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语文课程标准给语文定性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诸如:“爱国主义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一定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和“尊重多样文化”等等。语文课程中体现人文性,“其实就是一种语文式的精神关怀”,是指语文学习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是激发人的创造力与生命力的过程。语文教育活动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的积极的生命互动过程。语文课堂如果缺少了人文性必然晦涩、干瘪;  相似文献   

2.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完美地融合了教育资源和文化资源。回顾历史,武术属于一种伟大的文化传承,是中华民族在过去数千年的发展中自然形成的一种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文化。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重要意义,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有利于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其次,本文阐述了如何在高校武术课程中挖掘民族精神元素。最后,本文提出利用武术课程培育学生民族精神的措施,主要包括:精编蕴含民族精神的高校武术教材;坚持武术文化观,重视武术文化精神教育;挖掘体现民族精神内涵的武术人文素材。  相似文献   

3.
教育的本质在于“文化育人”,文化育人的魅力在于学校具有独特个性的精神。学校精神集中反映师生共同的理想目标、人生价值追求、管理者的施政理念、教育者的职业信仰及受教育者的人格理想。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对于新时期培育学校精神具有重要意义。重庆市育仁中学结合学校创建历史、校名命名、地理沿革的实际和时代发展的需要,用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学校精神,建设人文魅力校园。  相似文献   

4.
新语文课程标准给语文定性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诸如:“爱国主义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一定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和“尊重多样文化”等等。语文课程中体现人文性,“其实就是一种语文式的精神关怀”,是指语文学习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是激发人的创造力与生命力的过程。语文教育活动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的积极的生命互动过程。语文课堂如果缺少了  相似文献   

5.
刘登品 《科学咨询》2007,(16):25-25
“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一严格规定,强调了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目标。既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又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的重要论述,将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7.
自古以来,语文教学有"文以载道"的优秀传统.语文教学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肩负着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任.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对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这样描述的:"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8.
渝东南地区民族民间体育文化异彩纷呈、底蕴深厚,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还可优化课程结构,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詹梅 《科学咨询》2007,(20):36-36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史陛相统一的客观基础是人的完整性,即是灵魂与肉体、物质与精神、理性与非理性、个人与种属、工具与目的、现实与可能的有机统一。语文课程的本质特征昭示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  相似文献   

10.
为了大力培育市委提出的“自强不息、开拓开放”的人文精神,法院结合审判工作实际,提出了“好学、勤奋、正气、爱民”的八字人文精神。法院入文精神是一种具有审判行业特色的社会文化,集中体现着法院系统的整体礼仪风貌、人员素质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培育具有人文特色的法院精神,核心在于培育法律至上精神、公平公正精神、崇尚科学精神、无私奉献精神。  相似文献   

11.
教育的本质在于"文化育人",文化育人的魅力在于学校具有独特个性的精神。学校精神集中反映师生共同的理想目标、人生价值追求、管理者的施政理念、教育者的职业信仰及受教育者的人格理想。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对于新时期培育学校精神具有重要意义。重庆市育仁中学结合学校创建历史、校名命名、地理沿革的实际和时代发展的需要,用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学校精神,建设人文魅力校园。一、在学校发展的历史背景中凝练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在“5&#183;31”讲话中强调,要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这是对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也是对新世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3.
刘梅 《管理科学文摘》2009,(17):198-198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指“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循语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践行,语文课程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的经验,并有助于学习与课程文本的互动。”  相似文献   

14.
唐琼 《科学咨询》2007,(10):36-3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由此可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意味着:语文课程应该显现教师的人文关怀,体现对学生文化个性的尊重,把人文精神的养成作为课程目标的一种课程价值取向。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借助语文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呢?  相似文献   

16.
中华传统经典文化不仅蕴涵着高尚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慧美,更积奠着一个伟大民族不灭的灵魂.经典古诗文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是民族精神得以生发的深厚土壤,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形成起着巨大的、不可缺少的作用.因此,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是语文教学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7.
在各国思想文化猛烈冲击的今天,加强民族精神建设对国家未来的发展和稳定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代青年学生是民族未来的希望,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具有十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将对影响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主要因素及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具体措施做出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况守益 《科学咨询》2009,(12):45-46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创新的精神,开放的视野,合作的思维以及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是当今世界对语文教育提出的新挑战和新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应当让学牛学会什么?收获什么?我想,除了使他们具有初步的"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而外,更应该引导学生在凝重而厚实的人文气息里接受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理论修养、道德修养,教学生学会做人.让课堂充满灿烂的人文阳光,以此影响学生的心灵和品德,为学生的人生打上人文精神的底色.  相似文献   

19.
渝东南地区民族民间体育文化异彩纷呈、底蕴深厚,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还可优化课程结构,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宏扬红岩精神,充分发掘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广泛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大力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