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小民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2):145-149
在讨论全球化时,必须要考虑到人口、生态环境的因素,这些因素界定着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框架,对未来的全球化发展将产生重要的影响.环境全球化变迁有一个历史进程,欧洲工业革命之后呈现出加速的趋势.人口、生态环境与安全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人口的爆炸性增长已经带来了许多恶果,而环境问题的滞后性又影响到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2.
运用社会生态学、经济伦理学和人口经济学等跨学科研究方法 ,揭示了人口环境系统的特征、动因及其容量。描述了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和环境对人口的威胁。预测了全球与中国面临的人口环境挑战。 相似文献
3.
4.
吴晓萍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1995,(3)
当今,人们已广泛认识到了近几十年里许多增长的经济是不持续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恶化和自然资源的损害。环境的变迁与人类的活动有着密切关系。换言之,自然环境的改变是可以从人类对自然环境资源的影响角度进行判断的。从这个角度考察环境的变迁,Choucri认为有三个因素应受到重视:1、人口,包括人口增长率、人口规模和人口分布。2、经济增长及工业发展。3、自然资源利用的主要方式,包括能的消费、砍伐森林、对土地及水源的利用等等。从国际上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不发达国家都存在环境恶化和资源枯竭的问题,但相对而言,这些问题目… 相似文献
5.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红平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6(3):66-71
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恶化 ,是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为综合解决这些问题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形成不仅十分必要 ,而且也非常紧迫。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一门以经济过程和经济发展中的人口、资源、环境三大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它们各自所起的作用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一门边缘性的社会科学 ,具有较强的应用性 ,对于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1999年12月8日至1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中国人口学培训中心和中国人口学会人口、资源、环境专业委员会共同组织召开的第二届全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召开。来自全国的国土资源、环境保护、计划生育、教育、规划、统计、发展战略研究等政府部门、教育界和企业界110多家单位的140多名专家、学者及领导人汇聚一堂,就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一、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问题代表们认为,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崭新的战略原则和理念,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但… 相似文献
7.
李晏墅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3,23(3):89-92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要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必须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王献芝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
人口、资源、环境是当今国际社会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在我国 ,人口增长迅速 ,直接加大了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影响了可持续发展。要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实行计划生育 ,合理利用和节约资源 ,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人口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毅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1):1-6
人口环境系统是人口、资源、环境组成的对立统一的自然社会系统 ,是高度融合的有机整体。人口环境系统动因包括人口环境运动的推动、关系的调整和规律的作用。地球环境系统被人口压力突破后表现出矛盾的滞后性、影响的多重性和经济陷于衰退。人口过多、素质偏低和老龄化加快三症并发 ,成为中国人口与环境发展的独特现象。环境的作用包括给人类提供自然资源、自净功能或环境容量 ,提供舒适性环境的精神享受。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人类索取超过资源本身、排污超过环境自净能力、自然资源耗竭超过极限便不可逆转。中国传统工业是一柄双刃剑 ,高投入、高消费求得增长 ,物耗和污染代价巨大。环境污染的主因是决策者和建设者缺乏可持续发展意识。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科学、合理的社会结构范式。可持续发展可形象地比作人类发展坐标轴 :纵坐标是时间上的连续性 ,即兼顾当代与后代 ,控制人口 ,提高素质 ,珍惜资源 ,保护环境 ;横坐标是空间上的立体性 ,即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并举 ;轴心是人口与环境关系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0.
周毅!北京大学承泽园楼北京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
本文运用社会生态学、经济伦理学和人口经济学等跨学科研究方法,揭示了人口环境系统的特征、动因及其容量。描述了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和环境对人口的威胁。预测了全球与中国面临的人口环境挑战。 相似文献
11.
周铜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3):73-76
养育孩子的艰辛、资源有限、认识观念等因素影响人们的生育信心,进而影响生育率。在此情况下,通过提高生育率来缓解我国老龄化现象受诸多条件限制。调节生育率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提高人口生育率并非改善老龄化现象的灵丹妙药,人口稳定发展才是改善老龄化现象的可行思路。 相似文献
12.
贾劼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8(1):119-119,128
世界人口迅猛增长所引发的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为了正确处理人口、环境、资源三者之间的矛盾,维持资源与人口的平衡、协调与环境的关系,既要控制人口增长,又要十分珍惜和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加强对环境的保护,从而使人口、资源、环境三者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孙威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7,9(1):50-52
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角度提出了人口、科技与环境是促进人类历史向前发展的基础。指出人类在传统发展观的指导下,对科技的滥用以及没能对自身数量进行有效控制给环境造成了破坏。阐述了处理好环境、人口与科技之间的关系,使人与自然重归和谐成为当前社会的重要主题。最后,论述了科学发展观将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胡国良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7(4):23-26
文章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新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作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经济系统和人口系统得分高,上升趋势显著;其次是资源系统;得分低且不稳定的是环境系统。在测算系统对系统、系统间协调系数和协调发展系数后,得出结论:各类协调系数都在不同程度上升,但是制约新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最大因素是资源与环境系统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15.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3(2)
一、中心基本情况重庆大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依托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在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理论经济研究所和人口研究所基础上,于2001年4月正式成立。2002年11月被重庆市政府批准为重庆市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中心下设环境经济研究所、人力资源开 相似文献
16.
人口、资源、环境与安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就安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人口与资源、环境问题作了描述和分析,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作者认为:安徽农村经济发展要迈上一个新台阶,必须转变以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建立以生态环境保护与优化为主要内容的发展模式,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调整人口的生育行为、生产方式和消费观念,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于志亭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4)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最早源于环境保护,现在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指导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江泽民总书记十分重视可持续发展,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和党的十五大上都曾明确指出: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 相似文献
18.
长春的资源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古代长春民族人口发展变迁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有利方面,为古代长春民族人口生存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促进长春城市社会发展;不利方面,对古代长春民族人口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延缓长春城市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刘成玉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1)
西部是我国的生态高地和环境脆弱地区,其自身面临极大的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和可持续发展压力.自改革开放尤其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国内关于西部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如火如荼. 相似文献
20.
<正> ——在地球上有限的生态系统范围内,人口和人类活动的无限增长,是造成我们的坏境问题的根本原因。人口以几何级数继续增长,自然资源的消耗,环境的污染将迫使人类走向愈来愈无可奈何的下坡路。——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的、基本的是人类的不适当活动,特别是人口的激增给环境带来的影响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