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你毫无希望了。" "天啊!这衣服真漂亮,可你穿着怎么那么难看!""你还在练钢琴?简直是在浪费时间,你永远也弹不好的。" "呀!你看上去很美,是不是去过整形外科?" 恶语中伤是那些让你难堪不已、气愤至极的冷嘲热讽,而且经常是在我们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发难"。尤其令人厌恶的是那些经过乔装的中伤之言,比如说:"我是真心实意的,你可别往心里去。"此时,你一方面要感激批评者的"好意",另一方面又为那些折磨人的内容伤心不已。恶意中伤的方式之多,使得我们难以将其归类,但是直觉告诉我们:它是那么的令人不愉快!不过别担心,面对恶语中伤并非毫无办法,如果你遇到别人不甚友善的做法,可以这样对付:  相似文献   

2.
"人作为目的"原本应该是一种教育现实,但是真正的现实却往往是"人被遗忘",于是它才有必要成为我们今天对未来教育的一种合理想象和希望--一种教育理想.针对人被异化为金钱和分数奴仆以及"我-它"关系遮蔽"我-你"关系的现状,教育应当做到"把人当人看",珍视每个人的尊严,最大限度地适合每个儿童;应当"使人成为人",引领人超越自身,"相遇"在"我-你"关系中.  相似文献   

3.
有位美国人到中国人家中做客,主人两岁的孩子在客厅跑动,一不小心被椅子绊倒,大哭起来。当妈妈的赶紧抱起孩子,一边拍打椅子一边哄着孩子:"宝宝乖,不哭不哭,妈打这个椅子,全怪它,全怪它!"美国人觉得不理解:"这跟椅子没有关系,是他自己不小心被椅子绊倒的。你应该让孩子知道,如果是自己做错了事,责任就该自己负。" 我的女儿芳芳聪明伶俐,活泼可爱,但是有一个缺点,就是不爱惜玩具。只要打开她的柜子,就会看到这  相似文献   

4.
正当你看到"哈欠"这两个字,或是看到别人打哈欠时,自己是否也很想打哈欠?你觉得喉咙里有一丝气息要上来了,哈欠呼之欲出,于是闭上眼睛准备迎接它的到来。可是,在你开始打哈欠时或是哈欠打到一半时,嘴巴却不由自主地闭上了,让人很是恼火。更糟糕的是,这种情况屡次发生,你经常因为一个不完整的哈欠纠结许久,试图变换着各种坐姿或站姿想打出一个完整的哈欠,但还是没法成功,这是何故?起初,大家都认为哈欠和困意是"抱团"出现  相似文献   

5.
古希腊神话"斯芬克斯之谜"是对"人"的最好注释,其深邃的人本内涵在于它以腿的多少的变化隐喻了人性、人生、人类的嬗变性,它的"三条腿"设问,揭示了人与人的精神意志力是一个发展变化的不解之谜.而猜谜者的命运和谜底、问谜语的女妖以及谜面浑然交织,使人的本质的哲学命题转向"认识你自己"的伦理追问,使得它千古以来散发着无穷尽的审美魅力和伦理意蕴.  相似文献   

6.
试图让嘴唇显得更"丰满"也许你曾听说过或尝试过用唇线笔在自然唇形的外围画上一圈以让嘴唇看起来更厚的做法.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正确的做法是,选用和你的唇膏相同颜色的唇线笔在嘴唇外围紧贴着画上一圈,而不是超出原本的唇形范围,接着还是用这支唇线笔给嘴唇上色,让唇膏和唇线融合在一起—这样即使你的唇膏掉了,你的嘴上也不会只剩孤零零的一圈线."蓝色眼影,我一辈子都不会放弃你"Sorry,蓝色眼影只适合某些人:舞会上的小女孩、70年代主题派对上的客人、不食人间烟火的超模.如果你不属于上述三种情况,那么请把它送人或者丢掉. 过度使用"提亮"产品在过去几年间,有提亮或高光效果的微粒被大量使用在化妆品中.一两样这样的产品会让女性看起来清新且光彩照人,但同时使用多种含有提亮效果的产品会让人看起来非常奇怪.想象一下"哑光"的皮肤配上一张闪闪发亮的脸的效果吧,一点也不性感,就好像你整个早上都靠在油缸边上一样.事实上,最多在三个部位选用提亮产品:颧骨、内眼角和下眼线(在内眼角没有使用的时候).  相似文献   

7.
闲谈     
正在家里特横,颐指气使,好像随时有个王位要继承,出门却常说"领导您请坐"。——演员黄磊称,别把劲儿使在自己最亲的人身上。老公给老婆发了一个520元的红包,附言:我爱你。稍后老婆给老公发了一个5.20元的红包,附言:我爱你多一点!——有文化真可怕。先说对不起的人,不是软弱,只是不想放弃这段感情。——网友爱是不公平的,你会因为你爱的人为你开的那一次车门而感动,却记不起你不爱的人曾经殷勤地为你开的1000次车门。——作家吴淡如  相似文献   

8.
正春节"十大劫"让大家成了"恐归族"有人说,春节就像住在我们隔壁,我们看见它被簇拥而来,却再难跟它撞个满怀……你有没有这种感受?春节临近,不少人少了些期待,多了些害怕;少了些欣喜,多了些烦恼,这是因为有了春节"十大劫"吗?一怕不发年终奖,无钱回家愁断肠;二怕工资太凄凉,不敢回家见爹娘;三怕春运难买票,还怕车站人挤人;四怕回家路上堵,除夕过节在高速;五怕催婚火太猛,姑婶姨婆齐围攻;  相似文献   

9.
"斯芬克斯之谜"本身就是在给人下了一个几乎完美的定义,它以腿的多少的变化隐喻人性、人生、人类的嬗变,其深邃的人本内涵在于它的"三条腿"设问,以"认识你自己"的伦理命题,希冀得到人的本质解答的人生哲学话语.通过对"斯芬克斯之谜"的解析,揭示谜语中深远的伦理喻意和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正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某天,你穿了一双自认为很酷的鞋出门,结果却接二连三地被别人嫌弃。当第一个人说不好看的时候,你可能觉得这只是他的个人看法而已,可是越来越多的人都这么说,你也就慢慢开始怀疑自己的审美眼光了。我们再来看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病人来到医院就诊,主诉自己身体不舒服、精神不好,可是看了很多医生也查不出病因。经过一系列检查,心理医生确诊他患的是"疑病症"。医生对他说:"你患的是某某  相似文献   

11.
闲谈     
正怜悯容易,因为它让你具有优越感;宽容不易,因为你实际承认了被伤害。——且行且珍惜。不适合的鞋子,就不要硬塞了,磨的是自己的脚;打电话对方不接,就不要一次又一次重拨了,珍惜你的人会第一时间打来。——不是你的别强求。  相似文献   

12.
最近,5岁的小普正处于"诅咒敏感期"和"叛逆期"。之前,他喜欢说"把你的头砍掉""把你杀死"这样的话,现在喜欢用"脏词",诸如"臭屁""屁屁",一不高兴就给人扣上"臭屁"的帽子。我读了很多育儿书籍,专家们都建议用"淡化"的方式,比如充耳不闻、不搭理、不正眼与他对视:或者用反着说的办法,比如说"香普普""我好  相似文献   

13.
忠告五官     
耳,虽然你曾忠心耿耿为主人履行过对顺耳的话"洗耳恭听",对逆耳的话"充耳不闻"、"左耳进右耳出"的职责,但如今你好像有些不大称职了,这全因为你"两耳不闻窗外事".首先你听不懂别人的言外意、话中音,以致求人办事、请假、往来……该做的"手脚"没做到,受尽了折磨.其次,你对社会上的流行用语也不甚了了,以致被人当作了"土老冒".  相似文献   

14.
马丁·布伯的<我与你>表达了一种以"态度"为中心的思想.在词--态度--世界的构思模式中,词的双重性造成了态度的双重性,并通过这种态度决定了世界的双重性.在双重态度"我-你"和"我-它"中,只有在"我-你"境遇中才会实现超越,创造出关系世界.要言之,人对上帝的信仰可以说是一种态度,一种选择了处于"我-你"的关系世界之中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正你还在使用"硬批评"吗?那样只会让你和对方身心不悦,不妨试试"软抱怨",它可以轻松化解人际交往中不必要的"恩怨"。不作攻击,说明自己的需要"硬批评"往往一开口就让对方一肚子火。例如:"你是怎么回事?满脑子只有工作,从没想过我!""你从来不打电话给我,不管什么节日都没想到送我礼物,你心中只有你自己!"这么一说,谁听了会受得了?"软抱怨"的正确方式:指出自己的需要,但不责怪或者攻击对方。例如:"亲爱的,  相似文献   

16.
刚刚好     
正距离市区不远,有一户种花、卖花的人家,满院子都是花草,即使你不买,主人也会热情寒暄,像深交了多年的故人。闲时,我喜欢去那里看看花花草草,满腹的浊气顿消。我忽然想起现在是茶花妖娆的时候,便急忙奔去,但偌大的院子里不见茶花的影子。女主人见我失落的样子,说:"是因为没有看到茶花吗?"我点点头。她说:"其实你来得刚刚好,有一盆很珍贵的兰花开了,今天早晨才开的,它像知道你要来似的。"一边说着,  相似文献   

17.
上当受骗的心理过程现代社会,欺骗行为有时会使人损失钱财,甚至会改变人的一生。"您好!用很少时间,能不能征询一下您的意见……"像这样发生在电话或路边的问候式征询请求并不少见。但征询并不是他们的目的,你回答了询问之后,还会有非常麻烦的请求等着你。有些商人推销产品使用的就是上门推销技巧(又称"得寸进尺法")。它先是利用一般人容易接受"小  相似文献   

18.
正有事能自己解决,不麻烦别人,确实是种好的教养,但是当你遇到难题需要向别人求助时,你依然不想麻烦别人,而且还因此感觉不舒服的话,那你很有可能是一个依赖无能者,这也就是你身边的亲人抱怨说"在你身边找不到存在感"的原因。美国临床心理学家Janae Weinhold和Barry Weinhold指出,有一种对于依靠他人时感到恐惧的人  相似文献   

19.
"那些洋娃娃我全送给你的小侄女了."电话里,妈妈突然说道. "嗯……你说什么?" 反应过来的俏妞儿气得简直要翻白眼,不管不顾在办公室里维持多日的淑女形象,对着话筒一顿咆哮:怎么可以这个样子?没经过我同意怎么可以擅自送人?怎么不站在我的立场上想一想它们陪伴了我多少年?你怎么不记得了我最爱的那只狗狗是外婆送给我的惟一的礼物,你怎么忘记了那个洋娃娃是佳佳出国前送给我的宝贝,你怎么可以把你自己买给我的抱抱熊也一起拿去送人呢?……  相似文献   

20.
正有人牵挂,是你的温馨;有人牵挂,是你的幸福。牵挂是人与人之间一种弥足珍贵的情感,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深深的惦记,是灵魂的絮语,是心灵的对话,牵挂别人和被人牵挂都是一种浓浓的幸福!有一首歌这么唱着:"背上你最终的行囊,你就是我牵挂的远方,无论是月落还是晨起都会把你好好珍藏……"少时不识愁滋味,不知道一个劲地在外玩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