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十年来,中外学者开始关注《圣经》一书的文学特性,在研究《圣经》的叙述结构、文体风格、虚构特征等方面建树颇多,牢固确立了《圣经》的文学经典地位,《圣经》文学研究渐成显学。这些研究都抓住了《圣经》文学研究的根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就《圣经》的"文学性"做了某些探索。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圣经》的解释权一直被教会权威所把持。为了正确解释《圣经》,消除神学家的偏见,斯宾诺莎在对传统的《圣经》解释方法及各种错误观点予以严厉驳斥的基础上,依据解释自然(解释自然在于解释自然的历史)的方法,首次明确提出了“据《圣经》的历史以研究《圣经》”的普遍法则。他视该方法为解释《圣经》的唯一正确的方法,同时又具体剖析了该方法的“困难与缺点”。斯宾诺莎的《圣经》诠释学理论不仅为以后科学解释和批判《圣经》奠定了基础,而且对后世诠释学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当代意大利维柯研究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1725年,维柯在致贝尔纳多·马里亚·贾科神父的信中,对他新近出版的《新科学》所遭受到的冷遇,深表失望。维柯这篇雄辩的富于《圣经》隐喻的书信体散文,是对18世纪文化提出的一篇激烈的诉状。他把那不勒斯说成是荒场,这是一个典型地据《圣经》作的形象比喻,因为似乎没有人注意到他的杰作。维柯把《新科学》的失败归咎于据说源于法国的“腐败的文学风  相似文献   

4.
去其偏颇 得其神明——鲁迅与《圣经》简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鲁迅一生坚持科学,反对各教派宣扬的宗教神话,但却将了解宗教视为必要的修养。因此,从他丰富的著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世界三大著名宗教——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十分熟稔,多有论述,对那些较小的宗教流派也有一定的研究和阐释。本文侧重论述了鲁迅与基督教经典《圣经》的密切关系、对《圣经》的评价、对《圣经》故事的改编,以及对《圣经》词语典故的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5.
女性主义批评从女性主义角度研究《圣经》,提出了很多新见解,主要体现在《圣经》中的夏娃形象、路得形象、以斯帖形象和《雅歌》中的女主人公形象上。  相似文献   

6.
相对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其他倡导者而言,周作人对基督教文学,特别是《圣经》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在《欧洲文学史》、《艺术与生活》、《谈龙集》、《谈虎集》等多部著作中均有深入的探讨。他的主要观点是:一、《圣经》的中译本是中国最早的欧化的文学的国语,对中国语言的改造能够起到帮助作用;二、《圣经》里的牧歌及恋爱诗在中国很少见,可以帮助中国的新兴文学衍出一种新体;三、西方现代文学中的人道主义思想基本上都从基督教精神出来,非常值得注意和研究。五四前后周作人在翻译、介绍、研究西方文学方面的突出成就同他对《圣经》的研究关系很大,于此得益非浅。  相似文献   

7.
相对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其他倡导者而言,周作人对基督教文学,特别是《圣经》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在《欧洲文学史》、《艺术与生活》、《谈龙集》、《谈虎集》等多部著作中均有深入的探讨。他的主要观点是:一、《圣经》的中译本是中国最早的欧化的文学的国语,对中国语言的改造能够起到帮助作用;二、《圣经》里的牧歌及恋爱诗在中国很少见,可以帮助中国的新兴文学衍出一种新体;三、西方现代文学中的人道主义思想基本上都从基督教精神出来,非常值得注意和研究。五四前后周作人在翻译、介绍、研究西方文学方面的突出成就同他对《圣经》的研究关系很大,于此得益非浅。  相似文献   

8.
近几十年来,中外学者对《圣经》文学性的研究,牢固确立了《圣经》的文学经典地位."圣经文学研究"历经研究"圣经中的文学",到解析"作为文学的圣经",内涵渐趋丰富.本文探讨了西方文学、中国文学与《圣经》内在而深刻的联系,揭示了《圣经》基督教对西方文学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圣经》是在全球范围流传最广 ,印数最多的一本书 ,它对整个西方乃至世界的影响渗透到文学、艺术和日常生活各个领域。要研究外国文学就不能不研究《圣经》。在《圣经》中有许多神话和传说 ,也有许多重复和相互矛盾的地方。本文以《圣经》中《创世记》为结点 ,比较了其叙述矛盾之处 ,并试图解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0.
从《一报还一报》看莎翁剧作与《圣经》之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莎士比亚戏剧《一报还一报》的创作时间与《詹姆士王钦定本圣经》的编纂时期不谋而合。这出戏剧代表了人们从人性的角度理解和看待《圣经》的新时尚。文艺复兴时代倡导的人性与传统的神性之间的矛盾在莎翁剧作中普遍有所反映,而《一报还一报》尤其贯穿着《圣经》教义与尘世现实的种种冲突。无论是在情节发展上,还是主题思想与措辞用语上,该剧都与《圣经》有着难解难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圣经》是西方文化源头之一,对基督教文化和思想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从基督教文化语言与《圣经》渊源入手,以《圣经》中较为典型常用的数字、动物、习语或事件为例证进行说明,主要分析了《圣经》与基督教文化国家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寓意和关系,揭示《圣经》词汇的喻意对基督教文化的习俗、思想生活、人文文化和道德价值观的影响,进一步探悉《圣经》与基督教文化息息相关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2.
《圣经》对英国文学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圣经》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而且还是一部文学巨著,这一点恐怕是世所公认。然而,在浩瀚的英国文学史著作中,把《圣经》作为文学作品加以专门研究和评点还不是很多的。这也许是因为《圣经》并非一人所作,并非一国所有的缘故吧。《圣经》对英国文学有着源远流长的影响。许多作家的文艺观,他们的小说、戏剧、诗歌乃至语言风格都程度不同地受到《圣经》的影响。一位研究英国文学的学者小泉八云说:“说英文圣经是英国文学上的仅次于莎士比亚之最伟大的作品,并且说它在  相似文献   

13.
渡船──评《圣经典故辞典》金磊由谢金良等主编的《圣经典故辞典》已由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一般的理解,工具书都很枯燥,只供查阅。可这本辞典却不同。《圣经》一书,出现在遥远的古代。它是由《新约》与《旧约》组成的。两书合并,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新旧约全书》...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中国学者对霍布斯的经典著作《利维坦》第三、第四部分,即《论基督教体系的国家》和《论黑暗的王国》重视不足,重点解读了此两部分。都铎王朝宗教改革之后的英国成为了新教国家,这使得人们的得救观念产生了混乱,即对谁是《圣经》的权威解释者产生了疑问。鉴于此,霍布斯在《利维坦》第三、四部分里试图重塑《圣经》解释的权威,这个权威就是世俗主权者。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初,《圣经》被新文化运动先驱作为启蒙民心的精神工具,对五四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革后的朦胧诗人遭遇了理想的幻灭,在西方现代派思潮的吸引下,一反现代文学作家对待《圣经》的实用态度,而产生了准神学意义上的十字架情结:舒婷在《最后的挽歌》中渴望着灵魂的救赎、顾城在《英儿》中幻演着耶稣、海子更是用他的创作和青春的生命来模拟《圣经》.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圣经》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从而使大学英语教学更加有针对性,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中《圣经》文化对大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影响和策略,认为《圣经》文化对大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开拓国际视野、提高对世界文学和艺术作品的理解力和鉴赏力、培养人文主义精神和道德价值观都有积极的作用和影响,因此,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渗透《圣经》文化知识、开设《圣经》文化公选课或《圣经》知识讲座,已显得越来越有必要.  相似文献   

17.
艾青与《圣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并非偶然。作为欧洲文化代表性的典籍《圣经》,对西方文学巨大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因这方面已属常识,无须赘述了。值得注意的是,《圣经》对于中国新文学的影响。五四运动前夕,我国就有了白话翻译的《圣经》。这自然会给开拓白话文新途的先驱者们提供一块他山之石。当时曾有人反对新文化运动,竟然攻击说白话文新文学都是从《圣经·  相似文献   

18.
《圣经》不仅是一部神学经典,亦是一部文学巨著。突破传统的《圣经》研究方法,从纯语言的角度出发,在功能语法人际功能理论的框架下,对圣经语言的语气进行分析,揭示《圣经》魅力及其产生深远影响的根源。  相似文献   

19.
《圣经》是基督教经典巨著,在英美流传最广、影响巨大的文学名著,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一颗璀璨明珠。霍桑的不朽之作《红字》与《圣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霍桑在《红字》中将《圣经》里的观念和意象(主要是罪,赎罪,背叛,欺骗等)作为其作品的焦点的应用;二是霍桑对圣经典故的巧妙化用。因此,客观、中肯地探寻《圣经》中的典故对欧美作家作品的影响,对于全面、准确把握世界文学发展的脉络和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是一位基督徒,其成长经历深受《圣经》的影响,作品《红字》中流露出了作者的《圣经》情结,在故事的人物形象和性格塑造方面借鉴了《圣经》原型,故事情节方面也巧妙化用了《圣经》典故,并将《圣经》中的U型叙事模式予以灵活展现,整个故事无疑体现了《圣经》文学元素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