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行政垄断造成行业收入差距扩大已成为我国当前国民收入分配的一个显著特征,同时竞争压力的缺乏也使得垄断性行业成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限制了行业间的劳动力流动,导致居民收入流动性下降,社会收入阶层固化.应通过消除行政垄断、缩减垄断行业范围和消除劳动力流动障碍来保障机会公平,缓解行业收入差距带来的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2.
龚三乐  刘艳 《兰州学刊》2006,(10):154-156
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实际上也是一个对影响社会和谐实现的制度框架内不完善制度实施变迁的过程。制度变迁的目的在于实现社会和谐。制度变迁的任务是提升生产力水平和协调社会利益。其中,实现利益协调是制度变迁的首要任务,这需要处理好若干对关系: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垄断利益与竞争利益的关系、政府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资源配置的市场化与行政化的关系以及分配的市场调节与政策调节的关系等。制度变迁的内容包括推动市场经济制度完善、加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促进社会体制健全。文章最后提出推进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制度变迁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3.
传统行政垄断规制采取的是行政系统内部自我纠偏的模式,此种模式对行政垄断规制效果较为有限。随着我国对经济竞争政策的重视,以及行政法与经济法理论的不断发展,行政垄断规制制度创新具备了成熟的时机。从行政垄断行为规制的制度困境、行政垄断规制制度创新的必要性入手,探究竞争政策视野下规制成品油市场行政垄断的制度框架。我国成品油市场存在着行政垄断行为,不仅严重减损石油消费者的整体福利,而且阻碍成品油市场化改革,影响国家对成品油市场的监管,为垄断企业实施限制竞争行为提供便利。成品油市场行政性垄断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成品油行业主管部门运用行政权力制定含有排除、限制竞争内容的规范性法律文件造成的,进而在竞争政策视野下应当降低或放开市场准入门槛、实现政企分离、有效实施竞争政策、完善行政垄断法律责任、协调竞争政策与反垄断法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6,(6):61-67
在中国,由于行政垄断挤占了民营资本的投资机会,使放松行政垄断成为一种稀缺资源。行政垄断所造成的市场整体竞争和投资机会的稀缺,导致那些行政垄断较弱的行业容易出现过度竞争。实证分析表明,中国工业行业处于过度竞争与行政垄断并立的扭曲状态,过度竞争与行政垄断对技术创新的双重阻碍,导致中国工业行业技术创新率普遍偏低。从整体来看,工业行业行政垄断对其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分阶段来看,工业行业行政垄断与技术创新呈N型关系,随着行政垄断率的不断上升,技术创新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然后再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捍卫收入分配差距的论者通常用"机会公平论"来回击对这种分配差距合理性的质疑。但是,稀缺资源的初始分配不均等抽掉了机会公平的逻辑前提,自由竞争过程也不能保证竞争机会公平,而且,行为人的自然禀赋和风险偏好差异必将引致垄断破坏公平竞争。因此,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现实不能用"机会公平论"来加以粉饰。  相似文献   

6.
制度变迁与收入分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入分配是经济活动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也是很多学者关注的一个理论焦点。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收入分配在制度变迁过程中 ,特别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变迁过程中的变化进行分析 ,可知进行市场经济制度安排是劳动者获得公平与合理收入分配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秦蒙 《西部论坛》2021,31(1):12-23
卡莱茨基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出发,提出了垄断竞争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长理论.卡莱茨基经济增长理论基于有效需求理论阐述了资本主义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以及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原因;继承卡莱茨基经济思想的卡莱茨基主义经济增长模型进一步强调收入分配是总需求的关键性决定因素,并逐渐发展成为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分析收入分配与经济增...  相似文献   

8.
经济机会与农民在经济转型中的收入增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机会是人们获取经济利益的先决条件,与经济自由和制度约束有紧密关系。随着经济转型的逐渐深化,经济自由程度不断增强,制约经济行为人经济机会的制度约束不断发生变迁,经济机会基本格局也会发生变化。中国农民的收入增长与其自身经济机会扩展存在正向关系,只有给予农民参与经济活动的平等经济机会,尽快解除扩展农民经济机会的各种制度约束,才能缓解或消除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逐渐趋向新农村的和谐,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侯岚 《南方论刊》2007,(8):19-20
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现行行政体制中各种制度安排上的弊端以及法律制度缺失的存在,使得行政垄断成为了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的特有产物。行政垄断的存在,严重阻碍有序竞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损害市场主体的独立自主的经营权和消费者的利益,阻碍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不同经济集团之间利益关系的调整是制度变迁的主要动因 ,收入分配是利益关系调整的主要方式。我国 2 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不同的经济集团收入差距增大 ,突出的是国家与地方利益、城乡利益、区域利益、政府工作人员和群众利益。调整利益关系可以减少制度维护成本 ,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对垄断性行业职工收入过高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垄断性行业职工收入过高,是我国目前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其形成的主要原因为行业垄断、国家优惠政策、工资管理上的缺陷、国有企业收益制衡机制缺乏和宏观调控不力。解决的途径主要是:破除垄断,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经济环境;建立规范的自然垄断行业价格监管体制;完善收入分配调控制度和完善企业内部利益制衡机制。  相似文献   

12.
李芳云  张骐 《齐鲁学刊》2006,1(3):148-152
社会公正是政府行政的价值基础,而机会平等是政府行政公正准则实施的前提。机会平等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社会赋予的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最低的基本权利的机会平等;其二,是社会赋予的满足人们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较高级的非基本权利的机会平等。政府行政公正制度的建设必须在恪守机会平等理念的前提下,在分配、用人、社会保障和教育等方面实施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行政公正准则,这些准则包括分配领域的按贡献分配和按基本需要分配相结合的准则、用人领域的德才兼备准则、社会保障和教育领域的公正补偿准则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制度变迁、经济增长与利益分配三者的互动关系着手,构建了一个解释制度变迁过程的"三角螺旋"模型。这一模型将整个制度变迁过程分为六个动态的步骤,不仅说明了制度变迁如何带来经济增长和利益分配,而且对经济增长和利益分配对制度变迁的反作用进行了解释,从而为理解中国经济转型的成就与困境,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分析收入差距的变动状况,认为城镇与乡村内部收入差距较合理上升,城乡收入差距却不合理扩大;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扩大,存在背离劳动的倾向;因而使劳动力价格出现了第二次扭曲。作者认为劳动与人力资本市场产出是决定工资收入最基本的因素,但是改革以来,劳动分配份额的下降,劳动力市场的“三重分割”,行业垄断及行政垄断和劳动力供给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是工资收入第二次扭曲的原因。政府责任的缺失是更为根本的原因。要矫正扭曲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减少垄断,减轻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制度环境,同时提高劳动收入在分配中的比重,提升人力资本水平。要达到上述目标,加强政府责任,增强调控成本是调节工资收入分配合理化的根本办法。  相似文献   

15.
用博弈分析的方法研究户籍制度变迁对地方政府竞争机制的影响,并用地方政府在制度变迁中的收益变化测度竞争结果,得出:户籍制度变革会强化相同发展层次地方政府间的竞争,提升公共产品分配效率;但不同层次地方政府间的竞争收益不同,高收入区政府在竞争中占有资源禀赋优势.如果允许收入差距较大的地区之间实现居民的自由迁移,低收入区将承担大于高收入区的户籍制度变迁成本.因此,户籍制度变革宜实行分层次放开户籍限制的原则,以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在竞争中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16.
加快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及其着力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紧迫性.收入分配不公在于缺少把"蛋糕"分好的合理的分配机制: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居民收入、劳动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偏低,劳动力工资水平偏低;机会不平等的收入分配机制是导致分配不公问题的根源;公共产品供给短缺和分配不公难以发挥再分配调节收入差距的作用.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的着力点: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点应当是解决机会不平等的深层次的制度问题;充分发挥再分配在体制转型阶段促进社会公平分配的作用;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完善对公权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7.
行政垄断可能导致收入差距扩大,一方面是垄断企业劳动者的收入与非垄断企业劳动者的收入之间的收入差距,另一方面由于垄断政策的实施,排挤了一些潜在的竞争者(主要是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垄断利润里可能包含一部分普通资本所有者通过平等的竞争可能获得的收益,由此拉开垄断资本与普通资本之间的收入差距.垄断的存在,使得消费者自由选择消费的权利丧失,被迫接受质次价高的商品和服务,侵害了他们的利益.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行政性垄断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行政性垄断是一种超经济垄断,即由市场之外的原因引起的垄断,是行政力滥用的体现和结果,其产生的基础与市场要素及市场运行规律没有直接的联系。因此,行政垄断不同于经济垄断:经济垄断是市场运行规律的反映,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典型的运动轨迹是“竞争———生产集中———垄断”;而行政垄断并非市场运行规律的体现,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权力的恶性膨胀和行政权力的滥用。行政性垄断以行政权力为支撑,借助于行政权力权威干预经济,具有鲜明的强制性。在行政垄断的许多场合,实施垄断的政府或其职能部门总是设法强化该垄断行为强…  相似文献   

19.
试论反物权垄断的制度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势物权因其起点的"海拔"所具有的物权势能产生磁场效应,依靠物质媒介传递而不是价格信号以吸附周围关联人的资源从而让社会承担成本,如此反复获取收入流致使物权囤积形成物权垄断.物权垄断是在市场外消极形成,与在市场上积极行为的市场垄断有根本区别.物权排他性支配的绝对性保护了物权垄断,但权利本位是物权垄断的源泉,初次分配中的效率优先论是屏障.物权垄断所形成的贫富差距悬殊的现实是制度变迁的依据,其制度安排是使物权一元结构向二元结构转化,通过限制物权利用的附属权利,让物权人承担社会义务以实现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20.
我国产业行政垄断的制度成本估计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改革开放的 2 0年里 ,我国产业行政垄断的格局基本被打破。但是像电力、电信、金融等行业垄断程度仍旧很高 ,仍存在极高的进入壁垒 ,由此产生了极大的制度成本 ,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制度瓶颈。本文通过对行政垄断的制度成本的最低限和最高限的测量 ,分析行政垄断对经济社会的危害 ,从而说明了打破行政垄断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