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关于行政立法主体补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立法主体,不仅包括制定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行政机关,还应当包括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授权制定“规范性文件”的其他行政机关。因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可以、而且有必要把某些立法权授予其他行政机关行使;其他行政机关依授权制定“规范性文件”,实质上就是一种立法行为。认识和肯定这种行政立法主体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行政立法主体,不仅包括制定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行政机关,还应当包括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授权制定“规范性文件”的其他行政机关。因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可以、而且有必要把某些立法权授予其他行政机关行使;其他行政机关依授权制定“规范性文件”,实质上就是一种立法行为。认识和肯定这种行政立法主体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教育行政主体不仅仅包括各级教育行政机关 ,还包括其他国家行政机关和教育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明确教育的行政主体对依法治教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行政法制监督作为一种法律制度,是依法行政和行政法制化的重要内容。权力机关作为国家行政法制监督的主体,其对行政的监督是行政法制监督的重要方面。我国的权力机关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它在我国现行的行政法制监督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运行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权力机关的行政法制监督也呈现出不足和弊端。  相似文献   

5.
行政机关是行使行政职权,管理行政事务的国家机关。它除了身为行政主体,可因职务侵权而承担行政赔偿责任外,也能作为机关法人,因民事违法而承担民事责任。这两种责任虽然皆因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所致,但其性质却迥然不同。长期以来,由于法学界大多只注重研究行政赔偿责任,对行政机关的民事责任极少有人问津。以致,在我国有  相似文献   

6.
我国传统行政主体理论存在概念界定混乱、范围模糊、责任主体虚设等诸多缺陷,传统理论中一般认为行政主体只包括行政机关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第三形态是社会治理模式发展的新选择,是基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国家职能的转变而建构的,行政主体理论应随之革新。比较与借鉴西方主要国家的行政主体理论,在以民主为核心的第三形态视角下重构行政主体,应将行政主体范畴从传统理论上的“行政机关与授权组织”扩充到行政法第三形态视角下的“行政机关、授权主体以及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其他组织”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7.
行政法制监督是行政法制监督的主体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通过法定的方式,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所进行的法制监督,其内容包括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监督和合理性监督。在我国,行政法制监督的主体是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行政机关以及人民群众、社会团体。(注)  相似文献   

8.
行政公开概念辨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行政公开与行政公开制度、行政公开原则是三个不同层次的概念.广义的政务公开包含了行政公开,而行政公开又包含了行政信息公开.行政公开的义务主体既应包括国家行政机关,也应包括法律、规章授权的行使行政职权的组织;其内容既包括行政信息的公开,也包括行政活动过程的公开;免除公开的信息是指国家法律规定保密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其公开的方式是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当行政主体不履行依法公开的义务时,关系人可以对其申请行政复议或起诉.  相似文献   

9.
一个城市中只有一个城建行政执法主体,那就是城建主管部门,它是政府的职能部门,是由国家依法设立并代表国家行使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权力的行政机关。城建执法主体的职权不同于一般权力,它具有强制性、单方性、优先性与职责的统一性等特点。职责的核心即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10.
现代行政规制改革是我国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步骤。公众参与作为行政规制的重要制度,在行政规制的完善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行政规制公众参与模式主要有利益代表模式、合作治理模式和社会监督模式。行政规制公众参与利益代表模式主要强调分散利益的具体保护和部分公众的正义救济,行政规制公众参与合作治理模式主要强调行政规制主体与被规制主体的合作协商关系,行政规制公众参与社会监督模式主要强调社会公众对于行政规制机关的公民监督权利和政府信息公开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外在特征是以经世致用为基本价值取向 ,探求治国的学问和方法 ;它凸现人的政治行为的价值目标 ,强调个体自觉的道德主体性 ,是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生产方式上的一种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2.
近代以来,我国在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与治理过程中,对“西北边疆”的认识与界定是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最终的形成是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后,传统封建王权国家被迫与国际社会接轨的结果,既符合我国政治地理的演变历史,也符合现代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一般规律,,由此,边疆治理观念发生变化,首先在由传统“塞防为主”国防布局向近代“海防、塞防并重”的国防布局变迁中,维护西北陆权是伸张海权的基本前提;其次,西北边疆由国内地缘政治要素向国际地缘政治要素升级;第三,两个层次的“西北边疆”具有特殊重要的国防意义。至此,确定西北疆界、守卫国土成为近代以来我国作为民族国家对西北边疆治理的主旨。  相似文献   

13.
在国家目的论看来,由于国家的公共性在于其正义性、美德性,因而国家公共性的实现要依赖于国王,君主的个人道德修养和人格品质,治理国家应以德政为主。在国家手段论看来,由于国家的公共性在于普遍而平等的约束性,因而国家公共性的实现要依赖于民主制,治理国家应以法治为主。然而,就当前来说,国家的公共性越来越受到了广大民众的质疑。人们对国家的公共性问题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这就要求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必须关注和研究国家的公共性及其实现问题,以使国家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既有效率而又不失去其本真的公共性,进而促进人类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西方两大行政范式被概括为官僚行政与民主行政。官僚行政与民主行政在时间性和空间性上存在很大的差别,二者分别存在不同的时间价值和空间选择。而作为大国家的中国在社会治理上如何认识自己,进行适当变革,则必须对两种模式进行认真对比,扬长避短,选择能够适应中国国情的治理范式。在选择治理范式的时候也要注意从时间和空间维度考虑,结合中国客观实际的时间和空间特征建立灵活有效而且能够解决现实问题的治理模式,提高国家效能,并且这一范式对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基础性的建设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宪法的制定和修改 ,反映了我们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在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实践中 ,不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经历的一条确立———发展———创新的历史发展过程 ,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所具有的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和治国责任感  相似文献   

16.
吏治的好坏影响着民心的向背,民心的向背决定着王朝之兴亡、国运之盛衰。乾隆中后期以来,清王朝吏治败坏,腐败丛生,整饬吏治势在必行;咸丰帝即位,肃顺秉政,接连兴起几个大狱,意在抑制腐败;肃顺对吏治的整顿,为清室的"中兴"扫清了道路,提供了条件;肃顺整顿吏治的成效虽然是明显的,但他对官吏的惩处既没有超越法律的规定,与前期同类案的处治相比较也没有从严;吏治腐败已成为王朝的痼疾,肃顺并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澄清晚清吏治。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自建国以来连云港市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演变过程,查找了连云港市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结合市情进行资产整合及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健全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选择适合自身的正确的监管模式等方面完善连云港市国有资产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主要西方国家行政理论的变迁,并立足于国情对如何理解和把握西方国家公共行政理论变迁中所体现的价值取向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社会互动是边民惯常性的行为表达。血缘、族群记忆及国家关系造就了边民社会互动的主体内容,边民有序的社会互动有助于国家治边意志的实现,而边民无序的社会互动行为则直接背离着民族国家的治边行为。在滇越边民区域性的社会交往互动中,文化诉求感的满足是传统时期边民社会互动的关键性需求,然而经时间改造,物质利益的满足逐渐上升并成为全球化背景下,影响滇越边民社会互动行为的核心要素。民族国家只有基于边民生活实际,合理性设计并施行制度,以迎合边民不同历史时期的主导性需求,进而在边民意识中形塑极具象征力的民族国家形象,才能从根本上使边民产生并长期拥有强烈的国家认同意识。  相似文献   

20.
论北宋职役的财政属性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职役已深入到国家财政、行政、治安等方面,成为国家机器运行的客观需要.职役具有国家凭借政治权力,采用强制手段,将部分财政支出、财政欠收的风险以及财政运行和调度的成本,转移给应役民户的财政属性.职役的财政属性在为国家节省大量财政支出的同时,增加了应役户的负担,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