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部地区粮食安全现状及补偿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道宾 《调研世界》2015,(1):11-14,37
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发展代价,形成了粮食先进与经济落后、单产提高与收入过低、贡献加大与后劲不足的强烈反差。这种强烈反差越来越严重地影响当地政府抓粮的积极性和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中部地区出现了耕地损失之忧、谁来种粮之忧、水利命脉之忧、农技落后之忧,粮食安全隐患凸显。要消除粮食安全隐患,势必要建立健全包括耕地保护补偿、水利条件改善、科技兴粮事业、粮农教育培训、粮食生产补贴、产区转移支付、粮食精深加工、粮食差价补贴等系列化、综合性的粮食生产补偿机制,使中部地区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粮食价格暴涨的背景下,粮食安全问题再次突显。东北地区水土资源丰富、气候条件稳定,适宜发展农业生产。为保障中国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加强东北地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形成稳固的国家粮食战略基地。因此,必须落实国家惠农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构建畅通无阻的粮食物流体系;建立安全、高效和低成本的粮食仓储体系;积极培育完整的粮食生产和加工行业的产业链。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粮食消费增长与耕地量减质降的趋势不会改变;水资源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匀,农田灌溉危机频生,作物生长环境恶化;粮食生产比较效益太低,农业投入不足,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农民种粮积极性严重受挫;粮食直补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粮食流通体制不健全;粮食储备制度不完善。因此,必须建立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粮食处于较好的安全状态.但是我国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粮农收入和利益,造成农民种粮积极性降低,从而影响粮食安全.本文从提高农民收入与保障粮食安全协调发展目标出发,分别对农民收入与粮食安全协调发展的现状和障碍因素进行了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农民收入与保障粮食安全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粮食直补政策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重要举措.通过对长沙县部分农村地区农民对粮补政策态度的调研和信息处理,了解其现实表现,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当地实际,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地流转政策目标定位在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同时,也需要防范土地用途变更、耕地逐年减少、惠农政策实施不到位、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等影响粮食安全问题发生.因此,在推进农地流转的进程中建立以农地用途管制、耕地特殊保护制度为核心的粮食安全风险防范机制是我国应对粮食危机的制度前提.  相似文献   

7.
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而基层干部和农民是保障和落实粮食安全的重要主体。本研究从基层干部和农民的认知出发,探究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粮食安全问题及其主要成因。研究发现,基层干部在行政压力下将粮食安全理解为一个行政目标,农民对粮食安全的感知则源于个体的日常实践。在他们看来,粮食安全面临三重困境:农业生产的脆弱性与农村劳动力短缺是其面临的结构性挑战;土地政策刚性、种粮补贴政策不完善以及生态政策的抵牾效应构成其制度性障碍;小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基层干部存在的诸多主观或客观问题则使其陷入主体性困境。本研究认为,应通过加大粮食生产保障力度、统筹协调各类政策落地、积极引导生产者种粮等举措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8.
农业发展阶段转变背景下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的改革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格支持政策是粮食政策的重要工具,以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为主要措施的价格支持政策对于我国粮食持续增产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种“价补合一”的价格支持政策也带来粮食供需结构失衡、财政负担沉重、下游加工企业陷入困境等诸多问题.对于我国粮食安全状况和粮价与农民收入关系的传统认识是我国粮食价格支持政策改革陷入困局的症结所在.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农业面临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向结构失衡转变,规模经营主体成为重要供给主体.在此背景下,我国粮食安全政策应由以总量安全为核心向结构安全为核心转变,收入保障政策要由单纯关注种粮收益水平向重点关注种粮专业户收入转变,粮食市场调控方式则应由直接入市收购向更加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转变.为此,应从降低价格支持水平、完善储备体系、探索目标价格保险、提高粮食产业组织化水平等角度深化我国粮食价格政策改革,加快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和种粮农户收入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
系统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历史时期粮食市场供需形势,剖析当前及中长期内中国粮食供需面临的风险挑战,对优化粮食安全政策、更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随着我国粮食供需关系的不断发展演变,目前阶段已实现紧平衡状态,但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当前及中长期内我国粮食市场仍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多数时期国际国内粮价倒挂、种粮成本高收益低以及外部不确定性增强等风险挑战。在国内外环境日趋复杂、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风险加大的背景下,应将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供给保障能力作为首要任务,确保我国粮食供需平衡。具体提出如下建议:(1)加强可持续生产能力建设,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统筹利用国内外市场资源,筑牢国内粮食安全保障体系;(3)健全完善粮食支持政策体系,提高种粮抓粮积极性;(4)积极开拓食物来源渠道,降低粮食损耗与浪费。  相似文献   

10.
粮食补贴政策是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从分析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粮食供求形势入手,依据WTO规则并借鉴国际粮食补贴经验,提出以保障粮食安全为重点、兼顾特定目标群体即种粮农民的收入,应该是现阶段我国粮食补贴政策目标的理性选择,围绕这一目标,提出了以构建直接补贴为核心的粮食补贴机制,并提出确立以中央政府为粮食安全调控主体的宏观调控体系,改革粮食风险基金的筹集办法、强化向中西部粮食主产区倾斜的政策强度等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主产区的粮食安全问题更具有战略意义。土地流转是经济发展、社会转型不可避免的趋势。土地流转在提高粮食单产、降低粮食生产成本、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抛荒地的复耕等方面对粮食安全起着重要的积极意义。同时,土地流转中的"非粮化"、乱用耕地、农业劳动力素质偏低等问题又对粮食安全构成一定威胁。因此,必须审慎推进河南粮食主产区土地流转,确保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供给充分,生产的粮食除满足自身需求外,主要承担了国家粮食安全储备、粮食的省际调拨等任务。近年来,主销区对黑龙江省粮食的需求比较大,但粮食供应上存在品种缺口,因此,根据黑龙江省粮食消费与需求的变化,增加粮食有效供给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博弈论视角下我国粮食储备主体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我国粮食储备承储主体的农户和地方粮企在粮食宏观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常在自身利益驱动下进行储备粮的逆向操作,严重影响了政策的调控效果。针对不同粮食承储主体分别构建博弈模型,结果表明:农户主体的储粮行为有着极大模仿性和趋同性;农户对未来粮食价格的非理性预期是导致其逆向操作行为的重要原因;政府应引导农户形成对未来粮价的理性预期,并通过实施满足一定条件的储粮补贴政策来影响农户收益水平最终影响农户决策。对于粮储企业主体,证明了其逆向操作行为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目标下的必然选择结果,无外界干预下的博弈最终会导致粮食储备调控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政府应鼓励中储粮发挥"领导者"作用去影响粮企预期或引入外部政策补贴来影响博弈收益,对粮企形成正向引导和激励,使执行粮储调控政策成为企业人收益最大化目标下的最优选择,从根本上规避粮企逆向操作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新阶段 ,保障粮食安全的重点 ,应由生产安全转为流通安全、物流安全 ;由产量安全转向能力安全和主产区农民的就业和收入安全 ;由供给数量安全转为兼顾供给价格安全。近期中国粮价小幅度上涨 ,是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周期性表现 ,不应把它看成是对我国粮食安全的严重威胁。粮食购销体制的市场化改革 ,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 ,提高农民收入和粮食生产能力 ,与实现粮食安全的目标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农户粮食储备对国家粮食安全有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农户储粮数量不断递减,对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产生威胁,研究农户储粮的具体影响因素存在必要性。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江苏省中部地区14个主要县市的农户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农户储粮数量呈递减趋势,并且预期未来仍有减少。通过构建 Logistic 模型,发现务农人数、农业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人均粮食年消费量、距离最近的粮食购买点的距离、储备时间以及作为核心变量的储备方式均为农户储粮意愿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粮食安全战略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我国粮食政策进行了梳理,试图找出我国粮食价格存在的问题。指出我国粮食价格调控既要尊重市场规律,又要紧紧围绕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目标,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确保口粮绝对安全与谷物基本自给具有明显的公共物品性质,中央政府应将优质、无污染的耕地划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进行严格控制,划定时提高监督强度,划定后利用激励机制,使永久基本农田的生产力不断提升。在保证口粮绝对安全与谷物基本自给后,粮食安全具有准公共物品性质,在保护与粮食安全相对应的耕地时,可以适当利用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地方政府利用全国统一的市场进行农地发展权转移交易,同时通过经济激励、政治晋升激励与三重监督,实现占用耕地与补充耕地的质量和生态平衡。保障粮食安全后的食物安全是私人物品,市场可以在其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对将质量等级较差的边际耕地转换为其他农用地可以不加限制,转换为建设用地也应以市场配置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我国智能化粮食物流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粮食物流系统是确保粮食物流畅通、降低运输成本的一个重要手段。首先分析了我国建设现代化粮食物流系统的背景和意义,然后针对我国粮食物流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选址、配送、库存等3个方面对粮食物流系统建设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具体的粮食物流系统优化策略,以达到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粮食安全风险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爆发于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与国际粮食危机形成双峰叠加之势,对中国粮食安全形势产生巨大冲击。以国际金融危机为背景,分析了中国粮食安全所面临的国际政治风险、外资垄断风险、国家政策风险和市场价格风险。基于上述风险分析,提出以确保中国粮食安全为目标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