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认识论的研究,往往偏重于它的宏观方面,即着眼于实践对认识的关系、认识发展阶段的划分以及真理等问题。这种研究是极为必要的,它对于系统理解和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显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但是,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实践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神经生理学、心理学及大脑科学的发展和所获得的巨大成果,如果对认识论的研究仍然停留于原有水平,显然就远远不够了。实践中不断提出的新问题和新材料,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作出新的概括和总结。因  相似文献   

2.
就象对哲学领域其他问题一样,对实践问题,黑格尔以他的客观唯心主义为基础,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对实践问题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探讨,为实践观点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也为马克思主义实践学说的创立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料。因此,研究黑格尔的实践观,对于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学说的历史渊源,是具有一定意义的。 对实践概念的基本规定 黑格尔对实践概念的规定是客观唯心主义的。由此出发,他当然要把实践当作他的“绝对观念”自我发展的环节。  相似文献   

3.
国际关系理论中的本体论概念遭到很多曲解和滥用,不少学者把本体论概念放在一个发展理论的至高无上的位置,认为没有本体论研究就无法推动国际关系理论的进步。这种看法既源于哲学中本体论问题的深远影响,也源于一些学者对本体论、认识论等基本哲学概念缺乏全面认识的情况下盲目推崇本体论概念的价值和作用。本文首先回顾了哲学中本体论概念与认识论概念的发展史及其关系,强调认识论分离和独立于本体论是近代科学发展的前提。进而,作者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国际关系学者容易在本体论问题上陷入的几个误区和滥用本体论的主要形式。最后,作者提出,本体论概念在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作用非常有限,社会事实本体这样的概念并不能为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提供一个真正坚实的本体论基础,以本体论的研究来推动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只是一种虚构的承诺。  相似文献   

4.
<正> 主体和客体这一对概念,在不同的学科领域内,反映着不同的对象,因而具有不同的含义。在哲学的认识论中,主体是指认识者,客体是指被认识者或认识对象。认识者与认识对象之间的作用和被作用、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表现为由实践、感性和理性等认识环节构成的认识的行为和现象。这种行为和现象是认识论研究的对象。哲学上所谓的认识论,就是人们对这种行为和现象以及它们发展的规律进行认识所形成的概念、观点、  相似文献   

5.
顾红亮 《江汉论坛》2005,46(9):36-38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把实践理解为改造世界和改造自我的统一,理解为认识论、历史观和伦理学的统一。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新提法和新概括,是毛泽东等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中国化过程中所作的一种创造性阐释。同时,我们又有一个侧重从认识论角度来阐释实践概念的传统,造成实践概念理解上的偏差,构成对前面一个思想传统的制约。我们大致有五方面的理由可以解释理解偏差的成因。  相似文献   

6.
如何理解“实践”这一概念的含义,涉及到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作用,涉及到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认识论、历史观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实践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居于特殊地位,这在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工作的同志中历来是认识一致的。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重新认识实践范畴,重新解释实践概念的内涵,从而把实践范畴从过去的一个认识论范畴扩展到社会历史生活领域,把它看作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存在形式,对于拓宽和深化人们对实践概念的理解,准确而全面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但是,把实践抬到哲学本体论的高度,用实践范畴取代唯物主义本体论的物质范畴、存在范畴,并因此导出所谓“物质是否是独立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疑问,进而否认客观实在的客观性,是令人不能接受的。本文将立足于目前哲学研究中的热点和焦点,逐一驳斥“实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哲学中的“人文关怀”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概念。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是说明人的存在方式和发展基础的总体性概念 ,应从世界观、认识论、历史学的各个层次上给予考察 ,不能出现任何一种考察的缺位。马克思的实践论作为科学范导和人文关怀相统一的哲学思想 ,实现了对人文关怀维度的真正敞开。用科学主义态度片面理解人的实践 ,把社会实践看成是物质运动过程 ,这种对实践解释的“人学缺位”才是马克思哲学中人文关怀维度被遮蔽的真正原因。马克思的实践论是他的哲学中的一以贯之的理论硬核 ,它之所以长期被限制在认识论中 ,这既有历史的客观原因 ,又有哲学理解上的缺陷。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总体上规定为物质本体论哲学 ,这是实践论被“囚禁”在认识论中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皮亚杰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长期从事于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发生认识论是他数十年研究成果的概括和总结。他的发生认识的宗旨是通过对儿童心理的分析,研究各种认识的起源;探讨的中心问题是“新认识的建构”问题。因此,发生认识论是运用发生学的方法来考察概念和运算的心理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布迪厄的"实践理论"及其对社会学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阿尔及利亚的人类学研究使布迪厄对实践问题产生了兴趣,引发他对结构主义人类学、理性选择理论蕴含的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认识论的批判,场域与惯习、实践逻辑、资本与利益、规则与策略等概念与命题构成了实践理论的基本内容。布迪厄的大部分经验研究立足法国社会,他的研究并不是要建立关于实践的一般性规范理论,而是致力于提出指导社会科学研究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即关系主义的分析策略与反思的基本态度。对实践理论的解读与评价必须把握以上基本原则。对社会学研究而言,布迪厄启示我们,要反对学究谬误,注重理论与经验研究的互补,重视认识论、方法论训练,坚持社会学的反思态度。  相似文献   

10.
生活认识论作为我国认识论研究新的发展方向,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就被一些学者所重视和提倡,但大多是从宏观上论述的,从微观入手系统论述的较少.生活认识论要想在新的世纪有所作为,不仅要从宏观上考察,而且还要深入到认识论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实践层次来探索.鉴于此,试从实践主客体关系、实践目的、实践逻辑等六个方面对生活认识论加以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1.
创立于19世纪、建基于经典自然科学之上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人类认识论史上的伟大丰碑。但是,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当代社会实践的需要,也给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几年以来,我国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通过自身的批判反思,已在酝酿着新的重大突破。人类认识史一再表明,每当理论研究迈向重大突破时期,方法论问题总是显得格外重要。科学史上因方法论的失误而导致错过重大创造发明机会的教训,不胜枚举。同样,重视和重审认识论研究方法论,对于今天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本文拟就当前认识论研究中的几个重要方法论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管之见,试作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12.
<正> 近几年来,人们在讨论主体和客体问题时,一般认为,主体是指能够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社会的现实的人.简而言之,人只能担当主体角色,即"主体=人".因为主体概念的规定性,不仅要影响到对客体概念的规定性,而且还要影响到对主体和客体同意识和物质的关系、主体和客体同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人们进行实践和认识的本质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整个认识论中很多问题的深入研究,所以有必要对"主体=人"这个规定进行辨析,以便深化对主体概念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生活认识论作为我国认识论研究新的发展方向,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就被一些学者所重视和提倡,但大多是从宏观上论述的,从微观入手系统论述的较少。生活认识论要想在新的世纪有所作为,不仅要从宏观上考察,而且还要深入到认识论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实践层次来探索。鉴于此,试从实践主客体关系、实践目的、实践逻辑等六个方面对生活认识论加以比较研究。   相似文献   

14.
主体是近现代各派哲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谈论有关实践和认识(亦即改造世界和认识世界)的问题,便离不开谈论“实践一认识”活动的主体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十分重视和强调主体在自己整个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同时这种重视和强调又是完全科学的。只有正确理解主体概念及其与客体的相互关系,才能正确解决哲学、特别是认识论中的其他问题。为此,我们有必要对主体概念的科学涵义作一番认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自然主义认识论从个体到社会再到实践维度的转向与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科学社会学在传统逻辑经验主义认识论的影响下产生、发展直至解构;科学知识社会学借助自然主义与相对主义认识论对科学社会学提出挑战,并促使自然主义认识论由个体认识维度转向社会认识维度,但在科学规范问题上存在无法克服的缺陷;重视实践转向,是推动后科学知识社会学及自然主义认识论发展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6.
刘长庚 《江淮论坛》2003,(5):105-109
感性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本文以为:在传统的本体———认识论哲学体系中,它标识着主体的认知能力;而在当代的实践存在论哲学基础上,它却意指生命现实之当下直接的存在方式;以感性为基本特征的实践构成了现代哲学的存在论基础。这一由认识论层面的认知机能向本体论概念的转变,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本文试图对这一历程进行简单的梳理。  相似文献   

17.
把实践观点导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的过程和发展,这是认识论之所以科学、之所以能够成为科学的两个根本之点;这两个方面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中是统一的。正确地理解认识的真理性标准问题,以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考察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对于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识论,对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都有重要意义。一人类认识的全部历史,就是主观和客观、思想和存在的矛盾运动的历史。在思维和存在的矛盾运动中,实践是沟通两者之间关系的桥梁。认识始于实践,又反转来服务于实践。实践不仅是认识的来源,而且是全  相似文献   

18.
真理检验问题是个极其重要的哲学认识论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找到了一条正确的出路,即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代西方分析哲学则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相当细致的逻辑分析和语言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赞同将哲学活动完全归结为分析的做法,但在认识论研究,特别是在真理检验问题的研究中作些必要的逻辑分析和语言分析,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精细化或深刻化不无裨益。本文试作一尝试,期待认识论专家和学术同人的批评。  相似文献   

19.
美的概念产生于原始存在论哲学中,认识论对美的解释割裂了美的整体性,造成美学争论此起彼伏。李志宏教授从认知的角度否定美的本质的存在,是混淆了对美的认知和"美本身"。新实践美学是对实践美学的进一步发展,是现阶段对美的研究最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俞吾金深刻揭示了用抽象认识论哲学思维模式理解马克思实践概念做法的错误,提出用生存论思维模式来解读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具有明显的现实性和合理性,但其理论还不够彻底,对实践概念的理解依然是抽象的、片面的。在俞吾金的生存论阐释模式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实践就是人的现实生活,把人类现实生活的所有基本要素都纳入到实践范畴中。新的实践观使近代认识论哲学、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真正走向完成,并为建构一个能够统合所有社会历史科学的宏观社会历史理论提供了事实基础和理论原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