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长期以来,我们总是用历史决定论来界说历史唯物论。诚然,马克思的历史唯物论是一种决定论而不是非决定论,它“确定人类行为的必然性,推翻所谓意志自由的荒唐的神话”(列宁语)。然而,“确定人类行为的必然性”即承认人的意志和行为都要受必然性制约,这还只是属于对人类活动的客观性、受动性的认识,而并非对人类活动的主观性、能动性的阐发,并非对人类改造世界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全面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解释世界而在于改造世界。而要达到对世界合乎规律合乎目的的改造,哲学就不能停留于人类活动的客观制约性上,而必须“现实地”发展人的主观能动性,即发展“人们根据和符合客观实际的自觉的能动性”。否则,它就不能担当人类首先是无产阶级根据自己的利益改造世界的指南  相似文献   

2.
决定论与非决定论孰是孰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决定论与非决定论在逻辑起点、处理对象、科学背景及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但它们的对立只具有相对的意义 ,它们的结合与互补才能更准确地反映出自然界的规律性。与之相联系 ,非因果联系与因果联系一样都是客观世界的普遍联系方式 ,偶然性与必然性一样也都体现自然界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3.
<正> 决定论是承认一切事物具有规律性、必然性和因果制约性的哲学学说,在哲学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以马克思的名字命名的历史唯物论,即是历史决定论。资产阶级思想家以“非决定论”来否认人类社会必然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有人以“非决定论”和“选择论”来攻击决定论。有人以决定论的近代形态即机械唯物主义形态,来界定决定论的性质与特征,认为它是不科学的东西。同其他哲学范畴和思想观点一样,决定论随着人类科学与哲学的发展,经历了若干发展阶段。为了说明决定论的本义及其正确性,对于决定论同非决定论之争作出恰当评价,有必要研究决定论的历史形态。  相似文献   

4.
(一) 袁亚愚同志在《谈谈因果联系的绝对性》①一文中提出:“并非凡有因存在的地方,就一定会造成某种必然的结果来”,“一切前件,均被给定”,“当然还是会产生异果”。这种观点,是同辩证法关于因果联系的确定性原则相背离的。因果联系的确定性原则是决定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正确理解因果律的关键。列宁说过:“决定论思想确定人类行为的必然性,推翻所谓意志由由的荒唐的神话”②。  相似文献   

5.
关于决定论的问题,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因果问题,必然性与偶然性问题,必然与自由问题,是哲学上最古老、最有趣、最困难的问题之一。本文的任务是对各种哲学教本中对这个问题的几乎千篇一律而又人所共知的那些说法进行细致的分析,找出其中的某些不够准确以致似是而非之处,由此引入对这些“定论”的初步再研究。  相似文献   

6.
作者认为科学的革命性进展对哲学观念有着直接而深刻的影响。进入本世纪以后,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创立使传统的因果决定论面临着被推翻的危险,科学规律在本质上是因果性的,还是几率性的?这样一个重大问题便尖锐地向科学家和哲学家们提了出来。现代物理学和生物学的探索向我们表明:因果之间并不存在着刚性的联系和笔直的通道,而是充满了坎坷、歧路和变幻的烟云;素所被人们推崇的必然性不过是由无数偶然性所汇成的,于是,偶然性、几率性、选择性取代了必然性被推到了思考的首位。二十世纪科学观念的变革昭告人们,既然事物的发展变异方向是从大量偶然性中剥取出来的必然性,那么人的选择、人的开创和主观能动性便对事物的发展方向和未来状态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1984年,本人曾在《社会科学研究》第三期对孙礼同志《决定论问题的再研究》一文中提出的“同因异果”说和“无原因的偶然性”概念提出质疑。张莘如同志在该刊1985年第一期发表的《试论因果联系的确定性》一文,令人惊讶地将孙文中的一些观点加到了我的头上,并从机械论角度反对这些观点。文章所涉及的几个问题对进一步弄清因果律的性质、内容、特点,以及在决定论问题上划清唯物辩证法与机械论的界限十分重要,特再申明个人的见解并答张莘如同志。  相似文献   

8.
彭新武 《齐鲁学刊》2001,(2):105-111
从伊壁鸠鲁到马克思,从达尔文到恩格斯、莫诺,他们在承认偶然性的本体论地位上,是与现代科学精神相一致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这对范畴并不具有同等地位,偶然性是一种绝对的存在,而必然性则是相对的。二者是“多元”的辩证统一:在事物变化发展过程中,二者是同一事件在不同存在层次上状态属性即现实性和可能性的辩证统一;在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二者是一般和特殊、具体和抽象的辩证统一;二者相互联结,相互转化,辩证统一于整个世界和人类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对“决定论描述”、“因果描述”、“概率描述”、“互补描述”的严格分析性定义作出评论。二、简要介绍了决定论的不同形式,强调了严格决定论、决定论、非完全决定论等概念间的区别。三、借助于生物学哲学背景,分析了偶然性作为自然运行一种机制的本体论地位,表明了作者既非严格决定论又非绝对偶然论的立场。  相似文献   

10.
因果问题是个由来已久的问题。几千年来,无数贤哲一直进行着不懈的探索。随着实践的日益深入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进一步探讨这个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和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决定论的因果关系表现形式 众所周知,机械决定论的因果观是建立在牛顿力学基础上的哲学因果理论,其不足就在于把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遭到人们批判的俄国民粹主义的"主观社会学"有其合理内核,即高扬了人在历史进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调了人类在改造世界中所起的能动作用,以及个人在社会发展中所应该担负的职责.其唯心主义失足之处在于错误地把历史决定论指认为机械决定论,不理解历史必然性的展开是由一系列具有自由意志的主体实现的,而且这种实现是建立在对必然性的认识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12.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唯物辩证法的一对极其深刻而又复杂的范畴,特别是随着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这对范畴与生命起源、生物进化等自然科学越来越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因此,对这对范畴作深入的探讨,不仅具有重要的哲学意义,而且对现代自然科学的研究也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本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学者在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是偶然性起决定作用还是必然性起决定作用的问题上长期争论不休,无法得出统一的结论,其根本症结在于:第一,没有把“层次”这一概念引入这一问题的讨论.首先,关于生命起源的偶然性和必然性的  相似文献   

13.
不承认唯物史观是历史决定论,或把唯物史观等同于历史目的论,其实是对唯物史观的误读。马克思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这就为历史决定论奠定了科学依据。唯物史观不是从主观目的出发去展开历史必然性,不是从主观意志出发去演绎历史发展规律,而是从“社会存在”出发去寻找历史必然性的依据,并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唯物史观揭示了决定人的“动机”和“目的”背后的物质根源,因而与历史目的论划清了界限。人的行为有主观动机,但历史演化并没有主观动机;人的行动有主观目的,但历史必然性却没有主观目的;人总有自己的目标追求,但历史发展方向却并不是由人的目标追求所决定的,因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厘清“历史合力论”“主观能动性”“个人在历史中的地位”“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以及“机械决定论”,有助于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我们对因果联系的研究局限在客观性、普遍必然性和辩证性三个方面,而忽视了因果联系的具体方式、原因和结果的内在结构等问题。这样一种把原因和结果看作两个没有内部结构的数学点的见解,必然会导致因果联系不是直线式的就是往复式的结论。这就使我们对因果联系的客观性和辩证性认识达不到应有的深度。一、因果系统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5.
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补充和表现形式——这是恩格斯在给亢、博尔吉乌斯的信中提出的一个著名命题①国内外马克斯主义哲学论著都引用了这一提法,但在解释这一命题时都着重讲为什么说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而对于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补充,则极少读到②,或是含糊其词③。在有的著作中“必然性只有通过无数偶然现象的复杂曲折的变化才能实现”,偶然性“为必然性的实现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16.
一、偶然性定义的矛盾现在流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关于偶然性的定义,大致有以下两种:一种认为,偶然性是事物联系和发展中并非必定如此的不确定的东西或趋势;①另一种认为,偶然性是事物联系和发展中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联系、情况或趋势。②这些定义,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把偶然性看成是一种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东西。这样不仅贬低了偶然性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且在理论上是自相矛盾的。首先,这些教科书在定义偶然性时,把偶然性看成是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的东西,而在论述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时,又认为必然性和偶然性密不可分,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中,并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纯粹的必然性或纯粹的偶然性都是不存在的。这就造成了理论上的自相矛盾。  相似文献   

17.
《新学术》2007,(2)
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使得人们在认识论上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既然外力是一切运动变化的原因,亦即外力与运动变化有严格的因果关系,那么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是被严格决定的,机械决定论由此而产生。但用这种思想解释整体性问题时它的局限性就显示了出来。  相似文献   

18.
卡尔·波普不仅是当代声名显赫的科学哲学家,而且也是一个自狄尔泰、李凯尔特、克罗齐、斯宾格勒以来否定历史决定论的集大成者。他在《历史决定论的贫困》和《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二书中批判历史决定论是“一种拙劣的方法”,并暗示人们:承认历史必然性是历史决定论者“贫困”的根源,摆脱这个“贫困”的唯一途径,就是用历史非决定论取代历史决定论。  相似文献   

19.
记忆因果关系是当前记忆研究的一个核心话题。文章重点关注了记忆因果关系问题,首先,分析了传统记忆因果理论的两种形式,即经典记忆因果理论与新经典记忆因果理论,以记忆痕迹的分析为核心阐明了传统记忆因果理论的缺陷与困境。其次,对以机制为导向的记忆因果理论进行了细致的解读,指出其解释优势就在于具有结构性、层次性和功能性特征,归纳了记忆因果关系的机制解释进路,结合神经科学的实验研究论证了记忆因果关系的机制解释必要性。最后,指出以机制解释为导向的记忆因果关系研究是当代记忆因果性研究的新范式,强调这一研究进路不但能有效地规避记忆因果关系的偶然性,而且有助于建构出一条从现象到机制的新路径,从而更好地探索包括大脑、行为和意识在内的记忆连接之谜。  相似文献   

20.
“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个观点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也暴露出来了。因为仅仅认识必然性人们所能得到的只是一种低水平的自由,即只能是利用自然界的现成物。人类要获得高水平的自由,就不能仅限于认识机械的必然性,还必然认识统计规律性、偶然性,以及由必然性与偶然性、由各种不同的必然性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种种可能性。自由必然包含选择的因素,必然性提供的是唯一性,只有可能性才为有选择的自由提供多样性发展的客观依据,所以自由是认识和实现一个可能的世界。这个可能的世界不仅是指客观世界,而且包括人本身。人本身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因自然、社会环境的不同,因经历和所受教育不同而有多种可能的发展。可能性渗进了主体的因素,面对各种可能性,人发挥自身选择的主体能动性,创造自己的新生活。把握这一点,对于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