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俗话说“人靠衣裳马靠鞍”,同样,一篇好的文章也要靠一件漂亮的“时装”来打扮,这件“时装”的主要制作材料就是语言。选择语言,加工语言,创造语言,使文章具有鲜活的词语,灵动的修辞,多变的句式,还有深厚的意蕴等,即让语言具有飞扬的文采,也就做好了这件“语言时装”。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人靠衣裳马靠鞍。语言是思想的衣裳,也就是文章的鞍。文章要鲜活感人,光彩照人,神奇动人,一定要仔细推敲语言,让语言靓起来。  相似文献   

3.
“人靠衣裳马靠鞍”。一篇文章要想得到读者的青睐,没有独到的语言功夫不行。差的语言像用麻绳拴了一串驴粪蛋,好的语言如饮醇酒、如品香茗、如沐春风。总使人内心愉悦,通体舒畅。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并总结出一套作文语言创新之法。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文章的衣裳。这件衣裳应该能够因亮丽而炫人眼目。可是,怎样才能做到亮丽呢?我们提供十种方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写考场作文如同一次时装秀。时装不仅要衣料舒适,更需光彩照人。光彩对于作文来说就是文采。高考《考试说明》在写作的发展等级中有一条明确规定:文章要有文采。它要求考生有较高的语言驾驭能力,语言要有特色,有一定的文学性,能给人语言上的美感和享受。古人讲:“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章如果语言干瘪,不生动,不形象,  相似文献   

6.
继承与创造──韩愈散文语言刍论郑国民“体不备,不可以为成人。辞不足,不可以为成文”:①韩愈认为,语言是作文的基础,是构成文章最基本的材料。要想写好文章,必须重视语言的掌握和运用。韩愈的这个观点是他对自身经验的总结。“着唐之韩愈,盖尝谓‘世无仲尼,不当...  相似文献   

7.
古人常把文章好的开头和结尾分别称为“凤头”和“豹尾”。就是说文章的开头要语言老道,简洁明快,引人人胜;文章的结尾要简明有力,主旨升华,给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感觉。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重要载体,语言表达是文章的基本功,也是评判一篇作文的重要项目。精彩的语言能使文章富有感召力和吸引力,从而更有效地表达思想内容。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由此看出文采对于文章的重要性。高考作文在“发展等级”中明确提出“有文采”的标准,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指导学生习作时,应更加自觉地重视作文语言“有文采”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们只要浏览一下历年中考满分作文,便会发现,这是一个多么丰富的语言海洋:有的意气风发,大气磅礴;有的激情荡漾,独抒性灵;有的庄谐并出,充满机智;有的委婉柔美,生动形象……语言有亮点.有文采,是这些作文受到阅卷老师青睐的重要原因。孔子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意思是文章要讲究语言美,没有文采的文章,就难以传播。如果说丰富的思想内容是一篇文章的灵魂,那么优美的语言就是它美丽的面庞了。新颖的素材,精巧的构思,高深的立意,都要以语言作为载体。反之,如果语言苍白.势必使文章黯然失色。  相似文献   

10.
“读好文章,如饮醇酒,其味无穷,久而弥笃。”诗人臧克家以生动形象的比喻道出了语言要有“味”的道理。其实,这里的“味”不仅仅指“情味”和“趣味”,还应包括“理味”。所谓“理味”,即文章的语言言约而意丰、隽永而警辟,能洞悉社会、透视生活,具有一定的哲理内涵,能给人以思想的启迪和心智的开启。  相似文献   

11.
讲话语文这门课,使中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语文教学工作的关键要素,就是要引导中学生去感受文章。“不进园林,焉能知这春色如画?”不让中学生真真切切地去感受文章,又怎能让他们真正领略到在文字和语言的掩盖下,所蕴藏的那丰富多彩的人生精华?那么,如何培养中学生对文章的感受能力呢?一、为学生感受文章营造情感氛围。情感是人与人之间的纽带。只有在浓郁的情感氛围里,才能对一切感受至深。所以,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感受能力的第一步,应从老师自身着手:通过老师的情感语言,甚至态势语言,去沟通学生对文章的那一份“陌生”,去开…  相似文献   

12.
面试的工具是语言,面试时的语言分为两种:一种是口头语言,—种是肢体语言。 口头交流,是面试官了解应聘者对应聘工作的态度以及处理事务能力的常用语言,也是企业识别应聘者全面素质最简便、直接而有效的方法。言语是思想的衣裳,完全可以展现—个人的品德好坏及思维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3.
在众多品种的寿山石中,有一种状似桃花散落的材质尤其典雅隽秀,就如元稹《桃花》中所描述:“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大量文献考证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民族地区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进行了全面回顾和展望。文章提出民族地区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四条路径,它们是:一、坚持“语同音”,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成为民族地区的教育教学语言、行政交流语言、新闻传播语言、经济商贸语言,文章指出要充分发挥学校的基础阵地作用,党政机关的带头作用,新闻媒体的示范作用,公共服务行业的窗口作用。二、坚持“书同文”,使国家通用文字成为民族地区教材、教学、教研文字、公文文字、媒体文字、经济商贸文字。在新的时代,在逐步完成民族地区通用语言推广普及的基础上,民族地区的“书同文”,集中体现在对国家通用文字-规范汉字的推广普及上,这是攻坚克难之战,掌握了通用语言,就解决了“语盲”问题,但学会通用文字-规范汉字,就解决了“文盲”问题,从“听说”到“读写”,可以分阶段进行,但齐头并进,效果更佳。三、坚持“根同源”,在民族地区传播五十六个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的光辉历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而为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打下扎实的心理基础;要将推普工作与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困难和工作需要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紧密结合,因地制宜,进一步增强推普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坚持“心同向”,在民族地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打下扎实的思想基础。文章最后指出:民族地区的推普成果必须得到巩固,要防止各种主客观因素干扰而导致通用语言文字掌握之后又被闲置和遗忘,因此,民族地区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必须常抓不懈,要通过发展民族经济、实现乡村振兴、强化交往交流交融、促进文明团结进步等步骤给予保障,促成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5.
文章的主题犹“帅也”,如人之“灵魂”,文章的材料犹如人之“血肉”,而文章的结构恰似人之“骨骼”。失去健壮坚实、分布科学的骨骼,血肉就无所依附,灵魂也无处寄托,由此可见健全“骨骼”的重要。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一般由“内容”‘语言”和“结构”三大块组成。“结构”又可以分为4-5个等次,其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1、文章是否完整;2、详略是否得当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育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话……”强调的就是作文要讲究真实,“真实”是作文的生命。但作文仅做到真实还不够,还要有情感。小学生的作文要从“真实”起步,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已的感受的文章才是最好的文章。教师应着力指导学生写真人.叙真事,抒真情。  相似文献   

17.
企业报是企业机关报,既为报纸,就必须遵循新闻规律。但企业报作为企业党政机关报,又不同于省、地、市、县的各级党报,不同于专业报、信息报、文摘报等其他各种报纸,它既有报纸的共同特征,又有因企业的特点所带来的特殊个性。与此相适应,办好企业报不但要遵循新闻规律,更要在特色上下功夫。语言是作品的表层结构,是外化形式,犹如人之衣裳马之鞍,新闻作品是通过语言来专递信息的。企业报要遵循新闻语言的要求,这是毋庸置疑的,但由于企业报读者群相对固定、发行周期长、地域性明显、贴近性强等一些独特的性质,从而要求企业报的新闻语言必须在“具体、准确、简练、通俗”的基础上,具有自己的艺术性。这是吸引读者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文章表情达意的一个重要方面,贫乏的语言常常让人读之无味,产生“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的感觉。习作怎样才能做到妙笔生花,文采斐然呢?文学大师鲁迅曾说过:“作文的人,因为不能修辞,于是也就不能达意。”可见,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是使文章文质兼美的途径之一。它可以大大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平添不少文气,从而产生“闻之者动心,味之者无极”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9.
前苏联作家高尔基曾说过:“开头第一句是最困难的。”明代的谢榛在((四溟诗话》中云:“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而人们常用“凤头、猪肚、豹尾”来形容写作,意思是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文章的开头如果像“凤冠明珠”靓丽夺目,抢人眼球,就能为文章增色不少。  相似文献   

20.
《成才与就业》2023,(1):121-121
托尔斯泰曾说:“人的智慧越深奥,其表达想法的语言就越简单。”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学术论文的语言讲究准确而简洁了。这里,笔者分享三条经验:第一,删去冗余字词。完成初稿后,可以删除不影响语意的“的”“了”等虚词、助词。另外,要避免使用英语语法。如,“对于我们来说,这项任务实在是太简单了”可以简化为“这项任务很简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