%。现根据浙江省人才规划办公室1984年年末调查资料对本省在职专门人才情况予以简介,并对其中女科技人才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前全世界老年人口正以每年2.4%的速度增长,人口老龄化将成为下个世纪全球性的问题。老年人口的比重将由1987年的6%上升到2000年的6.6%,2025年将可能进一步上升到13.7%。我国老年人口也正在急剧增长,且带有突发性质,其增长速度不仅超过世界平均增长速度,甚至快于一些经济发达国家。1982至1987年间,65岁及其以上的老年人口,净增925万,增长18.7%,年均增长率为3.5%,几乎为同期总人口年均增长  相似文献   

14.
解放后,我国的家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原因是什么?变化的特点与趋势怎样?根据我们对长安县斗门公社的牛角、前进、普渡三个大队的1005户家庭调查获得的材料,作初步探讨。解放后农村家庭变化的情况(一)家庭规模(参见表一):每户平均人口由1949年的5.34人,降到1982年的4.76人,总户数增长了110%,总人口增长了87.74%。八口人以上的家庭总户数从1949年的14.88%,降到了1982年的6.27%,总人口数由1949年的27.45%,降到了1982年的11.44%。与此同时,五口到七口人的家庭,总户数由45.28%上升到46.86%,总人口由48.35%上升到56.29%。这类家庭无论户数还是人口数都是上升的,仍为当前农村家庭的主要构成部分。但是四口人以下的家庭户数和人数增长趋势和幅度明显高于  相似文献   

15.
<正> 四平地区位于吉林省的西南部,辖两个市、五个县,总人口为389万多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03人。人口年龄中位数为21岁,现有育龄妇女86万多人。1971年以来,各级人民政府全面推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人口高增长的形势初步得到了控制。1972年到1982年的11年间,全区少生了73万多人,人口出生率由1971年的35.22‰,下降到1982年的17.17‰;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71年的27.88‰,下降到1982年的11.18‰。人口再生产状况已由建国后的“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变为“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人口发展类型。下面我着重从三个方面讲一讲我们是怎样开展以“三普及”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宣传  相似文献   

16.
据苏联中央统计局刊物《统计通报》资料: 1982年1月1日苏联总人口为26,884.4万人,其中男性人口12,568.9万人,占总人口的46.8%;女性人口14,315.5万人,占总人口的53.2%;女性人口比男性人口多6.4%。 1981年共出生496.14万人,出生率为18.5‰,比1980年增加0.2‰,死亡274.21万人,死亡率为10.2‰,比1980年减少0.1‰;自然增长率由1980年的8.0‰上升为8.3‰。  相似文献   

17.
<正> 继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后,国家统计局又组织了1987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称小普查)。两次调查的问卷上,都列入了有关死亡人口的项目。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公布后,中国人民大学人口所信息处理室计算了全国及各省1981年生命表,发表在《人口研究》1987年1—4期。1988年,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987年1%抽样调查结果,包括了1987年年中分年龄人口数和1987年上半年分年龄死亡人口数。根据这些资料,我们可以估计出1987年全国生命表。然后,将1981年和1987年生命表加以对比,分析出我国自1981年至1987年间人口死亡水平从死亡模式的发展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养老保险的多层次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的背景与环境养老保险多层次理论是应对世界人口老龄化及各国养老基金严重短缺问题而提出的,这两个问题在我国尤为凸现。(1)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压力比较严重。从1982年至1999年,这一时期60岁以上老年人口由7663万增加到1·26亿,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从7·64%上升到10·1%。从2000年到2010年,老年人口将由1·32亿增长到1·73亿,老年人口的比重将从10·31%上升到12·54%。从2010年到2040年,老年人口比重每年平均上升0·4个百分点。老年人口总数从1·73亿上升到4·09亿,老年人口比重从12·54%上升到26·53%,人口老龄…  相似文献   

19.
<正> 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手工汇总资料表明,1990年大陆少数民族人口已达9,120万人,比1982年增长了35.53%,高于汉族(12.45%)23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净增298.85万人,高于1964~1982年期间少数民族平均每年净增数(151.77万人)的96.89%和1953~1964年(41.82万人)的614.61%;1982~1990年的平均每年递增率高达38.7‰,分别高于1964~1982年(29.4‰)和1953~1964年(11.2‰)的9.3个与27.5个千分点。百万人口以上的少数民族已由1982年的15个增加到18个(新增加的有哈萨克族、傣族、黎族),人数已由6,035.6万增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口增长率与人口文化素质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兆霞  赵军 《西北人口》2004,(5):17-18,22
依据1990-2000年人口统计资料,运用相关分析方法,对我国人口增长率的降低与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人口增长率的降低与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存在强相关关系,特别是大学(含大专)文化程度人口所占人口比重与人口增长率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同时初中文化程度人口所占比重与人口增长率之间也存在明显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