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韩礼德的概念功能包括经验功能和逻辑功能,经验功能主要由及物性和语态体现,及物性是表达概念功能的语义系统。文章从及物性角度对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三个英译本进行对比分析,分析不同译者过程类型选择的异同,总结及物性角度下中外译者翻译共性及差异,结果显示:国外译者更倾向于忠实原文,造成原诗内涵缺失,国内译者则更注重在翻译过程中传递原诗内涵,但中外译者都可通过对原诗及物性的分析加深对原诗的理解,从而翻译出既忠实于原文又很好传递原诗内涵的译文。  相似文献   

2.
系统功能学派认为,语言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是人类进行交际的重要工具,自然,语言也就具有许多功能。韩礼德认为语言具有三大纯理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以及语篇功能。其中,概念功能又包括两个部分:经验功能和逻辑功能。而及物性则是经验功能的体现形式之一。本文首先对及物性的六个过程进行介绍,然后对英文诗歌《Love》进行及物性分析,以探查及物性的各个过程在诗歌中的分布,进而对诗歌中出现的及物性过程所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虽然义务教育教材广泛地使用了多模态语篇建构学科知识,但教材如何实现知识建构的本质规律并未被充分说明。功能语言学对多模态语篇的研究揭示了人类如何通过及物性过程传达经验知识的模式,为学科知识建构的探索、教材编写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提供了借鉴意义。文章以此为基础,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人教版义务教育数学和物理教材中选取72篇多模态语篇,分析其如何利用多模态资源实现知识建构的模式,发现不同学科知识建构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具体而言,语言模态的及物性过程分布相似,体现形式趋同;视觉模态的及物性过程分布、视觉结构差异较大;两种模态互动的及物性过程只有3种类型发生符际对应。   相似文献   

4.
及物性是系统功能语法中概念功能部分所包含的经验功能的一个十分活跃的方面.语言的经验功能涉及到各种类型的言语过程、参与者以及环境成分.过程包括事件、状态和关系等;参与者指的是涉及某一过程的人、物及抽象概念;环境成分指与过程有关的时间、地点、方式、原因、条件等因素.过程和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是通过及物性网络来表达的.因此,及物性系统要描写的是过程的类型、过程与参与者以及参与者的属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以Halliday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家认为,概念功能、人际功能以及语言本身具有曲语篇功能构成成人语言的三大纯理功能。概念功能的主要体现形式是及物性系统,它是描述小句的语义系统.本文以及物性及其六大过程为基础,着重阐释了它们在语篇分析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英文简讯的及物性体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裁分析是对语言形式与语言功能相互关系的深层次解释.及物性是一个语义系统.简讯这一体裁受其话语范围、写作要求和社会功能的制约,及物性体裁特征表现为物质过程、言语过程和关系过程的高频率出现,及物性分析说明了体裁是一种内部特征鲜明、高度约定俗成的交际事件,而且在建构语篇时语言使用者必须遵循不同体裁所具有的规律性和制约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系统功能语法中的及物性理论,统计分析了弗罗斯特的诗歌Mending Wall中及物性过程分布特征,进而论述诗歌中及物性特征的选择对解读诗歌主题的文体作用,以此证明及物性结构的分布特征乃是作者突显诗歌主题所作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8.
经验功能作为系统功能语法中纯理功能的一种,其再现在古诗英译中有着重要地位。及物性过程是经验功能的核心,经验意义是通过及物性过程体现出来的。对于同样的事物情形,不同的译者会采用不同过程类型的句式,从而达到不同的语篇效果。本文统计了《木兰诗》三种译文各自及物性过程所占百分比,比较其分别再现原诗经验功能的效果,进而尝试从功能语法角度,为古诗英译寻找较为客观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
以功能语法中的语态类型有关理论为理论框架,分析汉语经济新闻语篇对语态类型的选择特征,体现语篇对语态类型选择上的限制作用,并进一步对汉语经济新闻中的被动语态中的被动标记级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利用系统功能语法对英语报纸中的新闻语篇进行分析。从《纽约时报》官方网站下载语料并建立语料库。从中选出12篇新闻作为样本进行手动分析。围绕三大语言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对体现其词汇语法层面的及物性与语态、语气与情态、主位结构以及字系结构系统进行详细分析,进而解释情景语境的3个变量(语域、语旨和语式)如何在语义层面决定功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综合Swales的体裁分析和Halliday及Martinez功能语言学中动词的及物性过程(Transitivity Processes)研究,从宏观和微观上对64篇中外语言学领域类学术期刊摘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1)文化差异会对摘要的写作产生重要的潜在影响;(2)对研究方法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摘要写作;(3)中英期刊摘要在语步的分布和选词上有较大的不同.提出中国学者应注意摘要写作,规范学术摘要写作,和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12.
语步分析是进行体裁分析和体裁研究的主要方法,也是分析论文摘要的重要手段。本文运用语步分析的方法,依照John Swales确立的导言-方法-结果-结论(IMRD)四语步模式,对72篇航空航天领域的中英论文英文摘要中的语步进行了基于语料的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中英论文的英文摘要在宏观的语步结构和各语步的语言使用特征上都存在较大差异。中国科技工作者在撰写论文英文摘要或进行摘要汉英翻译时应对此予以重视,以促进科研成果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13.
英语学术论文中时态的使用常常遵循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根据体裁分析理论,将分为五个语轮;用统计的方法,对各语轮中时态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研究,实证了其差异性.研究侧重于时态使用差异所反映出的倾向和语句的意向功能,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本研究以期为英语学术论文的阅读与写作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体裁分析是研究论文摘要的重要手段。建立了航空航天中英文论文摘要各50篇的语料库,依据体裁分析理论,对比研究了中英文摘要宏观结构的各个语步,研究了英文摘要的语言特色,并探讨了中文摘要英译版语言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展现了航空航天论文英文摘要的语步模式为背景-目的-方法-结果-结论,显示了英文摘要的语言特色,同时也揭示了中西学术文化的差异,以期对中国当前学术文化建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采用语料库语言学研究方法,借助于自建的语料库,运用Wordsmith6.0语料库分析软件从书写层面、第一、三人称及情态动词的应用及分布情况、被动语态、名词化结构等方面对国内外各50篇水利期刊上的英文摘要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了中外研究者在论文摘要写作上的异同,也为国内研究者英文摘要的撰写带来了启示。  相似文献   

16.
论文从5本食品科技类SCI高影响因子期刊中随机抽取75篇论文摘要,对其语篇结构和语言特点进行描述性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在语篇结构方面,食品科技语篇摘要的语步依其基本顺序逐一呈现;所有摘要都包含结果语步,其次为方法、结论、目的和背景语步。在语言特点方面,情态动词、被动语态、动词时态和人称代词的语步分布有所不同,并在使用频率上也存在较大差异。本论文通过对食品科技语篇摘要的描述性分析,力求发掘食品科技语篇的建构方法,也为解释科技语篇的建构模式提供理据性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采用语料库统计分析法,从语体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国内外期刊科技论文英文摘要进行语体特征的数据收集及对比分析,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在摘要长度、字系结构、时态、语态等句法上与英语母语学习者之间存在明显差距。中国英语学习者倾向于使用简短句子,时态上一般过去时使用比例明显低于英语母语学习者,将来时和其他复合时态也偶有使用,同时,受直译和传统观点的影响,使用被动语态的比例明显偏高。提出科技论文英文摘要写作要在内容上按照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的结构将科技论文的内容交待清楚,时态上多使用一般现在时,语态上常使用主动语态。  相似文献   

18.
语言通过意义将纷繁复杂的世界经验识解为各类图形,并由词汇语法层的及物性系统体现。语言使用者选择不同及物性过程来表征世界经验时,其实际选择受到语言使用者自身经验、情景语境及文化语境的影响。分析约翰.斯坦贝克的短篇小说《菊花》及物性系统的相关文体特征,有助于揭示文本的深层主题意义: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女主人公所代表的女性世界被禁锢于家务和园艺中,在其他社会活动中只是被影响的对象,体现被动性;男性世界则专注于物质活动,极少用"心"去感知世界,缺少感性思维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也失去了自我,变成了受客观环境支配的对象。  相似文献   

19.
基于Sam raj语类集研究,对比英汉语言学各20篇文章的摘要和引言语步/步骤出现频率,并进行Ch i-square检验。结果显示:1)摘要中出现的"结论"和3个引言步骤英汉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引言中各步骤英汉出现频率相似;3)4个步骤使摘要和引言在语类集之间交互:其中3个引言步骤在英文语类集中一致性表现更为明显,而"目的"语步/步骤在摘要和引言语类中英文的出现频率都低于中文,文章对"目的"的"意会性"进行了讨论。从语类集的视角开展英汉论文语篇的对比研究能够促进跨文化的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20.
英语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使用场合与意义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语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的句子表征同一事件,但其使用的意义和场合不同。本文以主位一述位理论和及物性理论为依据,分析了他们的不同。并以实例讨论了他们在不同的场合的不同意义,以及在语篇中的衔接作用和与语类的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