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学而优则仕”集中概括了孔子的教育方针和人才观,是孔子思想的基本原则之一。对“学而优则仕”作怎样的解释和评价,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命题之一。 对“学而优则仕”这句话的解释和评价向来不一。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说法,认为“学而优则仕”的意思是“读好了书就可以做官”,即“读书做官论”。解放后对它进行了不断的声讨笔伐,尤其是在“文革”批孔中,它被视为没落的、反动的教育思想,斥之为“封资修糟粕”,被批得  相似文献   

2.
千百年来,一切剥削阶级都把“学而优则仕”奉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信条。他们为了达到“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目的,搞了一整套反动的旧教育制度,使教育成为培养剥削阶级的精神贵族的工具。文化大革命前的十七年,是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统治学校的十七年,搞的是“智育第一”、“读书做官”、仍然以“学而优则仕”的腐朽思想毒害青年一代。  相似文献   

3.
孔子与“读书当官论”黄武强以往,不但“四人帮”,而且一部分专家学者,都把“学而优则仕”当作孔子的言论来批,认为它是孔子鼓吹“读书当官论”的所谓“铁证”。尽管这两种人的批判目的不同,但是都冤枉了孔子。其实,“学而优则仕”并不是孔子之言,而是孔子的学生子...  相似文献   

4.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四人帮”一次又一次地刮起大批“学而优则仕”的妖风,说什么大学培养干部、专门人才、知识分子,“就是把大学当作获取高官厚禄的敲门砖,当作爬上精神贵族楼阁的阶梯”。“四人帮”的谬论给教育界造成了很大的思想温乱,给我国的教育事业,特别是大学教育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究竟什么是“学而优则断?大学培养干部、专门人才、知识分子是不是就是“学而优则仕”?“四人帮”为什么要如此大批“学而优则仕”?搞清楚这些问题,,对于肃清。四人帮’的流毒,明确大学的培养目标,提高大学的教育质量,使大学教育更…  相似文献   

5.
《论语》之“学而优则仕”一语,往往被人们理解为:读书,就是为了做官,而做官,又是为了光耀门楣,谋取私利。于是,“读书做官论”便被当作“学而优则仕”的代称。其实,人们将“学而优则仕”视为“读书做官论”时,却并未了解其确切含义,这就有必要为其“正名”。在这方面,已有学者进行探究。笔者也发表几点浅见,如蒙专家教诲,则幸甚。我们先也不妨将“学而优则仕”称作“读书做官论”。因为“仕”即做官,至于“学”虽然不仅仅指读书,却毕竟包含读书在内。那么,《论语》①之“读书做官论”到底是怎样的?从《论语》看,孔子确实…  相似文献   

6.
两千年来,历代经学家对“学而优则仕”都极力加以美化;“五四”以来,人们又把这句话当作“读书做官论”而痛加挞伐。笔者认为,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均不能自圆其说。 一、“优”字泽作“好”不符合逻辑。 “学而优则仕”最初见于《论语·子张》。原文是:“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北京大学《论语批注》把“仕”解释为做官,把“优”解释为好。译文是:“子夏说:‘做官做得好(的人)就应该学习,学习好(的人)就可以做官。’”  相似文献   

7.
“学而优则仕”一语出自《论语·子张》,为孔子的学生子夏所言,不知从何时起,此语便被译作“学习好了就可以做官”。直到前些年,有人才指出其错,并提出应当改译为“学习好了,有余力就去做官”。我对古文研究不多,但总觉得这种译法仍值得商榷。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古人,与今人的语言表达方式定有差异。古人说话写文章与今人一样,均需合乎常理。《论语》中记载子夏所说的原话是:“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如果把“学而优则仕”理解为“学习好了就可以做官”,那么“仕而优则学”的意思便是“做好了官就可以学习”。这显然不合常理。如果把“…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缘起在“文革”中掀起的声势浩大的“革命大批判”运动中,曾批判过《论语·子张》篇中的一句话“学而优则仕”,斥之为“孔老二”的反动的“读书做官论”;谁曾想到,“文革”结束后,同样还是这句话,却又被人褒之为孔夫子“选贤任能”、“打破宗法世袭制”的进步思想。一贬一褒,乍看水火不容,但被文探源,却是貌离神合:这两种观点都把“学而优则仕”解释为“学习如果优秀就做官”。笔者以为,从文字训治学的角度来看,这里对“学”、“优”、“仕”三字的解释与作者的本意是大相径庭的。以偏盖全、以今释古、割裂原文、断章…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学而优则仕”被作为孔子教育思想中的反动观点受到无尽的责难,这恐怕是苛求古人的一个典型事例。如果我们客观地考察一下春秋战国的社会状况,就应当承认“学而优则仕”是突破世卿世禄的贵族专政制度的一大变革,也是建立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体的前提条件,对当时历史发展曾起过重要促进作用。就秦汉以后的中国社会而言,为功为过虽然尚难说清,然而它的影响之深远却也是不能否认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从孔门提  相似文献   

10.
傻官     
袖风 《社区》2012,(20):60-61
自古以来,官场上傻官是没有的。因为当官的绝大多数都是读书人,俗话说,人从书里乖。古人们“十年寒窗,磨穿铁砚”,就是想“学而优则仕”,做乖人、当乖官。但是,也有例外,老沔阳一则“徐鸳口的传说”,讲述的就是个实实在在的傻官。  相似文献   

11.
中国知识分子群体从其诞生之初,就放弃了“启蒙”之路,沿着由孔子奠定的“学而优则仕”的路子一直走下去,幻想假现世明君之手,还“乱世”一个太平。结果是理想的破灭和人格的丧失!这一悲剧是怎样造成的?中国知识分子能否跳出这一命运的怪圈,值得人们思索。  相似文献   

12.
我国著名的古典小说《红楼梦》,堪称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一部深刻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的阶级斗争(包括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的杰出的形象化的历史。作品以巨大的艺术力量,深刻地批判了作为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的儒家思想,具有鲜明的反儒倾向。 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曾经指出:“每一种新的进步都必然表现为对某一神圣事物的亵渎,表现为对陈旧的、日渐衰亡的、但为习惯所崇奉的秩序的盗运叛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红楼梦》的整个形象体系,特别是贾宝玉、林黛玉这两个封建贵族叛逆者的形象,就是对封建社会中一直占统治地位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儒家思想的一种“亵渎”和“叛逆”。贾宝玉同封建卫道者贾政之流的矛盾斗争,集中在叛逆科举仕途和走“学而优则仕”道路的问题上。从曹雪芹对贾宝玉反“学而优则仕”的封建“正道”的描绘中,我们看到了一道十分引人注目的反儒思想的光彩。  相似文献   

13.
学而优则仕:阎真小说的审美反思与创作取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阎真的小说以“知识型”人物的成长、蜕变为主线,描写他们在当下政治文化生态下,对于个人信仰的坚守与转变过程;展示他们在角逐名利和官场争斗过程中的成败荣辱,以及由此带来的精神异化、灵魂救赎,从而对“学而优则仕”的传统人生价值观予以现代性反思。  相似文献   

14.
望子成龙,是我国数千年来父母的心愿,“学而优则仕”则是一切读书人的奋斗目标。父母把改变自己“命运”和生活劳动状况的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企盼他们刻苦读书,考上大学、中专,弄个“一官半职”、“聚敛财宝”,结束世世代代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方式。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数字几乎相当于美国人口的数量。由于中小学生基数过大,大学不可能与之同步发展,这样便出现了中学毕业生千军万马争上“独木桥”的严酷形势。家庭教育受“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和社会的  相似文献   

15.
颜之推的勉学观主要体现在对于“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学之所知,施无不达”、“博览机要,以济功业”、“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等等几方面理论以及“学而优则仕”观念的阐发之中。在方法上,他强调读书从文字入手,这是其重视基础性和实践性观念的体现。颜之推的勉学观既是特定社会的产物,又是特定文化的结晶。  相似文献   

16.
孔子在数十年教育活动中留下了巨大的思想财富,其成就不仅于教育活动和文献工作。孔子的教育活动在客观上具有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冲击奴隶制,促进社会形态转换的进步意义。孔子从“为政在人”的观点出发而主张“学而优则仕”是适应封建社会发展的要求,对中国封建社会官僚政治的形成具有深远的政治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作者认为曾国藩一反传统的“学而优则仕”,提出了读书不一定要做官。然倘若做官,则应忠言直谏、以民为本;倘若做官则不要发财,以遗后人;倘若做官,则要珍惜官声,不要仗势欺人,不要养小“衙内”。最后,做官不要贪得无厌,要善于保存晚节。作者认为曾国藩虽为封建官吏,但其官宦思想仍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孔老二这个守旧复古的顽固派,没落奴隶主阶级的代言人,为了维护濒于崩溃的奴隶制度,大肆鼓吹“学而优则仕”的反动谬论。历来的剥削阶级和一切反动派,都继承了孔老二的衣钵,并且不断给它加上一些时髦的装璜。在封建社会里,有“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儿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教子经;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散布的“读书做官”论、“下乡镀金”论;当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已经形成强大的革命洪流的时候,叛徒、卖国贼林彪又抛出了“变相劳改”论,疯狂反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与无产阶级争夺接班人。  相似文献   

19.
数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尊师重教,师道尊严”一直是师生关系理念的主流,这一理念,滥觞于先秦儒学道家各派,随中国传统文化流传至今,为中国传统师生关系定下了不可撼摇的基调。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模式已逐步由传统的封闭型转向开放型、教育的价值目标由“学而优则仕”转向“学以致用”,教育的评价手段已由“应试”评价转向“素质”评价。所有这些变化,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现代高校的师生关系的定位问题。因此,对高校新型师生关系作出分析与研究,不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读书之乐     
说到读书,明代学者宋懋澄说:“吾妻经、妾史、以稗奴,然待我于枕席者文赋,外宅儿也。”古代的读书,那是为了学而优则仕,我现在的读书,你说是猎奇也行,说是增加知识也罢,纯属消遣而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